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图书馆及其相关概念分析_数字图书馆论文

电子图书馆及其相关概念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及其相关论文,图书馆论文,概念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当一个新的世纪大步向我们走来时,人们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这个新时代的信息化特征。社会的信息化迅速地改变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我们工作于其中的图书情报业更是首当其冲地面对信息革命的挑战。这场技术和科学的革命对于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新的辉煌还是蜕变、消亡?这是业内人士都在思考着的问题。我国图书情报界正越来越多地对网络环境中的图书情报业给予关注,我们本期举办的这一笔会就是为了引起更多的人重视和研究这一重大课题。这次笔会由我们编辑部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生会共同举办,在此我们感谢中心研究生会主席霍国庆先生在筹备中所做的大量组织工作,感谢诸位博士生和硕士生所给予的热情支持。我们还将举办相似主题的笔会,并拟开辟专栏不断深入地探讨这一时代课题,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撰稿,赐文。

〔摘要〕 文章指出电子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是90年代以来国内图书馆界的一大热点学术问题。电子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多层面特征,不同专业领域进行的电子图书馆研究既丰富了此方面的研究内涵,又使人们对电子图书馆概念的理解多种多样。文章在把电子图书馆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信息检索系统、虚拟图书馆、虚拟实在图书馆、无墙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以一种统合的思维方式初步界定了电子图书馆的概念内涵,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电子图书馆理论研究和探索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电子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虚拟图书馆 无墙图书馆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长足进步和国际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的广泛应用,在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热潮的直接带动下,国内外图书馆界对电子图书馆(electronic library)、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虚拟图书馆(virtual library)、无墙图书馆(librarywithout walls)、多元媒体图书馆(polymedia library)、多媒体图书馆(multimedia library)、虚拟实在图书馆(virtual realitylibrary)、全球图书馆(global library)等新名词、新术语、新图书馆系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电子图书馆这类主题成为众多报章杂志、研讨会、研究班和各类国际会议上的热门话题。美国计算机械协会(ACM)和美国信息科学学会(ASIS)及其它一些知名学(协)会的会刊都出版了数字图书馆等方面的专辑。1994年,有关组织分别在德国的埃森(Essen)和美国的奥斯汀(Austin)举办了第一届电子图书馆和第一届数字图书馆国际会议。1996年3月美国的ACM/SIGIR、ACM/LINK、IEEE、ASIS等组织联合在美国的Bethesda举办了规模甚大的“首届ACM数字图书馆国际会议”。1994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47届国际文献联合会(FID)大会上,本不是大会正式主题的电子图书馆似乎更具有吸引力;1995年8月在土耳其伊士坦布尔召开的第61届国际图联大会(IFLA)上,国际图书馆界人士围绕大会主题“未来的图书馆”,热烈讨论了电子图书馆对传统的以印刷文献为主的图书馆在馆藏发展、技术服务、读者服务、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挑战。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深深感受到新的信息技术、新的信息环境和新的社会信息需求正对传统的图书馆发起新的冲击,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外有不少学者甚至声称: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多媒体、电子出版等带动了电子图书馆的发展,它意味着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重大转型;传统图书馆如果不能正视并紧跟信息技术的前进步伐,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的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将面临消亡的危险。〔1〕

电子图书馆的研究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处于译介国外电子图书馆试验和建设项目进展的阶段。对我国图书馆界来说,应该尽快认识到开展有关电子图书馆等方面的探索绝非赶时髦式的研究,而是事关我国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图书馆研究(包括教育)改革与进步之大局的重大课题。本着这一认识,本文将以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为研究方法,对电子图书馆及与其密切相关但又经常混淆的若干术语进行概念内涵上的区分,以求初步明确电子图书馆的含义,为进一步开展电子图书馆方面的理论探讨、技术试验以及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研究等奠定必备而明确的概念基础。

2 电子图书馆研究的跨学科特征

从目前电子图书馆在国外的发展和研究状况来看,它涉及到众多的领域及该领域的专家,如计算机科学家、软件工程专家、专家系统研究人员、图象处理和语言处理人员、网络专业人员、教育界人士、出版界人士、知识产权和版权专家等。文献〔2〕在对电子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方面的一些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后,用下表1列出了电子图书馆领域所涉及的一些学科关键词和主题。

