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中添加维生素D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

饵料中添加维生素D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

徐杰[1]2001年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D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于2000年4-6月间在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含量的维生素D_3投喂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饲养4周;用7000IU/100g饵料的维生素D_2和维生素D_3投喂日本沼虾,饲养3周后,测定了饵料中添加维生素D_3对其存活率、蜕皮率、体长和体重的增长率等形态指标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虾血、虾壳和虾肌肉中的钙含量、磷含量以及维生素D对RNA/DNA值、血中蛋白含量和肌肉中的能荷的影响;并从上述指标的测定中,比较了饵料中添加维生素D_2和维生素D_3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维生素D是日本沼虾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物质。 (2)饵料中添加7000IU/100g维生素D_3,日本沼虾的生长情况最好,增长率和增重率最高。 (3)维生素D_3有助于钙的沉积和虾壳的硬化、有利于磷在体内的合理分布。 (4)添加7000IU/100g饵料的维生素D_3,不仅生长指标最好,而且RNA/DNA值也最高;血中蛋白含量也相应增高。 (5)饵料中添加维生素D_2和维生素D_3对日本沼虾的生长指标(增长率和增重率)、钙和磷含量、RNA/DNA值、蛋白含量、能荷值等的影响,差异并不显着。

张南南[2]2016年在《基于适宜饲料蛋白和能量水平下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适宜蛋白源和脂肪源研究》文中指出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是中国、日本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但目前对日本沼虾的营养生理特征和饲料中适宜蛋白能量比(P/E)、适宜蛋白源和适宜脂肪源的研究还不全面。本论文综合运用营养学和生理生化测定技术对日本沼虾饲料适宜蛋能比、适宜蛋白源和适宜脂肪源进行了离体和在体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日本沼虾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能量比、蛋白水平、脂肪水平、确定日本沼虾对五种常用蛋白源的体外消化速率、阐明不同蛋白源替代鱼粉对日本沼虾生长及免疫的影响、阐明饲料脂肪源对日本沼虾生长、存活和对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日本沼虾对不同脂肪酸的体外p-氧化速率。论文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日本沼虾饲料适宜蛋白能量比研究酪蛋白和鱼粉为实验用蛋白源,鱼油、豆油(2:1 w/w)为混合油源,玉米淀粉为糖源,设计了叁个蛋白水平(33%、38%、43%)和叁个脂肪水平(2%、8%、14%),共9组不同蛋白能量比的饲料,投喂日本沼虾幼虾(0.304±0.003g)8周,研究日本沼虾生长、能量蓄积及动用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日本沼虾存活率在60%—-80%之间,其中高脂肪组的存活率优于低脂肪组;高脂肪组的增重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合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含较低蛋白但较高脂肪含量的低蛋能比饲料(P/E ratio为16.49 mg/ KJ,蛋白33%,脂肪14%)能促进日本沼虾的正常快速生长。同时,在相同的饲料蛋白质或饲料脂肪水平上,虾体粗脂肪含量呈现随饲料蛋白或者脂肪水平的上升而增加的趋势,各组织包括肝胰腺和肌肉中的甘油叁酯含量有类似趋势;从日本沼虾肝胰腺的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上可以看出,肝胰腺是其能量储存的主要组织。本实验首次证明日本沼虾可以耐受较高的饲料脂肪水平,较高饲料脂肪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饲料蛋白质的节约效应,因此在实际饲料生产中可以尝试使用低蛋白高脂肪的低蛋能比饲料。2.日本沼虾对不同蛋白源体外消化率的研究在了解了日本沼虾的适应蛋白能量比后,为探讨日本沼虾的最适蛋白源并筛选适宜的鱼粉替代蛋白源,又开展了日本沼虾对不同蛋白源的体外消化率的研究。本研究用离体消化法研究了日本沼虾消化道提取的粗酶液对鱼粉、豆粕、棉粕、菜粕和花生粕酶解8h的体外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消化道对鱼粉、豆粕、棉粕、菜粕和花生粕的干物质和粗蛋白总消化率分别为11.24%,11.47%,12.33%,12.32%,8.73%,34.46%,43.67%,31.87%,36.63%和32.55%。对于不同原料,日本沼虾对豆粕的粗蛋白消化速度最大,显着高于鱼粉、棉粕、菜粕和花生粕,但不同原料的干物质消化率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表明日本沼虾对豆粕酶解消化的能力较强。3.不同蛋白源替代鱼粉对日本沼虾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在了解了日本沼虾对不同蛋白源的消化速率之后,为进一步探讨不同蛋白源对日本沼虾活体的营养生理影响,本论文又研究了不同蛋白源替代鱼粉对日本沼虾生长及免疫的影响。在体外消化率实验的基础上,本试验以全鱼粉为对照组,选择豆粕、棉粕、菜粕和花生粕四种常用植物性蛋白源,分别替代25%鱼粉蛋白,制作五种不同蛋白源的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0.155±0.003g)的日本沼虾8周,通过探究其生长和生理状况,寻找日本沼虾合适的替代蛋白源。结果表明,豆粕组和棉粕组日本沼虾的生长和饲料效率与鱼粉组无显着差异,甚至优于鱼粉组,但菜粕组和花生粕组饲料不适于日本沼虾的生长;各组日本沼虾肌肉中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与饲料中氨基酸含量相对应;各组日本沼虾肝胰腺和肠道的石蜡切片中没有显示出损伤或病变。综合以上试验数据,豆粕和棉粕在替代25%鱼粉蛋白情况下可以维持日本沼虾的正常生长,可以作为适宜的蛋白替代原料;而菜粕和花生粕可能因为其存在的抗营养因子,在作为日本沼虾蛋白替代原料时需要谨慎对待。4.饲料脂肪源对日本沼虾生长、存活和体组成分的影响通过本论文第一部分蛋能比的研究,已经了解日本沼虾可以适应14%的脂肪水平。为进一步探讨日本沼虾的适宜脂肪源,本论文又以鱼油为油源的饲料组作为对照,研究了饲料中不同脂肪源(紫苏油PEO、棕榈油PO、橄榄油OO和红花油SO)对日本沼虾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的影响。本实验养殖周期为8周,并在8周饲养实验结束后进行24h的急性氨氮胁迫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鱼油组和红花油组的日本沼虾获得最佳生长,且红花油组的饲料利用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肝体比和虾体粗脂肪含量在各组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通过进一步脂肪分析发现,各试验组日本沼虾的肝胰腺中磷脂/甘油叁酯比存在显着性差异。肝胰腺的石蜡组织学切片显示,各组虾的肝胰腺细胞完整,没有病理性变化。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各组中存在显着差异,红花油组的SOD活性高于鱼油组。用60mg/L的氨氮进行24h急性胁迫实验时,14h后红花油组的存活率与鱼油组无显着性差异。以上实验数据表明,红花油可以作为合适的油源替代鱼油。5.日本沼虾对不同脂肪酸的体外p-氧化速率测定水产养殖虾蟹类饲料中添加用油含有多种脂肪酸,对于如何评价哪种脂肪酸更利于机体有效利用的研究,目前并无准确报道。参考哺乳动物研究进展,采用组织匀浆或细胞器的体外p-氧化测定方法可以灵敏准确的测定机体对某种脂肪酸的利用效率。为进一步了解日本沼虾对不同脂肪源所含脂肪酸的细胞分解能力,本研究利用14C标记的脂肪酸(棕榈酸PA、油酸OA、亚油酸LA、亚麻酸LNA、花生四烯酸ARA)作为底物,通过各类参数优化,在国际上首次构建了日本沼虾体外脂肪酸p-氧化反应体系,对日本沼虾的组织均浆液进行了脂肪酸p-氧化速率测定。结果表明:(1)在35℃和25℃条件下,日本沼虾肝胰腺线粒体对亚麻酸的p-氧化能力最强,油酸、亚油酸次之;而在过氧化物酶体中,对亚油酸和亚麻酸的β-氧化能力最强; (2)日本沼虾肌肉线粒体在35℃条件下,对亚油酸的p-氧化能力最强,过氧化物酶体则对花生四烯酸的p-氧化能力最强,亚麻酸和亚油酸次之;25℃时日本沼虾肌肉线粒体对花生四烯酸、亚麻酸的利用率最高。这些数据是至今唯一所知的水生甲壳动物脂肪酸p-氧化数据,为进一步确定和选择日本沼虾的最佳脂肪源提供了更为基础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

