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分析与思考论文

大数据背景下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分析与思考论文

大数据背景下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分析与思考

苏逸文

(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广东佛山 528300)

摘要 :博物馆是开展文化传播及文化服务的重要场合,而藏品的展览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组成,在大数据环境下,博物馆展览策划方法也需要加以改善。本文首先对博物馆展览策划现状进行有效分析与阐述,进而以大数据为背景探讨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博物馆展览策划;文化需求

博物馆藏品展览是满足公众文化诉求的重要途径,博物馆藏品展览活动的开展,是沟通博物馆及社会大众的有效桥梁,展览不同于陈列,展览的周期较短,通常较为灵活,往往具有固定主题,面向特定群体及受众关注焦点。随着社会公众文化诉求的不断提高,博物馆展览活动的频次也有所提高,但在满足受众实际文化需求方面还有待提高。

1 博物馆展览策划现状

博物馆展览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明确受众的重要价值,突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不断丰富博物馆展览种类及展览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已然成为重要的科普教育场所,成功的博物馆展览拥有极高人气,甚至可能需要进行限流以保证受众参观秩序,而不成功的博物馆展览人气较低,门可罗雀。而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博物馆展品的差异性之外,还在于博物馆展览定位及其传播策略。

博物馆是一种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对于公众文化需求的掌握,主要集中于展览后的大众教育、 文化产品等方面,博物馆在开展展览活动时,应当充分结合专家意见进行展览策划,以满足展览学术研究、制作实施的实际需求,但以公众为主体的研究工作则极为匮乏,对于公众文化需求的重视性有所不足,缺少受众研究,难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展览策划,导致博物馆展览吸引力不足,影响传播效果。

由于博物馆对于受众了解得不够充分,未能明确受众的文化诉求,则会导致博物馆展览定位不够精准,受众会对博物馆展览感到乏味与枯燥。此外,随着公众文化的发展,博物馆功能性日益细化并有所拓展,政府机关及社会公众也更加明确博物馆的重要价值,博物馆的展览功能成为对博物馆工作进行有效衡量的重要标准,这就对博物馆的展览策划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给博物馆带来较大压力。而现阶段,博物馆也不乏馆藏资源匮乏、展览费用不足等问题,也不乏展览藏品空洞及展览形式单一等缺陷,难以充分满足博物馆受众的文化需求。

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烧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其中,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分别为89.58%(43/48)、8.33%(4/48)、2.08%(1/48),而对照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分别为58.33%(28/48)、16.67%(8/48)、25.00%(12/48),治疗总有效率(75.00%)较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

2 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博物馆展览策划

2.1 博物馆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

“离咱白石小学不远,就是洪洞红军八路军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曾经到白石村开展工作,与随营学校的师生和白石村小学的学生打篮球,这些至今都是我们白石村的美谈。我们白石小学至今还保存着朱总司令当时赠送的风琴、篮球架。”白石中心校程毅主任自豪地说。

对于博物馆而言,博物馆展览是其重要功能组成,也是其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为强化博物馆在馆藏展览方面的功能性,可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客群进行有效分析,采用大数据收集、归纳、整合及分析来判断受众喜好,确定客群更加倾向于文物展览、艺术展览、科学展览还是历史展览,确保自身市场定位的合理性及精准性。以文物展览为例,博物馆可以更好地根据大数据,对受众喜好加以预测,判断受众更加喜欢字画、雕刻、陶瓷或者漆器,从而投其所好地制定相应的展览策略。

综上所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培育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人才。传统语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互联网+科普”活动得以深入开展,各地方大力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并大力提高信息化建设质量及信息化效益,打造精品科普服务项目,并创建具备丰富性、循环性、持续性的科普生态理念。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博物馆科普展览项目中的创新应用,改变传统的单向性展览科普模式,以更加具备平等性、互动性、广泛性及多元化的展览策划方式加以取代,满足现代受众的个性化知识诉求,提高科普的高效性及精准性[1]

2.2 博物馆展览策划中的技术应用

近年来,为提高青稞单位面积产量,把科学施肥、测土配方、机耕机播、病虫草害防治、种子精选、种子包衣和土壤处理作为重点措施进行推广。2016年,林芝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下乡科技服务80余人次,开展科技培训1万多人次。以上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有效供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保持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林芝市青稞安全、有效供给做出了应有贡献。

移动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将互联网及智能手机为重要载体,可以更好地收集受众数据信息,采用可视化的数据挖掘分析,明确受众的差异化偏好,向受众进行差异化的科普教育,并推动大众科普事业的发展。在社交媒体发展及应用过程中,受众通常会进行打卡签到分享,从而产生相应数据信息。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时,可采用Probabilit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概率潜语义分析等数据模型,结合传统的关键词信息提取方法,提炼受众分享内容的主题标签,结合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 的信息检索及数据挖掘加权技术,有效筹集相应受众分类数据,采集受众特征、兴趣偏好等信息,结合年龄、性别、学历、所在地等受众兴趣的各种影响因素,叠加受众典型性数据,以确定受众偏好值匹配程度。博物馆应当以其具体业务为导向,适当采集、过滤并分析其受众数据,有效减轻数据负担,更好地获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该数据采集方法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缩短技术应用时长,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提升及发展的知识文化诉求。

