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统技艺传承发展路径探究-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论文

非遗传统技艺传承发展路径探究-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论文

非遗传统技艺传承发展路径探究
——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

程 刚 (湖北省宜昌市艺术研究所 443000)

摘要: 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现状,从强化理念、实施保护措施、做好多元结合、加强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优化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的路径,以期进一步做好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非遗;传统技艺;传承发展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并遗留、世代相传、不断流变,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明确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肩负起历史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价值源泉和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任务。湖北省宜昌市非遗保护工作起步早、行动快,门类齐全,成果丰硕,在非遗保护数字化、基地化、品牌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走在同等城市前列。

随着时代进步和飞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急剧变革和的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出现了传统技艺传承环境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矛盾,为了使非遗在新时代得到更好地传承发展,针对目前非遗传统技艺生存发展现状,我们开展了专题调研,试图对优化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承路径做出探究。

一、宜昌非遗保护工作的特点与亮点

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地处长江之滨,三峡东大门,“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和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宜昌特有的地域文化和质朴的民风民情。巴、楚文化交汇,土、汉习俗融合,宜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经过十几年努力,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和传统技艺传承传习工作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1.起步早、行动快。自2002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抢救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工程,宜昌市本级以及所辖的13个县市区即开始全面启动非遗数据库建设,其工作情况当年被文化部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推介。2003年宜昌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与云南省、浙江省一起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非遗保护首批综合性试点单位。全国第一部县级非遗保护条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06年颁布实施,早于国家《非遗法》5年,我市优秀非遗工作者田玉成2001年倡导的“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理念,早于国家、省级整体文化生态保护计划10年。

2.门类齐全、成果丰硕。全市非遗名录覆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和国家级、省有、市级、县级5级名录体系、10个门类。现有人类非遗名录1项、国家级名录19项、省级名录50项、市级名录109项、县(市、区)级名录359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0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93人、县(市、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592人。“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被中办国办保留并作为文旅部明确、唯一主办的全国性端午节庆活动,入选2018“最不容错过的全球节庆百代TOP20第10位”。在充分吸纳非遗元素改编的《土里巴人》《巴山舞》《板凳龙》《喊歌》等文艺精品,先后荣获国家文华奖、群星奖、山花奖、“五个一”工程奖,《大端午》赴蒙特里尔演出受到驻外使馆、当地官员和民众的一致好评。

不仅如此,今年,葡萄酒大师David Allen再度担纲金樽奖评审团主席,在颁奖典礼晚宴的致辞中,他提到了震惊业界的侍酒师大师考试泄题的丑闻,并公开为包括我们评审团副主席在内的侍酒师大师站台,表示他们并没有被牵连其中……刚开始,我还不太明白他在致辞中提及此事的用意,直到他在台上娓娓叙述这一刻的时候,我突然明白:正是他们如此珍视这一份“大师”的名誉,才有了这么多业界的牛人在孜孜以求这一个头衔。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氛围不够浓。一是存在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将项目申报作为任务性推动,保护措施、传承计划局限于阶段性,缺乏可操作性、系统性、长期性。二是部门、社会参与度不够高,保护传承工作依然沿用传统做法,往往成为文化部门的“独角戏”。三是保障不足,全市专职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在编人员不足30人,多为兼职兼任、返聘。挂牌的9个非遗中心,办公场所逼仄、无设备库房,宜都、枝江等县市均无专门的非遗办公室,全市仅当阳市、秭归县、兴山县、夷陵区建有非遗展示馆。市、县非遗传承扶持经费严重不足,多数传承人每年技艺传承收入不足万元,部分连最基本的交通费、误餐费开支困难,严重影响了传承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非遗技艺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响应面法优化山药饮片多糖的提取条件……………………………………………………… 李 静,操庆国,韩艳丽,凡军民(118)

3.数字化、基地化、品牌化建设稳步推进。非遗资源数据库采集录入102个项目、62个艺种、2470名传承人的数字档案,图片数据500G、文字资料2G、视频素材28T,宜昌 “年轮”数据库作为全国非遗代名词被央视首推。全市被命名和建成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区4个,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2个、市级传承示范基地17个、县级传承示范基地84个,国家民间文化艺术之乡4个、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4个。长盛川湖北青砖茶制作技艺、采花毛尖制作技艺、宜红茶制作技艺、栾师傅手工茶制作技艺、枝江酿酒制作技艺、远安冲菜制作技艺等多个技艺类非遗产品进入中国驰名商标行列,并实现了生产规模化、外宣立体化、市场多元化的品牌效应。

