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三函”审批模式下高校基建项目造价控制若干思考论文_李靖

李靖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摘要:项目造价控制历来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超概现象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普遍存在。北京市在城市副中心启动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后,建设与审批“两条腿”并行,允许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办理完成各项法定审批手续,在加快推进手续办理的同时,项目造价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本文从基本建设客观规律出发,通过分析“一会三函”审批模式特点,提出该模式下造价控制要点,为后续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打好基础,进一步确保整个项目造价可控。

关键词:一会三函;基本建设;造价控制

引言

2016年8月,《北京市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印发,北京市在城市副中心启动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从建设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和施工许可全流程改革创新,将审批事项优化为“一会三函”四个环节。在显著缩短审批时间的同时,项目造价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

1“一会三函”审批模式概述

1.1 “一会三函”审批模式

为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效推进北京市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工作,2016年,国务院、北京市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将审批事项优化为“一会三函”四个环节。

“一会”指北京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或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主持召开的会议;对于中央在京单位由建委与中直机关、国管局商议、征集后,征求北京市相关审批部门意见后,报市政府批准纳入重点项目。

“三函”即发展改革部门制发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函》(对于中央在京单位则由市住建委与中直机关和国管局商榷、征集后报市政府审批)、规划国土部门制发的《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意见的函》、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制发的《施工登记意见书》。取得《施工登记意见书》后,施工单位可提前进场施工。需注意的是,“一会三函”项目是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开工设置的特殊政策,所有需要办理的审批手续仍需根据要求后期补办。

1.2 与常规审批手续的区别

纳入“一会三函”审批的项目,在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土地划拨、规划许可、消防审查、施工监理招标和施工许可等关键审批环节,均可同步办理或后期补办,为项目加快开工提供了政策支持,详见表1。

表1 常规审批手续与“一会三函”项目审批手续对比

2.造价控制风险点研究

2.1 前期工作函环节

2.1.1 控规调整。常规控规调整程序需按照控规论证、动态维护会、公示、市政府批复、控规调整等流程依次进行,纳入“一会三函”后的项目,经北京市政府同意项目用地选址后明确经济技术指标,完成动态维护会后可同时进行公示、报市政府、申报前期工作函。公示环节存在不确定因素,存在变更项目经济技术指标的可能。

2.1.2 单体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的确定。土地划拨时虽分地块明确土地性质及规划指标,但高校基本建设会根据学校资金情况,新老校区综合利用情况进行整体规划,分期分项目建设。尤其在周边市政条件不明确、或新校区功能定位不确定的条件下,单体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可变因素较大。

2.2 方案复函环节

取得方案复函后可进行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招标工作,若方案申报时未与规土、园林、人防、消防等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图纸未稳定,设计深度不够,后续申办手续是会因改动较大给补办手续带来较大难度,引起大量施工洽商或设计变更。

2.3 施工登记意见书环节

取得土地批准手续(土地预审意见),消防审查意见,取得施工、监理招投标手续后可申报施工登记意见书,因办理施工登记意见书后可能未取得施工图审查意见,考虑到“一会三函”审批下,设计单位出图时间较短,图纸强审意见可能较多,对招标清单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3.开工前造价控制措施

考虑“一会三函”审批模式与常规审批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项目开工前报规报建手续,针对上述风险点研究,建议造价控制措施如下:

3.1 结合控规调整做好修建性详细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开展景观园林、地下空间、基础设施、交通组织、能源利用、智慧校园等专项规划,结合校园分期建设或功能定位需求,合理进行不同人防设施、能源场站、变配电设施等布局,进行控规调整,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若修建性详细规划未进行充分论证,在单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导致配套设施未同步建设,甚至建设过程中进行设计变更以增加配套设施用房或场站,造成造价失控。

3.2 明确设计任务,稳定设计图纸

3.2.1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做好设计任务书编制工作,设计任务书中应充分征集使用单位、管理单位意见,在提出功能需求,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明确对影响造价较大的外立面、室内装修、设备材料等标准档次。

3.2.1 积极沟通完善设计。由于取得方案复函后可进行施工总承包单位招投标,为避免后续产生较多变更洽商,方案需充分与园林、人防、消防、市政等部门沟通确定后再行申报。同时各专业图纸应达到初步设计甚至施工图深度,避免后期申报工程规划许可证时产生变化,影响施工进度,造成造价失控。

3.3 做好施工招标造价控制

3.3.1 招标文件编制。明确招标范围界面划分,做好施工总承包单位承包范围、暂估项、分包单位的界面划分;明确技术要求,由设计人员、使用单位反复确认技术要求、标准档次、参考品牌。

3.3.2 招标图纸要求。建议施工图强审后,编制招标清单,避免因设计时间不充分导致图纸审查过程中出现较大更改,致使招标图纸与施工图纸偏差较大,造成造价失控。要求采用设计总承包的方式,由设计单位统筹相关专业设计单位,对图纸中钢结构、幕墙、弱电等专业一步设计到位,随总包单位一并招标。

4 结束语

综上,“一会三函”审批模式是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开工设置的特殊政策,所有需要办理的审批手续仍需根据要求后期补办。建议高校在利用好政策的基础上,做好基础工作,充分调研、科学决策,遵循基本建设规律,在确保造价,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快速推进项目开工建设。

参考文献:

[1]郑兵,诸奇. 高校基本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J]. 建筑经济,2008,(S1):393-395.

[2]崔凯. 浅谈高校基本建设造价控制方法[J]. 科技信息,2010,(20):690

[3]孙成方,叶伶俐. 建设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与管理[J]. 建筑经济,2006,(03):61-63.

[4]陈旭. 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

论文作者:李靖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一会三函”审批模式下高校基建项目造价控制若干思考论文_李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