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视野下的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共享发展理念视野下的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共享发展理念视野下的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

□杨 敏1,钟俊平2

(1.中央财经大学 社会与心理学院,北京 10081;2.中央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克服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是贯穿在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之中的一条主线。在宏观层面,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反映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在微观层面,基层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精神文化需要,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日常化、品质化等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蕴涵的理论精神和共享发展理念为通过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满足居民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要提供了根本思路和现实途径。

[关键词]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共享发展理念;社区文化建设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进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p10),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1](p11)上述论断基于对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分析和总结,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转折做出了清晰判断,并从新的历史高度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取向提供了明确指南。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不仅广泛地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而且也会通过更贴近人民大众的更迫切需要的方式生动地表现出来,在基层社会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日常化、品质化等特点。事实上,我们常常面对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在基层社会的微观日常生活中大量表现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从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要表现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是与基层社会的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与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密切联系的,这就使得新时代社区建设特别是社区文化建设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3)输入调整:这一单元包含在控制单元内,主要根据控制寄存器来实现对输入到迭代模块中的输入值进行调整,使系统可接受任意象限的输入值。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转折

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中,历史的和现实的国情映射在我国发展的方方面面,不断影响着这场变革,既为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对未来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一系列制约和挑战。譬如,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巨型社会,几十年间我国一直保持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国家实力迅速提升的良好势头,同时也留下了规模扩张、粗放发展的明显印痕,形成了效率与公平、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等难以抉择的矛盾困境。又如,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存在着经济社会二元化结构,因而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分类发展、分策治理推动了农村和城市的现代化,但这种方式在一些方面也加剧了城乡经济社会之间原有的结构性不协调。再如,我国东部与西部、内地与边疆等一直有着明显的异质性,因而势必在不同区域采取差异化发展、特色化治理等方式,这也导致了区域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总起来说,面对这种巨型社会和复杂社会的内在不平衡性,我国在数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直是创造性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形成了规模化、分类化、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方式,在国家总体战略层面主要呈现为非均衡发展方式。应当看到,这种发展方式催生了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的不竭动力,但随着负面效应的渐渐累积,其以往的积极效应正在不断边际化。从目前看,投资、出口、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和出口以往发挥的作用在减弱,而消费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推高了家庭债务和居民债务;经济要素的资源收益也在边际化,土地变现在拉动城镇化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地财政、政府债务等乱象;伴随着人口红利的见底,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过度开发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匮乏甚至枯竭,土壤、空气、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峻。

第三步,谋划路径,形成共生性。采用情感分析技术,以市场偏好为导向,明确每个古村古镇的发展优势和差异化方向,完成共生发展路径谋划。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主要问题,都会集中反映在需求侧与供给侧这两个既相依不离又相互抵牾的矛盾方面。从需求侧方面来看,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实力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强烈,特别是我国2020年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高品质需要将更加广泛,从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优质的教育到更畅通的政治参与、更完善的法治环境、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更多样更完善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等等。与此同时,从供给侧方面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以往超速、超常规、非均衡发展造成了负面问题的累积,使得这种不平衡性不充分性更为突出,如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收入不平衡和社会各子系统不平衡,经济增长与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的不平衡性不充分性,等等。除此之外,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弱和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我国面对着“未富先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严峻的挑战。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3]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制约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调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p21)“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p23)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着共享发展理念这一主线。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4]

在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着力构建“政府—社区—居民”之间的多维联动关系。一是必须以“多维对接”勾画出“政府—社区—居民”联动的“经络”,助推政府职能结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结构匹配,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内容结构与社区公共服务需求结构对接,推进政府公共服务量质结构与社区公共服务发展规模结构对等,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结构与社区公共服务保障结构配套;二是以“点—线—面”塑造“政府—社区—居民”联动发展的“血肉”,加强协同主体间的“点式”联动,构建以信息为载体的“线式”联动,带动社区间的“面式”联动;三是以“需求”“规则”“公平”支撑起“政府—社区—居民”联动发展的“骨架”,以需求驱动“政府—社区—居民”联动发展,以规则保障“政府—社区—居民”联动发展,以公平促进“政府—社区—居民”联动发展,通过此立体化联动路径的构建,赋予“政府—社区—居民”联动发展以生命活力。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进一步聚焦

如前所述,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广泛地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而且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品质性等特点,并通过更贴近人民大众的更迫切需要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我国基层社会生活中的多样化、个性化、日常化、品质化等特点值得关注。在此,我们尤其关注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从基层社会的微观日常生活大量表现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从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要表现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也意味着,通过那些与基层社会的人民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与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密切联系的方面,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入而具体地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个社会主要矛盾,这就促使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思考向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这个领域的进一步聚焦。