2.传承环境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不兼容。全市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中,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和传统音乐、民俗节会占比较高。伴随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进程,非遗技艺传承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切入点逐步消失、结合点不明显,认可度、受众度、参与度日趋下降。

4.传承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大部分优秀传统艺人陆续步入耄耋之年,为数不多的年轻艺人在养家糊口和技艺传承中无法兼顾、平衡,部分技艺学成需十年、二十年之功,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等,出现 “节过年尽人走光”“父传子子不学”“师传徒徒难招”的断层、乏人困境。

1.强化“四个理念”。一是夯实文化自信理念。担纲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各级政府担当主导责任,带动社会广泛参与,营造人人保护、人人参与、人人共享、项目技艺持续传承的良性格局。二是在提高中保护传承理念。只有不断提高传承水平,才能增强非遗的表现力和吸引力,维护和拓展非遗的流变空间、表现形式。三是融入时代发展、活在当下的理念。促进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应时而动,使非遗的源头、活水融入人民群众、走进生产生活、嵌入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四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在传承保护中规避形式化、抽象化、空心化,努力保留非遗的精神内涵、文化基因、地域属性、保真传承环境和土壤。

3) 通过模型与实例相结合,可以看出在工程测量实验室中,仪器操作安全为控制的重点,实验室的环境安全与管理以及一些实验前的注意事项往往被忽略.在工程测量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应努力做到规范各项安全措施,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从小事、微事做起,创建安全、高效的工程测量实验室.

三、优化非遗技艺传承的思考与建议

3.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非遗来源于村寨、社区、群体,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是能世代相承、流变发展、引领风尚的优秀民间文化,并与群体、个人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生活经验和审美理想息息相关。受周边环境、原住民众、文化需求、信息传播、传承条件的变化,部分优秀非遗资源濒临失传或消亡,如薅草锣鼓、告祖礼俗将逐步失去生存土壤,无法开展持续传承。

2.实施“四个工程”。一是分类保护工程。采用抢救性保护、记忆性保护、传承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的分类保护措施,区别对待、依类施策,增强保护传承的针对性、可行性,形成抢救记录一批、扶持壮大一批、包装推出一批、培育储备一批。二是传承人研培工程。立足传承人的主体核心,委托高校等相关单位定期组织各类研修、研习和培训,帮助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相互交流启发,提高学习和传承能力。三是包装转化工程。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非遗的流变性,找准非遗项目、传统技艺的“文化引信”和“爆点”,通过创排剧目、编印书籍、数字传播等包装方式,让一批原本处于消失或者半消失状态的非遗资源枯木逢春、枝开叶散。四是文化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实施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培植、恢复优秀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的生态环境。

3.做好“四个加法”。一是“非遗+知名企业(景区)”,动员本土企业(景点)采用冠名、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非遗传承与企业各取所需、互动互补。二是“非遗+高校”,推广枝江市联合省级楠管大师基地、长阳县撒叶儿嗬与武汉大学联姻的成功经验,借用高校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项目申报经验,提高非遗理论研究水平和项目争取。三是“非遗+合作社/基地+农户”,借鉴夷陵版画传承、创作、生产、市场营销的良性模式,形成一个项目带动一片、增收一批。四是“非遗+互联网”,通过APP、e服务、云中心等新型媒体,扩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点、线、面。

4.加强“四个保障”。一是规划保障。将非遗保护技艺传承纳入文化强市(县区)建设乡村振兴规划,嵌入各级公共服务体系和特色小镇(村、社区)建设范畴。二是法治保障。宣传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宜昌市非遗保护条例》,依法规范实施非遗保护技艺传承。三是硬件保障。尊重非遗传承人的主体地位、传承形式、传承习惯,在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公共区域为其开辟传承场地、配备设备、添置行当,为开展传承工作提供便利。四是人才、经费保障。支持非遗传播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开展传习活动,多措并举解决传习人的后顾之忧,扶持非遗团队、传承人外出开展参赛调演、展示交流、技艺提升,带动非遗技艺“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走出去”,使之成为人民群众“记得住乡愁”的“回家之路”。

式中,Y为响应值(即GASP提取率);β0为回归截距;Xi为第i个变量;βi、βij、βii为回归系数。

标签:;  ;  ;  ;  

非遗传统技艺传承发展路径探究-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