从表1可以看出对电子图书馆的研究不仅是信息技术专家和图书馆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兴趣,而且引起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及其它方面的注意。电子图书馆这一课题实际上是一个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跨学科、多层面的新兴领域。每一领域的探索都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电子图书馆研究的内涵,对电子图书馆问题,甚至字眼本身都有不同的理解。如,对于普通图书馆用户来说,电子图书馆只不过意味着传统图书馆的计算机化,而对于当代WWW的用户而言,他们感觉效率、组织、功能和可用性日益增强的3W就是所谓的电子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一部分图书馆界人士也持这种观点);对于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说,电子图书馆只不过是一个分布式的基本文本和图象的信息系统、分布式信息服务的一个集合,是一个网络化的多媒体信息系统或者叫一种分布式的互连信息空间;而研究合作技术(Collaboration technology)的人士则把电子图书馆视为人们交流、共享知识产品和产生新知识的空间;教育界人士则把电子图书馆视为融合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职业性学习的学习支持手段和工具,甚至认为数字图书馆就是数字化学校,将专门技巧、专业知识以及综合浏览等进行组装以用于创新性发现、自我指导和非正式学习。〔3〕而对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者来说,电子图书馆将以一种新的方式执行图书馆的功能,包括新型的信息资源、新的采访和馆藏发展方式(包括更多的资源共享和电子订购服务)、新的存储和保存方法、新的分类和标引方式、与用户新的交互模式、对电子系统和网络的更多的依赖性,以及图书馆在人员智力构成、组织、经济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表1

做文摘图形(如CAD)过滤 多媒体系统

可存取性 数字视频地理信 多模态

代理 交互性 息系统 国家图书馆

注释 知识库 超媒体 导航

档案 可持续性超文本 面向对象

付帐、收费虚拟(整合)图象处理光学字符

浏览 按学科 标引识别

目录 归类的 信息检索面向对象

分类 图书馆 知识产权的数据库

聚类 分布式处理 智能机器人个人化

商业性文献分析图书馆学保存

服务 文献模型教育培训隐私

内容转换 经济研究可视化 出版商

版权结算 社会学研究 中介图书馆

课件 教育支持多语种 贮藏地

数据库电子出版订购规模可

可用性人类文化扩充性

学研究 安全

环球网(3W) 存储

标准

电子图书馆研究涉及如此众多的领域,使我们在试图明确电子图书馆这一概念的具体定义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本文把对电子图书馆的理解主要限制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视野中,并且从电子图书馆与其相关概念的区分入手,进而明确电子图书馆的概念内涵。

3 电子图书馆及其相关概念

1975年,R.W.Christian出版了"Electronic Library:Bibliographic Databases:1975-1976"一书〔4〕。此书虽只谈到以电子形式出版的资料库,但首次提出了"Electronic Library"这个名词。这个时期可以说是电子图书馆概念刚刚开始萌芽、但尚未引起广泛讨论的阶段。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著名图书馆学情报学家F.W.Lancaster在其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专著《通向无纸情报系统》和《电子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员》中描绘了电子时代图书馆的面貌与前景,但他本人并未明确提出电子图书馆这一术语并确定其内涵。1983年美国人H.F.Cline和L.T.Sinnott在其专著《电子图书馆——自动化对学术图书馆的影响》中使用了electronic library这一术语,但正如书名副标题所反映的那样,这是一部图书馆自动化在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四所大学图书馆中应用和开展情况的专著〔5〕。根据对所掌握的资料的分析,首次对electronic library这一概念给出明确定义的是美国人Kenneth E.Dowlin,他在1984年出版的《电子图书馆:前景与进程》一书中写到:“所谓电子图书馆是一个提供存取信息的最大可能性并使用电子技术增加和管理信息资源的机构。”〔6〕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电子图书馆的定义还难以确定,没有一个共同的规范和界定基础。我们认为这是由于电子图书馆领域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表1支持了这一认识),“这一复杂的跨学科体系中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具体的特点、要求和问题。”〔7〕因此,目前所见的文献中经常把电子图书馆、数学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概念混同使用,认为它们意义接近,可以互相替换。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开始试验和建设的电子图书馆原型也经常冠以数字图书馆或虚拟图书馆的名称。

