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方法在海事信息网站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方法在海事信息网站中的应用研究

李雪杰[1]2001年在《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方法在海事信息网站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服务系统是当今IT世界最热门的研究和应用课题之一,是当代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信息服务领域的结晶。以信息服务系统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海事信息网站是大连海事大学“211”工程的一部分,是加强大连海事大学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向社会与行业展现海事大学专业、学术特色的窗口。如何将当今信息服务系统的技术应用于海事信息网站建设中,用理论指导行动,又从实践中总结和升华理论,为今后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系统的开发理论和实践经验是本论文的目标。论文中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方法借鉴了软件工程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思想,同时根据信息服务系统的特点,以信息内容为中心,以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为宗旨进行了论述,在归纳总结现有的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方法。 在完成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同时完成了海事信息网站基本构架搭建,今后还将进一步完善系统及信息内容。海事信息网站的建成将为校内外用户提供海事方面的信息内容服务,让广大用户便利获取有专业、学术特色的信息。

安泽胜[2]2006年在《油田多井对比网上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人们总是利用对已知事物的认识去推断未知事物的信息,在石油勘探领域也是如此,当钻井队在某个位置打下第一口油井以后,这口油井的信息就成为在附近打第二口油井的参考,当这个区域分布了多口油井以后,人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油井的信息估计出这个区域的地下整体结构。用来实现这种预测功能的技术被称为多井对比技术,以往的多井对比工作是通过手工完成的,如果要借助计算机来实现这样的工作,就要开发相应的软件,这种软件被称为多井对比分析系统。油田多井对比网上信息服务系统就是一个在互联网上使用的多井对比分析系统。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详细的阐述了使用互联网技术和客户端技术设计与实现多井对比网上信息服务系统的方法。论文从油田信息化的现状入手,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对系统的需求分析,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整体结构和设计目标,然后进行了详细的系统设计,并分别介绍了多井对比网站模块、多井对比数据服务模块和多井对比客户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最后对多井对比网上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由于多井对比网上信息服务系统结构比较复杂,涉及的技术和方法繁多,尤其是多井对比客户端模块,完成的设计和开发任务比较多,因此,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文章重点从整体设计的层次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对一些关键性技术的应用单独作了讲解。

郑一凡[3]2005年在《混合模式之船舶检验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应用,它正深刻地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就船舶检验管理的信息处理问题展开探讨。 船舶检验管理一般包括船舶检验机构管理、验船师管理、船检相关服务性机构及人员管理、船舶检验证书管理、船用产品检验管理、海上设施检验管理和船舶修造厂资质管理等,面对如此众多的服务和监督对象,必须采用适合实际业务情况的信息体系结构进行船舶检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目前Client/Server模式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主导模式,而Browser/Server模式是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其实际上是叁级C/S模式。本文针对船舶检验管理业务的实际情况,探讨为解决不同层次的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在系统开发中采用传统的C/S与先进的B/S相结合的解决方案,一方面以查询、浏览、地理位置分散、交互较少的服务为主体的应用采用B/S;另一方面以事务处理、服务提供、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大部分应用采用C/S模式;C/S和B/S紧密结合的混合模式构成船舶检验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建立船舶检验管理信息系统,将极大地促进船舶检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高船检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海事管理水平。本文从理论上分别介绍了基于C/S与B/S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的基本概念、特点及采用的技术,并分析了这两种结构同时运用在船舶检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可行性及其优点。其次阐述了船舶检验管理的业务内容、船检信息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分析;在系统设计方面详细介绍了船舶检验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各子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设计、应用系统逻辑关系、数据处理方案及安全性设计。 本文对船舶检验管理信息系统的叁个主要业务子系统,船舶检验机构管理子系统、验船师管理子系统和进口船舶管理子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构造,并详细阐述了其模块功能分布。 文章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针对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解决设想,探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确定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赵磊[4]2016年在《我国海事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事系统电子政务是指运用网络通讯、计算机信息和电子化监控等技术手段,跨越海事机构和部门间的时空界限,实现海事执法和行政业务流程的重组优化,以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海事信息服务、进行系统内部科学管理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高效、廉洁、公平、公开的新型海事行政管理运作模式。中国海事系统作为我国交通运输部属水上安全的执法部门,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船舶检验、船员管理、防止船舶污染和航海保障等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责。随着我国加入的国际海事公约的生效,海事管理逐步向国际海事组织通行规则靠拢,由传统粗放的单一港口管理模式向集约化的辖区水域管理模式转变,更加强调向社会、航运企业和公众提供便捷、及时和优质的水上安全服务。为适应海事管理向多层次全方位发展的转变,海事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建设,海事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各级海事机构普遍建立了门户网站,开发了许多专项海事业务系统,实现了内部办公的自动化,初步构建了海事公共服务平台,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信息处室与业务处室存在隔阂;二是规划及项目管理不到位;叁是缺乏专业人才支持;四是数据管理规划缺失;五是信息服务能力较弱;六是信息安全问题比较严重。为此,本论文尝试从电子政务概念入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结合海事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特点,分析现存问题及其内在原因,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综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完善海事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机制;二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叁是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四是优化平台及硬件建设。海事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是将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内部业务流程再造相结合,目标是促进水上安全监管和信息服务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海事电子政务的全面建设将对我国海事系统的未来发展带来巨大变革。

