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谈提高儿童阅读材料的整体质量促进新的繁荣_中国形象论文

三人谈提高儿童阅读材料的整体质量促进新的繁荣_中国形象论文

三人谈提高少年儿童读物整体质量促进新的繁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儿童读物论文,繁荣论文,少年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1996年全国少儿出版界迎来一个丰收年。在党中央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三大件”工作中,优秀少儿读物的出版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面对一派繁荣的少儿读物市场,少儿读物出版工作者们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近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少儿读物出版工作会议上,以提高少儿读物整体质量,为少儿读物跨世纪的新的繁荣奠定坚实基础为奋斗目标,成为会议的中心议题。本刊从与会代表的发言中选取几篇编为一组。

注重塑造形象、构建高品位、高质量的跨世纪图书工程

1996年对于我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一是中少社走过了40年的历程,步入不惑。二是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为我们40周年社庆题词鼓励。中少社作为少儿出版界的国家队,作为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表彰的优秀出版社,对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题词,对跨世纪的亿万少年儿童读者,必须有一个合格的回答。我们的总体设想是:注重整体规划、注重特色发展、注重形象塑造,努力构建高质量、高品位的跨世纪中少版图书工程。具体的就是在本世纪末要营造中少社的“一个工程”、“五个系列”、“五大形象”,让精品跨世纪,好书伴少年。

“一个工程”就是要构建一个优质高效的跨世纪的中少版图书工程。在“九五”期间,让300至500种套(含再版)图书作为中少社二十世纪的传世之作奉献给全国少年儿童。

“五个系列”是根据中少社40年的积累和传统,根据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实际,根据少儿图书的特点,整体规划跨世纪的中少版图书工程,形成统一的整体图书阵容。其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系列、大世界图书系列、雏鹰图书系列、希望图书系列、地球村图书系列。

“五大形象”,就是要通过跨世纪中少版图书工程的实施,到本世纪末,培养和造就中少社鲜明的五大形象。

第一是营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级出版社形象。中少社要牢牢坚持“为了孩子、为了未来、为了祖国、为了世界”的四为办社宗旨和“不出坏书、不卖书号、不打擦边球”的“三不”出书方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珍惜优秀图书出版社的光荣。遵守党的出版方针和出版纪律,自觉建立中少版图书整体质量保证体系,创建图书质量信得过的出版社形象。谦虚谨慎,努力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中少社牌子上的“中国”二字增光添彩。

第二是营造中少版图书的标志性形象,特别是中少版文学读物的标志性形象。中少社历史上曾经拥有过《小兵张嘎》、《小布头奇遇记》、《稻草人》、《盐丁儿》、《第三军团》等标志性读物,并有10多种标志性读物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这些标志性读物成了中少社和中少书的象征,影响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九五”期间,我们要大力推动文学创作,推出中少版图书新的标志性形象。最近,我们邀请全国50多位儿童文学作家,召开了“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并对《儿童文学》杂志进行了改版增容,增设了刊出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的栏目,力争有一批崭新的中少版图书标志性形象站在21世纪的起跑线上。

第三是营造“5155”动画工程中少社卡通读物形象和卡通名星形象。实施“5155”动画工程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中少社作为华北基地的牵头单位,必须有所作为。在认真办好《中国卡通》杂志的同时,力争早日推出重点卡通图书,为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漫画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是营造中少社新媒体读物的标志性形象。少年儿童读物的多媒体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出版社之一,也要“老有所为”,“老社新办”,不能在历史到来的时候失去把握而落伍。最近,我们正在着手《中国幼儿百科丛书》的软盘电子图书的制作,尽快推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媒体读物。

第五是营造中少社跨世纪的名作家、名编辑、名出版家形象。没有一流的作家、一流的编辑、一流的出版家就没有一流的出版社,中少社作为国家级出版社,曾经团结、培养和造就过被称之为“金作家”、“金画家”的孙幼军、金波、苏叔阳、张之路、温泉源等名作家、名画家队伍,曾经培养和造就过叶至善、遇衍宾等名编辑和名出版家,这是中少社的一份光荣。我们要遵照江泽民总书记的教导,着眼未来,着眼新人、看得更远一点、想得更大一点,继续培养和营造中少社跨世纪的名作家、名编辑、名出版家形象,实现中少社跨世纪的繁荣。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从事少年儿童出版事业是神圣而又光荣的事业。中国的少年儿童出版事业,得天独厚、得地独利、得人独和,正是繁荣发展的最好时机,我们中少社应该和全国少儿社的同事一起携手奋进,共同迎接’99成就展和创造中国少儿读物出版事业跨世纪的新繁荣。