王素芬[3]2003年在《维生素对罗氏沼虾生长及其酶活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实验研究了维生素A、维生素B_1、维生素B_5在饵料中的不同含量对罗氏沼虾的体重增重率、体长增长率、存活率、肝胰腺中类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和肌肉中SOD活性的影响。实验的结果表明,饵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维生素时,罗氏沼虾的生长存活以及体内酶活性也不同。饵料中维生素A的含量为60mg/kg时,罗氏沼虾的增长率最高,但增重率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当维生素A含量为90mg/kg时,存活率最高,但与实验组60mg/kg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当饵料中维生素A含量低于60mg/kg时,类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和SOD的活性随着饵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含量为60mg/kg时,这叁种酶的活性都达到最高,而高于此浓度时,酶活性反而降低。对于维生素B_1而言,60mg/kg的实验组中罗氏沼虾的增重率、增长率和存活率最高;肝胰腺中类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以及肌肉中SOD活性也达到最强,低于或者高于此浓度则会降低这叁种酶的活性。饵料中添加不同量的维生素B_5对罗氏沼虾的生长也有很大影响。饵料中维生素B_5的含量为300mg/kg时,罗氏沼虾的增长率、增重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未添加维生素B_5的实验组中虾的生长和存活最差;而饵料中维生素B_5含量超过300mg/kg时,增重率、增长率和存活率反而降低,但实验组600mg/kg和实验组900mg/kg之间无显着性差异。饵料中添加维生素B_5可以提高罗氏沼虾肝胰腺中类胰蛋白酶的活性,但在一定范围内(300—900mg/kg)添加量的高低对酶活性影响不大。当饵料中维生素B_5含量为300mg/kg时,碱性磷酸酶和SOD活性均达到最高;高于此浓度时,碱性磷酸酶和SOD的活性都随着饵料中维生素B_5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本实验的结果可以表明,对于罗氏沼虾而言,饵料中维生素A、维生素B_1和维生素B_5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60mg/kg、60mg/kg和300mg/kg。

