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论文

虚拟现实技术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论文

虚拟现实技术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

罗宇彤1,陈志波1,唐星2

(1.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2.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摘 要: 虚拟现实技术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创新。创新策略主要包括拓宽心理咨询形式,实现“沉浸式”课程教学,开发虚拟现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程资源以及建设虚拟现实心理体验馆四个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上实现进一步的创新,提升了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变革,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虚拟现实技术时代的大背景下,需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 虚拟现实技术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意义

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运用主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通过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运用多种传感器和可视化设备,将视觉、听觉、触觉等作用于学生,使学生融入到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及对环境进行控制,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1]。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这三个主要特征,学生能作为主角去真正感知事件发生时的现场感。虚拟现实技术的这一特点,使得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大放异彩。

(一) 虚拟现实情境,打破时空限制

现实社会中生动、多元的情景、事件等能够激发人们产生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然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因局限于时间、空间等的原因,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现场体验的机会。通过在计算机网络上虚拟的情境,学生能在“虚拟”的情境中有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尽管“情境”是虚拟的,但是“体验”却是真实的,效果上够达到真实体验的心理辅导目的。例如,VR恐高训练,此情景我们不能让体验者直接去现实高空位置去体验,这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状况。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出高空情景,让体验者在虚拟情景中进行感受、体验,不受空间的限制,反复沉浸体验。

(二) 增强学生参与度,提升体验性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不能对症下药,心理治疗效果不直观且缺少客观数据,学生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很难引起学生重视。虚拟现实技术完全自由的虚拟现实环境、精准干预治疗、效果数据化的优点,通过模拟仿真现实的社会环境,有效地对真实情景进行可视化创建,使情景更为形象、逼真。能够满足学生与情景的交互性要求,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想象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积极体验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掌控度。虚拟现实技术运用逼真的虚拟环境替换掉符号化的语言信息,这样既摆脱了在头脑中想象对象的虚无感,同时也解决了想象场景的诸多限制,提升体验性。

上述样品均加溶剂适量,机械振摇至分散均匀,再超声处理10 min使溶解,放冷,用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离心,滤过,取续滤液进样,记录色谱图。

(三) 引入心理训练,增强趣味性

对采购人员应制定监管制度。在制度中明确采购纪律,对相关违规行为制订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对采购人员设定奖励制度,通过对采购工作中成本控制、品质控制、执行效率等方面设定相应权重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突出的给予相应奖励。另外平时应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二 虚拟现实技术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关注心理困惑或问题的解决,属于问题解决模式。根据大学生需求,设定音乐放松、注意力训练、耐性训练等心理学游戏,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对心理认知技能活动过程的虚拟,将心理训练有机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的主动操控,不断尝试,使学生更直观地审视认知活动过程,加速了学生的感知和体验,从而有效地提升心理认知技能,将心理训练融入传统的心理辅导过程当中,增强心理咨询工作的实效性。

(一) 拓宽心理咨询形式,从心理辅导到心理训练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心理问题的咨询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两个部分。为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把握虚拟现实技术时代带来的机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如下创新。

(二)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实现“沉浸式”课程教学

在虚拟现实技术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是需要不断探索的。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多以课堂授课与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为主,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但是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呆板等问题。课堂中学生主动性弱、积极性低,体验感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虚构出一个逼真的情境,使学生真正成为虚拟环境的参与者和虚拟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的仿真临场化,学生可以忘记周围环境的干扰而沉浸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可以实现变被动式接受学习为主动式自主学习的历史性突破;使学生直观地观察仿真于现实的虚拟景象[2]。师生在同一虚拟空间中开展实时教学互动,提升学生体验感。通过VR教学平台,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 开发虚拟现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程资源

一方面,混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平台,有效实现录像、光盘、互联网材料、电子邮件、聊天工具、FAQ、微博等多种载体混合,在混合多种载体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多样化,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构建虚拟实践教学课堂,并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3],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混合。另一方面,真实的虚拟现实情境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利用三维图画、动态视频和音频等相结合的虚拟环境构建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建设一批交互性、情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

传统的心理咨询形式多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约谈性咨询。咨询过程中需进行心理训练时常出现学生理解不清,导致咨询效果不佳的情况。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中给学生创设真实体验情境,使心理训练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的心理治疗疗法。通过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的主动操控,不断尝试,使学生更直观地审视认知活动过程,加速学生的感知过程,从而有效地提升心理认知技能。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够形象化、立体化心理认知活动过程,而且能够保证学生主动地与认知对象进行交互,增加了趣味性。

(四) 建设虚拟现实心理体验馆

根据场馆学习(Museum Learning)理论观点,认为场馆是学校之外的第二教育系统,相对课堂授课,场馆学习资源丰富、环境轻松、时间灵活、学习随意,给学生提供了轻松自由、自主自导的非结构化学习方式[4]。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有效解决实现学校中虚实融合学习环境的要求。场馆学习的真实情景性、体验性,在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发挥学习者主动性、培养批判性高阶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积极影响[5,6]。建设虚拟现实心理体验馆,丰富心理辅导手段。在虚拟现实心理体验馆中,学生可以置身于虚拟的环境之中,以实时互动的方式参观、体验、进行各种心理行为训练,让大批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虚拟现实心理体验馆将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中新的资源形式。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以炎症细胞因子浸润和慢性炎症反应的疾病。RA临床表现为关节慢性炎症浸润、关节疼痛、关节肿大和畸形。及早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和抑制炎症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10-11]。本论文中,我们发现P2X7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高表达,且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此外,P2X7受体与炎症细胞因子密切相关,抑制P2X7受体的表达可抑制关节滑膜细胞的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和炎症反应,表明P2X7受体不仅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志物,也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靶点。

近年来年,随着虚拟现实开发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时代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机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这三大特性,实现了更多的可能性,有利于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资源,提高工作实效性。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把握虚拟现实技术时代所带来的新机遇,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段和资源,为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董金权.基于VR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意义与可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155-156.

[2] 章铸,吴志坚.论虚拟实践——对赛博空间主客体关系的哲学探析[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1,38(1):5-13.

[3] 董金权,甘琴.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5):106-108.

[4] 张美霞.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场馆建设与场馆学习——以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02):20-24.

[5] 张剑平,夏文菁.数字化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机制与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79-85.

[6] 马玲玲.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5-5(8):110-112.

本文引用格式: 罗宇彤,等.虚拟现实技术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 教育现代化,2019,6(43):113-11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3.047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广西教育系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立项研究课题(高校组),《地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体系优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61C054);广西科技大学2018年度第二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 罗宇彤,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标签:;  ;  ;  ;  ;  

虚拟现实技术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