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对城市经济支持程度的实证分析_城市商业银行论文

城市商业银行对城市经济支持程度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程度论文,城市商业银行论文,城市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发展极”的金融支撑——城市商业银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客观事实。由于静态的资源禀赋和区位差异以及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等因素,使得各区域在经济规模、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在一经济区域内,增长不是在每个地区以同样的速度增加的。增长的势头往往集中在某些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这些行业一般又聚集在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就成为发展极。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就是通过极化和扩散机制交替作用,从“点”到“轴”,再由“轴”到“面”逐步展开,最后达到区域经济相对均衡发展。

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必然会导致区域金融的多样性。因为,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之间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区域经济的总规模决定区域金融的总规模,区域内现存的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率也影响着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流向、流量及效率,即区域经济对区域金融具有“锁定效应”;另一方面,在现代经济中,资金流可以引导实物资源的流动。因此,金融资源的流向、流量也会影响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速度及效率,即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具有“反锁定效应”。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货币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的相互作用之中,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的“反锁定效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区域金融的主体是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以某一城市为服务区域的商业银行,具有地域性特征。所以,在城市发展中,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区域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立足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由于业务的地域性,在本地吸收的存款资金一般只运用于本地,减少了本区域内资金的流出,有利于本区域内经济的成长。2)服务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对城市基础建设支持力度相当大。3)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规模相对较小,管理层次少,与客户联系密切,决策迅速,具有零售业务的比较优势。

城市商业银行的独特性必然会导致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地位的特殊性。这一独特性决定于其经营理念的差异性。经营理念的差异性一方面源自于发展空间的差异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一些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受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则一般定位于某个城市,在特定区域内集中开展业务。经营理念的差异性另一方面源自于对某一特定区域经济发展关注程度的差异性。城市商业银行把自身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其它商业银行更为关注所在城市的发展。因为,只有所在城市发展了,才能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才有其自身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说,支持所在城市的长远发展更为符合城市商业银行的利益。正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与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使得城市商业银行与所在城市唇齿相依,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更积极、更主动,眼光也更为长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也正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这种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极”的强有力金融支撑。

二 长沙市商业银行对长沙市经济支持程度的实证分析

一个城市要构成发展极,需要具备下列条件:1)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能吸引资本和人力。2)众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3)强有力的金融支撑。长沙市要形成“发展极”,需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这些条件也就是作为“发展极”的城市所必须具备的硬件和软件。硬件方面主要包括交通、市场、企业等;软件方面主要是指金融、人力、文化等。长沙市商业银行自1995年5月成立以来,对长沙市这一经济“发展极”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的金融支撑作用。本文以长沙市商业银行为例作一实证分析。

(一)积极投身市政建设

在现代经济中,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极的核心,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而其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之一为物资流的循环周转。物资的流动需要城市具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为了使城市成为资本和人力的吸引中心,使居民安居乐业,各种现代化的生活、文化娱乐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交通设施和居民生活保障系统是对城市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极的必然要求。长沙市商业银行对长沙市的市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1.在长沙市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下,长沙市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

为了缓解交通、防洪等基础设施对长沙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长沙市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市属重点工程和公益事业投资项目,有力地支持了以“一城五路两广场”为龙头的市属32项重点工程。见表1。随着这些工程项目的陆续完成,长沙市面貌为之一新。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表1 长沙市商业银行市政贷款典型项目一览表 单位:万元

贷款项目 贷款余额

 贷款项目

贷款余额

环线建设  3600  “长善垸”防洪工程18000

“五一路”扩建  20000  市政府大楼

15000

“田汉”大剧院

 7470  芙蓉北路 2000

江风光带  9000  火星南路 6000

(1)城市道路交通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观。长沙市商业银行贷款2亿元用于“五一路”扩建工程,贷款3600万用于支持长沙市环线建设。另外,对芙蓉北路、白沙路项目、解放西路项目、桐梓坡项目以及蔡锷南路项目各贷款2000万元,对湘江风光带项目贷款7000万元。在长沙市商业银行贷款的大力支持下,长沙市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城市面貌为之一新。

(2)大力支持防洪设施建设,消除了长沙市水灾隐患。长沙市商业银行从1998至2001年分四批给长沙市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发放贷款18000万元,用于长善浣防洪工程项目。经过四年的建设,该项目已基本建成,并能发挥作用。另外贷款300万元用于东岸堤的修筑。

(3)城市生活设施得到了完善。为方便市民的生产生活,长沙市商业银行积极配合政府的“菜篮子”工程,为曙光路菜市场、红旗区菜市场、长治路菜市场等项目分别贷款了700万元、708万元和2700万元,这些菜市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方便了广大市民的生活。