章长春[5]2001年在《ASP海事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Internet飞速发展,Web技术不断成熟,ASP信息平台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于海事领域,由于卫星链路的带宽限制,使得ASP信息平台在船舶和陆地之间不可能传输较大的电子海图数据;同时从费用方面考虑,船舶也不可能通过卫星链路访问Internet。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在卫星链路传输少量数据,在客户端进行Web页面重组的思想论述了如何面向远洋船舶建立Web信息服务系统以及如何在航运企业局域网中建立动态船位Web EDIS(电子海图)系统。性能是信息平台功能实现的前提和保证,本文在总结了单机集中式Web Server、分布式Web Server模式缺陷基础上,提出了网关分布式Web Server方案及其改进措施,并通过客户端程序仿真大量客户同时访问Web平台时测量性能的方法,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黄志雄[6]2016年在《福建海事局电子政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结合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兴起电子政务的发展热潮,以电子政务建设来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随着我国政府改革力度加大,简政放权成为各级政府转变职能,释放发展内生动力的重点。2013年始,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了多项行政审批项目,简政放权释放了改革红利,有利于航运业的长远发展,但也对福建海事管理服务模式提出挑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国家“海洋强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交通运输部提出“四个交通”的战略任务,全国海事系统提出“叁化”的建设要求,一系列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和上级各部门的具体要求为福建海事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福州新区建设的推进,为福建海事局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当前,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社会公众对福建水上交通安全的诉求增强,人民群众对福建海洋环境保护的敏感性越来越强,行业和管理相对人对海事公共服务充满期待,对海事行政执法公平公正的诉求更加强烈,对海事行政审批、船员服务、通信保障等便捷优质的期望更加迫切。需要福建海事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转变服务模式,大力开展海事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海事公共服务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海事服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电子支付和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在这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下,加快福建海事局电子政务建设,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为服务型海事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对于推进海事“叁化”建设,推动海事执法模式改革、促进海事转型升级、优化海事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打造“智慧海事”,推进“互联网+海事”,打造海事电子政务建设平台,以提升海事公共服务水平和促进海事科学发展。通过文献研究法、从特殊到普通与抽象到具体、多学科交叉研究、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电子政务、海事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内涵,探讨电子政务建设的理论基础:服务型政府理论和电子政务理论,为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福建海事局为例,阐述福建海事局电子政务建设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应用、公共服务水平、信息系统运行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福建海事局面临的机遇挑战,通过对比剖析了福建海事局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电子政务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不完善,信息资源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电子政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电子政务存在安全问题等,并对其原因进行梳理分析,主要原因是电子政务服务理念未转变到位,信息资源缺乏深度利用,传统政府管理理念尚存。通过总结和借鉴美国海岸警卫队、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英国海事与海岸警卫局、广东海事局、江苏海事局、山东海事局等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先进经验。最后,从做好福建海事电子政务顶层设计规划、推进海事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打造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完善电子政务制度体系、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概括,提出加快福建海事局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路、对策。

