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浅析论文_翟鑫,张萌

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浅析论文_翟鑫,张萌

摘要: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学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德育;?内容;?切入点;?载体;?效果;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

1. 德育首要地位未能真正确立。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过分关注分数,以成绩代替对学生全面评价,轻视或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孩子出现了厌学、懒惰、任性、撒谎等不良行为。

2. 德育工作队伍不优。

我国目前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多数教师只是凭工作经验教学,没有专门为德育总结教学方法,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质量亟待提高。

3. 德育内容不够平衡。

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措施时脱离社会实际,存在着“高、大、空”的形式主义现象,不顾及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接受能力,不遵循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认知规律,通常以强制灌输和考试为主,满足于“空洞说教”,不注重学生实践体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4. 家庭教育滞后制约了德育效果提升。

家庭教育“教不得法”现象普遍存在。独生子女被过于溺爱、留守儿童缺少父母陪伴、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始终存在阴影,良好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孩子意志薄弱,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半点委屈,挫折承受心理差。

5. 社会环境对德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价值主体和价值标准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多元的价值观会使一些人的国家意识淡薄,失去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不良思想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影响和腐蚀着青少年学生,德育环境受到严峻的挑战。

6. 互联网络对德育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网络文化给广大心理不成熟、好新鲜的中小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诱惑,造成了盲目追星等不良现象;同时网络“恶搞文化”流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言行举止,甚至影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二、思考与建议

1. 转变教育评价,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教育管理部门应转变观念,切实扭转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德育质量在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地位,把德育工作跟学生的升学、教师的绩效考核等挂钩,才能扭转教育目前“重智育轻德育”现象。

2. 优化德育队伍,确立学校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干部队伍配备,要高标准、严要求配齐配强,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育名师,选聘学校德育辅导员、法制副校长,着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覆盖面广、德育意识强、适应新形势的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构建学段衔接、分层递进的教育目标体系,做到目标明确具体,内容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创新教育方法,突出德育中学生的主体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德育需要的是浸润式的教育,教育方法要被孩子们所接受、所认同,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德育,在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探索。

4. 形成育人合力,净化德育的社会环境。

学校、家庭、社区要相互配合、和谐沟通,拧成一股育人合力,形成全员育人、协同育人格局。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风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孩子们在健康向上、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5. 构建德育体系,使学校德育工作层次化。

我们要善于分析不同年级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阅历、知识储备及思想状况,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有不同的重点和不同的内容。七年级以养成教育和“五爱”为主,重在行为规范落实,迈好中学第一步教育。八年级以道德、法律教育和“五心”为主,迈好青春第一步教育。九年级以“四有”和健康心理教育为主,迈好理想第一步教育。而爱国主义教育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逐周设计主题给每个班主任一系列的德育内容教育人,既使德育内容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使学生感到教育内容常新,增强教育效果。需要注意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在德育工作中要突出重点、正确地区分德育对象,科学分解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式,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6.要形成德育合力。

要提升德育效果,必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德育体系,形成德育合力。第一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抓好内部德育管理,努力提升德育工作水平;第二要充分发挥家庭的配合作用,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开放活动,让家长到校与校长、班主任、科任老师交流学生情况,及时向家长发布学生教育管理信息,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充分发挥家庭德育的作用。第三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抓好学校外部环境综合治理。要积极协调公安、司法、交警、综治、文明办、团委等部门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和遵纪守法教育,通过学校与派出所、交警队等部门开展“平安和谐校园”“文明班级”“优秀小公民”等共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做合格小公民。

7.要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面对网络上丰富而复杂的信息资源,在发挥网络环境对学生德育正面效应的同时,学校开设网络道德课程,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等开展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网络行为的道德与非道德、文明与非文明的关系,引导他们坚守网德,文明上网。同时,学校要随时关注网络新动态,全体教师在课堂内外注重传递正能量,要通过日常谈心、心理咨询和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行为教育,使他们自觉端正自己的网络行为。

8.要创新德育载体。

在抓好品德课程教学的同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策划德育主题活动,在组织德育主题活动过程中,要坚持言传身教与自我体验相结合,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例如,有的学校倡导小学生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通过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感悟孝敬父母是应该承担的义务,对学生家长也起到了教育作用,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9.努力构建协同育人

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提高家校共育、社会共育水平,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协同育人格局。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健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制度,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授课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密切家校联系,丰富学校服务内容。强化教育部门德育工作人员队伍、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宗、文化、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组织,搭建社会育人平台,构建社会共育机制。统筹校内外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等,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逐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学生家长、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的德育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戚万学.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娟.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264-265.?

论文作者:翟鑫,张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浅析论文_翟鑫,张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