李一鸣[4]2018年在《维生素E对日本沼虾繁殖性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又称青虾,隶属长臂虾科,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物种。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日本沼虾种质退化现象日趋严重,使得成虾的繁殖性能下降,限制了日本沼虾苗种培育和成虾养殖产业的发展。目前从营养学的角度针对日本沼虾繁殖性能的研究还较少,有必要开展该虾繁殖性能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日本沼虾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营养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辅以组织学和电镜技术等,较为详细地研究了维生素E对日本沼虾繁殖性能的影响,可为深入研究日本沼虾繁殖生物学积累基础资料。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饲料中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日本沼虾雌虾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维生素E对于促进水生生物性腺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养殖实验挑选平均体重为(0.358±0.033)g的雌虾,分别设置0、40、80、160、320、640mg/kg梯度维生素E组进行10周养殖实验,探究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其繁殖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维生素E水平上升,日本沼虾雌虾的成活率、肝体指数无显着差异,当维生素E水平为80mg/kg时,对雌虾增重率、饲料系数和抱卵率都有促进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酶活性指标检测发现,LYZ、ACP和AKP酶活力在维生素E含量为160mg/kg时活性最高;SOD、CAT和GSH-PX酶活力则呈现下降趋势;MAD活力在80-160mg/kg时表现活性最低。HE切片及油红染色结果显示,卵巢及肝胰腺组织在适宜维生素E添加下,会使R细胞数量增加,转运泡内容物质增多,脂滴数量增加;而过量维生素E水平则会使组织中出现大量空泡,对结构造成破坏。卵巢发育相关基因Vg及VgR在不同维生素E水平下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量的维生素E(160mg/kg)水平添加下,对其卵巢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2.饲料中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日本沼虾雄虾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实验选取平均体重为(0.252±0.031)g的雄虾进行10周养殖实验,并将剩余虾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实验一周。实验结果显示:相较雌虾养殖实验,雄虾的增重率显着高于雌虾生长速度,而成活率与肝体指数并无显着差异。维生素E水平为80mg/kg时,雄虾增重率、饲料利用率及性腺发育相关指标都表现最佳。抗氧化及非特异免疫酶活性检测中发现,雄虾酶活力整体高于雌虾,并在维生素E水平为80-160mg/kg时活性最强。脂肪酸检测发现,雄虾的肝胰腺脂肪酸组成受不同维生素E水平影响显着。具体表现在随着维生素E含量上升,亚油酸(C18:2n-6,LOA)、DPA(C22:5n-3)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EPA(C20:5n-3)、DHA(C22:6n-3)和总饱和脂肪酸(∑SFAs)的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亚麻酸(18:3n-3,LNA)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的含量没有显着差异。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实验发现,积累死亡率在维生素E含量为40-160mg/kg时表现最低。对攻毒实验后的雄虾的肝胰腺及精巢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适宜维生素E水平能够保护肝胰腺和精巢组织结构完整性并且提高免疫能力,而高浓度维生素E对组织有破坏作用。3.日本沼虾细胞周期依赖激酶2基因的克隆及维生素E对其表达影响的研究选取日本沼虾肝胰腺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基因全长序列。该基因全长序列为1303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18 bp,编码305个氨基酸残基。组织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nCDK基因在日本沼虾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肝胰腺。MnCDK2基因在不同维生素E水平的影响下,表达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当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160mg/kg时,该基因在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表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基因在日本沼虾性腺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反映出其表达量也受维生素E的影响。

罗娜[5]2017年在《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饲料亚麻酸营养生理研究》文中指出亚麻酸(18:3n-3,LNA)对甲壳动物生长、免疫、抗氨氮胁迫和脂质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营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技术与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亚麻酸(18:3n-3,LNA)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营养生理作用。分析了饲料LNA水平对日本沼虾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性能和抗氨氮胁迫的影响;探讨了饲料LNA水平机体脂肪酸组成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克隆了Δ6脂肪酸去饱和酶(Δ6 FAD)基因,分析了该基因的分子结构,探讨了饲料LNA水平对其表达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配制LNA含量分别为0%(L0,对照组)、0.5%(L0.5)、1.0%(L1.0)、1.5%(L1.5)、2.0%(L2.0)和2.5%(L2.5)的6组等氮等脂的半纯化饲料,饲养日本沼虾幼虾(始均重为0.12±0.01 g)8周,之后进行24 h氨氮(氯化铵浓度为36.60mg/L)胁迫,分析对日本沼虾幼虾生长、存活、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性能和氨氮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日本沼虾幼虾饲料中适宜LNA添加量。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存活率均随饲料LN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着饲料中LNA添加量的增加,日本沼虾肝胰腺SOD、GSH-Px活性和T-AOC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都在L1.0组达到最高,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L0组肝胰腺中MDA含量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饲料LNA水平的增加显着提高了ACP和LYZ的活性,分别在L1.0组和L1.5组达到最高值;氨氮胁迫后,L0组的MDA显着高于LNA添加组,在LNA添加量达1.5%时,MDA含量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5),同时肝胰腺T-SOD、GSH-Px和T-AOC活性均随饲料LNA含量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T-SOD活性在L1.5组达到最高,而T-AOC和GSH-Px在L1.0组活性达到最高。以SOD活性为指标,经二次回归方程分析表明,日本沼虾有效LNA需要量为1.19%。综上,饲料LNA添加量在1.0%~1.5%之间时,能显着提高日本沼虾幼虾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力,缓解氨氮胁迫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亚麻酸是合成机体HUFA的前体,通过添加LNA来调控机体HUFA含量对降低饲料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饲喂日本沼虾LNA含量分别为0%(L0,对照组)、0.5%(L0.5)、1.0%(L1.0)、1.5%(L1.5)、2.0%(L2.0)和2.5%(L2.5)的6组等氮等脂的半纯化饲料,分析其机体脂肪酸组成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日本沼虾肝胰腺脂肪含量随着饲料LNA含量的增加降低,L2.5组脂肪含量显着低于其余各组。肌肉及肝胰腺LNA含量随着饲料L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肌肉及肝胰腺20:5n-3、22:5n-3和22:6n-3含量高于其在饲料中的含量,但肌肉及肝胰腺组织20:5n-3、22:5n-3和22:6n-3含量并不随机体的LNA增加而增加。乙酰辅酶A(ACC)、△9去饱和酶(SCD)和脂肪酸延长酶6(elovl6)mRNA表达量均随饲料中LNA含量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均在L2.5组达到最低值。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mRNA表达量均随饲料中LNA含量的升高呈现升高趋势,在L2.0组和L2.5组达到最高值。本研究表明,饲料LNA水平可以通过影响脂肪酸合成途径及β氧化途径降低机体脂肪含量,并通过影响脂肪酸去饱和酶和延长酶mRNA表达调节机体脂肪酸组成。Δ6 FAD是HUFA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得到日本沼虾Δ6 FAD cDNA全长序列,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肝胰腺、心脏、肌肉、肠道、胃、鳃、血液、卵巢、卵子等9种组织的表达,同时分析饲料LNA水平对Δ6 FAD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Δ6 FAD全长序列为1906 bp,其中5'非编码区(UTR)含122 bp,3'非编码区(UTR)含394 bp,开放阅读框(ORF)包含1362 bp,总共编码453个氨基酸,并且编码的蛋白序列具有典型的去饱和酶特性:1个HPGG结构域、3个组氨酸保守区和1个N端细胞色素b5结构域。组织表达结果显示,Δ6 FAD基因在日本沼虾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高表达于肌肉组织,且其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是卵子和鳃组织,在肝胰腺组织中表达量最低。饲料LNA水平上调Δ6 FAD基因的表达量。饲料中LNA水平显着上调肝胰腺Δ6 FAD基因的表达量,在L2.5组达到最大值。

