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B型尿钠肽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论文_李久康

血浆B型尿钠肽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论文_李久康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摘要】 目的:本次主要对血浆B型尿钠肽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并已确诊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0例,将其纳为本次研究的试验组,对其治疗前后平均肺动脉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浆BNP进行测定,同期选取80例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为参照组,测定上述指标并作分析对比。结果:①治疗前,试验组血浆BNP的水平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试验组缓解期的血浆BNP明显下降,对比治疗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诊断治疗中可将血浆B型尿钠肽作为可靠有效的观察指标。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血浆B型尿钠肽;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065-03

【Abstract】Objective The main on the plasma b-type urine sodium peptide used for clinical valu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r pulmonale were discussed. Methods From April 2014 - April 2016 and has confirmed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r pulmonale, which for the stud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arterial blood co2 partial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plasma BNP was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to select 80 cases in our hospital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is normal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ndex contrast and analysis. Results (1) before the treatment, treatment group of plasma BNP level high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Remission of plasma BNP (2) after treatment, the test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r pulmonale plasma b-type urine sodium peptide can be as a reliable and effective observation index.

【Key words】 Chronic cor pulmonale; Plasma b-type urine sodium peptide; Treatment

前言

临床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简称为肺心病,其主要指肺动脉、肺部胸廓发生的慢性病变使肺循环的阻力增大,进而引起代偿性右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并不伴有或者伴有心脏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1]。在我国,肺心病极其常见,特别是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血浆B型尿钠肽主要为心室容积增大或者心室压力负荷增加时由左心室分泌出的激素,临床中常应用在左心衰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2]。本次主要对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血浆B型尿钠肽诊断治疗的临床价值,现将全部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并已确诊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收治时间在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所有患者中有48例为男性,有32例为女性,其年龄最小者为54岁,最大者为84岁,平均年龄为(65.85±4.67)岁。所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且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患者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肾、肝功能不全;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②慢性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栓塞患者;③入院前,所有患者均未服用强心剂、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利尿剂等药物。另外选取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且身体健康的80例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其中46例男性,34例女性,年龄最小49岁,最大86岁,年龄均值为(63.16±5.81)对。两组年龄、性别等常规资料无太大差别(P>0.05),可相互比较。

1.2 方法

1.2.1试验组患者均给予强心、平喘、吸氧、电解质紊乱纠正、化痰、利尿以及营养支持治疗,若患者并有感染,则积极采取抗感染治疗。

1.2.2检测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①测定血浆BNP:本次所选研究人员均于入院未采取治疗措施前,通过治疗无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两周后(肺心病稳定期),依次取3ml的清晨空腹静脉血,于抗凝管中放置,应用离心机实施10min的离心后,将血清分离后放置在零下70℃的环境中保存以待备用。本次所选用的试剂和仪器的提供方均为雅培公司,测定通过微粒子酶免疫法进行。②测定:通过GE730超声诊断仪器的应用,将探头的频率设定在1.5MHz~3.6MHz,对动脉血流频谱实施测定,选取图像分析仪实施脱机分析,将肺动脉射血加速时间以及右室射血前期时间计算出,依照计算的公式将平均肺动脉压=42.1(PEP/ACT)-15.7计算出。③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在对静脉血抽取时,应用动脉穿刺针对桡动脉血进行抽取(2ml),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器的辅助下对动脉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测定。

