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大众化与文化空间的拓展----以法国文化传播实践为例论文

民族文化大众化与文化空间的拓展
----以法国文化传播实践为例

陶喜红1,姜 楠2

(1.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艾克斯-马赛大学,法国 马赛 13005)

摘 要 :法国民众的文化情结与法国的文化政策息息相关,尤其是“文化民主化” 政策。从节日盛会、城市公园、街头壁画、博物馆和实体书店等五个方面的具体实践来看,民族文化大众化催生了一定的文化空间,而文化空间的拓展又进一步为民族文化大众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两者相互支撑。法国以“文化普及”和“让文化贴近人民生活”等理念指导和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是实现法国文化大众化的重要原因,其做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 :文化大众化;民族文化;文化传播;文化空间;法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地文化呈现一体化趋势,面对外来文化强势入侵,如何普及和传承本民族文化、如何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成了各国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法国拥有独到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因为法国民众不仅对本国文化充满自信,还表现出对文化事业非同寻常的热情。一项调查显示:法国人普遍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其中95%的受访者表示热爱法语,93%的法国人对免费义务教育表示满意和支持;至于法国较其他国家的主要优势,35%的人认为是法国的遗产、历史和文化[注] 伊弗普机构于2016年9月16-20日期间在网上展开的一项对于法国民众展望2017年的调查,2016年10月20日在网上公布了调查结果。参见https://actu.fr/societe/selon-un-sondage-les-francais-sont-fiers-de-leur-pays-mais-pessimistes-sur-leur-avenir_798329.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8-11-05。 。

法国民众的文化情结与法国的文化政策息息相关,尤其是“文化民主化” (Démocratisation culturelle)政策。法国的“文化民主化”类似中国的“文化大众化”,即“让更多的人接近艺术作品和精神产品”[1]。具体来说,文化大众化与文化精英化倾向相对,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文化普及,使社会各阶层民众都拥有享受文化的权利和渠道;其二是丰富文化的表现形式,使其变得更为生动,并能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40年,铸就了一座高端资源要素富集的创新创业之城,同时又是一座城乡协调的富民之城。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涌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创业大潮。截至2017年底,苏州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35.2万户,集聚各类人才总量260万人,人才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姑苏大地上呈现出一幅典型的城乡协调宜居图。2017年,苏州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提高至7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88万元和3万元,居全国第三位,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法国的“文化民主化”政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最早可追溯到弗朗索瓦一世执政期间。16世纪文艺复兴热潮席卷法国,王室及贵族们对艺术家和作家慷慨资助,出版大量书籍,极大地拓展了民众接触文化的深度和广度。那时的法国主流思想是:“培养民众良好的艺术趣味,不仅能使他们身心愉悦,还有助于社会整体道德和文化水平的提高。”[2]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将民主、平等的思想延伸到了文化领域,提出了“国家遗产” 、“劳动者享有文化”及“文化应该发挥公民教育作用”等理念,奠定了“文化民主化”的思想基础。

随着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目前临床上能进行靶向治疗的肿瘤种类越来越多。而分子病理检测协助临床医生筛选哪些患者适用靶向治疗,其诊断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患者的治疗方式和效果[5-6]。FISH法检测患者基因突变,是分子病理的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具有检测周期短、检测结果准确等优点。在检测过程中,标本处理、实验条件的优化、阈值的构建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判读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实验流程的构建与优化过程中,应格外重视。

