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及其措施论文_陈飞

浅析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及其措施论文_陈飞

身份证号码:13010319780506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综述了绿色建筑的意义及要求,并概括了推广绿色建筑的必要性,从多角度论述了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措施。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

随着世界能源资源日益匮乏,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可持续发展理念延伸到建筑领域,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正在成为一种跨国全球趋势,节能环保建筑既成为一种时尚也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其不仅体现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升华也顺应了人类重回自然怀抱的追求,其要求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减少污染,并能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建立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1 绿色建筑的意义及要求

1.1 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是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及对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要求建筑师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来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意义,重新思考建筑所应承担的责任,虽然目前尚无足够的思想与技术支持绿色建筑付诸实施,但其为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使人们重新认识建筑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此即绿色建筑最大的意义。

1.2 绿色建筑的要求

居住环境与气候条件相和谐。绿色建筑应为一种气候适宜性建筑,是在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前提下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如徽派古建筑就是一种典型的小气候调节型建筑,其大多为两层结构,上层一般堆放稻草或粮食并可作为隔热层,下层在上层隔热的情况下则室内温度较低,且其地窖可将季节性的热能储藏在地下通过温差为建筑降温或取暖达到节能的效果;其天井则使得建筑既有适当的采光面,又能减少夏日的日照,并可通过天井将建筑底部的风拔上来以利于建筑内部的空气流动,同时天井下形成的蓄水池也可在干燥季节调节室内湿度,徽派建筑在某种意义就是一种绿色建筑。

充分运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绿色建筑要求其能与环境进行积极的相互作用,其外层材料结构应能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具备防止能源流失的功能,同时要求其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因此绿色建筑应以高新技术作为支撑。并应合理选用建材,应尽量选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无放射、低挥发建材等,对油漆、面砖等建材应在保证其性能外采用无毒物释放的材料;应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如建筑外表材料应通过多功能组织进行呼吸得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和对室内温度降低,冬季则可通过保温系统防止室外冷空气降低室内温度。总之无论采用何种建材都应以节约、再利用以及循环使用等为前提要求,同时绿色建筑本身形式必须利于能源的收集,不能再把其外层仅作为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而应作为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界面,总之应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各种先进技术来创造适宜人类居住并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居住环境。

追求建筑、自然与人类的统一。绿色建筑的核心是减少能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并尽量采用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并应通过合理选址及设计规划等实现对原有生态系统保护,以及通过自然通风、日照等措施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应尽量采用自然能源以减少废物排放,并采用生态处理技术实现对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等。

2 推广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从2008年国内统计情况看,国内平均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近20亿平米,其中80%以上部分为高耗能建筑,而在原有近400亿平米的建筑内95%以上的部分属高能耗建筑,其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今在我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到全社会能耗的27%,而且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大的能耗黑洞,而我国的建筑能耗水平低于发达国家20余年,因此在国内推广绿色建筑非常必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绿色建筑在为新型建筑材料提供利用机会的同时也对落后产品的淘汰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高能耗的建筑材料的被淘汰速度,绿色建筑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终实现建筑建设过程中最高效、最少量的利用资源,并尽量实现已利用过的资源的二次应用来充分发挥其作用,因而从拓宽建材选择范围而言推广绿色建筑也很必要。

3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措施

3.1 围护结构节能

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使用能耗大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围护结构应与所处环境相适应,在严寒地区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性能对整个建筑来说十分有效,而在夏热冬冷地区则在考虑冬季保温性能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夏季隔热性能,近年来在外围护结构中玻璃幕墙被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其可增加室内采光及冬季太阳辐射能量,但大量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则成为夏季空调系统的主要负荷,因此在其透明部位外侧装设有效的遮阳物质用以降低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且从节能角度出发控制透明围护结构的面积率也非常必要;对墙体进行保温对寒冷或冬季寒冷地区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建筑外墙采取外保温、内保温或自保温等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节能效果。

3.2 新风节能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及密闭性的增强,对室内新风的输入和污浊空气的输出即成为设计的新课题,目前一般采用自地面贴紧墙面部位送入新风同时将污浊空气从屋顶排放的方式进行室内空气置换,新送入的空气在接触到人体后将顺着人体上升到口、鼻等呼吸器官,同时人体呼出的气体从呼吸器官排出后逐步上升而避免了新浊空气的混合,另外该系统利用排放气体的冷热与将要进入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而减少对新风处理的能耗。

3.3 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并属于可再生能源,因此在绿色建筑中应充分利用太阳能,目前绿色建筑中太阳能系统的利用主要为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建筑物内部为用电设备、环境照明等采用,随着现代建筑热水需要量的增大,因此利用太阳能提供热水也是绿色建筑需要,但目前该技术的应用存在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设计真正一体化。

3.4 零材料费装饰

其是指在建筑装饰过程中采用的材料不来自建材市场,而是来自与无毒无害的生活或工业废弃物,其被利用是充分利用了该类物质成本低廉甚至可趋于零的优点,其是节能环保设计与合理利用资源设计的做法,因此需要设计人员进行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构思,并充分利用该类材料艺术化、个性化,因此该理念应成为未来装饰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

3.5 软设计

是指运用技巧性、艺术性的设计手法对建筑物进行设计,其是相对于应用物质手段的硬设计而言,其一般通过探究和开发常规材料的各项潜质实现其固有机理达到特殊的表现效果最终实现丰富空间效果的目的,其过程中主要注重设计技巧的应用,注重设计要素潜质和特色的挖掘,比如可通过不同的光、色等实现人体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实现对空间形象的改变而并非原来的通过造型和陈设等实现该目的。

4 结语

作为新型产物的绿色建筑其应从全局考虑,通过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实现对环保节能的要求,并通过对废弃物的利用以实现良性循环提高能源利用率并保护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绿色建筑提高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的新型建筑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立雄.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4:1.

【2】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编著.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陈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浅析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及其措施论文_陈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