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特征、热点主题与趋势论文

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特征、热点主题与趋势

魏亚丽 宋秋前

(1.浙江海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2. 浙江海洋大学 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摘要] 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2006-2018)中收录的与核心素养研究相关的592 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其文献特征和研究主题进行时空分析和主题聚类。研究表明:我国核心素养领域研究主要有核心素养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研究、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研究、核心素养国际比较研究4 个主题;未来,核心素养融入课程体系和教育评价研究、核心素养“学科群”和“跨学科群”研究、“跨学段”核心素养研究、本土化核心素养研究将成为我国核心素养领域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 核心素养;文献计量;文献特征;研究主题

自教育部于2014 年3 月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来,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已成为广大师生的生动实践,但理论体系不完善、教育实践有效性缺失等现象依然存在。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特征、主题与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核心素养研究提供借鉴。

2)消除设计不足造成的质量问题。对有问题的质量工程应通过设计方案的改进来治理。要力促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和会审,对交底中反映出的质量问题要逐一加以研究解决。如果设计方案细致周到,即使工程造价难以降低,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工程质量问题,从而减少建设后的维护费用。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分析是以公开发表的相关领域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研究方法,对目标文献的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及关键词共现情况等进行梳理和归纳,多维展示和挖掘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和知识基础,从而帮助研究者更好了解该领域的发展概貌和研究前沿。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对样本文献进行系统化文本挖掘和聚类分析,梳理和总结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特征、热点主题及发展趋势。

(二)数据来源

为保证样本文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本文选取CSSCI 来源数据库(2006-2018)作为搜索数据源,具体检索条件为:主题=核心素养;或者关键词=核心素养;或者篇名=核心素养;数据库=中国知网(CSSCI来源期刊),在文献分类目录中去除“基础科学”“工程科技I 类”“工程科技II 类”“农业科技”和“医药卫生科技”;文献检索类型设定为“期刊”,其他选择默认值进行检索,在剔除无关结果且去重后最终得到研究样本文献共592 篇。

二、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特征

(一)研究发文量

通过对592 篇研究样本文献的分析,我国核心素养研究发文量和累计发文量的变化趋势如图1 所示。

图1 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

由统计数据得知,发文量在3 篇及以上的作者有51 位。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刘霞,共13 篇,被引频次共43 次;其次是林崇德,发文量12 篇,被引频次共486 次;第3 位是辛涛,发文量11 篇,被引频次共1341次。辛涛和姜宇等合作完成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被引422 次,[1]该研究从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价值定位和遴选原则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模型,并强调核心素养模型中评价指标的选取应注重一贯性、发展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此研究结论得到相关学者的普遍关注和认可。此外,核心素养研究领域51 位核心作者共发表论文242 篇,占论文总数的21.1%,远远低于普莱斯定律的50%的标准。由此可见,我国学者针对核心素养这一主题的研究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第二,作为整个社会背景性存在的封建等级秩序,不仅束缚人们的行为,同时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伦理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法律的作用,整个社会泛道德化。《小学·明伦》思想中的五伦关系作为社会的显性道德,更是如此。比如,夫妻关系中,一夫多妻现象不仅存在,甚至作为妻子的一方不能提出异议;长幼关系中对庶子、庶女等的看法,认为庶子女应该尊重和服从嫡长子言行等;君臣关系中,君甚至可以随意决定臣的生死,臣无力抵抗;朋友关系中,为尽朋友之义,甚至可以以伤害他人生命作为代价。毋庸讳言,这些均是封建糟粕,我们应予以批判和舍弃。

(二)研究作者

核心作者即在某一领域发文较多且论文影响力较大的作者。据统计,检索到的592 篇文献中共包含241 位作者,依据普莱斯定律的计算方法,,(m 代表作者的最低发文量,nmax代表最多发文量),可确定核心作者。统计发现,发文量最多为13,即nmax=13,故n=2.7。因此,发文3 篇及以上的作者即为核心素养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