孔有琴[6]2014年在《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的铜营养生理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综合运用营养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铜营养生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日本沼虾对饲料中铜的适宜需要量,正常或亚硝酸盐胁迫下饲料铜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的影响,以及饲料中铜和锌对日本沼虾的可能交互影响,同时还克隆获得了铜结合蛋白——血蓝蛋白和金属硫蛋白基因,并分析了饲料铜水平及铜锌交互作用对以上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日本沼虾幼虾对饲料铜的适宜需要量本实验以CuSO4·5H2O为铜源,配制了铜含量分别为2.8、12.2、20.9、29.8、43.1、78.9和157.1mg·kg-1的7组半纯化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0.101±0.002)g的日本沼虾幼虾56d,养殖实验结束后,各组取部分虾进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实验。结果显示:(1)与含铜157.1mg·kg-1饲料组相比,2.8-78.9mg·kg-1。铜饲料组虾获得较高的增重率和较低的饲料系数(P<0.05);机体的肝胰腺、肌肉和全虾中铜积累量均随着饲料中铜水平的升高而增加(P<0.05)。(2)含铜43.1mg·kg-1饲料组虾获得最高的总抗氧化力(T-AOC)、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在29.8mg·kg-1组最低,且显着低于含铜2.8、12.2、43.1、78.9和157.1mg·kg-1的饲料组(P<0.05)。(3)铜含量为43.1和78.9mg·kg-1的饲料可显着提高日本沼虾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力;溶菌酶(LYZ)活力先随着饲料中铜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着升高,在43.1mg·kg-1组达到最高,而后呈现下降趋势(P<0.05);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日本沼虾后,含铜20.9-43.1mg·kg-1饲料组虾的累积死亡率显着低于含铜2.8和157.1mg·kg-1饲料组(P<0.05)。(4)通过累积死亡率和全虾铜沉积对饲料铜水平的回归分析,可得出日本沼虾幼虾对饲料铜的适宜需求量分别是26-28mg·kg-1饲料。结果表明饲料中铜缺乏或过量均可在日本沼虾体内产生氧化应激,影响动物的免疫性能和抗病力。2.饲料铜水平对日本沼虾血蓝蛋白表达的影响对于甲壳动物虾蟹而言,其呼吸蛋白——血蓝蛋白,也是一种含铜的多亚基蛋白,除作为携氧色素外,还具有免疫功能。探讨日本沼虾血蓝蛋白表达对饲料铜水平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饲料铜对日本沼虾的生理作用和意义。本研究通过RACE PCR方法克隆获得日本沼虾血蓝蛋白一亚基的基因(记为:MnHc-1),并对该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MnHc-1cDNA全长为2163bp,包含编码675个氨基酸的2028bp的开放阅读框,预测该多肽的分子量为78.060kDa,等电点为5.45,N端的信号肽由21个氨基酸组成;相似性分析显示MnHc-1与网球虾(Atyopsis moluccensis)γ亚基、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蓝蛋白的相似性分别达到75%、73%、70%和68%;系统树分析显示MnHc-1属于十足目甲壳动物血蓝蛋白a、β和γ三种亚基中的γ型亚基。(2)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nHc-1mRNA在日本沼虾肝胰腺、鳃、血细胞、肠、卵巢和胃中都有表达,其中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肌肉中则未见有表达。(3)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日本沼虾血细胞中血蓝蛋白mRNA的表达呈现出明显的时间依赖效应,感染3h后,血细胞MnHc-1mRNA的表达显着下调,6h和12h后表达显着上调,且在12h时达到高峰,而后在24h和48h恢复到对照组水平。(4)用铜含量分别为2.8、12.2、20.9、29.8、43.1、78.9和157.1mg·kg-1的7组半纯化实验饲料饲喂日本沼虾幼虾56d后,分析各组虾肝胰腺中Mn-Hc1mRNA表达和血淋巴中氧合血蓝蛋白含量(Oxyhemocyanin content)。饲喂含铜43.1-157.1mg·kg-1饲料组虾肝胰腺中MnHc-1mRNA表达随着饲料铜水平的增加而显着增加,且显着高于含铜2.8-29.8mg·kg-1组;氧合血蓝蛋白含量先随着饲料铜水平升高而升高,在43.1mg·kg-1组达到峰值,而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P<0.05)。结果表明:日本沼虾血蓝蛋白可能参与了机体的抗菌防御反应,其表达显着受到饲料铜水平的影响。3.饲料中铜和锌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铜和锌因为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近年来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已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基于铜对日本沼虾的重要性以及与其它并存元素间的可能交互作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饲料中铜和锌水平对日本沼虾的可能交互影响。实验根据3×3双因子设计配制了铜添加量分别为0、30、180mg·kg-1(低铜、适量铜和高铜组)和锌添加量分别为0、35.210mg·kg-1(低锌、适量锌和高锌组)的9组半纯化饲料,饲喂初始体重(0.103±0.002)g的日本沼虾56d。实验结果显示:(1)适量的饲料铜或锌水平均可显着提高日本沼虾的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P<0.05),但存活率不受饲料中铜和锌水平的影响(P>0.05);全虾和肝胰腺中的铜或锌含量都随着饲料铜或锌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高锌组虾肝胰腺的铜含量显着低于适量锌和低锌组。(2)饲料中添加适量铜或适量锌或高锌都可显着提高虾肝胰腺Cu-Zn SOD、GSH-Px和T-AOC的活力,降低MDA值;在高铜组,添加高含量锌可以提高日本沼虾的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力、降低MDA值。(3)任一饲料铜水平下,日本沼虾血清AKP活力均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低铜显着降低了日本沼虾的AKP活力;适量铜组的日本沼虾具有较高的血清LYZ和PO活力,而适量锌或高锌组虾的LYZ和PO活力则显着高于低锌组。结果表明:饲料铜和锌水平都可影响日本沼虾的生长、抗氧化和免疫性能,并在抗氧化和免疫性能方面存在交互作用。4.饲料中铜和锌水平对日本沼虾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影响金属硫蛋白是一种低分子量的金属结合蛋白,其表达易受铜和锌的诱导,且对铜和锌都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形成铜/锌-金属硫蛋白复合物。探讨金属硫蛋白表达对饲料铜和锌水平变化的响应,可为更好地理解日本沼虾的铜营养生理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从日本沼虾肝胰腺中克隆获得一金属硫蛋白基因(记为:Mn-MT),并对该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Mn-MT的cDNA全长665bp,含编码59个氨基酸的180bp的开放阅读框,预测该多肽的理论分子量为6.085kDa,等电点为7.73。该蛋白中半胱氨酸含量最高(30.5%),其次是赖氨酸(16.95%)、丝氨酸(10.17%)和脯氨酸(8.47%)。相似性分析显示Mn-MT与美洲海螯虾(Homarus americanus)、斑节对虾和中华绒螯蟹金属硫蛋白的相似性分别达到78%、75%和75%。(2)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Mn-MT mRNA在肝胰腺、血细胞、鳃、胃、卵巢、肠和肌肉中都有表达,其中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3)用铜添加量分别为0、20、40和160mg·kg-1的4组半纯化实验饲料饲喂日本沼虾幼虾56d后,分析各组虾肝胰腺的Mn-MT mRNA表达,结果为Mn-MT mRNA表达随饲料铜水平的提高而升高,到40mg·kg-1组达到最高(P<0.05),而后开始下降。