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超大深基坑支护设计的优选过程论文_刘奋军,景晨平,徐光耀,杨永辉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超大深基坑支护的设计选型不只涉及到工程的造价方面,更直接影响到基坑支护工程及土方工程的整体工期,从而进一步影响地下室的整体施工部署,决定了一个项目是否能实现最优化的资源分配和投入,因此,超大深基坑支护的设计选型必须多次研讨,多方面比较和推演后续的施工过程,以做到优化设计同时兼顾后续施工的选型。

关键词:土木工程;超大深基坑;支护设计

1超大深基坑工程施工重难点和关键点

1)基坑开挖面积大,现场可利用场地小,施工总平面布置组织难度大。2)基坑开挖深度深,周边环境复杂,临近地铁站房线路施工,市政管线较多;基坑变形控制是基坑施工的重点。3)土方开挖量大、工程工期紧张。4)多数该类型项目毗邻商业区、小区,人流量较大,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运输遗撒、扬尘控制、噪声扰民。

2工程概况

背景项目位于昆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部,基坑东邻海源中路(拟建地铁),北接科光路;路北面为云南省急救中心,西北面为昆明血液中心,西南面为新知住宅小区和中天阳光100商务大厦,南面为西山区一中。本基坑开挖深度为15.7~15.9 m,2#塔楼坑中局部加深至17.7 m,支护周长约731.12 m,如图1所示

3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本基坑专项地勘报告,基坑开挖范围内土质较差,主要有③层有机质黏土、④2层有机质黏土、⑤层有机质黏土,并且有机质黏土局部厚度约4 m,对基坑稳定性影响较大。

4基坑支护方案

4.1 基坑周边环境

本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北侧和东侧紧邻市政道路,地下管线较多;南侧距离铁路约30 m;西侧为二道河以及3层的居民楼。周边环境对基坑变形较为敏感,因此基坑支护重点是控制基坑变形。

4.2 基坑支护设计

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基坑采用桩锚加局部内支撑进行支护。基坑北侧距离用地红线较近,选用桩锚进行支护,支护桩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1200 mm,桩长31 m,桩距1 500 mm,混凝土强度C30,冠梁宽1 400 mm,高1000 mm,锚索7排。基坑南侧距离用地红线较远,选用放坡加桩锚进行支护,支护桩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800 mm,桩长25 m,桩距1100 mm,混凝土强度C30,冠梁宽1 400,高1 000 mm,锚索5排。桩顶放坡平台高5 m,宽6 m,放坡坡度为1∶1.2,坡面采用竖向注浆钢管进行加固。

5基坑支护技术要点

5.1现场施工道路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基坑北侧科光路为主要出土口由于基坑深度较大,考虑基坑开挖到底施工工程桩,因此采用基坑出土道路与工程桩施工相结合的方式,先在2-2剖面设置出土口,开挖过程中对内支撑以及其他剖面土方进行开挖运输,待土方开挖接近坑底时,将施工道路设置在1-1剖面靠近西侧位置,施工道路需要填筑土体形成,把原施工锚索埋在道路下面。原施工道路逐层开挖施工剩余锚索和腰梁。

5.2 旋挖钻孔灌注桩

因排桩间距较小,特别是局部位置桩净间距只有300 mm,为了确保成桩质量,采用跳孔法施工,并且确保相邻两桩间隔时间2 d以上。在旋挖机施工时必须调整钻杆垂直度,其次对泥浆密度进行试验,确定使用不同外加剂情况下的坍孔程度,达到减少成孔过程中出现坍孔现象的目的。

5.3 三轴深搅桩

本工程采用三轴深搅桩进行止水,其质量决定整个基坑安全。由于本基坑止水桩范围较多,施工止水桩分段较多,因此止水桩搭接接口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止水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为了节省造价,止水桩采用桩径650 mm,间距450 mm,长度为18~24 m,深入基坑底以下不小于8 m。水灰比为1.2~1.5,PSA32.5级水泥掺量不少于280 kg/m3,28 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大于0.8 MPa。如图2所示。

5.4内支撑

由于本基坑东侧靠近已建市政道路,并且需要修建地铁,因此采用内支撑进行支护。考虑到内支撑支护范围主要为一侧,内置体系布置尤为重要,经过反复计算对比,且考虑到基坑存在2个转角,最终选用“角撑+桁架”形式进行布置,这种内支撑布置形式主要通过角撑受力传递给相邻土体,使整个支护结构杆件较少,受力结构明确,实施效果较好。

5.5 土方开挖

本基坑土质较软,大面积一次开挖到位风险较高,土方开挖严格按照分段、分层、跳挖的原则,每段长度约20 m,开挖过程中采用分段跳挖。开挖工程中出现大量软土,必须边开挖边监测,确保信息化施工,如果支护桩变形较大,应及时停止开挖,对坡脚软土进行砖渣换填等处理措施后再进行开挖,确保基坑安全稳定,并且必须在当天内完成每段锚索施工,施工完锚索后马上回填部分土体,然后等锚索养护张拉后再开挖回填土体。

结束语

1)通过内支撑和桩锚加强处理,2种体系相互协调受力,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内支撑和桩锚体系的变形较少,支护效果较好。2)通过对不同剖面的设计优化,特别是桩锚体系针对不同环境的分别优化,整个基坑工程造价下降接近10%。3)在软土地区采用三轴深搅桩进行止水,既起到止水效果,又防止软土在支护桩间流出,对整个基坑安全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西臣,徐杨青.深厚软土中超大深基坑支护设计与实践[J].岩土工程学报,2012,S1:404-408.

[2]周均立.临近供能管沟超大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实践[J].中国市政工程,2016,S1:29-33+115.

论文作者:刘奋军,景晨平,徐光耀,杨永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浅析超大深基坑支护设计的优选过程论文_刘奋军,景晨平,徐光耀,杨永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