法国“文化民主化”政策的另一个理论依据是由安德烈·马尔罗在1958年担任文化部长时提出的“文化福利国家”(L’état providence culturel)概念。文化福利国家政策是福利国家政策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它要求福利国家将文化这项权利平等分配给每一位社会成员,并保障公民接触文化产品的权利[3]。马尔罗希望通过建立多所文化机构“文化之家”(Les Maisons de la Culture)、保护文化遗产和鼓励艺术创作这三大文化政策,使尽可能多的法国人接触全人类的文化精华,使法国文化遗产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繁荣文化艺术创作。例如他借助 “文化之家”推出音乐、造型艺术展演、舞蹈、电影欣赏、公共讲座、图书馆、戏剧演出等类型丰富的文艺活动,使文化逐步融入国民生活,在文化大众化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文化空间。文化空间指的是“具有文化意义或性质的物理空间、场所、地点”[4],即固定的文化活动或仪式的场所。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民族文化大众化催生了一定的文化空间,而文化空间的拓展则进一步为民族文化大众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两者相互支撑。

关于法国文化大众化的问题,目前受到一定的关注[5-6],但学界对其文化传播方式关注不够,还需结合法国具体实践案例进一步探讨文化普及与传承的有效方式。当前法国文化领域的工作重心仍然是推进文化大众化[7],法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达到文化大众化的目标,践行“文化福利国家”的理念,本文将结合五个方面的文化空间实践作具体论述。

一 、借助传统节日 ,拓展文化空间形态

法国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公园的社会文化功能,希望将这个公共休闲场所转化为公共文化场所,并通过它来传播不同地区和历史时期的文化。自1852年起,在对巴黎城市改造的过程中,法国城市规划师奥斯曼(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就有目的地使新建设的城市公园具有历史感。从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法国迎来了城市公园的人文时代,公园设计注重凸显地方文脉和城市特色文化[8]。法国公园的建设往往与宫殿、教堂等历史文化建筑紧密结合,将其镶嵌在公园中或在其附近,公园造景及其配套设施也与这些历史建筑风格一致。

以一年一度的里昂灯光节为例。每年12月8-12日,里昂城中都会举行盛大的现代灯光艺术展,40多个灯光展遍布城内各处公共场所。2016年,里昂灯光节接待了近200万人[注] 参见https://www.lyoncapitale.fr/culture/la-fete-des-lumieres-2017-en-chiffres/amp/.最后访问时间:2018-11-04。 ,2017年,政府联合85位资助者为灯光节投资近2600万欧元[注] 参见http://www.lefigaro.fr/flash-eco/2017/11/10/97002-20171110FILWWW00319-lyon-la-fete-des-lumieres-renoue-avec-4-jours-de-festivites.php.最后访问时间:2018-11-05。 ,约180万游客齐聚里昂享受这场视觉与文化盛宴。灯光节艺术表现形式紧跟潮流,成了传播法国文化的前沿阵地。2017年的里昂灯光节,在公元前15年修建的古代剧场的遗址上,用灯光秀的形式为人们讲述了一个神马从星空穹窿中出逃的故事,灯光秀的内容不仅涉及史前洞穴画与特洛伊木马,还展现了里昂白莱果广场上路易十四所骑的马的形象,将文化遗址与历史元素串联在故事情节中,引人入胜。另外,在里昂五区一所中学的墙面上,一段3D投影动画再现了吉尼奥尔木偶戏的欢乐场景,向其鼻祖洛朗·穆尔盖(Laurent Mourguet)致敬。创作于1808年的吉尼奥尔木偶戏是里昂市和里昂人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剧中人物有着成人的智慧和讽刺精神,剧中场景采用了里昂的标志性场所。这些灯光展带领人们追寻法兰西文化源头,回味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提升了里昂城的文化辨识度。灯光节文化传播涉及多方面内容:重温里昂老城区交易所、教堂等建筑变迁的历史轨迹;在市政厅和美术馆的外墙上展现电影发展的不同阶段,并向电影的发明者卢米埃尔兄弟及电影艺术致敬……里昂灯光节将多彩的灯光艺术与法国的传统文化完美融合,使人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文化的洗礼。近年来,不仅灯光节中的优秀灯光作品被卖到国外,连里昂灯光节的活动形式也“出口”到法兰克福、香港、基多等多个城市,成了法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形式之一。