英文中的“图书馆”一词是library,根据Philip Baker的研究,library的内涵通常包括5个方面〔8〕:①存放和收藏图书和其它文字资料的场所;②文字资料、电影、磁带、唱片、儿童玩具等的集合,收藏起来供出借或参考;③存放这类收藏品的建筑或机构;④一套连续出版的图书,通常有相似的格式;⑤计算机技术术语。供即时使用的标准程序和子程序的集合,通常存贮在磁盘或其它一些存贮装置上。

其中的第5种内涵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显然它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含义。《英汉计算机技术辞典》对library一词的解释更为详尽,可摘录如下〔9〕:“library(程序)库;资料集。①一个或一组相关的文件;②一种可装卸记录载体(如磁盘组或磁带)的存储仓库;③磁盘上存可储程序和有关信息(不是文件)的一种有名字的区域;④在某些操作系统中,存储在磁盘上子库中的一种数据的集合;⑤在某些操作系统中的任一分区数据集;⑥在某些中小型计算机系统中,一种存储在直接存取存储设备上的程序、过程和例行程序的集合;⑦在某些中小型计算机系统中,磁盘上存储过程成员、源程序成员、装入程序成员和子例程序成员的一种区域,以及系统控制程序所需要的某些区域;⑧在某些中小型计算机中的一种对象,它作为另一些对象的目录;⑨为某一产品出版的所有资料的集合。”

显然上文的引述完全是计算机领域的解释,和图书馆界自身的认识完全不同。library一词前面缀上electronic或digital这样的字词,其意义自然多样,从而显示出非图书馆领域和图书馆界两种不同认识的分野。

广义地说,电子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可以描述为计算机可处理信息的集合或贮藏这类信息的“仓库”(repository)。在非图书馆领域中,电子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一直被广泛地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或机读数据的集中贮藏地(centralized repositories)。这种用法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例如1977年Gerstenberg曾描述了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光核子数据方面的一个digital library〔10〕;1994年Schatz讨论了C.elegans(分子生物学中充当典型有机体的一种线虫)方面科学信息的一个digital library〔11〕。还有人讨论了美国国家存贮系统基金会(NSSF)在发展作为国家信息财富贮藏所的digital library中的作用〔12〕。很多的信息管理专家、政策制定者、政治活动家等都把这一贮藏国家信息财富的仓库(repositories)视为正在出现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一些文献把digital library等同于大量信息的存贮地,各种联机数据库和CD-ROM信息产品,特别是有多媒体或交互视频内容的,也经常被其生产者称为"digitallibrary"。从上面两类认识可以看出,"digitallibrary"被认为是意味着信息仓库(informationrepositories)所附着的计算机存贮设备,如光盘自动存取装置(jukebox)和磁带自动装载机(autoloaders)有时候就被意指为digitallibrary或electronic library。

从狭义的观点看,在图书馆领域中对电子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也较广,存在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有将电子图书馆等同于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图书馆系统的,也有人用电子图书馆一词描述可通过Internet或NREN进行存取的、包括图书馆目录在内的数据库〔13〕;而Samuelson等人则把某些CD-ROM信息产品,特别是那些包含文献全文的CD-ROM称为“电子图书馆”〔14〕。Garrett和Lyons认为一个电子图书馆的构成应包括:个人的和组织的图书馆系统、本地和远程的数据库、处理远程请求的数据库服务器,以及负责协调和管理一系列登录与检索的系统功能。〔15〕从上述定义和描述可以看出,数字或电子图书馆的重要性似乎并不在计算机化信息的数量或特性,于是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就产生了——只要拥有联机目录或CD-ROM数据库就可以认为是数字图书馆。显然,这类定义方式不能区分作为计算机可处理信息的集合的digital library和作为维护与提供这类信息的机构(组织)的digitallibrary,它也不能将图书馆同其它提供机读信息的机构,如商业联机服务公司区分开来。因此,这类定义方式是不足取的。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中初步界定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范畴:

(1)电子图书馆与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

图书馆界数十年来一直在创建、维护和使用着能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系统。70年代以后成千上万的图书馆开发并用联机目录来逐渐取代手工生产的目录卡片。通过联机信息检索服务和书目利用机构,图书馆通常都能分时存取大量的书目引文数据库、机读版的百科全书、指南和其它参考工具书以及大量的非书目型数据库;通过日益普及的Internet,能够检索政府机构、专业协会、大学、公司及其它图书馆的计算机中存储的海量信息;许多图书馆都购买了以磁带、CD-ROM或其他形式销售的书目型和非书目型信息产品,并装配在他们自己的计算机系统中供使用。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一直强调是目录、索引等书目信息和查找工具的计算机化,并不强调图书馆馆藏中图书、期刊及其它种类文献本身存贮、管理、检索的计算机化。既然帮助确定馆藏的查找工具不断地计算机化,那么作为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逻辑顺序,下一步就是馆藏存贮与检索的计算机化(数字化)——这正是电子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特点,“电子图书馆可以被认为是联机传递全文文献的一种新策略。”〔16〕所以我们认为,图书馆传统意义上的自动化是内部业务操作的自动化,而联机OPAC和图书馆资料内容的数字化则是电子图书馆的重要内涵。

(2)电子图书馆与网络信息检索系统。

网络化信息检索系统同以往联机检索系统中主机和用户的主从关系不同,是客户和服务器的对等关系。Internet上的WWW、WAIS和Gopher都是网络化信息检索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主要存储公共领域的信息;提供查询和浏览功能;机构和个人都可自由进入网络进行检索;有很多免费的信息,希望用户尽可能多等。而电子图书馆是“一个特定组织为自己的需要用电子方式存贮图书、杂志的全文内容并提供存取、检索、浏览和传递的信息系统,执行自己的存取与管理政策(版权管理与收费办法等),主要面向组织内部共享有价值信息。”〔17〕从这种电子图书馆定义中,一方面可以看出,电子图书馆中存贮的资料可能有版权限制或主要服务于一个特定组织,存取其中的资料要经过许可(执行一套组织管理政策),这点与只采用很简单的管理办法、允许尽可能广泛存取的网络信息检索系统具有类似的查询与浏览功能,使用类似的客户机/服务器技术和自由文本检索技术等。因此,网络化信息检索系统具备了电子图书馆某些方面的要素,虽不能等同于电子图书馆,但可作为电子图书馆中的一些基础设施。〔18〕

(3)电子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

在很多场合人们将二者等同使用,称虚拟图书馆“就是图书馆的服务不局限于物理意义上的馆藏,而是通过通信网络联结各地区、全国甚至全球的信息资源的逻辑意义上的馆藏,用户可以在其中检索比本馆馆藏多得多的信息。”〔19〕有人称虚拟图书馆的概念最早是1990年提出的,但也有称它是1980年提出的。1980年时大英图书馆外借部计算机与数据通讯工作负责人A.J.Harley提出了“虚拟图书馆”的概念。〔20〕关于虚拟图书馆还有些不同的认识和定义,有代表性的如:

a.Gapen的观点。〔21〕虚拟图书馆指的是一种环境,其各种组成部分协同作用,提供智能化的、实实在在的信息存取途径,其价值在于它完全从每一个用户的独特视点出发构建系统的框架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虚拟图书馆有时也定义成远程存取图书馆和其它信息源的信息内容与服务,把本地常用的馆藏(印刷型、缩微型和电子型)与通过电子网络提供的世界各地图书馆的服务以及商业性的信息、知识资源结合起来。

b.Poulter的观点。〔22〕虚拟图书馆不一定非是基于一个实际的图书馆,它可以是存贮在网络连在一起的许多图书馆中的资源和服务的混合物。

c.Oppenheim的观点。〔23〕虚拟图书馆能够使用远程通信网络(如Internet和英国的JANET)将大容量的文章全文和图象等数据从图书馆传输至远程用户。

