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提问,绽放思维之花论文_李骞

激趣提问,绽放思维之花论文_李骞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提问策略

山东省烟台第十中学 264000

中学校园时下流行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被学生公认为“首患”,除去文言文语言时间性的原因外,教师不能因势利导,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重要因素。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语文课离不开提问互动,有趣的提问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拨逗着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文言文课堂更是如此,如果教师总是采用“我讲你听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在提问艺术上下功夫,在激趣提问中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提问”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的求知欲望会得到有效激发,就能够集中注意力,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如果教师善于转弯抹角,改头换面,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课堂情境把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出,就能使学生开动脑筋,促进其思维发展。如在教《智子疑邻》时,我将故事设置成一桩失窃案,以警察做笔录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如下信息:案发时间、地点、受害人、失窃物品、嫌疑人、证据。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便掌握了本文的重点词语:雨、筑、亦云、亡、智。其实这几个词书下都有注释,乍一看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我面对的是初一学生,他们的古汉语知识积累近乎一张白纸。以警察探案的方式提问,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有引导他们仔细阅读文本的用意。更重要的是,我的提问不是简单的“一问”,而是“追问”。比如,在追问学生“为什么说了句‘不筑,必将有盗’会成为嫌疑人”时,学生就解释说:“因为知道家里有安全漏洞,所以就可能产生犯罪动机。”郑桂华先生认为:“语文教学中尤其需要运用‘追问’的提问策略。教师的追问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并将自己的回答明晰起来,能引导学生改善语言表达。”果然,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对这几个词的理解。

二、问题的提出要有归纳性

假如教师直接把正确的解释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然后由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做不仅效果不佳,而且能力培养也更无从谈起。提问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引爆点,使学生沿着问题的指向,深入到课文具体内容中进行归纳性分析,然后跳出课文,经过思维的“过滤”和总结,条分缕析地明确出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初读《塞翁失马》课文时,我没有上来就纠正学生这篇课文里“父”字的读音,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前后文意思去推断。经过热烈的小组讨论和梳理,学生很快找到了依据:其父是善术者,善术者就是塞翁,因为塞翁的“翁”是老人的意思,所以“其父”的意思是那个老人,“父”字的读音为fǔ。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以往,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老师讲、问,老师繁琐的讲解和文言文阅读资料的详细注释使学生疏于思考,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丧失信心,课堂提问时,便敛声屏气,更没有兴趣可言。而这种归纳性提问的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索精神,达到学生养成自学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最高境界,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三、问题的提出要有深度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此时就需教师能提出出人意料的问题,这样才会使学生的思考更深入,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木兰诗》这个经典文本的价值并不在英雄,也不在详写与略写,而在于这是个女英雄。因此在教学时,我便问学生:“英雄当然是英勇善战的,可为什么写正面涉及战事的除了行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和宿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只有两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而更奇怪的是,别人牺牲了,她平安归来了?”学生在思考后明确了木兰的战绩当然是有的,但是偏偏不正面写,而是放在归来之后(策勋十二转)侧面一笔带过,这样的简写是由主题决定的。因为是女英雄,重点才不是打仗,而是女性承担起本来应该是男性保家卫国的职责,胜利以后,才不像男性把富贵返乡视为理所当然,而是以平民身份享受亲情,特别是恢复女儿装,引起同行男性惊异,表现女性在心理细致方面的优越。这便是《木兰诗》的价值——对传统文化观念——“英雄都是男人”的颠覆。

四、问题的提出要与生活接轨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不能以摇头晃脑地吟几句古诗,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为终极目标。他们不应该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该博古通今,古为今用,从古诗文中汲取知识和养分,做一个未来文明的创造者。教学文言文,应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作品,进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毫不夸张地说,问题正是创造的源泉与起点,是激发思想火花的导火线。一个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绽放炫目的花朵。

论文作者:李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7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

标签:;  ;  ;  ;  ;  ;  ;  ;  

激趣提问,绽放思维之花论文_李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