开拓新领域 更上一层楼

当前少儿读物出版要“提高整体质量”的提法是有充分根据的。回顾我社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样一条轨迹:即50年代形成几个点,60-80年代连成一条线,90年代形成一大片。这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轨迹,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国少儿读物出版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目前的问题是:向何处发展。有许多同志存在疑惑。“提高整体质量”就指明了方向,也是遵循少儿读物出版工作自身规律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品种繁多,门类丰富,图书市场的覆盖率不断提高,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图书,编辑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刚刚结束的中国少儿出版物成就展就清楚地表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取得的成绩。打个比方,就像盖房子,根据少儿读物出版工作的目前的态势,可以说已经盖好了一层,有很大的空间,我们也有足够的东西来填补这些空间。但空间毕竟有限,现有的已经不够用了,东西没地方放。现在迫切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再造一层楼,上一个新台阶。在第一层楼看,似乎房间里的东西很多了,各个点都铺满了,但再上一层楼之后,视野开阔了,就会发现还有许多新领域没有开发,还有许多空白点没有填补。

通过长期的摸索,我们少年儿童出版社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出书方针。“人无我有”是指努力拓展出版物的处延,开发新的领域。比如,少儿读物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方面比较薄弱,缺乏向少年儿童传达经济、法律和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出版物,我社准备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人有我优”是指努力提高出版物的内涵,加大编辑含量。这几年少儿读物出版数量很大,每年4000多种,但选题重复的现象还很严重,有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结合比较好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要改变这种局面,主要是提高编辑的素质,加大编辑含量,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人优我新”是指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下功夫开发新品种。这几年电子出版物发展很快,少儿读物应该尽快占领这个领域,同时,要开发各种介质的出版物,比如,玩具书、有声书、立体书等等。

关于少儿读物整体质量上新台阶的思考

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提出提高少儿读物整体质量,再上新台阶,是十分有眼光和十分及时的。的确,中国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到了再上台阶的时候,也具备了再上台阶的条件。我们的少儿出版工作者具有充沛的热情,我们的少儿出版社具有较为宽裕的经济环境,我们的少儿出版物已经具有较高的质量与水准,我们的少儿出版园地充满朝气,“是非”甚少。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不出问题”,不能满足现有的成绩。我们应当有更为高远的追求,应当把少儿读物出版工作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让中国的少儿读物以更为坚实的形象、更为丰富的内涵、更为现代的姿态,大踏步跨上国际出版舞台,参与国际竞争。

我们的工作无疑成绩巨大。但是,如果放在提高整体质量、再上新台阶这个巨大的任务背景下来思考,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很多很多了。除了队伍建设、编校质量、选题面的开拓等基本任务外,我认为,还应当特别重视以下三点。

1.深度开掘,深入把握少儿读物编创出版的内在规律。

事物的内在规律并不是轻易可以把握的。即使从事少儿出版工作多年,也很难说就很好地掌握了其中的种种规律。我们多年来在选题面的开拓上、在出书种类的丰实上作了很多努力与探索,但在深度的开掘上显然不够。少儿图书市场的良好,一定程度掩盖了我们在深度开掘上的不足。而要提高少儿读物整体质量,必须加强对少儿读物编创、出版规律的探索与把握。

从当前少儿读物出版的情况看,凡是成功的品种,凡是受到少年儿童真正欢迎的品种,有生命力的品种,都从不同角度切入到了少儿读物出版的某些本质性的东西,都是因为较好地把握了少儿读物的某些规律。我们湖南少儿出版社近年来在低幼读物领域,力求在创作、出版观念上有所创新。我们所组织出版的《黑眼睛》丛书、《风信子》丛书等,在创作上强调突出儿童本位,强调用儿童的心灵感知世界,强调文与图的有机统一;强调设计意识,强调独特的形式表达。竭力摆脱喋喋不休地讲故事的笨拙与直露,力避文图脱离的倾向。总之,我们试图更本质地把握住儿童图画书的创作规律,使我们的低幼书以不同以往的品位出现。这种探索得到了同行和专家的充分肯定,《黑眼睛》获得了“五个一奖”,《风信子》中的几种获得“小松树奖”。