分析核心素养研究期刊分布概况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该研究主题的集中领域。通过统计样本文献的来源期刊发现,刊载核心素养内容的期刊较为分散,共97 种,其中刊载2 篇及以下的期刊有61 种。根据布拉德福定律,期刊按照刊载某一研究主题论文数量多少依次排列,可分为3 个区,分别为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核心区可依据布拉德福核心数量公式进行计算,即r0=21n(eE.Y),r0 为核心区数量,E 为欧拉系数,Y为最大发文量期刊的载文量。[2]本研究中,r0=21n(1.7818×91)≈10.18,即排名前10 位的期刊处于核心区。据此,按载文量从高到低排列,我国核心素养研究处于核心区的刊物分别是《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理论与实践》《全球教育展望》《中国教育学刊》《人民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数学教育学报》《教育研究》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载文总量362 篇,占样本文献的61.15%。

由图1 可以看出,2014 年以来,我国以核心素养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 年以前,该领域研究处于初期阶段,发文量少(5 篇)且平稳;自2014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后,有关该领域的研究快速发展,2014—2016 年间发文量逐年显著增加;2016-2018 年,我国核心素养研究进入深化期,发文量猛增,年均发文181 篇。通过拟合累计发文量的指数函数,其拟合曲线R2=0.9714,说明核心素养研究文献的累计数量呈指数性增长。

(三)研究机构

分析核心素养研究领域的高产科研机构,有助于快速了解该领域研究的空间分布。经统计,核心素养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 的科研机构如图2 所示。图2 中,从发文量上看,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等是核心素养研究领域的高产机构;从平均被引频次上看,山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核心素养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科研影响力。由此可见,我国核心素养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范大学,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对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图2 我国核心素养研究机构及被引频次

(四)研究期刊

1906年4月18日凌晨05时12分,旧金山的居民不同程度地被一强烈的震动或巨大的呼啸声唤醒,从床上跌撞下来,许多人不能在地板上站稳,他们的建筑开始剧烈摇晃。以旧金山近海的震中为起始点,该地震以朝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使圣安德烈斯断层破裂,强烈震撼了整个加州北部海岸。观察细心的人士报告说强烈震动持续了45~60s。许多可靠的观察员还报告了两个相隔25~30s的强烈震动脉冲(可能是大破裂的子事件)。该地震被当地的6台地震仪和世界各地的90个台站(作为不断增多的全球地震台网的一部分)记录到。第二天,《纽约时报》用头版刊登了在奥尔巴尼的纽约州博物馆记录的1906年地震的地震图。

三、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热点主题

(一)基于文本挖掘的关键词

聚类分析是一种基于变量间相关性大小及距离远近而将若干个体进行分类的方法。[3] 为更清晰地分析关键词及其所代表的研究主题间的关系,本文对上述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具体操作如下:将核心素养研究关键词频次表导入SPSS22.0 进行聚类分析,分析方法选择组间距离法(Between-groups linkage),距离测度选择切比雪夫(Chebychev)区间法,系统自动绘制出核心素养研究高频关键词分层聚类图谱。

5.学校教育过程存在问题。部分学校的酒店专业课程安排不合理,过于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导致顶岗实习期间,实习生无法顺利处理工作中的问题,为酒店带来损失的同时又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并行计算方法在传统阶段,重要运用的方式就是在体系结构以及编程语言方面对一些抽象以及模型进行定义。可是因为在处理这些大数据的问题时要考虑到一些数据方面的特征以及运算方面的特征,以至于在处理大数据的时候,要将这些不同层面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相对层面较多的计算模式。

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展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在教学设计方面,马骎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需在视域转换上突破三维目标的分立性育人取向,在路径选择上要遵循渐进式变革之道,在系统优化上寻求教师等支持性力量。[8]就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两者的关系而言,前者是上位概念,是目的和方向;后者是下位概念,是途径和手段,且二者相互包含、融合,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共同促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9]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究者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学目标“低阶追求”、教学内容“囫囵吞枣”、教学方式“张冠李戴”的现象,提出了要基于学科知识的层级性、顺序性和层核性,加强对学科思想、知识学习和意义获得的重视,从而实现知识结构和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10]

