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论文_黄文娟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 528000)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采用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两组进行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9,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显著,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急性脑梗塞;肢体功能

急性脑梗塞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病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1]。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降低继发障碍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2]。本研究通过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发现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6.42±8.99)岁。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33±8.26)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26±7.92)岁。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包括一般入院常规护理、病情了解、相关注意事项简单交流、遵照医嘱完善护理操作等。观察组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体位护理

良好体位可帮助改善静脉回流,防止肢体水肿。患者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床头抬高15~30度,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转换体位,指导患者自主翻身以防压疮。上肢保持处于伸展位,伸展肘腕、手指等关节。多对患者肢体做搓、揉、拍、扪等动作。下肢取屈曲位,经常变换体位,防止髋内、外旋。健侧在下,切忌压迫患侧肢体,保持患侧在上的卧位,以免损伤肩关节,用砂袋或枕头等来维持合适体位。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度,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以减轻手部的肿胀。

1.2.2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病情来的比较突发,容易引起精神障碍等情况,当症状对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限制,很容易会产生愤怒、焦虑情绪,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心理护理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主动地向患者讲述疾病的发生、治疗、预后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等,鼓励、开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病情,使其身心放松地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并向患者讲解康复的重要性等,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稳定的状态。

1.2.3 功能训练

当患者的症状不再发展2天后开始,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两侧肢体均要进行训练,遵从先健侧后患侧的原则。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应由大关节到小关节,上肢由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至手指关节,做到幅度由小到大。如肢体恢复一定主动性,可随意运动,就开始同时对患者进行上肢和手部的训练,指导患者注意尽量运用正确姿势,平缓地用力,在床上进行适当的日常生活自理的练习,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3 疗效评定指标

采用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当患者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为痊愈;降低46%~90%为显效;降低15%~45%为有效;降低少于18%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比较 [例(%)]

3.讨论

脑梗塞的症状大部分表现的都不相同,这些症状有很多轻微的,患者很容易忽略。急性脑梗塞常见于中老年人,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急性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早期治疗方式、方法的正确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情况[3]。康复内容根据患者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制订,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来决定对患者训练的重点方向等[4]。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后,患者的NIHSS评分有了明显的改善,这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而言,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减缓症状,改善功能障碍的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致残率降低。早期的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地防止肌肉紧张、萎缩,增加肌张力,为以后的康复训练作好准备,促进肢体功能康复。良好的心理护理和有效的和患者进行沟通,能增强患者和家属的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增加医疗满意度。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显著,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兰妹.急性脑梗塞早期康复干预的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 28(2):379-380.

[2]刘威,张千,颜秋媚,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4):31-32.

[3]金志兰,徐宝兰.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8(5):23-24.

[4]何丹.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32-3333.

论文作者:黄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论文_黄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