法国还有许多其它节日活动也具有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巴黎凯旋门前一年一度的跨年庆祝活动就是如此。从2014年起,每年除夕,巴黎市政厅邀请所有巴黎市民和游客参观香榭丽舍大街,欣赏大型跨年声光秀。凯旋门成了“幕布”,大型灯光投射表演为人们演绎了典型的巴黎式生活,展现了卢浮宫、万神殿、圣心大教堂等诸多文化遗产景点,还通过灯光变幻带领人们畅想未来巴黎城市可能发生的种种变化,大大拓展了文化空间的形态。

近年来北京高考数学理科卷 (以下简称“京卷”)压轴题目往往是一种离散型极值问题,呈现形式上以集合或数列为主,但几乎总是伴有新概念和陌生情境出现.例如,2010 年北京卷第20题中就涉及到了“抽象的空间”和“抽象的距离”概念,方便起见我们把原题呈现如下:

二 、建设城市公园 ,转换文化空间结构

第二,边缘性企业。边缘性企业是指该企业基于正常的业务范围与业务操作模式来设置,企业文化与企业规范与正规公司没有本质区别,人员配备具有规范性与社会化。同时企业资金的来源与走向总体上具有合法性,只是在小部分业务或者维护公司利益的角度上存在部分涉黑性质的帮助行为,但不是主流,也即黑社会组织对企业的业务与人员的辐射程度有限。

中文分词是中文文本相似度计算的基础。目前有很多种分词方法,其中包括正向/逆向最大匹配法、词频统计法、逐词遍历法、邻接约束法、概率语言分词法等[18]。相对于其它分词方法,概率语言分词模型需要在大规模切分好的语料库上进行训练,获得的分词效果更加可靠。中文文本分词的结果用一个包含若干字词的列表来表示。如句子“我是一个中国人”,分词后用词条列表“[我,是,一个,中国,人] ”表示。

在法国,传统节日活动主要有家庭聚会和公众娱乐盛会两种,后者通常是市政府在标志性街道或广场上举行的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人们聚集于公共场所,畅聊狂欢,通宵达旦,类似的有里昂灯光节、尼斯狂欢节及法国国庆等。除了娱乐功能之外,这种公众盛会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它通常以新颖的活动形式和热闹的节日氛围吸引民众参与,带领人们在节日气氛中重温法兰西文化,使民众更乐于、易于接受文化影响,从而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得以宣扬。此外,一些著名的节日活动还会吸引外国游客慕名前来,以这种开放的方式传播法国文化,易使法国民众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公约》分别规定了国内公职人员的贿赂犯罪、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相关的贿赂犯罪以及私营部门的贿赂犯罪。但我国《刑法修正案(八)》,虽然把对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的行贿行为予以犯罪化,但却依然没有规定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行为该如何处罚。因此应当增设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犯罪的规定,使在中国境内受贿的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到惩治,并改变目前在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贿赂犯罪中只处罚行贿者而不处罚受贿者所造成的失衡现象。[11]

位于巴黎六区的卢森堡公园(Jardin du Luxembourg)就是一个典型的法国城市公园。该公园建于1612年,面积约为22万平方米,是巴黎市内最大的公园。卢森堡公园中包含多个传统建筑和文化场所,其中最主要的传统建筑----卢森堡宫建于1615年,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王后玛丽·德·美第奇(Marie de Médicis)的住所,如今成了法国参议院的办公场所。其西侧的小卢森堡宫(Petit Luxembourg)自1825年以来就是法国参议院主席的居住地,这两处宫殿在每年欧洲文化遗产日期间对民众开放。卢森堡博物馆(Musée du Luxembourg)位于公园西北方向,在1750年成为法国第一个致力于收集绘画作品的博物馆并向公众开放,如今定期举办与法国历史文化相关的艺术作品展,因其作品的非凡质量闻名于世。每到夏季,公园西面的橘苑便成了临时的露天展览馆,将植物景观与艺术作品有机结合。公园旁的旺多姆大厦于1707年建成,如今是巴黎高等矿业学院的所在地,曾诞生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充斥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人们不仅可以进入这些文化场馆近距离感受文化氛围,还可以远距离欣赏传统建筑的外观。卢森堡宫粗大的圆柱和“粗面石工”的外墙建造特征与佛罗伦萨的“庇蒂宫”相似,其倾斜的屋顶和中央大楼又体现了17世纪法国巴洛克建筑风格,古典建筑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

