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压监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王滨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压监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急救诊疗中是否给予中心静脉监测将所在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急救诊疗操作)与实验组(32例:常规急救诊疗操作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急救诊疗24h后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血糖指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急救诊疗24h后pH、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动脉血气指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患者在常规诊疗操作基础上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对提升急救成功率,快速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等相关指征。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监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诊疗

近些年我国卫生部门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已经成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类型,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绝对火相对不足,胰岛素代谢紊乱可致使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糖、高酮血症、酸中毒以及水-电解质紊等症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发展快,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危及个体生命,因此及时入院急救诊疗纠正酮症以及酸中毒症状,控制血糖就显得十分重要[1,2]。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32例单纯给予常规急救诊疗操作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与32例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患者急救诊疗操作前后血糖指征、动脉血气指征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比例为9:7,年龄在57~75岁,中位年龄为(63.21±1.12)岁,糖尿病病史在2年至8年,平均病程(3.14±0.12)年。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比例为17:15,年龄在55~78岁,中位年龄为(63.16±1.15)岁,糖尿病病史在2年至8年,平均病程(3.15±0.15)年。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患者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尿糖、尿酮等相关检测为阳性,血糖检测数值在17.1mmol/L至32.9mmol/L,血酮超过4.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7.4%至13.8%,患者均出现精神萎靡、恶心呕吐、腹痛嗜睡等酮症酸中毒症状,患者均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代谢系统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急救,①患者入院后快速正确采集其静脉血标本并送检,医师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对于意识模糊、伴有烦躁、嗜睡症状的患者,医师应使用约束带对患者四肢进行有效固定,拉起床档以避免患者发生坠床等意外风险;清除患者口腔以及鼻腔异物,将患者头部偏向肢体一侧,从而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呕吐物反流窒息。②医师在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血气指标的前提下,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护。③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输液治疗,一条给予小剂量胰岛素,胰岛素每小时泵入给药剂量为0. 1U/kg。另一条静脉通路给予生理盐水扩容,合理控制每小时静脉输液量,每隔2h进入病房,观察患者静脉通道畅通情况,保证患者静脉输液通道通畅,及时补钾以纠正个体酸碱失衡。④待患者意识恢复后,医师应向患者讲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因、治疗转归,缓解治疗过程中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并嘱患者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

1.3.2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急救诊疗基础上实施中心静脉压监测,于患者右锁骨下静行脉穿刺置管,一侧输注胰岛素,一侧输注生理盐水、测量中心静脉压,医师根据患者动态监测结果调节三通,关闭测压管,开放输液通道。

1.4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急救诊疗24h后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血糖指征变化情况。

(2)观察比较量组患者急救诊疗24h后pH、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动脉血气指征变化情况。

(3)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急诊诊疗干预效果,抢救成功:患者多尿、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消失,神志、血压均恢复正常,尿比重低于13.9mmol/L,pH超过7.3。病情好转:患者多尿、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神志、血压接近正常。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治愈率等于抢救成功率与病情好转率的和。

1.5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软件包,结果中以(χ±s)表示的相关计量数据,两样本均数间用t 检验,结果中以(%)表示的相关计量数据,两样本百分数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急救诊疗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初次入院时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血糖指征与对照组相比,经T值验证,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急救诊疗干预后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优于对照组,经T值验证,数据差异明显,P<0.05。

2.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急救诊疗干预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者初次入院时各项动脉血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经T值验证,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急救诊疗干预后动脉血气分析明显优于对照组,经T值验证,数据差异明显,P<0.05。

2.3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急救诊疗干预效果,具体情况(见表3),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病情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属于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脱水,患者因机体脱水,水分流失严重可致影响机体组织灌注,从而致使患者因各项组织灌注不足致血压下降、休克[3]。近些年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机体组织发生脱水可进一步降低胰岛素敏感性,间接性促使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分泌,致使血糖升高,促使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症状[4,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及时给予补液、降血糖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有病情重、疾病发展快的特点,因此监测患者各项血糖指征、血气分析结果就显得十分重要[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急救诊疗过程中锁骨下建立中心静脉通道行静脉压动态监测,有利于医师根据患者动脉分压各项监测数值有效调整患者补液速度及补液量,合理扩容,从而降低补液速度过快,补液量过多,增加患者心脏负担[7,8]。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急救诊疗干预24h后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血糖指征分别为(8.93±1.57)mmol/L、(7.16±1.26)%,对照组患者pH、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动脉血气指征分别为8.54±1.13、(24.56±8.65)mmHg、(108.15±5.67)mmHg,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相关血糖指征以及动脉血气指征急救诊疗干预后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治愈率高。

综上所述,中心静脉压监测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晨亮.中心静脉压监测的临床意义再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4):310-311.

[2]陈庆丰.中心静脉压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1):104-105.

[3]苏晓萍.中心静脉压监测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5):766-767.

[4]孟学刚,地力木拉提,李江等.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2):143-146.

[5]吴雪晴.对67例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4,2(7):116-117.

[6]赵丽娜.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5):31-31.

[7]金华,王征.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8):153.

[8]任丽娜.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及其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12(16):110-110,112.

论文作者:王滨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  ;  ;  ;  ;  ;  ;  ;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王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