表1 核心素养研究关键词频次表

(二)热点研究主题

一般来说,文献的关键词是整篇文章研究内容的简要概括,文本挖掘通过提取样本文献中的关键词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来探索某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和热点。本文使用Bicomb2 书目共现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关键词提取,结果见表1。

分层聚类图谱显示,核心素养研究高频关键词共有四个聚类,分别是核心素养(聚类1),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培养策略(聚类2),课程改革、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教师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学校课程、中小学生、评价体系(聚类3),框架模式、路径、国际比较(聚类4)。通过综合考虑每个聚类中各关键词及相关研究之间的联系,对四个聚类进行标签化处理,可分别命名为核心素养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研究、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研究、核心素养国际比较研究,它们构成了近年来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四个热点研究主题。

1.核心素养研究

统计显示,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4—2017 年,可以分为外部引介和内部探索两个阶段。在外部引介阶段,国内学者着重通过借鉴国外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基本框架等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21 世纪核心素养体系。[4]在内部探索阶段,国内学者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相关研究:第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本质。有学者基于整体性视野从核心素养的关系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等层面揭示21 世纪个体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的实质,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还原论思维局限下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片面解读。[5]第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者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应坚持以下四点,即倡导部分整合与个别生成相结合的课程融入模式,依据核心素养指导课程目标、推进教材修订,选用符合核心素养发展规律的有效教学方式,探寻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师培养目标和路径。[6]第三,核心素养融入学科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既需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又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学科特点,将学科知识融入学生核心素养,进而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到学科课程与教学的转化机制上。[7]

所以,伟翔把工资奖金交给我,我都当那是他欠我的。我会说:“别当是你养我,我为你付出的远远比这几个钱多得多。”

表1 显示,在以核心素养为话题的热点关键词(前17)中,除搜索词“核心素养”(387)外,频次排名前10 的分别为学科核心素养(97)、课程教学(92)、教学改革(88)、培养策略(82)、课程改革(50)、教学设计(49)、课程标准(47)、课程体系(45)、教师核心素养(43)和学生核心素养(35),这些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下我国核心素养研究中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

3.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之一。[6]国内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包括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研发课程标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完善课程体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做好学段素养衔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教育评价。在课程标准研发方面,我国学者提出要研发基于学段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以克服以往课程标准中重学习内容而轻学习质量的弊端。[11]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学者们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试图建设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其中,成都市棕北中学的“三三六”课程体系[12]和宁波市北仑中学的“五能五会”课程体系[13]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同时,要做好各学段核心素养培养的纵向衔接。对此,林崇德提出要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阶段核心素养具体指标的表现特点和发展水平,从而深入回答教育要“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这两大问题。[11]此外,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评价又是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这方面,较具借鉴意义做法的是王俊莉等提出的构建“七色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她将素养评价体系与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形成“七色花”评价与“1+7” (“1”代表国家课程,“7”代表尚礼、博艺、创新、笃行、善学、悦读、健康等7 个维度)校本课程的对应体系,以推动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14]

2.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研究

4.核心素养国际比较研究

森林保护是近年来我国非常注重的一个生态保护课题。林业建设工作在我国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森林保护工作的实施,可以解决我国非常多的环境问题。森林资源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自然财富,因此,森林保护工作必须尽快落实。本文重点分析了森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于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主要涉及三个内容,即核心素养概念内涵研究、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研究和核心素养评估研究。在概念内涵上,我国学者着重引介了国外学者从个人发展取向(新加坡21 世纪学生核心素养新框架)、社会价值取向(日本“21 世纪型能力”)和综合发展取向(美国“21 世纪技能”)三个维度对核心素养概念内涵的界定。[15]在教育实践上,我国学者借鉴全球教育实践案例,归纳总结了21 世纪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经验,即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基于真实情境的课程、教学与评价,多样化的测评方式以及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的参与。[16]在素养评价上,我国学者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国外关于素养评价的基本策略,主要有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结果、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比如,PISA 项目)、合理使用资格证书等。[17]