李晓梦[7]2016年在《面向内河符合S-100的航行信息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智能终端普及率非常之高,利用APP进行信息服务的应用遍地开花,并已经形成了互联网+的新形势。另一方面,在航运界,国际海事组织(IMO)一直倡导e-navigation战略,强调加强对船舶从泊位到泊位的服务能力。那么,对于我国已经基本覆盖3G/4G信号的各大内河水系来说,结合互联网+和e-navigation概念来构建内河现代化航行信息服务体系将是大势所趋。本文结合我国内河信息化发展现状,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e-navigation概念在内河航行信息服务的实践模式,研究和完成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内河航行服务信息数据模型及其产品规范设计。基于e-navigation的通用数据模型S-100,研究航行信息服务中的船舶信息、船舶航行信息和航行安全信息的数据模型,设计了一种称为NavJSON的数据格式作为产品规范的编码方式。2)内河航行信息服务的通信方案。对内河航行信息服务系统船岸间的数据传输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XMPP即时通信和Web Service服务接口相结合的方案。XMPP实现航行信息的实时推送,Web Service则能提供更丰富和灵活的数据服务。NavJSON充当"通用数据结构"的角色,作为船端和岸段系统间传输数据的统一格式加载于XMPP和Web Service之上。3)内河航行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参照e-navigation的总体架构,针对单一海事部门的航行信息服务,设计并实现一种可行的内河航行信息服务系统。其船舶端为运行于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船舶导航系统APP,岸基环境则主要包括即时通信服务系统、海事监管应用系统和业务数据库。本文设计和实现系统在长江某河段进行了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希望研究成果能对我国内河航行信息服务系统发展的做出有益探索。

李娜[8]2013年在《欧盟MONALISA工程对台湾海峡航海保障体系的启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台湾海峡是远东地区与东南亚国家贸易的一条重要国际通道,也是我国南北运输的必经之路,更是两岸直航的直接通道,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航运和两岸交流客货运输的快速发展,台湾海峡交通流量逐渐增大,我国交通管理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台湾海峡的航海安全,从装备、人员、通航管理和航海保障服务等各方面,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和投入,海事部门、相关科研院校也不断在研究开发新技术、新监管方法,以提高台湾海峡水域的海事监管和服务能力。e-Navigation(E航海)是航海领域的一个新理念,是未来航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新标准,代表了船舶航行安全和助航领域的研究发展新方向。自2006年由IALA提出的E航海概念得到IMO的采纳后,在IMO的主导下,各国、各地区积极研究E航海。欧盟提出在波罗的海进一步发展海上高速通道、部署创新的E航海解决方案、履行欧盟对该区域的海上战略——MONALISA海事工程,该工程于2010年9月启动。MONALISA工程是一项综合型的海事工程,利用AIS、ECDIS实现各船动态计划航线的主动广播、船员适任证书的自动认证机制、高动态主航道水深数据的质量保证和海事信息的区域化共享,从而对船舶进行动态监管和对值班船舶船员证书的自动核查,最终打造波罗的海区域海上高速通道。MONALISA中应用创新的E航海理念构建新一代波罗的海航海保障体系,可为探讨台湾海峡水域航海保障安全体系提供良好示范。本文对MONALISA工程及其对我国台湾海峡航海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进行研究。文中首先提出航海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上的解决办法——E航海战略,引出欧盟对E航海的重要实践——MONALISA工程;然后介绍MONALISA工程的建设背景和各项子措施,并重点分析了前两项子措施的技术架构、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及其与E航海的关系;再结合我国台湾海峡船舶监管现状、船员证书检查现状以及海事信息共享和服务现状等提出台湾海峡新型航海保障体系架构,并分析了在台湾海峡建立基于航线共享的船舶监管模式,基于AIS的船员证书远程识别系统和基于信息共享的海事信息服务平台四项启示。文中对四项启示的可行性进行了简单分析,其实施可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台湾海峡的航海保障体系建设起指导作用。