1.3 评价(观察)指标

对血浆BNP、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平均肺动脉压测定的结果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SPSS20.0软件的采用,对试验组与参照组研究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值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经研究得出,治疗前,试验组BNP的水平为(1005.41±77.67)pg/ml,动脉血氧分压的水平为(62.34±5.44)mmHg,二氧化碳分压的水平为(61.15±6.72)mmHg,平均肺动脉压的水平为(37.41±8.88)mmHg;治疗缓解后,试验组BNP的水平为(445.31±43.88)pg/ml,动脉血氧分压的水平为(73.05±5.05)mmHg,二氧化碳分压的水平为(52.46±3.42)mmHg,平均肺动脉压的水平为(32.44±8.06)mmHg,治疗后,BNP的水平明显下降,比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而平均肺动脉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氧分压的水平治疗前后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参照组BNP的水平为(77.44±11.65)pg/ml,动脉血氧分压的水平为(87.55±4.33)mmHg,二氧化碳分压的水平为(37.66±3.24)mmHg,平均肺动脉压的水平为(14.92±1.54)mmHg,BNP的水平与试验组治疗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浆B型尿钠肽又可称之为脑尿钠肽以及脑钠素,具有血管舒张、利钠、肺循环张力降低、抗利尿激素以及利尿等多方面的作用,可将左心功能特异且敏感地反映出,当下常用于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以及预后的评估中[3]。由于血浆B型尿钠肽的半衰期较短,为18min~22min左右,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对其交感神经拮抗以及抗利尿激素等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因此可起到心功能保护的效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因长期肺血管病变、慢性肺疾病以及胸疾病进而引起的肺动脉高压、肺循环阻力增加以及右心室肥大的心脏疾病。疾病发展到晚期常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症状,通常患者的预后较差。在本次研究中,血浆B型尿钠肽在肺心病右心室生理和病理改变的过程中均有参与,缓解期血浆B型尿钠肽的水平得到了显著的降低,但与正常参照组相比依旧较高,表明血浆B型尿钠肽能够作为肺心病疾病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当下对于肺心病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升高的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可能和以下原因相关,其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引起的右室前壁厚度、右室流出道内径以及右下肺动脉横径增加,进而升高肺动脉压,外加容量负荷或者心室压力增加,造成心室分泌以及合成的血浆B型尿钠肽增多;其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大部分有氧分压下降以及缺氧的表现,患者出现缺氧时,会对血清B型尿钠肽的合成与分泌进行刺激;其三、血浆B型尿钠肽的关键代谢场所为肺循环,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毛细血管网出现严重受损的情况,则会降低血浆B型尿钠肽清除的能力;其四、若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则其会因感染、呼吸衰竭等因素增加容量负荷与压力负荷,且其与缓解期相比更加明显。

经研究相关资料得出,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不但能将右心室负荷过重的情况反映出,还能够作为呼吸系统终末期患者死亡的单项预测性因子,同时,对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实施动态监测在判断患者预后中的意义重大。高艳珍,刘向臣[4]等人的研究表明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升高的程度不仅仅和右心室功能不全有极大的关联,同时和呼吸衰竭也有一定的联系,推测或许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情况时高碳酸血症、低氧以及酸中毒对肺血管痉挛的刺激,升高肺动脉压以及右心室后负荷的加重有关。有研究表明,血浆B型尿钠肽可对血管紧张素Ⅱ进行抑制,同时还可抑制由缺氧造成的肺动脉高压与肺血管收缩。心室分泌和合成脑钠肽能够起到心功能维护的疗效。若正常人应用血浆B型尿钠肽则会使其钠的排泄提高至两倍以上,减少一半的醛固酮分泌,而给予肺心病患者脑钠肽注射,则其肺血管阻力以及平均肺动脉压表现出依赖剂量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醛固醇,分析其作用机制,可推测与下列原因相关,其一、将血管平滑肌当中的鸟苷酸环华酶激活,从而使细胞内的cGMP被增加,造成血管平滑肌出现舒张情况;其二、对缩血管物质进行抑制;其三、利尿、排钠的作用;其四、经对细胞内cGMP水平的增加,进而使降钙素基因的舒血管效应被增强。血浆B型尿钠肽可通过旁分泌与自分泌的形式对心肌肥大以及心肌纤维化进行抑制,进而使心肌的舒张功能得到有效提高,最终可使心室肥大的形成和进展被延缓,因而可推测出脑钠肽的增高在肺心病患者中可起到代偿保护的效果[5]。

通过本次研究分析得出,试验组患者BNP的水平治疗前后与参照组相比均较高,P<0.05,表明在对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因素排除后,血清B型尿钠肽的水平可作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治以及预后判定的有效参考指标。由于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产生以及发展中或许会产生代偿保护的功能,因而将其血清水平的提高有望用于肺心病的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海滨,石新慧.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9):2544-2545.

[2]邓翔云,张红国.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心力衰竭时血浆B型尿钠肽变化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97-98.

[3]李琦,邓石长.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血浆C反应蛋白和B型尿钠肽水平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3(12):33-35.

[4]高艳珍,刘向臣.血浆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76-76,77.

[5]张桂成,刘冠峰,杜才杰等.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22-23.

论文作者:李久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1

标签:;  ;  ;  ;  ;  ;  ;  ;  

血浆B型尿钠肽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论文_李久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