(4)文化娱乐设施得到了改善。长沙市商业银行为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积极支持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分四批共贷款7470万元用于“田汉大剧院”项目的建设,分三批贷款2500万元用于高桥大市场展览馆项目。这些设施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城市的娱乐功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2.从长沙市商业银行每年市政贷款的对比情况来分析,长沙市商业银行已成为支持长沙市市政建设的主力军。

表2 长沙市商业银行市政贷款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长沙市商业银行《政府贷款情况一览表》,2001年8月

从表2可以看出,长沙市商业银行成立以来,市政贷款由1998年的11项增加到2001年的32项,占贷款总额的百分比由1998年的9.16%增加到2001年的27.06%,增幅达17.9个百分点。市政贷款规模更是成倍扩张,由1998年的19918万元增加到2001年的148919万元,增长了7.5倍。2001年,长沙市商业银行为全部市属重点工程均提供了贷款。长沙市全部32项重点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6.1亿元,其中,长沙市商业银行市政贷款占比为57%。表明长沙市商业银行已成为支持长沙市市政建设的主力军。

(二)支持中小企业成效显著

美国中小企业的成长经验显示,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创新源泉,是新技术、新发明重要的推动者。美国近十年来的新经济,主要得益于一批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微软、戴尔等现在的大公司在数十年前都是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总量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70%以上。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吸收劳动力就业、开发新产品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长沙市商业银行抓住长沙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目标定位于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主,培养了一批发展前景广阔、产品销路好、信誉高的基本客户群,有力地支持了长沙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1.在长沙市商业银行贷款支持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长沙市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有几千家,其中,基本客户群有1000多家。根据对长沙市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分析,我们可以详细了解长沙市中小企业近三年的发展状况。此次抽样调查获得的有效样本容量为39家。其中,国有企业2家,集体企业3家,股份制企业11家,私(民)营企业21家,三资企业2家。获得的有效数据汇总为表3。

表3 长沙市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抽样(39家)调查汇总表 单位:万元

从表3所列的数据可知,1998年长沙市商业银行对39家中小企业共贷款15373万元,1999年上升到17666万元,增长14.9%,2000年增加到25571万元,增幅为44.7%。我们可看出,在长沙市商业银行贷款的大力支持下,这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1)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呈快速、稳健的发展态势。39家企业1998年资产总额为29258万元,2000年增长到51 788万元,增幅达77%。1999和2000年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1.2%和46.1%。表明这些中小企业在长沙市商业银行贷款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步入快速稳健的发展轨道。

(2)中小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39家中小企业1998年销售收入为28980万元,1999年增长了38.1%,2000年增长了52.8%,远远高于同期长沙市GDP年增长10%-13%的水平。从利润角度来看,1998年每家企业平均实现利润35万元,1999年增长了61.9%,2000年又增长了72.8%,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于其资产增长率与销售收入增长率,表明其规模扩大不是以削弱盈利能力为代价,是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

(3)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逐年增加,发展后劲增强。随着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其所有者权益也在不断增加,39家中小企业所有者权益2000年已达2.5亿,1999和2000年分别增长了25.4%、34.5%。

(4)中小企业安置就业人数不断扩大。1998年39家中小企业共有职工1597人,2000年增加到3272人,两年内增长了2.11倍。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中小企业的成长在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2.从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角度分析,长沙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远远高于长沙市银行同业。

表4 长沙市商业银行及银行同业对中小企业贷款对比表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沙市中心支行,《湖南省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报告》,2001年第3号;长沙市商业银行《业务状况汇总报表1998-2000》

(1)长沙市银行同业近三年来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的力度在逐渐下降。

由表4可以看出,长沙市银行同业1998年贷款余额468.9亿元,其中对中小企业贷款180.9亿元,占比38.6%,1999年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下降到33%。2000年进一步下降到29.1%,连续下降达9.5个百分点,表明整个长沙市银行业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在逐渐减弱。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大商业银行实行授权制。各大商业银行在全国范围内配置其信贷资金,常常集中信贷资金投放于少数优势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贷款审批权控制得比较紧,而地方中小企业一般贷款额度小,频率高,需求急,企业经营状况不易跟踪掌握,难以进行贷款决策,故不在各大商业银行的业务重点之列。

(2)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长沙市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是支持地方中小企业。

长沙市商业银行成立以来,市场定位以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为业务重点。长沙市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中,注重调研,灵活操作,积极推行信贷营销,不断进行信贷业务的创新。如对风景缘服饰有限公司的贷款操作中,该公司的不动产抵押不足,但由于其是长沙市经营状况较好的民营企业,长沙市商业银行积极进行抵押方式的创新,采用动产抵押的贷款方式,贷款200万元支持该企业的发展,企业因此新增产值1679万元,新增利润108万元。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采取的“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战略意图。长沙市商业银行紧紧抓住为中小企业服务这个目标,有效发挥信贷杠杆的作用,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调整了信贷结构,提高了信贷质量,形成了融洽的银企关系,实现了长沙市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同步发展壮大。

