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底变换下的西安论文_1王玮,2抗莉君

1.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以图底关系理论,由宏观到微观,由历史到现代,逐步分析西安这座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及历史演变,并以西安市旧城区内部典型街道——尚勤路为例,通过详细调研,分析西安传统街道的图底关系,进一步探讨应如何优化街道的空间关系。

关键词:图底关系理论;尚勤路;西安;旧城调研

图底关系理论源于心理学中的视知觉研究。以知觉的选择性作为基础,认为人们在观察形体环境时,被选择的事物就是知觉的对象,而被模糊的事物则是这一对象的背景。城市空间的创造不仅是对建筑实体的研究,更是对空间虚体的研究。图底关系理论,是将研究形态视觉结构的“图形”与“背景”理论应用于城市设计领域,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一、西安城市形态演变

在我国,西安具有最早的建城史和最长的建都史,其特有的都城遗址和规模宏大的城市规划,使得西安在中国都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汉长安城

在选址方面:长安城位于关中平原的中央,如图1。其特点为:1)虽以周礼为制,但因地制宜;2)城内按功能划分区域;3)实行封闭的闾里制度;4)集中市场;5)完善的水利系统;6)城东南与北面郊区设置七座城市。

汉长安的图形由城墙划定感觉十分强烈,但城内功能划分由于尺度相去甚远故城市肌理并不明显。

2、隋唐长安城

唐长安城的肌理十分清晰,街道尺度较大,不适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发展。但在里坊小尺度的“底”的衬托下,东西二市及皇城给人以很强的“图”的感觉。如图2。其特点为:1)由“城”、“郭”、“苑”所组成;2)采用中轴对称的传统布局方法;3)重视利用地形,以高亢之坡地部署宫室庙宇,权贵府第,较低之地带则置市里;4)道路系统已较汉长安城更加规范;5)城内每一个方格即为一个坊,形成了街道一一坊一一院落组成的城市肌理;6)在水系与绿化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设计规划。

3、明清长安城

明洪武三年扩建后的西安城重新修筑东城墙和北城墙,城内格局基本沿用了唐长安城皇城的格局。洪武十三年和十七年,又先后修建了鼓楼和钟楼,形成了以钟楼为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向外辐射,城坦四门相互对称的大格局,直至清末,西安城的格局再无大的变化。此时西安城的肌理已基本定型。

4、现代长安城

解放后,西安市又制定和修编过若干次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一一历史街区保护一一文物古迹保护”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保护体系,同期的具体实践如西安环城工程,北院门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等都证明。西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思想与措施始终都处于这一学科研究的前沿水平。

二、宏观层面的城市空间

1、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西安中心城市以中心市区为主体,东到临憧,西至咸阳,北至三原,南到韦曲,形成了以中心市区为中心,向四周发散的九宫格局。这种城市空间关系承袭了西安传统空间布局模式,构成了以中心市区为中心,四周卫星城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西安特有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如图3。

2、中心市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西安中心市区由西安旧城、工业区、文教区等九部分共同组成,空间的布局结构模式形成了九宫格局。在城市的空间形态上,旧城内部低层高密度间形态与周边以高层为主的空间形态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城市的个性特征。如图4。

图底关系理论中的简洁律原理为:每一个心理活动领域都趋向于一种最简单、最平衡、最有规则的组织形态。连续的、有序的、趋合的、一致的要素组合方式最容易为人们所感知。西安市九宫格空间结构能够很好地营造出城市的尺度感与肌理,位于九宫格中心就自然而然的被人们理解为城市中心,如此便突出了西安中心城市——西安市和西安中心市区——旧城区的地位。

3、旧城的空间布局结构

西安旧城区内部的街区尺度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由基本贯穿全城的主要街道形成。明城的主要街道的间距在600m到800m之间,各主要街道在明清时除了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次一级的街区尺度是有不贯穿全城的街道形成的,街区宽度基本在300m到400m之间。最次一级的街区尺度是由最小街巷形成的,小街区的尺度大小变化较大。街区的尺度直接决定了其中的居住院落用地进深的最大可能性,当街区小到一定程度,街区的宽度与院落的进深就有可能重合。

三、以尚勤路为例分析城市空间微观层面

以西安市旧城区内部典型街道——尚勤路为例, 西安城东北方向,有几条南北向并列的传统街道,自东往西依次是尚爱路,尚勤路,尚俭路,尚仁路,尚德路和尚平路。其中以尚勤路较为典型,以此为例,结合图底关系理论进行分析。

1、远——街道整体层面分析

对街道两侧建筑进行实景考察,从两侧沿街立面中各抽取一段典型立面,进行肌理分析。整条街的宽度为10m左右,两侧以2-5层住宅和沿街商业为。尚勤路两侧建筑的天际线十分混乱,所以人们在沿街建筑天际线的识别上基本没有概念。如图5。

2、中——街道剖面的分析

对于街道的尺度进行分析,截取六个不同的剖面,逐一分析使用者对这一街道尺度的认同感。如图8。发现街道的尺度由8m-22m不等,两侧的建筑多为15m左右,此时人们更愿意在街道宽度与周边建筑物高度之比小于或等于1:1的空间停留。同时此处的商业建筑相对较窄的街道也会更多。

3、近——沿街建筑主入口分析

根据图底关系理论中的相似组合原理,位置相似、形态相似、大小相似、方向相似、运动速度相似的物体易被看做同一组。尚勤路沿街建筑的单体形象都非常弱,在建筑造型及立面的处理上没有形成图与底的关系,整条街建筑的识别感都很差,这对于商业建筑是十分不利的。而深究其每一个建筑的入口处理,无论从色彩,材质等上面又都不相同,整条街道的形象不能达成统一,这对于街道的整体景观也是十分不利的。

四、结论

在城市空间总体层面上,图底关系理论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空间总体结构和城市的空间等级;更好地了解城市的肌理特色,使我们能对城市的总体结构进行把握。在城市空间微观层面上,图底关系理论的应用有助于客观、深入地分析城市空间现状,充分认识一个城市空间的建筑、街道等的边界线的存在,从而创造出积极的城市空间。同时,图底关系理论也为建筑单体设计进行了宏观控制,只有把握好图底关系、简洁律、相似组合原理才能设计出积极和谐的建筑。

参考文献

[1]浅谈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孙颖、殷青著,建筑创作杂志,2003:12.

[2]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王建国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4.

[3] [日],街道的美学,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9.

论文作者:1王玮,2抗莉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9

标签:;  ;  ;  ;  ;  ;  ;  ;  

图底变换下的西安论文_1王玮,2抗莉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