在园林布置方面,卢森堡公园继承了法国古典园林统一、均衡的美学原理[8]:总体布局象征绝对君权;宫殿轴线贯穿公园中心,由高大的落叶树木划出园林的中轴线,辅之以次要轴线,强调对称布局;艳丽的花毯突出雕塑、喷泉等中心景点。园内还有大量19世纪栽种的古树及其他植物,如巨型红杉、法国哈代梨和银杏等。此外,卢森堡公园中还有大量园林小品,即雕像、纪念碑和喷泉,它们大多拥有20年以上的历史,至今保存良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公园中遍布的106个雕塑和纪念碑蕴含了不同的主题和含义,其中包括下令修建卢森堡公园的玛丽王后的雕像、为纪念法国政府赠予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而仿制的小自由女神像、法国历代皇后的雕像、希腊神话中人物和动物的雕像及作家乔治·桑和司汤达的纪念碑等等[注] 参见https://www.parisinfo.com/musee-monument-paris/71393/Jardin-du-Luxembourg.最后访问时间:2018-11-05。 。雕像下方或背面有石刻的字迹,介绍其名字和由来。

法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实现了服务性与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园内随处可见的文化印记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回顾历史,获得知识,受到文化滋养和熏陶。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城市公园的建设使文化空间结构得到改善,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想象空间。

法国马赛的隆尚公园也是当地一个著名的城市公园。园中最主要的传统建筑----隆尚宫(Palais Longchamps)曾是拿破仑三世的行宫,建于1862年,其外观集巴洛克、罗马和东方风格于一体,中央是以“水之赞歌”为主题的群雕和喷泉,弧形的走廊尽头分别是马赛美术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据法国马赛旅行网站介绍(Tourisme Marseille),隆尚宫后面的公园中也散布着许多雕像和纪念碑,包括法国著名诗人阿尔方斯·德·拉马丁(Alphonse Marie Louis de Lamartine)和法国博物学家安托万·福蒂内·马里恩(Antoine-Fortuné Marion)的雕像。

三 、创作涂鸦壁画 ,彰显文化空间艺术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对118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了硬膜外麻醉,对118例患者进行了全麻,从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72.31±1.53)s,清醒时间为(12.54±1.54)min,拔管时间为(8.65±1.25)min。对照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79.54±1.94)s,清醒时间为(19.35±1.66)min,拔管时间为(14.29±1.16)min。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明显的比对照组患者稳定。说明,腹腔镜胆囊手术切除治疗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突出,对患者的身体影响比较小,安全可靠。

法国在历史上就有占领公共空间表现艺术、宣扬自由民主和反抗精神的传统,如今法国政府对涂鸦采取相对宽松的态度,制定了灵活、多样、多层次的管理措施,给予一定程度的创作空间和自由:除了法律禁止涂鸦的特定区域或建筑物表面外,只要获得产权人授权,合法内容的涂鸦就不会受到内容审查和干涉,且任何人无权清除涂鸦创作作品[9]。为了产生良性艺术互动,政府甚至开辟了专门的“舞台”,邀请著名艺术家进行涂鸦创作。法国人抱着“把艺术搬上街头”的观念,将街头墙壁、隧道内部和火车车身都变成了艺术家的涂鸦场所。法国的涂鸦作品内容丰富而深刻,讲究荒诞幽默,从个人情绪的宣泄到对整个社会的审思,充分表达了不同的艺术观点,可以说将公共区域变成了露天的艺术展览馆。这样不仅有利于涂鸦爱好者之间的艺术交流和学习,更有利于城市文化大众化,街头巷尾的涂鸦作品给人们提供了无条件接触艺术的机会,使艺术逐渐深入人心。