由表4分析长沙市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可知,1998年长沙市银行同业对中小企业贷款占整个贷款余额的38.6%,长沙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为70.9%,高出银行同业31.3个百分点;1999年长沙市银行同业对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为33.0%,长沙市商业银行为64.7%,高出31.7个百分点;2000年长沙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为60.0%,高出平均水平30.9个百分点。从近三年综合水平对比分析,长沙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高于长沙市银行同业一倍左右。表明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大高于同业水平,突出了其地方性银行的功能定位。

尽管长沙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也轻微下降,从1998年的70.9%下降到1999年的64.7%,再到2000年的60.0%,但综合考虑长沙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也是可以理解的。近几年是长沙市市政建设的高峰期,其投放的市政贷款占比在逐渐增加,从1998年占贷款余额的9.16%,上升到2000年的23.18%,这是导致其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下降的一个直接原因。

(三)充分发挥地方银行金融服务职能

长沙市商业银行成立四年来,在实现城市信用社向商业银行平稳过渡的同时,全行稳健经营,各项业务快速发展,资金实力不断壮大,资产和贷款规模一路攀升,充分发挥了地方银行金融服务职能,有力地支持了长沙市的经济发展。

1.贷款增速快,对经济支持力度加大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银行贷款仍是企业投资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特别是对于地方中小企业。同样,贷款是长沙市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表5 长沙市商业银行贷款增速及与同业比较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长沙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年报)1997-2000》;中国人民银行长沙市中心支行,《金融统计报表1997-2000》。

从表5可看出,长沙市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从1997年成立时的18.4亿元增加到2000年12月末的38.6亿元,三年内增幅达110.6%,贷款环比增长率达27.3%,是长沙市银行同业贷款增长率的1.7倍,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的2.3倍。表明长沙市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对长沙市经济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

2.在贷款快速增长的同时,仍能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确保了自身金融安全

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仍是衡量商业银行经济效率的最重要指标。近几年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加上通货紧缩等不利因素影响,整个金融业亏损现象严重,在这一形势下,长沙市商业银行能够盈利无疑是难能可贵的。这对于提升长沙市整个金融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水平,维护金融业的稳定,至少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表6 长沙市商业银行利润额及与同业比较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长沙市商业银行《损益表(年报)1997-2000》;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金融统计报表1997-2000》。

从表6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原因,长沙市银行同业近年处于连续亏损状态。1997年亏损1220万元,1999年亏损额急剧增加,竟达50002万元,是1998年亏损额的29.3倍,直到2000年亏损势头始得减缓,但仍亏损29300万元。长沙市商业银行1997年5月成立时帐面上亏损2427.8万元,但到1997年12月末就扭亏为盈,盈利1102.6万元,并且实现了1997至2000年连续四年盈利。长沙市商业银行稳健成长,无疑是长沙市银行同业的一道独特风景。值得说明的是,长沙市商业银行2000年度盈利比1999年下降16.6个百分点,是由于其在2000年度抵补成立时原城市信用社2000多万元亏损所致。我们可看到,长沙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的经营是富有成果的。

3.定位于“市民银行”,提供特色金融服务

长沙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于“市民银行”,把服务市民作为其经营的出发点,通过各种金融创新,提升自身服务档次和服务质量,促进了长沙市的金融运作效率。

(1)定位于长沙市市民自己的银行。长沙市商业银行贴近地方,深入市民生活,围绕市民需要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先后开办了长沙市财政工资统发、移动话费的代缴、医疗保险的发放等中间业务。全行18家支行共为378家单位代发工资。其中,北城支行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代理国库业务,日均余额达300万元。随着这些业务的开展,长沙市商业银行成为了广大市民的理财好帮手。

表7 长沙市商业银行个人汽车、住房消费信贷余额对比表 单位:万元

(2)提供富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服务。长沙市商业银行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有住房、汽车、教育信贷等。其中,汽车消费贷款占长沙市该项业务总量的60%。1999年全行共发放个人住房、汽车信贷4405万元,2000年上升到10309万元,增长134%。2001年,个人住房、汽车信贷余额达32013.12万元,比年初增长了211.4%。这些业务的开展,大大刺激了广大市民的消费,拉动了长沙市经济的回升。

标签:;  ;  ;  ;  ;  ;  ;  ;  ;  ;  

城市商业银行对城市经济支持程度的实证分析_城市商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