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论文_李邱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论文_李邱

李邱 四川省南部县第二中学 637300

【摘要】概念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不仅影响其对概念的应用,更会影响到对相关物理公式、规律的理解程度,会对具体的运用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时注重概念的建立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就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1-036-01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物理定律、公式和理论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建立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质的飞跃,是物理教学的任务,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物理概念来源于物理实践、物理事实,它是由实践得来的感性认识而上升成的理论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用来指导实践,并予以检验和深化。若学生只知道物理事实,而不能上升到物理概念,就不能说学到了物理知识;若学生对物理概念不理解或理解片面,就谈不上对物理概念的认识掌握;若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不透、混淆不清,就难以进行判断、推理等抽象活动,更不能正确地应用定理、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物理学知识系统十分庞大,但其核心却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前提,然而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又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感到力不从心或枯燥乏味。

物理学中,物理概念集中反映了物理现象和事实的本质,而物理规律本身又表达了物理概念间的联系和依存,因此要想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理解物理现象和事实,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提高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掌握物理概念是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第一步,因此想要掌握物理规律,就要掌握物理概念。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环节,诱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通过演示实验引入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操作演示的实验,是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定律,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在概念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同时学生会对新概念印象深刻.例如“浮力”概念的引入.先做演示实验,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物,用手向上托重物,学生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分析由于重物受到手向上的托力,才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接着把重物慢慢放入水中,学生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也变小,分析由于重物受到水向上的托力,才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此时再引入“浮力”的概念,可谓水到渠成.又例如在“大气压强”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实验,向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排走罐中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快速地将罐口封闭,让易拉罐静静地立在讲台上自然冷却,学生可以观察到易拉罐被压瘪,并发出剧烈响声.该实验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带来震撼,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是谁将易拉罐压瘪的?从而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

三、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的本质

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的产物,是科学共同体的语言。物理概念具有确定的内涵与外延。在概念教学中,在学生通过生活现象或演示实验获得相应概念的感性认识后,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和经历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如果只是教师的讲述,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会只停留在文字上,浅尝辄止。因此,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必须让学生对已有的感性资料进行分析、概括、比较,进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他们形成概念。例如,在学习杠杆的概念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供常见的物体,如瓶起子、跷跷板、钳子、镊子、撬棍等,让学生观察它们工作的过程,再用课件慢放工作的过程。教师还可以拿来纸做的撬棍撬物体,让学生对比,总结出上面的物体在工作过程中的共同点,抽象出杠杆概念。所以说,从感知到概念之间还有一段较长的思维过程,这段思维过程对形成物理概念的作用是实质性的,甚至比定义概念更重要。

四、重视物理概念比较法教学,提高学生概念应用能力

物理概念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矢量和标量,状态量和过程量,特性量和属性量等。掌握了概念的种类后,学生对概念就会有更深的理解。概念的种类是概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如果讲得不清、不透彻就会影响学生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讲授加速度概念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人们为了研究运动规律的需要,通过对运动现象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再引导学生将加速度和速度两个概念用比较法进行分析。此外,提醒学生要明确加速度跟速度、速度增量的联系与区别: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速度增量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跟速度的方向一致;负加速度不一定就是匀减速运动,反之亦然

五、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深入挖掘物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物理概念分析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课本各章节的物理概念,分析其异同点,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如果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联系起来,那么就很难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其实许多物理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如电功率和电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所蕴藏的规律是什么?”让学生展开联想,使其联系到能量守恒定律和能的转化,并深入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教学中,学生经常反映物理概念抽象难懂,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存在着困难。这都是因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没有到位、一知半解。因此,认真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物理概念,并运用概念解决相关实际应用对于学好物理非常重要。

论文作者:李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论文_李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