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_英语论文

关于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_英语论文

关于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语教学论文,中小学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将进入信息化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尤其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高水平的外语教育已成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先进国家、先进民族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外语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1996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外语教学座谈会上的谈话发表之后,全国的外语教研氛围空前浓厚,广大外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方法有了一定改进,外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举行了两届中学英语优质课、两届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活动,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教坛新星、专家、学者型的教师……令人欣慰不已!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不足。前不久,我们进行了一次英语教师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到教师的基本情况、对现行教材的评价及改进意见、对本学科教学现状的评价与建议、你在教学中有何成功的作法、你在教学与教研中有何困惑、你对本学科教研有何建议。现将调查结果及我们的工作见闻、体会略作概述:

一、对中小学外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一些外语教师由于长期使用统编教材或过去接受的是统编教材的教育,习惯了统编教材教法的教师乐此不彼,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成不变,贪图省事,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教学“一言堂”,对学生强注硬灌高压,罚抄单词、课文数十遍者依然存在,应试教育色彩甚浓,科研意识不强,患“聋哑综合症”的学生依然不少,农村地区尤其如此,教学总体上“费时较多,收效较低”,陷入“勤勤恳恳地教书,辛辛苦苦地害人”的误区和怪圈,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个性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厌学、偏科、流失;另一种现象就是:一味地强调交际,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以至“课上热闹,课下忘掉,测试低效”。我们的外语教学由“重知识,轻能力”转向了“重能力,轻知识”的极端;由于知识严重不足,无系统性可言,导致各项“能力”成为无源泉之水、无本之木。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知识作为基石,急功近利只会出现“豆腐渣”工程。因此,提高广大外语教师的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改革,实施科研兴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我们的外语教学应真正做到: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不要处处包办代替,要抛弃“保姆式的教育”,把学生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兴趣,减负增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创设情境,突出运用;精讲多练(《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讲授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课时的30%),打好双基,培养能力;教人以渔,主动发展。外语教师应勇于创新,锐意改革,切实进行期望教育、情感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能力,激励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培养其学习能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扎实有效,促进其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有人说:中考、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怎么考,就会怎么教,怎么学。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的《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评价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要求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的比例等。近几年的中、高考英语试题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尤其是看图书面表达等开放性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观察力,又考查了其书面表达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及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价的改革有待于我们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同层次的听、说、读、写、译练习、测试应贯彻始终,从而使得教学改革能够真正打开局面,以免出现教、学、考失衡的现象。

北外教授胡文仲说:“外国语学校具有一些特殊条件,非一般中学所可比拟。但是,他们遵循的教学原则和具体的教学经验仍然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目前,不少省、市还没有成规模的外国语学校,我们是否可以现在起步,建立若干所像样的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学校,在办学、管理、教学、科研诸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呢?

我们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当教学能手,而且要力做教育家,我们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加强教学研究,我们是教学法的使用者,也要力做教学法的创造者。创新教育来自教育创新,交际法、整体语言教学法、全身动作反应法、任务型教学原则、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等各有所长,这些都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实验、探索,立足自我,洋为中用,相互学习,兼收并蓄,集众之所长,为我所用,创造出适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

二、对现行教材的评价及改进意见

十几年来,我们的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套教材打天下”的局势已不再存在,我国的英语教材呈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可喜局面,教育部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之相应的教材有人教版、北大版、四川版、江苏版、广东沿海版等、上海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后,我们的小学英语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到目前已有20多套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试用。这种百花齐放的景象符合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适应不同层次学校的需要,课程教材的多元化必将给外语教育带来全新气象,但是,现行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教材内容过多、过繁,每周四课时(小学两课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过去的统编教材虽然过时,但并非一无是处;其简捷、明了、脉络清晰仍是一大特点,我们应从新编教材和统编教材中寻找一个结合点,要一分为二而非一棍子打死,要扬弃而非抛弃。

2.教材的词汇量仍有增加的可能。根据清华大学程慕胜教授对中外学生每课时英语词汇量的纵横比较和青少年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我国学生每课时只需记忆两个单词,不及过去、不及国外,翻倍增加也不为多。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此已做出具体的要求,这是一个可喜的兆头。

3.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教材内容除了体现西方文化外,应该适当体现中国文化。南京大学从丛在2000年10月19日《光明日报》上以《“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为题论述应该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教育贯穿到各层次的英语教学之中,这是值得我们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我们的教材、教学应该渗透中国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祖国的文化,体味中国文化的优美,感受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伟大;许国璋英语使我国几代学子、数千万读者受益,其奥秘就在于许老前辈抓住了中国人学英语的特点,选取的素材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我们的教材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编入一些中国人写中国、外国人看中国的题材,加强学生对中国的了解,便于学生用英语进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使教材编写的思想性进一步完善。外研社版安徽《小学英语》等教材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这套教材8册中每册均有一个中国文化单元,予人崭新、亲切之感。

