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旅游营销研究

河南省旅游营销研究

邵筱叶[1]2004年在《河南省旅游营销研究》文中认为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漫漫的历史长河不仅在河南筑起了一座浩瀚的历史实物博物馆,也形成了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河南发展旅游的潜力巨大,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应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河南所取得的旅游业绩却不甚理想。当不少省市借助旅游业迅速实现经济腾飞时,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却还徘徊在全国中下游水平,强大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相应的经济优势。其根本原因之一是河南省旅游营销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影响了河南旅游形象和产品的宣传推广。本文针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河南省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河南省旅游营销的思路与策略,力图从旅游营销方面为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全文共分六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导言,综述了旅游营销的产生与发展和国内外旅游营销研究概况,阐明了我国旅游营销的现状,包括我国已进入了营销主导的新时期、旅游营销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和部分学者对中国旅游营销问题的实证研究,最后说明了河南省旅游营销研究的意义、理论基础与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介绍了旅游营销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旅游营销的内涵和特点,回顾了旅游营销理论的发展。 第叁部分,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旅游营销的新内容。包括知识经济时代对旅游营销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旅游营销的策略和技术手段。 第四部分,对河南省入境和国内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了入境和国内客源市场的特点,并对入境和国内目标客源市场进行了叁级划分。 第五部分,提出了河南省旅游营销的整体规划方案,包括市场定位与形象策划,旅游产品营销策划,旅游营销原则和旅游促销策略。 第六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本文针对河南省旅游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在分析河南省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基础上,系统性地提出了河南省旅游营销的整体规划方案,以树立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为核心,将河南省的旅游市场定位于“古韵河南、风情河南、山水河南、文艺河南”,提出了面向省内和省外不同的旅游营销口号,把河南省的旅游主形象表述为“五千年华夏文明、新世纪中原山水”。并根据市场营销的4C策略,运用整合营销传播技术手段,重点探讨产品策略和促销策略,策划了4种旅游“拳头”产品和8种旅游促销手段,同时提出了旅游营销的一系列原则,以保证河南省旅游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提高河南省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为进行新一轮旅游营销提供参考。

马园园[2]2016年在《豫陕两省入境旅游整合营销传播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历史文化旅游景观是我国吸引国际入境游客的主要资源之一。河南省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享有"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的美称。然而其入境旅游发展现状与国际知名度却不及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比河南省少的陕西省。河南省在全国入境旅游大格局中的排名一直不是太理想,近几年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平均排名第21位,与陕西省全国平均排名第11位相比尚有很大差距。针对河南省在全国入境旅游位次相对滞后这一现状,有学者认为对外宣传不力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并提出了一些强化对外宣传的方法与策略,但总体而言,都比较含混不清,侧重于理念层面的调整与更新,可操作性不强,没有涉及实质性的对外宣传策略与方法。笔者首先简要梳理了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和国内外研究概况,然后比较河南、陕西两省入境旅游发展现状,并通过网络计量的统计方法,比较两省基于搜索引擎和国外旅游代理商及国外论坛的国际知名度,以陕西为参照物,通过比较找出河南省入境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整合营销传播对河南省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必要性,然后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为河南省入境旅游目的地提出更有效的国际宣传策略。

孙阁斐[3]2009年在《河南旅游资源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应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河南所取得的旅游业绩却不甚理想。本文针对河南省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本省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深入分析,提出本省旅游营销的思路与策略,从旅游营销方面为河南省旅游景区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通过比较法、案例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借鉴相关经验提出有效建议。全文共分五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导言,综述了河南旅游资源概况,阐明了河南省旅游营销的现状,对河南旅游资源和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以及河南旅游营销面临的新机遇。第二部分,理论综述,综合有关景区营销理论,重新定义创新景区营销的内涵,并探讨创新景区营销模式构建要素及发展模式。第叁章为河南景区旅游现状,包括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第四章则对河南旅游景区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第五章为河南旅游景区营销模式转型与营销战略确定。本文针对河南省旅游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在分析该省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基础上,系统性地提出了该省旅游营销的整体规划方案,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提高河南省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力,为进行新一轮旅游营销提供参考。

张小波[4]2008年在《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余暇时间的增加,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日益膨胀。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要求也不断递进、不断升级。游客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新型的参与性、度假性、休闲娱乐性较强的旅游项目得到了发展。由于体育旅游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参与方式灵活多变等特点,能使游客全身心融入到活动中,游人在旅游过程中也喜爱把休闲观光同体育运动相结合,因此,体育旅游的发展正好满足了这种市场需求。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学术方面关于河南省体育旅游的研究也是从最近几年才开始的。鉴于关于河南省体育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可直接应用于指导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对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和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体育旅游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对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的分析,探索河南省发展体育旅游的核心竞争优势、优势项目等条件。并对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战略、项目设置、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首先对体育旅游的背景进行分析,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并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设计。第二部分:关于体育旅游的基本理论。主要阐述了体育旅游的发展历程、体育旅游的概念、体育旅游的构成要素、体育旅游的特征、体育旅游的内容等方面。第叁部分:河南省体育旅游现状及其发展基础。主要分析了河南省体育旅游市场现状、河南省体育旅游项目及其分布,并对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河南省体育旅游进行SWOT分析。探索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中的核心竞争优势、弱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第五部分: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策略。针对河南省发展体育旅游的基础、优势、弱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发展体育旅游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出谋划策。第六部分:结语。概括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关于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进一步研究计划。