就目前而言,我国以及博物馆在馆藏展览方面,存在选题雷同、创意不足及展品数量不足的问题,采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为原创性展览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受众喜好制定原创性展览方案,进行主题展览策划,或者贴合时代特点开展原创性展览。在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展览策划时,可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受众未来需求的有效预测,帮助博物馆开展跟踪服务及精准服务,优化宣传推广服务质量。与电商零售行业消费行为相类似,博物馆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受众数量进行有效收集及统计,具体精细到每个不同季节、不同月份、每天的不同时段、每个展区的受众数量等具体信息,并对受众年龄层次、受众来源及兴趣倾向进行判断及预估,记录受众参观路线及其在每件藏品前的停留时间,从而分析藏品展览价值,从而为博物馆受众提供针对性服务。

2.3 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受众特征

以上海博物馆为例,在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博物馆展览策划工作时,以博物馆管理为技术应用核心,将流程管理作为技术应用主线,精准分析博物馆重要业务,深入发掘博物馆数据信息,采用直观化及可视化的数据表达方式,凸显数据观测效果。博物馆传播链的终端为具体的受众,受众的参观体验及参观习得是对传播效益进行有效考察的重要因素及指标。博物馆通过展览与受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博物馆可以通过信息数据的有效收集[2],对信息沟通的顺畅性及信息传递的合理性加以明确,博物馆可以根据受众的实际反馈,对展览形式及展览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在“科普展览”及“人的满足”之间达到平衡。因而,博物馆可以通过受众大数据组成,分析受众兴趣及受众行为,明确目标客群及受众参观的目标。

对于博物馆而言,不同受众在趣味、动机、教育程度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各有不同,且具备分散性、流动性等特征,因而所收集的大数据也具备以上特征,难以获得统一描述,而针对这种问题,则可从不同维度入手进行受众分析,明确现场受众、潜在受众、经常受众及偶然受众的具体特征,探索挖掘潜在受众、 分析到场受众、留住经常受众及吸引偶然受众的有效策略。博物馆展览活动的开展,具备常规性参观意愿的受众价值性更高,结合现场经常性受众的具体特征,及社交软件的使用数量与使用偏好,从而对博物馆空间分布及空间展览功能加以明确,制定目标客群的数据画像,以便于制定合理的展览定位,及有的放矢的宣传推广。

2.4 探究博物馆展览藏品多元价值

博物馆具备收藏及传播功能,但其功能性并不仅仅局限于对藏品的收藏及传播方面,还在于对受众需求的满足,持续表现藏品内涵。对于博物馆的评估工作,应当从受众及专业两个层面进行评估测量,分别制定相应的衡量标准,确保博物馆展览藏品展览传播的全部过程得以被覆盖,促进受众的自我学习积极,帮助受众强化对于知识的理解,突出藏品资源的最大效益。博物馆藏品具备多元化价值,而博物馆要想突出其藏品价值,就需要对其藏品的基本价值加以明确,明确其藏品组成及展览传播价值。博物馆中,每一种藏品都具备其独特价值,但这些藏品的具体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展览层面上,还体现在藏品的研究层面上,有的藏品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有的藏品具备较高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这些藏品构建相应的知识图谱。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很好地构建藏品价值体系,确定哪些藏品适宜展出,适宜在何种时间节点或社会热点上加以展出。以上海博物馆为例,其藏品极为丰富,为充分突出藏品的价值与内涵,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藏品价值评估模型,制定评分机制,结合藏品基本信息、交流展览、文化研究、文创产品、科普教育及媒体传播等层面对藏品进行评分,确定藏品的开发程度及利用空间,明确藏品新的价值方向及其新的生长点。藏品价值分析模型的建立,应当立足于藏品本体的价值研究,明确其社会用途及文化价值,并有针对性地确定受众群体,从而采取相应的展览策略及传播策略[3]

3 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博物馆展览策划活动的开展,应当充分考量时代的发展诉求,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受众诉求为导向,保证博物馆展览活动能够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因而博物馆需要充分明确大数据技术的重要价值,灵活采取大数据技术分析藏品价值及受众需求。

参考文献

[1]丁航,吕静,樊文杰.博物馆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构想[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2):156-158.

[2]赵笛.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实现古生物博物馆对潜在受众群的精准科普构想[A].中国古生物学会(Palaeont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 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古生物学会(Palaeont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古生物学会,2018.

[3]陈晴.大数据分析在博物馆场景中的应用——以上海博物馆数据中心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8,4(3):188-199.

中图分类号 :G26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5(b)-0146-02

作者简介 :苏逸文(1988-),男,广东佛山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陈列展览。

标签:;  ;  ;  ;  

大数据背景下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分析与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