4.教材、教学要进一步渗透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跨学科的内容,进一步体现最新的科学成就,充分显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教材编写的时代性。人教社出版的双语教材《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就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5.我们的英语教学是TEFL(Teacb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而非TESL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我们要立足于“学得(Learnlng)”理论,而不囿于“习得(Acquisition)”理论,进行教材编写,因为我们的学生不是从出生开始就学习英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掌握语法是中国人学英语的一根好拐杖,有助于学生多、快、好、省地学习英语,不宜过早放弃。我们的教材编写与日常教学要将功能、话题、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

6.教材的编写可以更趋多样化:譬如小学到初二设立基础版本(以听说为主,兼顾读写)、初三以上设立提高版本(以读写为主,兼顾听说),大纲列出的日常交际用语可在基础版本中安排完毕,这也是避免教材内容过多过杂的有效途径之一;城乡差别具较大的地方可以编写城市版、农村版教材,从而使教材的可读性更强、收效更大。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地区编写起点不同的、从小学贯穿到高中阶段的“一条龙”英语教材,避免以往各阶段英语教材互相不衔接或重复浪费的问题;人教社的PEP English与外研社版的《新标准英语》等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听、读材料应入教材建设、教材审订之列,这样才能保证听、读的输入量。

外语教材应充分反映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内容生活化、现代化、趣味化、选材地道、适量,适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加强听读输入,发展说写输出,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逐步发展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建设直接影响到教师观念的更新、方法的使用和人才的培养,我们期待着更多优秀教材的问世,期待着高质量的教材进入课堂。

三、外语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建设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保证。师资是决定外语教学成败的关键,任何好的外语政策、教法和教材都必须有合格的教师来实施。

外语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但农村外语教师仍有一部分未达标或非专业人士。有些教师学历达标,但能力不能达标;其专业知识老化,教学观念陈旧,方法过时,舍不得放手,电教设备不利用、懒得用,多媒体成为摆设,为考试而教,教死书、死教书,不愿意、不勤于充电、探索和研究,继续教育在一些地区流于形式,未能收到实效,教学实验与调查在一些地方几乎是空白,教研员成了行政机关的勤杂员,致使相当一部分教师“摸着石头过河”,不能够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教师教人以渔不足,学生跟着教师转,缺乏主动参与、探索的学习品质和能力,说、写的运用能力薄弱……

小学外语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尤甚。我们要鼓励本科生、大专生到小学任教,大学外语系应开设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小学外语教学法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合格的小学外语教育后备人才,为落实教育部最新的中小学外语课程开设计划作准备;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编写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教材,主办符合小学加强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An average teacher TELLS.A good teacher EXPLAINS.A better teacher DEMONSTRATES.A great teacher INSPIRES.The best teacher must be a scholar,a guider,an instructor,but not a driver,a governor or even an officer.我们要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进行发展性评价,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综合素养,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我们要多渠道、多途径地组织教师钻研业务、加强进修,规范继续教育行为,切实提高听、说、读、写、译、演、唱、画八项教学基本功,使外语教师的知识融汇成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源远流长。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科研应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并走在教学的前头;教科研工作能使教师以理性的态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去审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教育科研是高层次的进修培训,教育科研不可畏,积累、沉淀、思考、总结、内化、升华就是从事教育科研的有效作法;我们外语教师应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之指导实践,开展教学实验和调查,实施科研兴教工程。我们要积极搭设舞台,为外语教师的成长铺路架桥,鼓励和支持教师冒尖,鼓励和支持教师当领头雁,将外籍专家请进国门,选送优秀教师走出国门,走入高校接受短训,使教坛新星、优秀教研员、优质课的评选、评比制度化、经常化,积极开展讲座、特色培训、示范课等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工作者、先进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影响一片,培养一批名师,着力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

语言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外语素质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外语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我们一定要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认真学习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切实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以人为本,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将“学得”与“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交往智能、自省智能等),注重激励性评价,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ever leave one child behind),积极实践,大胆探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All for students,for all students and for students' all),进行全人的教育(To teach the whole child),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存(To get students to learn to be,to do,to know and to live),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为了彻底改变外语教学中“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状,我们一定要加大对“教师、教材、教法”的研究力度,努力培养出合格的外语教师,编写出丰富多彩、高效实用的外语教材,创造出博采众长的外语教学法,用我们的热情、智慧和无穷的创造精神,面向21世纪,迎接我国基础教育“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美好未来!

标签:;  ;  ;  ;  

关于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