朱睿[9]2014年在《基于GIServices的SWAT水文模型服务研究》文中提出在环境建模领域,由于大多数地学模型算法复杂且参数众多,研究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如何使用模型及制备输入数据,而且这类模型通常只能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这就限制了模型的推广应用程度和与其它模型的互操作性。SWA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是地学模型最优秀代表之一,于1994年由美国农业部研发成功以来,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领域科研与水文业务的重要工具。但是,目前在模型及其输出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方面仍存在很大困难,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需要构建一个基于Webservices的地理信息服务(Geographic Information Web Services, GISevrices)平台,进而实现人-信息-计算工具协同工作的互动环境。Web services技术是将应用程序通过标准接口以独立组件的形式发布在Internet上,可以被网上的用户调用及直接使用,也可以和其它服务进行松散耦合和数据交换。基于Web services发展的地理信息服务是对地理数据服务和地理处理服务的统称,是提高地学领域数据共享程度、空间分析和地理处理互操作性的最有效途径。目前地理信息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服务和简单的空间分析服务,对较复杂的地理处理服务和更复杂的环境建模服务的研究相对较少。地理信息服务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数据服务的发布、集成和处理,将地理信息服务提升到模型(如SWAT模型)层面是亟待解决的前沿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析了基于GIServices的SWAT水文模型服务的实现机制,完成了将SWAT模型以Web services的方式在网上发布,支持跨平台和异构环境的调用和集成。为科研人员通过服务接口调用SWAT水文模型服务并直接进行模拟处理,或者将其集成到用户自己的模型中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深入研究Web services、地理信息服务、地理处理服务的理论背景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从水文模型服务的实现方法、服务链工作流模式、服务性能制约因素、事务模式和服务粒度设定等多个方面,研究和阐述了水文模型发布为地理信息服务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提出了基于GIServices的SWAT水文模型服务的实现机制,包括理论框架和技术框架两部分,为实现SWAT模型的Web服务奠定了基础。(2)基于提出的SWAT水文模型服务的理论机制和技术框架,构建了SWAT模型水文循环部分所有处理过程的Web服务,即SWAT Web Services,可以广泛应用于在线SWAT水文模拟和基于SWAT模型服务的应用程序创建。SWAT Web Services共包括10个自定义的服务,分别是流域离散化、水文响应单元(HRU)分析、气象数据空间展布、积雪、土壤温度、蒸散发、地表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和土壤含水量服务,各服务可以单独调用,也可以进行服务组合。(3)基于发布的SWAT Web Services和地理信息服务开源软件平台开发了一个WebGIS原型系统——黑河干流山区水文信息服务及可视化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调用SWAT模型服务实现SWAT模型的在线操作,并实现了二维、叁维联动的水文模拟结果空间可视化、基于水文响应单元和水文站点的逐日水文信息时空查询功能、空间数据查询和空间分析等功能。综上所述,基于Web services的地理信息服务为提高SWAT模型的互操作性和深层集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SWAT水文模型服务可将原来在本地计算机运行的水文模型通过标准的服务接口在网上发布,大大提高了SWAT模型及其模拟结果的可访问性、互操作性和应用范围。此外,由SWAT水文模型服务研发的原型系统(黑河干流山区水文信息服务及可视化系统)中二维、叁维联动的地学可视化功能,可有助于加深对水文过程的理解,便于多尺度时空查询及下载应用。总之,本文构建的SWAT水文模型服务有望成为模型层面服务的新范式。

顾磊[10]2011年在《安徽省海事电子政务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全球范围内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全面实施电子政务建设工程不仅是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打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形象的迫切要求,也是深入推进改革发展,密切与国际经济社会交往的大势所趋。交通部在2009年全国交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就已经强调“全国交通行业要突出抓好交通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加强有效监管、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海事部门是交通系统内的重要组成部门,全国各级海事管理部门作为我国水路交通行业各类信息的最大拥有者和使用者,处于水路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海事电子政务建设也是交通运输部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切实强化安徽省海事电子政务建设,将在提高行业管理、行政执法和社会服务工作能力的同时,有力地带动整个安徽水路交通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为我省水运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保驾护航。本文结合相关学者专家关于海事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现状,从管理学的视角,从安徽省海事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出发,比较透彻的剖析了安徽省海事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并结合行政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的研究如何在政府知识管理的视角下构建安徽省海事电子政务系统模型,并提出相关对策,力求建立一个以服务管理相对人为中心,以便民为目的的安徽海事电子政务平台。论文共分五章,约39,000字,图6幅,参考文献47篇。

参考文献:

[1]. 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方法在海事信息网站中的应用研究[D]. 李雪杰. 大连海事大学. 2001

[2]. 油田多井对比网上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安泽胜. 大连海事大学. 2006

[3]. 混合模式之船舶检验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研究[D]. 郑一凡. 上海海事大学. 2005

[4]. 我国海事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研究[D]. 赵磊. 华东政法大学. 2016

[5]. ASP海事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章长春. 大连海事大学. 2001

[6]. 福建海事局电子政务研究[D]. 黄志雄. 大连海事大学. 2016

[7]. 面向内河符合S-100的航行信息服务研究[D]. 李晓梦. 大连海事大学. 2016

[8]. 欧盟MONALISA工程对台湾海峡航海保障体系的启示研究[D]. 李娜. 集美大学. 2013

[9]. 基于GIServices的SWAT水文模型服务研究[D]. 朱睿. 兰州大学. 2014

[10]. 安徽省海事电子政务建设研究[D]. 顾磊. 安徽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  

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方法在海事信息网站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