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论论文_崔静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论论文_崔静

崔静 保定市徐水区遂城镇谢坊营小学 072550

【摘要】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当前阶段成绩的保持与提升,更因为它是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直接影响了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对学生的影响远大。教师们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能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发散思维,敢于创新,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当前的教育现状,灵活应对教学问题,努力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方法;策略;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4-104-01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学生们刚刚离开学前教育的教育模式,开始接触义务教育的方法与模式,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与不适应。教师要认真分析基础学情与教育现状,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并利用小组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的端对能力,激发良性竞争模式。那么,具体来讲如何采取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呢?本文将结合笔者工作实践,表达几点自己的观点。

1、做好班级学情与现状分析,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1.1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现状。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1.2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高低。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

1.3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基本思路,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起始数学素养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过高,也不能降低教学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践环节多动脑子是一条捷径。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竭力改变这种方式,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实际上自己也获得很多乐趣,孩子们天性活泼,这种情绪有意无意感染着我,使我都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上起课来精神焕发。师生互动便达到一种很好状态,学习兴趣便日渐高涨。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

一种崇敬心里,只有放下架子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老师和学生之间“零”距离 ,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真正把学习搞好。如果稍有不如意就打压,学生渐渐与你疏远,对老师产生畏惧心里,自然不能有效搞好学习。小学生本来就易受外界影响,加之数学教学没有语文那样生动有趣,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就会选择放弃。那就只能拥抱失败了。

4.利用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相互帮助

功的关键,目前有人提出4人小组比较适合我国人多、空间小的教室现状,4人小组除不用走动外,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初期的最佳组合人数,既两两相对,又便于四人集中交流。

如果安排各小组合作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则合作小组应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所谓“组内异质”就是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班级的缩影,以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是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展开。具体来说,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成绩水平、能力水平、工作态度、性格(外向或内向)等因素,尽量体现差异,实现互补。合作小组的成员应定时更换,以利于学生与不同的人一起工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技能。

5.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1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5.2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

总而言之,教师们要担负自己的责任,认真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旨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及应用数学的能力。须知,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可以说,数学是理科学科学习的基础,数学学的好,对其他理科学科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教师们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们小学数学的掌握应用程度。

论文作者:崔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论论文_崔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