d.Saunders的观点。〔24〕虚拟图书馆是一个系统,通过使用本地图书馆的联机目录、一所大学或网络计算机的网点,用户可以透明地连接远程的图书馆和数据库。

e.Jajko的观点。〔25〕虚拟图书馆是一种知识管理实体(entity),它将传统图书馆范畴与远程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将图书馆自身拥有的资源、图书馆母体机构专有的信息、外部的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无缝地整合,促进每个用户快速地存取和有效的使用信息。

f.Beiser的观点。〔26〕认为虚拟图书馆即没有围墙的图书馆。它以电子方式将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个人、机构及商业公司连接起来,并提供检索其存贮的学术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正式的图书馆信息,还包括数据库、电子文本、多媒体对象,它及数以百万计的相互作用的人类智力。

无论是把虚拟图书馆理解为一种抽象意义上的环境、视为一种先进的信息系统或一种众多资源的混合物,还是像Jajko理解的那样是一个知识管理实体,它们强调的共同点都是信息的网络化传输、资源的广泛可得性和用户的感受。信息传输的网络特征当然是我们所理解的电子图书馆的内涵之一;而资源的广泛可得性在虚拟图书馆概念中虽然极为重要,但它似乎并未突出实际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本身的数字化和网络传输。这点使C.Oppenheim认为“虚拟图书馆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大骗局,Internet这类网络服务所允许存取的图书馆方面的信息大部分都是书目型的,通讯网络的带宽问题和致命的版权问题使能传递的全文和图象信息少之又少。”我们认为,既然从图书馆的角度来认识虚拟图书馆,那么仅强调外部信息资源(可能会有一些全文、图象、多媒体信息等)、图书馆馆藏查找工具(书目等)的电子化和网络传递则虽必要却是不充分的。这点是我们区分电子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的关键所在。从用户的感受来说,他们在图书馆(真实意义上的)、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家里都可以利用联网终端查询一个或多个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中既有电子目录信息(如联机OPAC)又有图象、声音、计算机文件、电子书刊等信息,用户感觉他们可以任意调用信息而不必关注信息存放在何处,好像他们自己拥有一座信息量无比巨大的图书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Virtual library是用户感觉意义上的,实质上是一个无比巨大的信息库,但用户可以根据他获得的信息量来描述这个虚拟的“图书馆”的规模。因此,用户感觉中的“虚拟图书馆”应该是无所不包的“信息宇宙”(相对于用户有限的信息吸收能力和感知范围而言)。

(4)电子图书馆与虚拟实在图书馆

如果说电子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在含义上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那么虚拟实在图书馆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虚拟实在图书馆是建立在虚拟实在(VR)这一问世于20世纪下半叶的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系统。

虚拟实在系统是具有复杂的人机接口的计算机系统,使用户在计算机产生的环境中有一种参与和投入的感受。可能Joshua Eddings的描述更为简洁一些,更便于我们初步认识VR:“虚拟实在是一种计算机工具,它可以把人们的想像力和思想变成空想东西的仿真、虚拟境界和虚拟存在,而给我们的感觉就象真的客观存在一样。”〔27〕VR技术是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学科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应用新领域。浸入性(immersion)和交互性(interactivity)是VR技术的基本特点。由于VR采用目前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最新技术,以虚拟的方式描述事物内部真实的作用与变化,从而不仅缩短了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改善了用户与所在环境的相互信息交流方式,更重要的是使用户直接观察到事物内在的变化,并可直接参与到其内部相互作用中去。正基于此,目前VR技术和系统已广泛地使用在医学、建筑和工程、军事、科学、金融分析、娱乐、教育、艺术、残疾人问题解决等诸多方面。比如在建筑工程领域,建筑师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对建筑物进行设计和建模,然后将产生的数据库变换成一个虚拟实在系统。用户可以利用头盔式显示器或六自由度设备(这些是VR系统必备的)进入该建筑物的虚拟环境中,体味新居的感受。