所谓把握规律,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这是老生常谈,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成人化。已是成人的我们,要真正深入儿童的世界实在是不容易。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把一些貌似儿童读物而实际上是成人读物的缩小版送给儿童。“儿童读物要儿童化”,这种呼吁,决不仅仅是一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话。它暴露出的是儿童读物本身、包括我们出版者自身的问题,即:对儿童读物的出版规律开掘不够,对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审美特点把握不准。

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是获得自由的前提。面对书海,我们经常感到江郎才尽,找不到有特色的选题,想不出好的点子,跳不出已有选题的圈子。我想,如果我们下决心向少儿读物出版的深层次进行开掘,我们也许可以发现一片丰富多采的选题的世界,也许可以在这里挥洒自如地施展一番拳脚,从而避免重复、雷同与肤浅、平面,将少儿读物的出版从本质上、整体上提高一个层次。

2.关注理论建设。

少儿读物整体水平的提高,理论的参与十分重要。如果我们积极进行理论的探索,同时用理论指导出版工作,对于少儿读物再上台阶必将产生很大的推动力。

我们社在这方面只是断续地做过一些工作,但已经尝到甜头。

一是将理论的探索与出书结合起来。我们经常就儿童读物的创作与出版中某些共同关注的问题或某一个专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出书的构想。换句话说,出书是将研讨的成果固定下来,表达出来;研讨是将出书的立意与品位提高上去,并使作者与编者取得大致相同水准的共识,从而保证图书的整体质量。如《黑眼睛》、《风信子》都是如此。

二是积极引进、介绍国际先进经验和理论,以促进国内少儿出版界对理论的关注。如《捷克斯洛伐克儿童图画插图选》、《长满书的大树》、《世界儿童文学研究丛书》、《我的图画书论》等等。

三是组织学术交流。今年,我们邀请日本著名儿童读物出版家松居直到湖南进行学术交流,对于推动湖南的作家、画家对理论的热情、对儿童图画书的理解,努力形成作者与编辑的共识,提高编创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理论的关注,可以使我们减少出书上的盲目性和经验主义,可以使我们的图书显得厚实一点,丰盈一点。

3.追求少儿读物形式的多样化。

少儿图书特别是低幼读物,外在形式的多样化是极为重要的。在这里,形式本身就是内容的一部分,它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和丰富的表达力;对于儿童,它具有强烈的形象性与现场感。提高少儿读物的整体质量,一定不能忽视形式的丰富多采。

与海外比,我们的儿童读物,形式上过于单调与呆板的局面,迫切地需要改变。我们应当尽快地使我们的儿童读物生动起来,现代起来。

这不仅仅是一个“海外有,因此我们必须要有”的问题,不是一个从形式上争一口气的问题。一个方面,儿童对于美的需求是多变的,我们应当用丰富的图书形式满足他的那些充满奇思异想的心灵;一个方面,中国的儿童读物要进入海外市场,要参与国际竞争,图书形式的研究,开发,实在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从1993年开始,我们试图在这个方面做一些探索。1993年推出《玩具书》,1994年推出《书包书》,1995年又开发出《立体书》。现在已形成一个小小的系列。

异形书的开发当然困难重重。比如工艺要求高、购买能力不强、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等等。但是,我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准的大幅度提高,三、五年内,中国将形成一个强购买力的异形书、形式多样的精品书的市场。现在我们积极开发,作必要的投入,到时必将有丰厚的回报。

进行深度开掘,努力把握少儿读物的内在规律;关注理论建设,使少儿读物更为厚实丰盈;追求形式的丰富多样,使我们的图书生动起来,现代起来。这是我们在提高少儿读物整体质量、再上台阶方面,要做的很多工作中的很重要的几项。

标签:;  ;  

三人谈提高儿童阅读材料的整体质量促进新的繁荣_中国形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