(4)用铜添加量分别为0、30和180mg·kg-1(低铜、适量铜和高铜组)和锌添加量分别为0、35和210mg·kg-1(低锌、适量锌和高锌组)的9组半纯化实验饲料饲喂日本沼虾幼虾56d后,分析各组虾肝胰腺的Mn-MT mRNA表达,结果为Mn-MT mRNA的表达与饲料铜水平无关,高锌组虾的Mn-MT mRNA表达显着高于适量锌组和低锌组,适量锌组高于低锌组,但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着。结果表明:饲料中的铜和锌诱导金属硫蛋白表达呈现不一样的剂量依赖效应,高锌直接诱导了Mn-MT的高表达,其蛋白与铜结合可能会降低可利用铜的量。5.饲料中铜和锌对日本沼虾血蓝蛋白表达和抗低氧胁迫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分析饲料中铜和锌水平对日本沼虾血蓝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在56d养殖实验结束后,各组留取部分虾以2.5mg·L-1低溶解氧胁迫12h,结果显示:(1)适量铜添加组虾的氧合血蓝蛋白含量和血蓝蛋白(Mn-Hc1和Mn-Hc2)转录水平表达量最高,低铜组的表达量最低(P<0.05);饲料中高锌可降低虾氧合血蓝蛋白含量、Mn-Hc1和Mn-Hc2转录水平表达量(P<0.05);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铜或锌都可显着提高Mn-CcO mRNA表达。(2)人工低氧胁迫后,高铜组虾的Mn-Hc1和Mn-Hc2mRNA表达水平最高(P<0.05),且要高于实验前的水平;低锌组虾的Mn-Hc1和Mn-Hc2mRNA表达量显着低于适量锌组或高锌组的(P<0.05);除同时饲喂低铜和低锌的实验虾之外,其余虾的氧合血蓝蛋白含量高于胁迫实验前的水平。由此可见,铜水平与虾血蓝蛋白表达密切相关,低氧胁迫会诱导虾动用储存的铜,来合成更多血蓝蛋白提高机体的携氧能力,以缓解胁迫给机体带来的负面影响。6.饲料铜水平对亚硝酸盐胁迫下日本沼虾生长、免疫性能和耐低氧胁迫的影响基于铜对血蓝蛋白表达的影响,而已知亚硝酸盐胁迫会降低血蓝蛋白与氧结合的能力,所以本实验探讨了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铜是否可以缓解亚硝酸盐胁迫对日本沼虾生理机能的影响。本实验配制了铜添加量分别为0、30、60、180mg·kg-1的4组半纯化饲料,在两个亚硝酸盐浓度下(低亚硝酸盐组:0.01mg·L-1;高亚硝酸盐组:1.90mg-L-1)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0.103±0.003)g的日本沼虾56d。结果显示:(1)低亚硝酸盐组日本沼虾的生长、抗氧化力和免疫性能显着高于高亚硝酸盐组。(2)高、低亚硝酸盐浓度下,铜添加量为30和60mg·kg-1组虾的WG、SGR、抗氧化酶活力和免疫相关酶活力显着高于其它两组;MDA值在30mg·kg-1组最低、180mg-kg"1组最高。(3)低亚硝酸盐组虾的Mn-Hc1、Mn-Hc2和Mn-CcO的mRNA表达高于亚硝酸盐组,氧合血蓝蛋白则是低于高亚硝酸盐组;高低亚硝酸盐水平下,60mg·kg-1组的Mn-Hc1、Mn-Hc2和Mn-CcO的mRNA表达量及氧合血蓝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它组(P<0.05)。(4)低氧胁迫后,低亚硝酸盐组的Mn-Hc1、Mn-Hc2和Mn-CcO mRNA表达量和氧合血蓝蛋白含量显着高于高亚硝酸盐组,各组虾血淋巴中氧合血蓝蛋白含量和180mg·kg-1组虾的血蓝蛋白mRNA表达高于胁迫实验前;高低亚硝酸盐胁迫下,60、180mg·kg-1组血蓝蛋白mRNA表达显着高于其它各组,氧合血蓝蛋白含量在60mg·kg-1组最高。结果表明亚硝酸盐胁迫对日本沼虾的生长、免疫性能和抗低氧胁迫产生了抑制效应,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铜(30-60mg·kg-1)可以有效缓解由亚硝酸盐胁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王恒[7]2010年在《不同脂肪源及胆汁酸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文中认为本研究以罗氏沼虾为试验动物,通过对罗氏沼虾生长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肌肉和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不同脂肪源组合,脂肪源配比及胆汁酸对罗氏沼虾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罗氏沼虾脂肪需求及代谢规律提供依据。具体如下:试验一、用5种不同脂肪源组合的饲料(Ⅰ.鱼油0.5%+豆油2.5%;Ⅱ.鱼油0.5%+菜籽油2.5%;Ⅲ.鱼油0.5%+花生油2.5%;Ⅳ.鱼油0.5%+亚麻油2.5%;Ⅴ.豆油1.5%+亚麻油1.5%)投喂平均体重为2.22±0.04g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40d,研究日粮不同脂肪源组合对其生长及全虾和肌肉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第Ⅴ组罗氏沼虾增重显着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和Ⅳ组增重也显着大于Ⅱ组(P<0.05)。Ⅰ组全虾总水分含量最低,显着低于Ⅲ组和Ⅳ组(P<0.05);Ⅴ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最高(P<0.05);Ⅲ组全虾粗蛋白含量显着低于Ⅰ组、Ⅱ组及Ⅴ组(P<0.05);Ⅳ组肌肉总水分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肌肉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脂肪源组合对罗氏沼虾生长及体组织成分有显着影响。试验二、配制3种油脂添加比例相同、添加量不同的饲料(Ⅰ组.豆油0%+亚麻籽油0%;Ⅱ组.豆油1.5%+亚麻籽油1.5%;Ⅲ组.豆油3%+亚麻籽油3%),研究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和体组织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Ⅱ组罗氏沼虾增重率显着高于Ⅰ组(P<0.05),与Ⅲ组无显着差异(P>0.05);随着油脂添加量的增加全虾和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着增加(P<0.05);肌肉C18:2n6及C18:3n3含量随油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肝胰腺中C18:3n3含量呈递增趋势,肌肉和肝胰腺中C20:5n3和C22:6n3含量则随着油脂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日粮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体组织粗脂肪含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有显着影响。试验叁、配制5种豆油/亚麻籽油配比的饲料(Ⅰ组.豆油3%和亚麻籽油0%;Ⅱ组.豆油2%和亚麻籽油1%、Ⅲ组.豆油1.5%和亚麻籽油1.5%;Ⅳ组.豆油1%和亚麻籽油2%;Ⅴ组.0%豆油和3%亚麻籽油),研究不同豆油、亚麻籽油添加比例对罗氏沼生长、体组织成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Ⅳ组罗氏沼虾获得最高的增重率和最低的饲料系数(P<0.05);不同豆油和亚麻籽油比例对罗氏沼虾全虾粗脂肪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Ⅳ组罗氏沼虾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叁酯含量最低(P<0.05);随着亚麻籽油添加比例的增加,肌肉和肝胰腺中C18:2n6含量逐渐降低,C18:3n3含量逐渐增加。研究表明,豆油/亚麻籽油不同配比对罗氏沼虾生长、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血清胆固醇和甘油叁酯水平有显着影响。试验四、在对照组饲料中添加0.1%胆汁酸,通过对比试验,研究胆汁酸对罗氏沼虾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饲料系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但增重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全虾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胆汁酸对罗氏沼虾肌肉脂肪酸组成影响显着(P<0.05),对肝胰腺脂肪酸组成无显着影响(P>0.05)。胆汁酸能够降低罗氏沼虾肌肉和肝胰腺中PUFA、HUFA含量,增加肌肉和肝胰腺SFA及MUFA含量。研究表明,胆汁酸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变罗氏沼虾肌肉脂肪酸组成。