V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可能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国外有些文章进行了概略性的探讨,但对于怎样应用尚无明确的认识。有的提出可以在信息检索的用户界面设计上引入VR技术,有的认为图书馆应注意收集各种虚拟实在媒介去赢得下一代图书馆用户——目前沉浸于虚拟实在游戏之中的孩子。〔28〕Alan Poulter在此方面的工作称得上真正具有突破性,他正努力创建一人可浏览的虚拟实在图书馆。〔29〕Poulter文献〔22〕中给虚拟实在图书馆下了一个定义:“能够通过一种界面存取某个典型图书馆馆藏的书目数据,这个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界面看起来像一满屋子的书架,通过使用诸如三维鼠标(3.Dmouse)这样的装置,用户可航行于其中进行浏览并实施控制。”在文献〔29〕中他又说:“虚拟实在图书馆是在虚拟实在技术基础上建立的,在功能上是一种新形式的OPAC”。Poulter提出virtual reality library的直接原因是目前的联机目录不能满足用户对如何查找信息的期望,他认为浏览目前的联机目录令人“既不舒服又不愉快”,无法体现一般人更喜欢在图书馆书架之间徜徉和穿行的习惯。为了模拟人们习惯上的浏览书架,并基于对联机公共检索目录(OPAC)主要是以查询为基础、存在复杂性、多样性和缺乏连续性的认识,他试图利用VR技术开发这种新形式的OPAC,或者如他所称的“虚拟实在图书馆”。

显然,“虚拟实在图书馆”同人们一般理解的“虚拟图书馆”——提供用户通过网络广泛存取计算机化的信息资源——是完全不同的。有些学者认为“虚拟图书馆”是“建立在VR技术基础之上的、拥有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并能使用任意浏览和存取信息的图书馆系统。”〔30〕这显然是失当的。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可能一是对VR技术不够了解,二是“虚拟”一词使人容易产生误解。在virtual library概念范畴内,用户可以在家中、办公室或其它图书馆中远程获取全文资料,但用户很清楚他是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浏览和查询,没有人会蠢到认为自己是真地在一个图书馆里完成这些操作;而完全基于VR技术的virtual realitylibrary则使用户完全融入(借助设备)一个由计算机产生的真实的模拟图书馆的环境。显然二者是不同的。

不过,在电子图书馆中完全可以应用VR技术来产生如Poulter所设计的新形式的OPAC。

(5)电子图书馆与无墙图书馆

经过对所掌握资料的筛选和历史分析,我们认为“无墙图书馆”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Robert Taylor于1975年首次提出的。Taylor曾指出:“传统上人们把图书馆为视一个场所(place),四周围墙环绕的图书馆负责收藏、组织和借还印本资料,有时还有非印本资料。”他反对把图书馆仅视为一个场所,认为“图书馆是一个过程(process),简单地收藏书刊并据以服务仅是此过程中的第一步。图书馆应是渗透于校园中的一个过程。技术已允许出现一种新机构,这个机构将迈出围墙。”在借鉴70年代中后期西方一度流行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这一概念的基础上,Taylor预测图书馆将成为“信息网络中一个转接中心(switchingcentre),向人们提供存取被称为‘图书馆’的这座建筑物围墙内外的信息,它将是‘无墙图书馆’”。〔31〕Taylor的“无墙图书馆”的概念,对F.W.Lancaster、K.E.Dowlin等电子图书馆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都产生过深刻影响。

我们认为,“无墙图书馆”这一概念也从用户感觉的角度刻划了电子图书馆的部分特征,即其网络化特征。如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传递打破了获取信息时的地理障碍和时间限制,使用户觉得存取Internet这类网络就像在使用一个没有围墙、没有借阅时间限制的图书馆一样。日本学者Kimio Hosomo认为可以把Internet这样的信息资源网络称作“无墙的图书馆”。我们觉得把电子图书馆等同于无墙图书馆似欠妥当。