例3.There has been a lot of publicity recently about all the Hong Kong English words that have made it into the latest edition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ED).The words include a number of Cantonese loanwords(e.g.char siu and dai pai dong)(China Daily,2016-06-07)(叉烧和大排档)

在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力促进政府、社区和居民之间的合作共建。一方面,政府和社区要以社区居民的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并拓宽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多重渠道,最大限度地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社区居民参与的良好效果,使社区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真正满足居民的文化需要。另一方面,政府和社区应广泛调研社区居民的真实文化需要,对症下药;政府和社区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文化消费需求;政府和社区应搭建与完善社区文化建设多元主体的协同平台,完善制度平台、组织平台以及信息沟通与共享平台,从而促进政府、社区和居民的合作共建。

实践类课程的改革,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实习等,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及创新反思能力。这一类课程,学生都能勤于动手、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创新能力。

又如,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的权责关系不够明确。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区协同和居民参与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架构,这一架构体现出不同主体相互间的权力(利)、义务、责任的完整关系。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和社区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运用权力并承担责任,既是权力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居民个人作为社区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既享有自己的权利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从实际来看,社区文化建设的权责关系存在大量的具体问题,这样那样地扭曲了权力(利)、义务、责任的关系。如政府往往以行政化的方式向社区分派任务、下达指令,不能真正履行自己对社区的公共服务职能;社区则是以完成上级政府布置的任务为目标,而不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为目的,这就难以真正承担起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政府和社区的错位、越位或缺位必然会带来各种负面效果,影响到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以及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此外,社区文化建设成果的共享程度不高。社区文化建设成果包括社区提供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等。在实际中,社区文化成果不能充分共享,大大制约了社区居民文化需要的满足。比如,尽管社区一般都已建立了文化广场、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并配备了健身器具、书籍、报刊等文化产品,但是许多社区存在文化设施和文化产品的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不能发挥社区文化和文化产品的实际作用。又比如,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过于陈旧,未及时更新换代;社区对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缺乏调研,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针对性不强;不同社区之间的缺乏文化交往,不能形成相互间的合作,开展的文化活动简单枯燥、流于形式,等等。这些都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要。

由表 14可知,F=1032.528远远大于 Fcrit=5.192168,故由此证明不同调和比例油样之间在该方法下冰点差异显著。P-value=1.78E-07远远小于α=0.05,表明在置信度为95%时该结果可信。该方法能够区分冰点不同的喷气燃料。

总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微观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具有基层化、微观化、日常化、品质化等特点,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种重要表达,而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则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具体反映。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p19),对我们的重要启示在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更加重视基层社会、更加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这也意味着,基层社会建设将面临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而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也将达到一个新高度。

三、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发展总体趋势也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这就是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1](p11)并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p19)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这一重大转变使得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也随之发生了调整。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已提前实现的基础上,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阐述了新时代“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p28),“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p29)上述论断从一个崭新的理论高度,不仅指明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折,而且明确了未来一定时期的基本走向和总体趋势,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构建联动关系,促进合作共建。共享发展理念要求人人参与,在发展中意味着把人民的广泛参与进一步联动关系具体化为合作共建。政府、社区和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管理制度和文化政策的制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社区在组织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协同作用,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在以往社区文化建设中,政府或社区往往是凭借单一主体力量来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忽视了多维联动基础上的合作共建。在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过程构建联动关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形成“政府—社区—居民”之间的多维联动——政府与社区的联动、社区与居民的联动、居民个人之间的联动,以此作为合作共建的坚实基础,这种合作共建反过来又推进了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政府和社区的工作理念和行动方式必须转变,对社区居民的价值取向、意识心理、行为方式等进行有效的引导,以促进政府、社区、居民的思想、理念、价值观等的一致性,从而打破政府、社区和居民之间相互隔离、孤立行动的局面,加强政府、社区和居民的联动关系和合作共建,从而提高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水平。

譬如,社区文化建设居民的参与不够广泛。社区文化建设是党的领导和政府负责、社区协作、居民广泛参与的一项实践活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提供社区协同进行文化建设的平台,创造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条件。社区居民的参与是个人获得社会资源、分享社会成果、满足自我需要的前提。社区居民只有在参与过程中才能获得文化成果、满足自身文化需要。同时,只有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过程中,政府和社区才能对居民需要有所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服务和文化成果,从而满足社区居民更高层次、更高品质的文化需要。但在实际中,由于政府和社区对社区居民的服务和宣传不够,社区缺乏足够的社会资源和良好的平台,或者缺乏常态化的体制机制等等,不能形成广泛和可持续的社区居民参与,这就削弱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而不能有效发挥社区文化建设满足居民文化需要的功能。