张健[8]2012年在《免疫增强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免疫及抗应激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六种免疫增强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免疫及抗应激能力的影响。本论文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通过8周的室内水族缸生长实验以及随后的急性应激实验,评估虾青素(Astaxanthin,AX)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抗缺氧应激能力的影响。实验虾初始体重为1.01±0.001g。虾青素的添加有效浓度分别为0、25、50、75、100、125、150mg kg-1饲料。共设7个处理组,每组设5个平行,每个水族缸放30尾虾苗,每天饲喂4次。生长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虾进行了1h的缺氧应激实验。结果表明:当AX添加量为125mg kg-1和150mg kg-1时,对虾的增重率(Weight Gain,WG)和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同时,当AX添加量为125mg kg-1和150mg kg-1时,对虾血淋巴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 Status,TAS)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然而,各处理组对虾血淋巴中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活性无显着性差异(P>0.05)。1h缺氧应激实验后,当AX添加量为75、100、125和150mg kg-1时,对虾的存活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常氧状态相比,缺氧状态下各处理组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alpha, HIF~(-1)α) mRNA的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但AX150mg kg~(~(-1))处理组的表达量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SOD mRNA的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但AX125mg kg~(-1)和150mg kg~(-1)处理组的表达量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CAT mRNA的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但AX100、125和150mg kg~(-1)处理组的表达量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然而,缺氧状态下各处理组热应激蛋白70(70-kDa heat-shock protein, Hsp70)mRNA表达量显着上升(P<0.05),但AX150mg kg~(-1)处理组的表达量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有效浓度为125mg kg~(-1)和150mg kg~(-1)的虾青素,可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免疫和抗低氧应激能力。2.通过8周的室内水族缸生长实验以及随后的急性应激实验,评估壳聚糖(Chitosan)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实验虾初始体重为0.71±0.00g。壳聚糖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和6.0g kg~(-1)饲料。共设7个处理组,每组设5个平行,每个水族缸放30尾虾苗,每天饲喂4次。生长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虾进行了总氨浓度为120mg L~(-1)的氨氮应激实验,持续时间为72h。结果表明:7个处理组的WG和SGR都无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当壳聚糖添加量为3.0g kg~(-1)时,对虾血淋巴中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和溶菌酶(Lysozyme,LSZ)活性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72h的氨氮应激实验后,除了壳聚糖2.0g kg~(-1)处理组外,其他壳聚糖添加组的存活率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壳聚糖,虽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无显着性的影响,但可显着性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能力,并增强凡纳滨对虾对氨氮应激的抵抗力,添加适宜浓度为3.0g kg~(-1)。3.通过8周的室内水族缸生长实验以及随后的急性应激实验,评估果寡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实验虾初始体重为0.60±0.00g。果寡糖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0.5、1.0、1.5、2.0和2.5g kg~(-1)饲料。共设6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平行,每个水族缸放30尾虾苗,每天饲喂4次。生长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虾进行了总氨浓度为120mg L~(-1)的氨氮应激实验,持续时间为60h。结果表明:当FOS添加量为0.5g kg~(-1)和1.0g kg~(-1)时,对虾的WG和SGR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同时,当FOS添加量为1.0g kg~(-1)时,对虾血淋巴的PO酶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当FOS添加量为1.0、1.5、2.0、2.5g kg~(-1)时,对虾血淋巴的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60h氨氮应激实验后,所有添加FOS的处理组对虾的存活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果寡糖,可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免疫和抗氨氮应激的抵抗力,添加适宜浓度为1.0g kg~(-1)。4.通过8周的室内水泥池生长实验以及随后的急性应激实验,评估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MOS)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实验虾初始体重为2.52±0.01g。甘露寡糖的添加有效浓度分别为0、0.12、0.24、0.48、0.72和0.96g kg~(-1)饲料。共设6个处理组,每组设6个平行,每个水泥池放30尾虾苗,每天饲喂4次。生长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虾进行了总氨浓度为160mg L~(-1)的氨氮应激实验,持续时间为24h。结果表明:当MOS添加量为0.24、0.48、0.72和0.96g kg~(-1)时,对虾的WG和SGR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以MOS添加量为0.24g kg~(-1)时,对虾的WG和SGR最高。对虾肠道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添加MOS的处理组对虾的上皮细胞绒毛密度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当MOS添加量为0.24、0.48、0.72和0.96g kg~(-1)时,对虾的上皮细胞绒毛长度也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24h氨氮应激实验后,当MOS添加量为0.24、0.48、0.72和0.96g kg~(-1)时,对虾的存活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以MOS添加量为0.48g kg~(-1)时存活率最高。氨氮应激实验0-24h检测的PO酶和SOD酶活性,结果显示;0h时,MOS添加量为0.48g kg~(-1)时,对虾的PO酶活性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OS添加量为0.48、0.72和0.96g kg~(-1)时,对虾的SOD酶活性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MOS添加量为0.48g kg~(-1)时,对虾的SOD酶活性最高。24h后,与0h相比,所有处理组的PO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但MOS添加量为0.48g kg~(-1)处理组对虾的PO酶活性仍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所有处理组的SOD酶活性也显着降低(P<0.05),但各处理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以上所有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可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免疫和抗氨氮应激的抵抗力,添加适宜浓度为0.24-0.48g kg~(-1)。5.通过8周的室内水族缸生长实验以及随后的急性应激实验,评估β-葡聚糖(β-glucan)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实验虾初始体重为1.00±0.00g。将β-葡聚糖的不同浓度和不同投喂方式结合,设置1个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分别为:(1)对照组:基础饲料每天投喂;(2)处理组1:0.3g kg~(-1)β-葡聚糖每天投喂;(3)处理组2:0.6g kg~(-1)β-葡聚糖每天投喂;(4)处理组3:0.9g kg~(~(-1))β-葡聚糖每天投喂;(5)处理组4:基础饲料5d+0.3g kg~(-1)β-葡聚糖投喂2d;(6)处理组5:基础饲料5d+0.6g kg~(-1)β-葡聚糖投喂2d;(7)处理组6:基础饲料5d+0.9g kg~(-1)β-葡聚糖投喂2d。每个处理组各设5个平行,每个水族缸放30尾虾苗。实验期间每天投喂4次。生长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虾进行了总氨浓度为160mg L~(-1)的氨氮应激实验,持续时间为24h。结果表明:间隔投喂β-葡聚糖的处理组4、处理组5和处理组6对虾的WG和SGR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生长实验结束后,处理组5和处理组6对虾肝胰腺的PO酶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β-葡聚糖处理组对虾肝胰腺的SOD酶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6个β-葡聚糖处理组对虾肝胰腺的LSZ 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所有β-葡聚糖处理组对虾肝胰腺的脂多糖和葡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and β~(-1),3-glucan binding protein,LGBP) 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所有β-葡聚糖处理组中,处理组2、处理组3、处理组4、处理组5和处理组6对虾肝胰腺的LGBP 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处理组1(P<0.05)。24h氨氮应激实验后,虾的存活率以间隔投喂β-葡聚糖的处理组4、处理组5和处理组6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在处理组1-处理组6中,间隔投喂β-葡聚糖的处理组5和处理组6的存活率显着高于每天投喂β-葡聚糖的处理组1、处理组2和处理组3(P<0.05)。氨氮应激实验0-24h检测的PO酶、SOD酶和LSZ酶活性结果显示:0h时,间隔投喂β-葡聚糖的处理组5和处理组6对虾的PO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β-葡聚糖处理组对虾的SOD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所有β-葡聚糖处理组对虾的溶菌酶活性无显着性差异(P>0.05)。24h时,与0h相比,对照组和所有β-葡聚糖处理组对虾的PO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但处理组6对虾的PO酶活性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所有β-葡聚糖处理组对虾的SOD酶活性无显着性变化,且各处理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处理组4、处理组5和处理组6对虾的溶菌酶活性显着提高(P<0.05),且24h时,处理组2、处理组3、处理组4、处理组5和处理组6对虾的溶菌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所有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有效浓度为0.3-0.9g kg~(-1)β-葡聚糖,并采用投喂2d,间隔5d的方法可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免疫和抗氨氮应激的抵抗力。6.通过8周的室内水泥池生长实验以及随后的急性缺氧实验,评估壳聚糖锌(Chitosan-Zn)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抗缺氧应激能力的影响。实验虾初始体重为1.49±0.01g。壳聚糖锌的添加浓度分别为25、50和100mg kg~(-1)饲料,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3000mg kg~(-1)壳聚糖组。共设5个处理组,每组设5个平行,每个水泥池放40尾虾苗,每天饲喂4次。生长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虾进行了缺氧应激实验,持续时间为6h。结果表明:5个处理组的WG和SGR都无显着性差异(P>0.05)。添加壳聚糖3000mg kg~(-1)和添加壳聚糖锌100mg kg~(-1)两个处理组对虾的PO酶活性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对虾的SOD酶活性各处理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虾的LSZ酶活性以添加壳聚糖3000mg kg~(-1)和添加壳聚糖锌100mgkg~(-1)两个处理组较高,与空白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添加壳聚糖3000mgkg~(-1)和添加壳聚糖锌100mg kg~(-1)两个处理组对虾肝胰腺的PO酶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添加壳聚糖锌100mg kg~(-1)处理组对虾肝胰腺的SOD酶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对虾肝胰腺的LSZ mRNA表达量以添加壳聚糖3000mg kg~(-1)、壳聚糖锌50mg kg~(-1)和壳聚糖锌100mg kg~(-1)叁个处理组较高,并与空白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6h缺氧应激后,添加壳聚糖锌100mg kg~(-1)处理组对虾的存活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其他各处理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以上所有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00mg kg~(-1)的壳聚糖锌虽然不能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的效率,但能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淋巴PO酶和LSZ酶的活性,以及肝胰腺PO、SOD和LSZ mRNA的表达水平,进而提高凡纳滨对虾对缺氧应激的抵抗力,提高成活率。