(6)电子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

这两个概念在含义上最为接近。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研究者认为数字图书馆可定义为电子图书馆。而据Fox的说法,1991-1993年间“电子图书馆”这一术语逐渐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人们似乎更愿意使用后者,可能是人们对数字网络、数字音频、与电子出版有关的数字视频等的兴趣越来越大的缘故。”〔2〕上海交通大学杨宗英教授在’96全国图书馆自动化研讨会上发言时也指出:“电子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早期提法,1992年以前人们多用电子图书馆,1992-1994年间多数并行使用这两个术语,1994年后使用数字图书馆的逐渐多了起来。”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一个较为抽象的数字图书馆定义:“一个‘数字图书馆’是若干联合结构(federated structure)的总称,它使人们能够智能地(intellectually)和实实在在地(physically)存取全球网络上以多媒体数字化格式存在的、为数巨大的且仍在不断增多的信息。”〔32〕显然这种定义范围十分宽广,使我们多少有一种“数字图书馆”即信息高速公路的错觉。而Fox则更为实际地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有纸基(paper-based)图书馆外观和感觉的图书馆,但在这里图书馆资料都已被数字化并存储起来,而且能在网络化的环境中被本地和远程用户存取,还能通过复杂和一体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为用户提供先进的、自动化的电子服务。”〔33〕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图书馆中只存在数字化电子格式的信息而不包括任何传统意义上的文献,或者认为“所谓数字图书馆是这样一种图书馆,其全部或大部分馆藏都是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的,以此来补充并逐渐替代构成当前图书馆馆藏主体的传统印本文献或缩微资料。”〔34〕可以看出这种局限于常规图书馆中的狭义观点,把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理解为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和通过网络提供服务。比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经将其21万件馆藏进行了数字化转换,而且准备至2000年其200周年馆庆时完成500万件历史馆藏的数字化转换,该馆的这一项目就称为“数字图书馆”计划;再如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于1994年开始的名为“电子图书馆实践试验”的项目,已经将部分馆藏经数字化转换为1000万幅图象,存储在6组CD-ROM转换器(共3000张可擦写光盘)中。

从图书馆学研究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对数字图书馆概念取狭义理解,认为狭义上的传统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可以包容在电子图书馆的概念的内涵中。我们试图用一种统合的思维方式将上述从不同层面描述电子图书馆局部特征的概念整合起来,并给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电子图书馆的概念:

所谓电子图书馆,是建立在图书馆内部业务高度自动化基础之上,不仅能使本地和远程用户联机存取其OPAC以查寻传统图书馆馆藏(非数字化的和数字化的),而且也能使用户通过网络联机存取图书馆内外的其它电子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图书馆。

下图反映我们所界定的电子图书馆的概念构成:

本文给出的此一整合的电子图书馆概念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相关概念何时可等同使用的问题,也有助于理解其它范围或大或小的电子图书馆定义。例如“电子图书馆是组织电子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35〕,这是一种非本质性(缺乏特定内涵)的定义;再如电子图书馆是指把现有的文献变成计算机能够阅读的电子文献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文献传递的图书馆”〔36〕,这是仅从数字化和网络传递角度来理解的。

4 结语

本文尝试性地在对电子图书馆与其相关概念的比较中,界定了电子图书馆概念的基本内涵。应该指出,电子图书馆研究的跨学科特征、电子图书馆试验和构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本文作者研究能力和视野的有限,很可能使本文界定的概念内涵疏于严密、流于肤浅。但这毕竟是一次尝试,是进一步展开电子图书馆方面理论探讨的一块基石。

(来稿时间:1997年3月)

Discrimination on the Concept of Electronic Library andIts Related Concepts

Wang Bing

(Documentation & Information Centre,the Chinese Academyof Sciences)

〔Abstract〕 Since 1990s Electronic Library(EL)andDigital Library(DL)have been the hot academic topicsofinternational library community all long.Researchesandexperiments in the field of ELhave the distinguishedfeatureof transdisciplines and multi-facets.Exploitations onELconducted by researchers from different academicfieldsenrich the research content in this respect,meanwhile,showtheir various understandings on the concept of EL.Onthebasis of comparing the concept of EL with DL,LibraryAutomation,Network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NIRS),Virtual Library(VL),Virtual Reality Library andLibraryWithout Walls,the author preliminarily puts forward thedefinition of EL,which lays foundation for furtherstudyingand exploiting the theoretical questions of EL.

标签:;  ;  ;  ;  ;  

电子图书馆及其相关概念分析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