共享发展理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从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新时代发展思想的精髓,它指明了未来一定时期里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挑战及实际问题,蕴含了应对各种现实矛盾、化解经济社会风险的思路和途径,也为新时代社区建设以及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特别是共享发展理念内含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条主线,促使我们用心体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基层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尤其是把握人民对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要。因此,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导,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社区文化建设总体趋向的理解和把握,而且为解决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各种复杂问题指引了现实途径,这也意味着必须在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领域进行新的探索。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发展理念的特点在于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发展思想。首先,共享发展理念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的时代课题。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一是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人民是发展的目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增进人民的福祉;二是要求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力量;三是要求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财富最终归人民所有,为人民掌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次,共享发展理念包含了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四个层面。全民共享明确了共享的主体是全体人民;全面共享明确了共享的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成果、发展权利和发展机会;共建共享明确了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和前提,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和方向;渐进共享明确了共享的过程要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均衡到均衡、由不充分到充分的逐步推进。复次,共享发展理念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观念、权利和义务。在发展过程中树立参与意识、获得参与机会、保障参与权利、发挥主体作用、承担相应责任并享有发展成果。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体现着统筹兼顾,减缩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增进人民的普遍受益。

3.疏导心理,指导健康。发挥油田心理学会和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利用讲座或个别交谈等方式,加大对个别协解人员心理问题的调试和引导。要注重从心理学角度、婚姻家庭角度、油田共建共享角度、人文关怀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及时地心理调适和正面引导,解除他们心理上的落差和纠结,让他们融入组织、回归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进入现代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单位制改革成了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推力,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持续巨变,社会成员的组织方式也发生了根本转变。随着以往单位制的逐渐解体,传统的‘单位人’逐步为‘社会人’和‘个体人’所替代,基层社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p1-7)与此同时,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相当程度上瓦解了传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以往封闭的熟人社会也转向了日益开放的陌生人社会。于是,如何增进社会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形成共享价值观以及共同体意志、思想和信念,从而为社会规范、制度和秩序奠定坚实的观念基础,是基层社会面对的重大挑战。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单位制改革不仅促成了社区建设的兴起,而且促成了社区文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价值,并对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现实题材。总体上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大部分社区设立了文化活动中心、休闲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等文化基础设施,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以此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涌现出了各种类型的社区文化团体,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他们的文化建设观念不断增强,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化需要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社区文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社区居民文化需要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层次在不断提高,目前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不少问题,仍难以切实满足社区居民的更高层次、更高品质的文化需要。

第二,理顺权力关系,加强责任共担。共享发展理念要求人人尽力,就是在发展中各社会主体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各方共担责任是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政府和社区在行使权力时要主动履行相应职责,保障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权利,引导社区居民履行自己的义务。政府和社区不能只关注行使权力,忽视了自己的职能和责任,就会出现自我职责发挥的不充分、不作为,并导致越位或缺位;同样道理,居民也不能只强调自己的权利、关注享有文化成果,而忽视履行自己应有的义务。

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其一,要对制度安排和模式等进行新探索,构筑适应社区文化建设的制度、体制、机制。具体而言,应将共建共享的理念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之中,不断健全完善促进共建共享的组织管理协调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居民参与机制以及评价监督机制。其二,理顺社区主体间的权责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共建共享机制的基本前提。理顺关系的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理顺纵向的关系,即处理好政府与社区、社区与居民的关系,以确保政令统一和信息畅达;二是理顺横向的关系,即处理好党委与政府,社区与辖区单位、社区组织以及其他各同级部门的关系,以确保同心协力合作共建社区文化。其三,规范政府权力、发挥社区权力和保障居民权利,使其实现互动、互联、互促。政府和社区在行使权力的时候,要了解和顺应社区居民的文化意愿和需要,避免把政府和社区的主观设想和目的强加给社区居民;要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社区的组织协调能力,充分保障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活动的权利,引导社区居民在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中履行义务;政府和社区要提高能力建设水平,有效运用权力,权力行使实现正效应的最大化。

总之,政府和社区要通过不断健全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的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权力行使与责任承担的相互匹配,把发挥权力的公共职能和提高社区的协作能力与保障居民权利的两者相统一作为一项重要责任,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个性化和高品质的文化需要。

第三,优化资源配置,增进成果共享。共享发展理念明确了人人享有,就是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充分享有发展成果。在我们看来,人人享有涉及一个根本性问题即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事实上,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一问题贯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等等。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既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内容,也是新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实践议题。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内容和实践议题也体现在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及其成果共享之中。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坡垂直落差高达6 000 m,气候变化复杂,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区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6〕。高黎贡山西坡巨大的垂直落差造成气候、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明显〔7〕。高黎贡山坡向的差异使温度、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显著,因此可作为研究坡向对土壤微生物分布格局影响的理想区域。