法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为了鼓励民众了解、接触文化产品,法国大范围开放公共文化场馆。票价制定遵循“文化普及”的原则,并配有一系列人性化优惠措施,部分场馆甚至采取免费的方式。法国法律规定“公共博物馆的门票应让最大范围的民众接受”,以满足普通民众对文化的需求和向往。

在里昂,由于市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对艺术事业的大力支持,涂鸦这种相对初级的艺术形式已经“升华”为壁画。里昂市内有大小壁画几百幅,其中大型壁画就有40多幅。世界上最大的3D壁画“La Sarra”位于里昂五区,占墙壁面积近3000平方米[注] 参见https://citecreation.fr/realisation/residence-de-la-sarra-lyon-france/.最后访问时间:2018-11-02。 。里昂的城市壁画大多出自一个名叫“创造之城”(Cité Création)的组织。1978年,为了响应政府推广美术的号召,11位里昂美术学院的学生聚在一起,讨论如何突破私人创作与小众展示的层面,使艺术服务于所在城市及社会公众。他们希望通过创作壁画赋予城市和街区象征意义,为城市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创造之城”由此建立。1988年,经里昂市市长批准,“创造之城”的艺术家们在25幢廉租房建筑表面临摹著名城市规划师托尼·加尼耶(Tony Garnier)关于“乌托邦城市”的画作,将这个贫穷的街区转化为一个露天壁画博物馆,如今它成了里昂著名的人文特色景点。迄今为止,“创造之城”共设计完成了670多幅城市壁画[10],这些作品不仅遍及里昂市区,还“出口”到加拿大魁北克、德国柏林和日本横滨等城市。

里昂的壁画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写里昂历史,有的记录城市生活变迁,还有的纪念法国著名历史人物。里昂最著名的壁画----《里昂人》(Fresque des Lyonnais)是由时任里昂市市长米歇尔·诺瓦尔(Michel Noir)提议,由“创造之城”的艺术家们协力完成的。该壁画位于索恩河畔一幢7层的老式楼房上,占墙面积800平方米,描绘了里昂的24位历史人物和6位当代著名人物。诸如法国织布机发明者约瑟夫·玛丽·雅卡尔(Joseph Marie Jacquard)、里昂市市长爱德瓦·埃里奥(Edouard Herriot)及法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安德烈-马里·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最著名的要属卢米埃尔兄弟(Auguste et Louis Lumière)和《小王子》的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画中的名人都是法国璀璨文明的杰出代表。巨幅壁画仿佛在街头为人们铺开了一本大书,邀请路人驻足欣赏里昂城悠久的历史文化。

涂鸦是西方流行的一种街头艺术,具有代言民众、监督权力的社会作用,也是文化创造力释放的源泉之一。它普遍存在于“共视公共场所”,是公共艺术中一种“接地气”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文化传播方式[9]

在里昂十字街区街口,有一幅名为《卡尼》(Le Mur des Canuts)的壁画,面积为1200平方米。“卡尼”是对19世纪居住在十字街区织布工人的称呼,由于丝织业和丝绸贸易的发展,里昂在19世纪成为欧洲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所以这幅壁画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卡尼街区过去的人物形象与生活场景,更是带领人们回望历史,提醒人们关注丝绸纺织业在里昂城市发展和工业化道路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即使这项传统工艺即将消失殆尽,它依旧存在于十字街区人们的文化记忆中。在该壁画下方的通道上,还有英语和法语版的标牌,用于介绍壁画的内容。里昂前任市长热拉尔·科隆(Gérard Collomb)曾表示:这些城市壁画是里昂的文化遗产,是里昂城市的骄傲,凸显了文化空间的艺术魅力,“创造之城”的艺术家们不仅是城市美容师,更是伟大的文化传播者[注] 参见https://citecreation.fr/realisation/fresque-des-canuts-lyon-france/.最后访问时间:2018-11-05。 。

