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钙化在甲状腺肿瘤超声检查中的诊断价值论文_翁晶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3

【摘 要】目的:甲状腺结节内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十分密切,探讨钙化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研读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钙化的几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其中微小钙化在甲状腺癌的诊断指标中具有很高的特异度,相关文献结果显示了微小钙化在恶性结节中的发生率为33.7%,在良性结节中的钙化率为6.4%。结论:甲状腺结节合并微小钙化是甲状腺癌的高危因素,必要时需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从而减少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误诊及漏诊。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钙化

目前,甲状腺疾病的检查方法很多,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检查、核素扫描、CT、核磁共振显像及PET-CT,各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近年来,随着超声显像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应用,探头频率不断提高,显示屏分辨率不断上升,图像后期处理技术不断进步,浅表器官的显像得到了飞跃发展,更多的小病灶得以显示;超声具有简便廉价、结果准确、可重复性强、适用性广且无创伤性等优点,一直以来被临床认为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超声学者已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了一些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经验。

1.甲状腺癌的超声影像学特征

甲状腺癌声像图表现为:结节呈实质性,以低回声为多,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无明显包膜,边缘呈细小毛刺样改变,后方明显衰减,大多数内部可见

散在或局限分布的针尖样或砂粒样点状强回声(微小钙化),伴或不伴声影;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示结节内血供程度不一,可呈片状、条状、点状;其中微小钙化的形成机制:肿瘤生长过程中,那些供血较差的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发生缺血性坏死,坏死细胞中的溶酶体释放碱性磷酸酶水解有机磷酸酯,使局部磷酸增多,磷酸钙沉淀。变性坏死组织的酸性环境也促使钙盐沉积而形成砂砾体。甲状腺癌的微小钙化发生率明显多于良性肿瘤,是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

2.甲状腺结节钙化的分类

随着高频超声探头的应用,超声探查甲状腺钙化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得到很大提高。研究显示超声诊断钙化的准确率高达92.34%。根据超声影像学表现,可将钙化分为:①微小钙化:砂砾样、针尖样、颗粒样、点状等直径小于2mm的钙化点,伴或不伴声影的多点高回声,并且凡同一病灶中同时出现有微小钙化及其他钙化者,视为微钙化;②结节内粗大钙化:有声影的强回声光团及斑片斑点状、弧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强回声直径大于2mm,;③环形钙化:环绕结节周围的粗钙化,呈外周曲线型或蛋壳样钙化。其中,微小钙化被认为是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性指标,已成为目前甲状腺影像学诊断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3.钙化与甲状腺结节的关系

国内外学者通过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对大量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内钙化灶的观察,发现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钙化的几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其中LuZH等在258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发现49.6%的钙化率,同时在1863例甲状腺良性结节中只有15.7%的钙化率;Seiberling等在66例恶性肿瘤中存在78.8%的钙化率,同时在93例良性结节中发现38.7%的钙化率;王宁等在107例恶性肿瘤中发现65.22%的钙化率,同时在703例良性结节中钙化率为29.02%。虽然受超声检查主观性、实验设计及统计方法不一致造成结果的一定差异,但各分组间良恶性钙化率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了恶性甲状腺结节发生钙化的几率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这也为术前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3.1微小钙化与甲状腺癌发病的关系

目前对于钙化的各种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微小钙化方面,许多文献报道甲状腺微小钙化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普遍认为微小钙化在甲状腺癌的诊断指标中具有很高的特异度,但是其灵敏度相对较低。微小钙化在甲状腺良、恶性疾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2.38%和23.96%,微小钙化在恶性疾病中表达率高于其在良性疾病中表达率,且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54大于3.84,P小于0.05)。其中Moon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微小钙化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也分别为44.20%和90.80%;同样Wang等对于一定数量的病例所做的回顾性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其中微小钙化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4.30%和96.77%。

3.2其他类型钙化与甲状腺疾病关系

除微小钙化外,其他类型的钙化与甲状腺恶性结节也密切相关。张娟等[14]的研究表明,82.9%的不规则钙化结节为恶性结节,孤立团状钙化结节恶性比例为58.5%,弧形钙化恶性比例为69.5%,介于两者之间。虽然其他类型的钙化在恶性比例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Moon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粗大钙化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70%、特异度为96.60%,灵敏度较低,因此可以认为粗大钙化对甲状腺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远不及微小钙化。Salmaslioglu等研究发现周边钙化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2.05%、特异度为96.5l%,其意义与粗大钙化相差不多,灵敏度甚至更低。至于孤立钙化斑,则由于不包含任何结节,且发生率较低,缺乏相关研究数据,故暂可认为其对甲状腺癌缺乏诊断价值。

[结论]

总而言之,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准确信息。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内钙化诊断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甲状腺结节恶性病变相对于良性病变更容易出现钙化。不同类型的钙化均存在一定恶性风险,其中以微小钙化恶性风险最高;合并微小钙化患者应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可能;粗大钙化和周边钙化也有一定的恶性率,但由于其灵敏度较低,所以需要借助超声造影、弹性成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技术,减少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误诊及漏诊。

参考文献:

[1]庄奕翔.甲状腺钙化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D].福建:福建医科大学,2013:9

[2]张娟,田永梅,张伟.超声对甲状腺结节内粗大钙化灶与甲状腺癌关系的评价[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20):12-14.

[3]周颖,王燕.甲状腺癌声像图特征分析及钙化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D].江苏:苏州大学,2014:24

论文作者:翁晶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甲状腺结节钙化在甲状腺肿瘤超声检查中的诊断价值论文_翁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