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社会资源配置问题,从具体侧面反映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在实际中,社区文化建设面对着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表现:一方面,基层微观日常生活中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地体现为社区居民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分属于不同的阶层和群体,性别、年龄、经济收入、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等各种差异性,决定了他们的文化需要必然存在不同。还有,除了一般性的社会差别,社区居民中较为特殊的人群,如下岗失业人员、残障人员、老年人等,也有与一般居民不同的文化需要。再有,由于我国数十年快速的城镇化过程,原有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在城市中延伸,导致了城市社会中复杂的城乡关系,在同一城市中,本地城市居民、不断农村居民、外地城市居民和外地农村居民的身份和权利不同,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我们称之为“同城差别”[5](p53-65)现实表明,如何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成果共享,以便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对社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整合的过程,必须健全完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一是将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社区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之中,既要考虑现实的需要,又要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时效性与前瞻性的统一,实现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充分利用和挖掘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及家庭的各种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整体共享;三是充分盘活社会资源并发掘其最大功能,改变文化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甚至被挪作他用的状况,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四是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既要采取普惠政策满足社区居民的一般性、普遍性文化需要,也要根据社区居民的多样化、个性化实际情况,实施特殊政策弥补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促进社区文化成果共享。

第四,培育意义认同,树立共享价值。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的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归根结底离不开内在于人心的共同基础——意义认同、共享价值观,而这正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社区文化是一个系统,包括社区物质文化、社区行为文化、社区制度文化、社区精神文化。在经典社区研究中,社区是精神共同体,共同体意志、默认的一致、思想信念等是社区文化范畴的核心内容[6](p29-37)以社区成员的意义认同、共享价值观奠定的共同精神为基础,将个体的思想信念凝聚为集体的共同意志,社区才可能成为人类基本的生活共同体、生存共同体。然而,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封闭社会变成流动社会、乡村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的发展过程,“熟人社会”陌生化了,“陌生人世界”却常态化了,这一实际进程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到意义认同、共享价值观对于社区共同体的重要性。伴随着经济市场化、社会利益分化、价值观多元化,人们对同一社会现象或社会过程呈现出复杂的主观体验和解释。因此,我们强调意义创新、意义资源和意义共同性,通过创造新的意义资源形成社会共同生活的新意义,引导人们对于社会事实的积极解释。社区文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p29-37)

共享发展理念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平等、社会公正,共享发展理念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具体表达。显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享发展理念、社区成员的共享价值观具有内在的正相关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提高社会的平等和公正,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可以促进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从而增进社区成员的意义认同和共享价值观,增强社区作为精神共同体的整合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享发展理念、社区成员的意义认同和共享价值观的互济互促过程,是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标识性特征。

在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增进社区居民的共建共享观念,从而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认同,实现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社区公共性培育,增强社区主体的意义认同,在加强社区公共性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共享发展理念的宣传力度,理性重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理念与价值规范,为社区主体共建共享社区文化提供思想根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功能,使之融入社区文化建设规划及管理制度体制机制之中;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使其深入渗透到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凝聚价值共识,促进社区文化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区居民文化行为的价值导向作用,重塑社区主流价值观;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社区文化成果的融合,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四、结语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和新任务,十九大报告精神和新发展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开阔思路,指出了根本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新时代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指出了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思想。习近平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p21)也就是说,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不断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也是解决这一过程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制胜之道。由此,十九大报告精神和新发展理念指出了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重要的前提条件,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共享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也是十九大报告精神和新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化。总之,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思想开启了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里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杨敏,杨玉宏.“服务―治理―管理”新型关系与社区治理新探索[J].思想战线,2013(3).

[3]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10-30(1).

[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5]杨敏.三元化利益格局下“身份―权利―待遇”体系的重建:走向包容、公平、共享的新型城市化[J].社会学评论,2013(1).

[6]杨敏.历史视域下的社区文化建设新趋势[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

[DOI编号] 10.14180/j.cnki.1004-0544.2019.04.019

[中图分类号] C9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544(2019)04-0132-07

基金项目: 贵州省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项目重大课题“阳明心学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研究”(16GZX10);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社会互构论视域下社会治理模式研究”(201724)。

作者简介: 杨敏(1955—),女,河北清河人,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钟俊平(1992—),男,江西瑞金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 梅瑞祥

标签:;  ;  ;  ;  ;  ;  

共享发展理念视野下的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