四 、开放公共场馆 ,引导文化空间消费

芪雪浸膏剂中大黄素、大黄酸和毛蕊异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 吴 磊等(21):2935

城市公园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公共性,它不仅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更是提升市民精神文化素质、展现城市面貌和宣扬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对乐于休闲的法国人而言,逛公园是他们最喜爱的日常活动之一,尤其到了周末,各年龄段的人们会在城市公园中消耗大量的时间。因此,作为能够接触到最广泛群众的公共休闲场所,城市公园的文化传播功能显得尤为突出。

早在1996年,法国就开始尝试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日向大众免费开放卢浮宫,接着,在2000年,这项举措便扩展到全国国家博物馆和国家纪念性建筑,以及部分市级博物馆。此后,巴黎、第戎、卡昂及波尔多等多个城市的市级博物馆的永久收藏也顺势向大众免费开放[注] 参见http://www.culture.gouv.fr/Thematiques/Etudes-et-statistiques/Publications/Collections-d-ouvrages/Questions-de-culture/La-gratuite-des-musees-et-des-monuments.最后访问时间:2018-11-05。 。2008年,法国文化部门下属的博物馆管理局曾暗中做过一项关于“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社会影响与民众参观动机”的实验调查,该调查涉及法国14个博物馆和纪念性建筑。结果显示: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半年间,这14个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也就是客流量上涨了近35万人次,并在2008年5月份达到顶峰,可见免费开放博物馆对人们的参观热情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11]

法国博物馆的优惠措施惠及广大民众,尤其关注青少年及社会的弱势群体。“国家规定所有公共博物馆均向18岁以下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多数博物馆对残障人士、失业者、低保人士等社会特殊人群也都采取了门票减免优惠政策”[12]。以卢浮宫与欧仁·德拉克洛瓦博物馆为例,按照规定: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及居住在欧元经济区的18至25岁青年持身份证件即可免费参观;每周五晚上6点之后,不限国籍,26岁以下青年可免费参观;教师、艺术史教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注册成员、艺术协会和国际造型艺术协会注册成员、失业者及享受低保人士、残障人士及其陪同人员均可免费参观;法国国庆日,也就是每年7月14日全体民众可免费参观[注] 参见https://www.louvre.fr/gratuites-au-musee-du-louvre.最后访问时间:2018-11-02。 。 “每年这些可免费参观的群体约占参观者总人数的约40%”[12]

另外,教堂是法国宗教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教堂内部陈设的钟楼、雕塑以及教堂窗花和壁画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教堂不仅供外地游客参观游览,还是当地民众周日做弥撒的场所。法国共有42258个教堂[注] 参见http://patrimoine.blog.pelerin.info/2017/01/10/combien-deglises-france-etat-recensements-janvier-2017/.最后访问时间:2018-11-05。 ,不论规模大小,几乎都免费向公众开放。

关于文化场馆的开放,覆盖面积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便是法国一年一度的“欧洲文化遗产日”。它以法国文化部推出的“古迹开放日”活动为原型,从1984年起,每年9月第三个周日被定为“法国文化遗产日”,这一举措迅速引起欧洲其他国家的效仿。届时人们有机会参观一些平时不对外开放的场所,诸如总统府、总理府、法院、市政厅等,每年还会有新机构参与。2014年9月21日,法国文化部发布了一篇新闻通稿----《法国人热爱法国遗产》,文中提到在第31届欧洲文化遗产日活动开始后两天之内,竟有将近1200万民众参与其中,仅巴黎大皇宫第一天就迎来了8500位客人[注] 参见http://www.culture.gouv.fr/Presse/Archives-Presse/Archives-Communiques-de-presse-2012-2018/Annee-2014/Les-Francais-aiment-leur-patrimoine.最后访问时间:2018-11-01。 。