朱杰[9]2014年在《克氏原螯虾和日本沼虾对蛋氨酸需求量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为研究对象,采用剂量-效应法,分别研究饲料中不同蛋氨酸含量对克氏原螯虾和日本沼虾生长性能、体组成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克氏原螯虾和日本沼虾适宜蛋氨酸的需求量,为克氏原螯虾、日本沼虾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克氏原螯虾对蛋氨酸需求量的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氨酸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全虾体组成、肌肉氨基酸组成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确定了克氏原螯虾适宜蛋氨酸的需求量。试验以酪蛋白、明胶、鱼粉、小麦面筋粉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配制了6组蛋白质水平为28.25%、能量为16.07 kJ/g的等氮等能的半纯和饲料,各组蛋氨酸实际含量分别为0.39%、0.53%、0.71%、0.86%、0.98%和1.13%。以初始体质量为9.80±0.15g的克氏原螯虾为试验对象,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虾。养殖试验于室外网箱(规格为60×60x60 cm)中进行,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蛋氨酸水平由0.39%升高至1.13%时,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着升高(P<0.05)。当蛋氨酸水平为0.86%时,叁者均达到最大值。当蛋氨酸水平进一步升高时,叁者均呈下降趋势。试验各组的成活率为83.33%~91.67%,但无显着差异(P>0.05)。当蛋氨酸水平为0.86%时,全虾粗蛋白含量最高,其显着高于0.39%组(P<0.05)。日粮蛋氨酸水平对全虾的水分、灰分和脂肪含量以及肝胰脏组成和肌肉氨基酸组成均无显着影响(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以蛋氨酸水平0.98%组最低,其显着低于0.39%组(P<0.05)。饲料中蛋氨酸水平显着影响肠道蛋白酶的活性(P<0.05),但对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无显着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克氏原螯虾的适宜蛋氨酸需求量为0.94%,占饲料蛋白质的3.36%。2日本沼虾对蛋氨酸需求量的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蛋氨酸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全虾体组成、肌肉氨基酸组成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日本沼虾适宜蛋氨酸的需求量。试验以酪蛋白、明胶、鱼粉、小麦面筋粉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配制了6组蛋白质水平为36.07%、能量为18.09 kJ/g的等氮等能的半纯和饲料,各组蛋氨酸实际含量分别为0.38%、0.47%、0.56%、0.64%、0.75%和0.88%。以初始体质量为0.30g的日本沼虾为试验对象,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养殖在规格为0.6 m ×0.6 m×0.6m的网箱中,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蛋氨酸水平由0.38%升高至0.88%时,日本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着升高(P<0.05);饲料蛋氨酸水平为0.64%时,叁者均达到最大值;随着饲料中蛋氨酸水平进一步升高,叁者均呈下降趋势。当饲料蛋氨酸水平为0.64%时,全虾粗蛋白含量最高,其显着高于0.38%组(P<0.05)。饲料蛋氨酸水平对全虾的水分、灰分、脂肪和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均无显着影响(P>0.05)。饲料中蛋氨酸水平显着影响日本沼虾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P<0.05),但对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无显着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日本沼虾的适宜蛋氨酸需求量为0.70%,占饲料蛋白的1.94%。

