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化、信息化、高效化是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基于这种特征,其对运维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做好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工作,文章首先对智能变电站的技术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运行维护智能变电站的措施。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维护管理
1 智能变电站发展的驱动力
当前,我国变电环节包括两种模式,即数字化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由于常规变电站采用重复的资源,系统结构及厂站设计比较复杂,不利于厂站调试,互操作性不好,不符合设计要求。未来变电站的发展将融合智能化一次设备及网络化二次设备,涵盖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方面的全新的变电站自动化标准―IEC61850,加快了“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进程。我国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数字化变电站就有200多座。但有些问题也不容乐观,如尚不具备统一的行业标准、评估体系和方法措施,而且过程层设备是否稳定可靠尚待进一步验证。这些问题可能会破坏变电站的安全、稳定地运行。
目前,特高压电网建设已进入实用化环节,智能电网系统逐步接入了一些新能源电力,这就要求系统运行以及支撑电网运行的变电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我们必须合理安排电网资源,加强智能设备之间的联通,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提升其应用水平,实现与相邻变电站、电源、调度和大用户之间协作。同时,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也实现了技术性突破,大大促进了计算机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另外,国际上即将颁布IEC61850第二版,以上措施都能够有效促进智能变电站的进一步发展。
2智能变电站技术分析
2.1引入计算机控制终端
智能变电站技术有效的引入了计算机控制终端,让变电站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脑装置,依照变电站中实际的电能运行状况,计算机终端设备系统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问题判断与处理,预防由于突发事件产生时处理不正确或者是处理不及时而形成事故。
2.2有效运用分级控制技术
在智能变电站中,可以有效运用符合相应的电力安全标准的分布式控制技术,在变电站的间隔层以及设备层、站控层位置处分别进行具备有一定的智能化控制处理能力设备的合理安装,使其均可独立具备有相应的分级调控能力,实现中央处理设备所承受负担的有效减小,保证设备可以高效快速地正常完成运行工作,由于分级调整的作用使得变电站潜在的安全风险得以分散与降低。
2.3优化使用光纤技术
在智能变电站中,优化使用先进科学的光纤技术能够实现相应电力装置的高度集成化。具体来说,光纤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变电站各个控制层结构自身局域网管理功能的有效实现,使得在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至控制中心之间可以自由的没有阻碍的进行信息传播,保障了各个层级间数据传播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与此同时,将先进的计算机数字技术应用于智能变电站中,可以使对电能实施监测管理的相关设备具备有更高的集成化程度,使之可实现在一定区域内的设备配置,如此一来,便节约了实际的设备占地面积,使相应的施工周期也被减少了,安装成本也随之降低,保障变电站设备可以顺利在预期时间内实现正常工作与运行。
2.4充分实现智能控制
顾名思义,智能变电站说的就是要在一定的智能化标准要求上进行控制设备的有效选择。所以,光电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便获得了广泛使用,若是在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控制设备中运用光电技术,则可使就地控制柜演变成为微型的GIs,若是在变电站二次设备中运用光电技术,在其中进行具备有漏电闭锁功能以及自动控制功能的智能电流互感器与高压电流闭锁装置的有效添加,则可强化小故障不容易排查的问题解决力度,在对局部设备进行监管时可以实现无人职守,由于变电站设备的智能化使得其对电能传输过程以及相应电力设备的全局以及局部的智能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措施
3.1 提高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
3.1.1 建立安全责任管理体制
整个变电站运行系统是非常复杂化的过程,每一个环节之间具有关联性,所以在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将不同时期的任务详细划分,进行明确的表明,将责任强化到个人,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建立标准化的考核体系,在系统内部某个环节发现问题的状况下,直接寻找到相关的管理人员,采取责任追究的形式,对管理工作中责任心高,具有强烈上进心的人员进行奖励,提升系统内部所有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性,培养人员的安全意识。
3.1.2 应用三票两制
三票两制中的两票包括运行的操作票和工作票,在进行两票记录的时候必须遵守和根据相关的规定流程完整填写,应用相应的设备时候要填写操作票,避免无票或虚假票据的状况出现,利用严格的管理制度来降低后期出现问题的概率;三制具体包括工作许可制、工作监护制度、实施作业环节中的体制,日常的运行环节中严格落实制定好的三线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内容,坚决杜绝形式化。实施环节中严格的遵守使用制度,能够避免出现问题,让各种工作按照顺序依次展开,防止出现危险性事故,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安全保证,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3.2 巡视管理
3.2.1 日常管理
由于智能化电站系统中含有的设备较多,各种的设备技术含量高,同时工作环节中需要一起启动较多的设备,所以必须重视日常的管理工作。内部各个设备对于工作区域的环境要求不一致,需求较高,因此每一位运维人员必须保证每个时期设备的稳定、安全性运行,保证巡查工作的准确性,如果巡查环节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全面检查处理,快速的寻找到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解决问题,避免留下隐患问题。
3.2.2 和运检人员共同合作
系统中包含各种类型的设备,不同的设备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参与到运维工作中的人员水平和实践能力是具有差异性的,如果单一的配备两个人员进行系统全面检查,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漏洞,无法达到预期的检查目标,万一系统内部出现突发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安排工作的时候,要考虑到参与人员的专业性水平和特点,合理的进行技术人员分组,联合作业,必要的时候应用交换的方式展开巡查,提高工作效率。
3.2.3 联合厂家
系统运行的环节中,要及时的和技术人员沟通,专业的设备生产工作人员要到实际区域进行回访和调查,到实际工作现场查看设备的运行状态,检查运行中是否存在问题,对于运行状况进行准确的记录,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在未来加工生产环节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处理,提升综合应用效率。
结束语:
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电力乃至能源产业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社会的进步,智能化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基础和重要节点,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智能化变电站运维的关键技术,总结实际运行经验,提高运维水平,确保智能电网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孙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新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
[2]陈文升,钱唯克,楼晓东.智能变电站实现方式研究及展望[J].华东电力,2010(10).
[3]张幼明,高忠继,黄旭.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研究分析[J].东北电力技术,2012(05).
[4]王明俊.智能电网热点问题探讨[J].电网技术,2009(18).
论文作者:李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变电站论文; 设备论文; 智能论文; 技术论文; 电网论文; 工作论文; 环节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