这一天,人们频繁往返于各大遗产景点之间,尤其是平时几乎没机会参观到的爱丽舍宫,人们至少要排6个小时的队才能进宫殿参观。尽管如此,还是有为数不少的法国人耐心排队,甚至一些居住在外省的法国人为参观总统府专门赶往巴黎。宫殿内,游人静静观看,也有老师低声为孩子们讲解历史文化。这些都反映了法国人对文化遗产由衷的热爱,他们力图抓住机会一睹珍贵藏品,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这些引导性行为,大大提升了公众在特定文化空间中消费的热情,推动了民众文化大众化。

五 、发展实体书店 ,保护文化空间精粹

除了借助公共场所和节日活动传播文化,为了丰富人们接触文化产品的渠道,法国政府还出台政策保护实体书店,保障每位公民接触图书的权利。实体书店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图书交易的场所,还能引领人们崇尚文化、追求知识,是传承文明的重要阵地,是文化空间的精粹。如今在网上书店的冲击下,美国、日本、德国等众多国家的实体书店都面临倒闭歇业的严峻形势,唯有法国的实体书店一枝独秀。据统计,法国的书店销售点有3000多个,是世界上书店密度最大的国家,而巴黎是书店密度最大的城市,平均每4800位居民享有一家书店[13]。独立书店是法国实体书店最主要的存在形式,它通常是当地人拥有、经营的实体书店。根据法国书商协会(SLF)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法国独立书店的销售额占整个图书市场的22%,其2015年的营业额增长了2.7%,仍处于图书销售市场的主体地位[14]。2006至2016年间,法国实体书店几乎没有减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国政府对实体书店的保护政策。

从1981年10月起,法国开始实行“图书统一定价原则”(因时任法国文化部长为雅克-朗,故也称其“朗法案”),法国是众多国家中最早采用立法的方式固定价格销售图书的国家,德国2002年出台相关法律,意大利则在2005年,而韩国、丹麦、匈牙利以及荷兰等国都是采取行业规定的固价形式。法国法律规定:图书由出版社统一定价,这个价格将普遍应用于书店、图书连锁店、大型超市、网上书店或出版社直销店,且不允许随意打折,书店只能给予持卡会员不高于5%的优惠,这使网上书店与实体书店相比不具有任何价格优势[15]。此外,在税收方面,实体书店享有诸多优惠政策。2007年起,法国采用了独立书店评级制,通过认证的独立书店可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如免征职业税等。2009年,法国有410个独立书店通过认证,2010年增加到468个,每三年会重新评定一次[注] 参见http://www.centrenationaldulivre.fr/fr/libraire/lr_un_label_de_reference/librairies_labellisees/.最后访问时间:2018-11-02。 。法国政府不仅对实体书店长期免征所得税,图书的增值税也远低于普通商品。2014年1月,为了支持实体书店挺过数字时代所面临的财务危机,法国文化部宣布了1800万欧元的资助计划[16], 同年还出台了反亚马逊法案,禁止网上书店在网购中免收图书寄送费,并规定读者网购必须多付1欧元的附加费,这些都体现出政府对实体书店不遗余力的支持。

在法国近3000个书店中,近3/5是中小型书店[注] 参见http://www.syndicat-librairie.fr/environnement_sectoriel_combien_de_librairies_.最后访问时间:2018-11-02。 ,政府十分关注它们的生存状况,一面利用大型书店的税收“反哺”小型书店,一面向经营困难的书店提供补贴。小书店数量稳定,分布广泛,大大促进了图书多样化与文化多样性,这就意味着不论职业、年龄、经济状况或受教育程度,每个人都能在书店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享受读书的乐趣。其实,法国人生活中已然离不开阅读,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法国人专心阅读的场景。据法国国家图书中心2017年发布的调查报告:平均每个法国人一年读20本书,接触6类不同的书籍;91%的受访者一年至少读过一本书,50%的法国人几乎每天阅读[注] 参见https://www.franceinter.fr/amp/culture/lecture-francais-etude-exclusivite-livres-librairies.最后访问时间:2018-11-04。 。法国发展实体书店的做法,起到了保护文化空间精粹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 、结语

