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三精准”努力保障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论文

新都区:“三精准”努力保障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论文

新都区:“三精准”努力保障企业人力资源需求

成都市新都区从优化人资服务平台、提升劳动就业能力、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三方面下功夫,努力营造精准协同的人才要素环境。

成都市新都区人社局按照建设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聚焦职能职责,以“三精准”为抓手,努力保障企业人力资源需求。

每次的社团课,都由老社员带领新社员一起学习。老社员在帮助新社员矫正握刀姿势、简单修改印章的同时,自己也能温故而知新。

精准把脉 梳理企业用工需求

区人社局积极发挥服务功能,突出抓好人力资源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一是强化人力资源市场“1+6”(1个公共服务窗口+6家民营职介机构)服务平台建设,统一运作统一管理,积极主动办理信息登记、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业务。择优配强13个镇(街道)就业服务工作人员,着力推行标准化服务。为各村(社区)选派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协管员1-2名,并组织由2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就业服务网格员,上门了解求职需求。目前,全区基层平台金保专网共108个站点,形成了覆盖区、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服务体系。二是依托“新都区就业创业直通车”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求职招聘、民营职介、创新创业等10余个专栏,第一时间发布企业用工信息、招聘活动告示、就业扶持政策等内容,让群众通过手机即可查看招聘信息、了解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借助大数据运行模式,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数据库,为“供需”双方精准匹配、对口推荐。三是积极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温暖”活动。先后开展春风行动、蓉漂人才荟等各类招聘会20余场(次),组织区内外10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2万余个就业岗位,6400余人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

精准对接 助力企业人才培育

区人社局深入开展技能培训,积极畅通校企合作渠道,推动实现企业用工要求与求职者综合能力的双向匹配。一是坚持以失业人员、在职职工、在校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为重点,大力实施就业培训全覆盖,为求职人员补短板、强能力、添信心。2018年,先后开展了劳务品牌、技能提升等6类培训86期,培训人数达5109人。二是积极探索“校地院”三方合作培训模式,较好促成了1+1+1>3的培训效果。开展“名师讲座、专家点评”活动,邀请多位名师专家授课辅导、讲解示范,帮助参训人员解疑释惑、增知强能。三是依托新都区产业发展特色,着力打造特色培训科目,把三河街道锦门蜀绣、新繁棕编、大丰街道社区治理等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项目纳入培训的重点内容,让参训人员提升能力素质。

精准发力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区人社局出台系列就业扶持政策,从人才激励,创业担保等方面提供支撑,助推企业良性发展。一是坚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升级服务、优化环境,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依托省、市、区“三级”创业孵化平台,对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及跟踪扶持等“一站式”服务,并为园区在租金、水电等费用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投入园区建设经费78.5万元,先后建成2个省级、5个区级大学生创业园。下一步,还将创建1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和1个区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二是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为创业个人提供最高10万元的3年贴息贷款,为小微企业提供最高200万元的2年50%贴息贷款。全面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实体和创业项目发放1万元补贴。目前已发放127人,补贴资金130万元。由区财政设立人才专项资金,设置等级证书奖励、产业发展奖励、竞赛补助等多种奖励扶持项目,引导更多的农业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三是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和企业人才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的人才引育奖励补贴。2018年期间民营企业申报“2018年引进外国智力成果项目计划”“成都市引进外国智力成果示范基地”“成都市企业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奖励补贴”等民营企业扶持政策都实现了突破。

在施工安装过程中,闸首卧倒门支铰座螺栓联结采用A2-70-M36螺栓,预紧力矩为1 233 N·m[11]。根据T=K2FPd,取K2=0.2,则预紧力为171.25 kN。显然,该预紧力小于实际计算所需的预紧力,不能满足要求,这也是卧倒门支铰座螺栓联结松动的原因之一。

成都市新都区人社局

标签:;  ;  ;  ;  ;  ;  ;  ;  ;  

新都区:“三精准”努力保障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