佚名[10]1995年在《水产养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950480军曹鱼的养殖:精子的低温保存和诱导产卵=Culture of cobia(Rachycentroncanadum):Cryopreservation of sperm andinduced spawing[刊,英]/Caylor R E,Biesiot P.M,Franks J S//Aquac..—1994,125(1/2).—81~92

参考文献:

[1]. 饵料中添加维生素D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D]. 徐杰. 河北大学. 2001

[2]. 基于适宜饲料蛋白和能量水平下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适宜蛋白源和脂肪源研究[D]. 张南南.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3]. 维生素对罗氏沼虾生长及其酶活的影响[D]. 王素芬. 河北大学. 2003

[4]. 维生素E对日本沼虾繁殖性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李一鸣.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5].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饲料亚麻酸营养生理研究[D]. 罗娜. 大连海洋大学. 2017

[6].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的铜营养生理研究[D]. 孔有琴. 华东师范大学. 2014

[7]. 不同脂肪源及胆汁酸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 王恒. 扬州大学. 2010

[8]. 免疫增强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免疫及抗应激的影响[D]. 张健. 中山大学. 2012

[9]. 克氏原螯虾和日本沼虾对蛋氨酸需求量的研究[D]. 朱杰. 南京农业大学. 2014

[10]. 水产养殖[J]. 佚名. 南方水产. 1995

标签:;  ;  ;  ;  ;  ;  

饵料中添加维生素D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