总而言之,为促进法国文化大众化,鼓励全民接触文化产品,参与和体验各种文化活动,法国政府别出心裁,采取了诸多特色的文化传播措施,且效果卓著。一方面,它丰富文化及艺术的表现形式,利用公共空间潜移默化地将其融入到民众日常生活中,使人们不知不觉受到文化熏陶并容易产生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从不同的角度拓展了文化空间;另一方面,文化空间的拓展为民族文化大众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法国试图打破文化与普通民众,甚至是贫困人口之间的阻隔,不断降低民众读书和接触文化产品的门槛,实现“文化面前人人平等”,挖掘和保障他们接触文化的渠道。在普及文化、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及创新文化艺术等方面,法国有着较其他国家更成熟全面的文化措施,其诸多文化成果已经出口国外,为其他国家与地区借鉴和效仿。

当今中国也在不断推进“文化大众化”,希望不仅能使民众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还能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在这方面,法国文化传播模式有值得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

[1] Pierre Moulinier.Histoire des Politiques De démocratisation Culturelle [R]. 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et de la communication Comité d'histoire , Paris,2012.

[2] 刘羽.关于法国大革命与法国文化政策的关联性思考[J].速读,2016(4).

[3] Dominique Schnapper .Quelques Réflexions de Profane Sur l’état Providence Culturel [M].Paris: CNRS Editions, 1996:49-50.

[4] 向云驹.论“文化空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5] 章睿.论法国文化政策中的平等性[J].法国研究,2015(3).

[6] 张丽.法国公共文化发展政策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5).

[7] 尹丽,教莹.法国公布2016文化领域关键词及优惠政策[N].中国文化报,2016-02-01(3).

[8] 杜佩璐.法国城市公园中历史文化的体现----以巴黎城市公园为例[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24-25.

[9] 苏坚.“涂鸦”开辟城市多元表达空间[N].中国文化报,2014-06-29(1).

[10] 黄倩.脱胎换骨的错视画城市壁画[N].美术报,2017-07-08(19).

[11] Jacqueline Eidelman,Benot Géroux. La Gratuitédans les Musées et Monuments en France:Quelques Indicateurs de Mobilisation des Visiteurs[R]. Département des études, de la prospective et des statistiques,2009.

[12] 张曼.综述:法国文化景点票价“以人为本”优惠多[EB/OL]. ( 2018-10-02 ). [2019-02-02]. http://m.xinhuanet.com/2018-10/02/c_1123514583.htm.

[13] 王潇.巴黎传统书店遭冲击 书商形成联盟团结自救[EB/OL]. ( 2010-03-26 ). [2019-02-02]. http://cul.china.com.cn/book/2013-03/26/content_5827825.htm.

[14] Fabrice Piault, Clarisse Normand.年度国际出版趋势报告·法国分报告[EB/OL].( 2016-08-23).[2019-02-02].http://www.cbbr.com.cn/article/105981.html.

[15] 尤建忠.欧美政府对实体书店的政策支持概述[J].出版参考,2013(12月上旬刊).

[16] 王眉.互联网和数字时代,法国实体书店何去何从[J].出版广角,2014(14).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33X(2019)02-0049-06

收稿日期 :2018-12-16

作者简介 :陶喜红,男,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传播理论、媒介经营管理。

(责任编辑 马 旭 )

标签:;  ;  ;  ;  ;  ;  ;  

民族文化大众化与文化空间的拓展----以法国文化传播实践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