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计算机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论文_黄俊

刍议计算机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论文_黄俊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211100

摘要:现如今,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基于此,我国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为了提升我国电力管理整体水平,实现电力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平稳发展,我国电力部门更加注重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故此,本文主要以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述、电力自动化运作的基本方向、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计算机的有效运用以及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促进我国电力行业长足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电力自动化;系统应用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我国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发展愈发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提升我国电力系统运行效率。通常来讲,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推动电力自动化的展开,并有效的解决电力故障问题,确保电力系统高效平稳运行,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当前,由于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在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与缺陷,为了弥补电力系统运行的不足,工作者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确保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电力系统长足发展。

一、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述

现如今,科技水平日益提升,我国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建设与管理中愈发注重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作,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当前,由于我国电力资源在开发、运作中依然面临资源紧缺、浪费严重等问题。在此种背景下,电力技术工作者需要注重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以此降低企业产生、运营成本,有效避免事故与损失情况的出现[1]。通常来讲,电力自动化体系的建立,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作用,合理预测电力系统各项内容,并对系统出现的异常信息、有关数据加以分析、研究与总结,才能将问题有效解决,弥补电力系统体系的不足。

二、电力自动化运作的基本方向

为了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运作水平,电力系统工作者在实际运作中注重对电力自动化运行水平的提升研究。对于电力自动化运作的基本方向,展开以下几点分析。

(一)配电系统的自动化

目前,我国电力部门对于强化电力配网自动化运作环节,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建立自动化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管控输电系统,确保电网运作的稳定与安全。

鉴于此,在电力配网自动化运作设计中,优化配电系统,对其展开探究分析,并将此作为中心环节,构建安全性、稳定性较高的动态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监视与预测电力供需的实际状态,并且通过对其检测数据加以分析研究,可以全面了解与掌握电力供需的实际问题,实现将自动化控制措施为基础,优化整体配电系统,保障供电平衡、稳定。

(二)运行管理系统的自动化

由于电力部分常常忽视运行管理环节,以至于出现投入高、收入低、浪费资源等问题发生,为此,电力企业在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基础上,对其运行加以强化,以此促进运动管理系统的提升,进一步推动配网运作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增强[2]。

为了实现目标建设,这就要求有关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管理自动化,并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制定健全的管理系统,才能促进整体配网体系有效、有序、健全发展。

(三)健康系统的自动化

为了进一步促进电力配网运作管控水平的提升,需要相关部门注重监控系统的完善性,从而做好各项信息采集、信息处理等工作内容,并为指挥工作的展开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在优化监控系统自动化期间,可以制定对故障情况监测识别的机制体系,以此缩短系统反应实践,管控故障影响范围。针对不能实时处理的故障问题,可以预先借助警报系统,并为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合理优化故障问题,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运行管理综合水平的提升。在监控系统自动化建设中,作业者应该注重计算机网络体系、服务器、大屏蔽显示器以及打印设备的应用,实时监管电力系统的运行动态,保障电能分配问题的有效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计算机的有效运用

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实时监控,其本质主要借助单片机系统程序根据预定操作模式的运作,实现对监控设备的智能化监管与保护。单片机上电复位之后,设备先运作主程序,对命令加以解释与识别,最终完成此命令的子程序模块入口。

设备需要对单片机与外设实施初始化,其次单片机开发中断系统检测返回至结构,如若没有中断,需要继续等待,如若存在中断命令,需要结合命令有选择性对子程序模块进行调用,例如RS-485通讯、数据处理以及人机对话等模块,实现了不同模块不同功能。一旦操作完毕,系统返回监控保护主程序中,等待下一指令的输入,直至关机。为了确保设备运作稳定、高效,程序需要装置自检功能,才能对于自身硬件存在问题的情况,立即终止程序运作,并发出报警提示。

主程序初始化需要完成部分工作模式的选择,合理设置外围器件的工作模式与初始值。在智能保护监管设备的设计过程中,针对单片机的位数要求并不是很高,例如八位Atmega128单片机而言,单片机初始化由于Atmega128等器件具有丰富的I/0配置,并且每一个I/0口都有许多作用功能,为了确保设备平稳运作,需要在开始时对I/0实施初始化[3]。单片机初始化主要以USART串口初始化、SPI串口初始化以及外部存储器结构初始化构成。

四、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

现如今,科技不断提升,我国电力技术工作者在注重电力系统自动化运作中,加强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于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一)信息与自动化设备的有机融合

为了实现电力自动化系统运作效率与水平的提升,工作者在实际的运作中需要注重电力信息与自动化设备的有机融合。科技的广泛应用,通常会促使微机型产品运用范围更加广泛,并且使其成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管控运作的主要方向。

但是实际上,电力系统十分复杂,因此容易促使电磁环境比较恶劣。基于此,微型处理器在运作中会受各种电磁干扰的影响,出现误动、死机等问题,这也对电力系统带来一定的风险。为此,工作者需要在实际中重视信息与自动化设备的有机融合。

(二)合理应用电子高新技术手段

科技的进步,衍生出视频、红外成像等技术,而这些技术在电力系统的有效应用,使其在各项效益中取得不错成效,并且实现电力系统运作信息的采集与分析。现阶段,社会针对电力系统数据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电力技术工作者在电力图像理解方面需要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才能实现电力系统图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

当前,在有关作业期间,电力技术工作者与电力企业应该注重模糊技术、神经网络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才能进一步提升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水平。

(三)加快电力信息技术的更新速率

在信息处理、网络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统水平日益提升,并推动开放式、分布式等模式的生成。基于此,为了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长足发展,我国电力工作者在实际的作用中需要立足于科技发展情况,加快电力信息技术的更新速率,才能使电力自动化系统平稳发展,提升我国的电力整体实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在电力事业发展中,应该加强注重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更新自身的发展理念,高效应用计算机技术手段,才能实现电力事业的长足发展,推动电力事业的创新与变革,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增长。

参考文献:

[1]吴红钢.刍议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实践[J].科学与信息化,2017(16):54-54.

[2]黄博,刘志强,张钧鼎.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147-147.

[3]张海彬,田伟,刘剑锋,等.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7(12):163-163.

论文作者:黄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刍议计算机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论文_黄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