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核心素养热点主题研究现状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已有研究中仍存有待深度研究的领域,它们是我国未来核心素养研究的重要前沿和发展方向。

第一,核心素养融入课程体系和教育评价研究。现有课程体系在有效融合和培养全面核心素养方面仍存不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维度单一,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更好地融入课程体系并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的指标是未来核心素养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二,核心素养“学科群”和“跨学科群”研究。核心素养的培养常常需要多学科或跨学科的努力,因此,开展核心素养“学科群”和“跨学科群”研究,促进核心素养跨学科发展,是未来研究的紧迫任务。

第三,“跨学段”核心素养研究。核心素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学段的配合和衔接。从教育实践看,目前“跨学段”核心素养研究仍较为缺乏,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四,本土化核心素养研究。各国国情、学情及教育现状不同,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实践体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国际的经验不能简单照搬,需要进行本土化的实践探索,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结构和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

[2]李江,伍军红,孙秀坤.中国科技期刊的“核心区”研究——基于布拉德福定律与二八法则的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6):869-873.

[3]钟伟金,李佳,杨兴菊.共词分析法研究(三)——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J].情报杂志,2008(7):118-120.

[4]师曼,刘晟,刘霞,周平艳,陈有义,刘坚,魏锐.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29-37.

[5]张良,余宏亮.走出还原论的泥坑——试论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及其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19(6):48-52.

[6]许祎玮,刘霞.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模式、国际经验及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40-48.

[7]赵长林,梁红梅.教科书设计如何实现“关键能力”培养目标[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49-54.

[8]马骎.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7):7-9.

[9]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论意义[J].教育研究,2018(3):129-135.

[10]李润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知识结构的视域[J].教育发展研究,2018(Z2):43-49.

[11]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2):145-154.

[12]王鑫.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成都市棕北中学“三·三·六”课程体系探索[J].教育研究,2017(9):148-153.

[13]王鑫.聚焦核心素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宁波市北仑中学“五能五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J].教育研究,2016(2):151-155.

[14]王俊莉,赵金花,李丽娟.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校本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70-76.

[15]陈蓓.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核心素养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11):1-11.

[16]刘晟,魏锐,周平艳,师曼,刘坚.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来自全球的教育实践案例及启示[J].人民教育,2016(20):60-67.

[17]郭宝仙.核心素养评价:国际经验与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7(4):48-55.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s, Hot Topics and Trends of China’s Research of Core Accomplishments

WEI Yali1 SONG Qiuqian2
(1.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22,China;2.School of Teachers Education,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2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trends in the field of core accomplishments in China, 592 papers related to the research of core accomplishments in the“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CSSCI)” database (2006-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 V and SPSS software, bibliometric method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and topic clustering of core literacy research.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are four research themes in core literacy research in China, including such researches of the core accomplishments, the discipline core accomplishment and teaching reform, the student core accomplishment and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core accomplishments. In the future, integration of core accomplishment into curriculum system and education evaluation research, the research of either core accomplishment “discipline group”or“interdisciplinary group”, the study of cross-phase learning core accomplishment and the study of core accomplishment localization will become the new direction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China’s core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 : core accomplishment; bibliometrics;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topics

[中图分类号] G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722(2019)05-0066-06

[收稿日期] 2019-08-17

[基金项目] 浙江省“十三五”师范教育创新工程“层式联动·协同创新·特色发展—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 魏亚丽(1993-),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宋秋前(1963-),男,浙江舟山人,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标签:;  ;  ;  ;  ;  ;  

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特征、热点主题与趋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