李静[5]2013年在《河南省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河南省经济的持续增长,省内居民旅游消费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旅游者的出游动机,逐渐转向休闲度假、放松身心。度假旅游是旅游业纵深发展的标志,它在一个地方的推出,表明该地的旅游业发展逐渐进入成熟阶段。休闲度假旅游能够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改善区域环境、优化旅游资源、吸引大量投资,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应把握好这次的机遇,加快发展旅游度假区。目前,河南省旅游度假区发展刚刚起步,居民度假需求日益旺盛,旅游度假区发展潜力巨大,但旅游度假区发展的问题也初步显现。因此,需要明确河南省旅游度假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构建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提出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策略。论文首先介绍了旅游度假区的相关概念和类型,阐述了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休闲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市场营销学理论;其次,运用资料统计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河南省旅游度假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先进旅游度假区成功的发展经验,为河南省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及发展策略的研究提出提供经验借鉴;然后,结合河南省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从创建、管理、经营及营销的角度构建河南省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并结合河南省游客实际度假需求,提出合理空间布局、丰富发展类型、形成产品体系、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的发展策略;最后,以信阳鸡公山旅游度假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河南省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模式及发展策略。

方小英[6]2010年在《少林寺品牌营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旅游业而言,目的地正成为最大的品牌缔造者,目的地品牌塑造被认为是一种强有效的营销工具,但国内外己有研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本身关注较多,而对旅游目的地定位和品牌营销关注较少,且大部分带有探索性质。由于河南省的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旅游立省战略的提出以及少林寺品牌危机与机遇并存等因素,客观上要求研究少林寺品牌营销。因此,研究少林寺品牌营销,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少林寺品牌的内涵和提升少林寺的品牌价值,而且能为其他景区开发和文化资源产业化提供借鉴。本研究紧紧围绕少林寺品牌营销展开。首先,介绍了品牌整合理论、品牌营销和品牌延伸等相关理论;其次,分析了少林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以及少林寺品牌在商业化过程中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再次,分析了少林寺品牌的内涵,并从少林寺的品牌优势、竞争状况、和旅游市场的认知叁个方面对少林寺品牌资产要素进行分析,指出少林寺品牌应定位于禅宗祖庭,并重点提出了构建少林寺品牌资产整合与创新方案,提出了少林寺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最后,针对少林寺品牌营销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本研究创新点在于从品牌整合和体验营销的角度对少林寺品牌资源进行了整合与创新,从Web2.0营销的角度对少林寺品牌整合传播进行研究,主张采用Web2.0营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注重Web2.0营销。

徐志芬[7]2015年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河南省旅游营销模式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河南省旅游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受其影响,本文从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业的现状以及新媒体的发展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影响,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的营销模式,该模式对于河南省旅游业特别是景区的营销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之红, 郑畅, 于会丽[8]2016年在《“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一带一路"这个概念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的,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是我国借助与周边国家多边机制为平台,合作发展的理念。"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河南旅游业带来了机遇,本文在"一带一路"的视域下对河南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河南旅游业的SWOT分析,分别对河南省旅游品牌建设、旅游营销战略和旅游资源整合叁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周长根[9]2014年在《浅析河南省旅游产业潜力提升中政府职能的发挥》文中研究表明早在2004年,河南省就已有旅游资源单体39802个,涉及8个主类、28个亚类、171个基本类型。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22项。但时至今日,河南省作为"地上资源全国第二、地下资源全国第一"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产业发展规模在全国的地位仍然比较尴尬,无法与旅游资源丰度相匹配。在建设美丽河南的要求下,旅游产业起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河南省旅游产业必须转变目前的发展

佟光华[10]2014年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由于许多旅游景区经营理念落后、市场定位泛化、旅游营销观念淡薄策略单一,致使旅游景区出现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产品没有特色、景区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导致了游客的满意度重复购买率较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正确的处理,将极大影响旅游景区在未来竞争中的地位。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经济形式。在体验经济中,体验本身就是营销。可以说,体验经济是解决目前我国旅游景区产品同质化和游客满意度低等问题的一剂良药。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景区状况,充分利用体验营销和目的地营销的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现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SWOT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对河南省神农山风景区营销环境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现神农山旅游目的地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提出适合神农山景区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希望通过本文所做的研究,能为神农山景区未来旅游营销的实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解决目前制约神农山景区发展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旅游营销研究[D]. 邵筱叶. 河南大学. 2004

[2]. 豫陕两省入境旅游整合营销传播比较研究[D]. 马园园.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6

[3]. 河南旅游资源发展研究[D]. 孙阁斐. 西北大学. 2009

[4]. 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 张小波. 河南大学. 2008

[5]. 河南省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D]. 李静.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3

[6]. 少林寺品牌营销研究[D]. 方小英. 郑州大学. 2010

[7]. 新媒体背景下的河南省旅游营销模式探究[J]. 徐志芬.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

[8].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对策[J]. 张之红, 郑畅, 于会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9]. 浅析河南省旅游产业潜力提升中政府职能的发挥[J]. 周长根.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4

[10].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研究[D]. 佟光华. 内蒙古大学. 2014

标签:;  ;  ;  ;  ;  

河南省旅游营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