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颈段室管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_高旭芳1,许康1,王万铭1(通讯作者),熊寂丞2

(1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武汉 430010)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高颈段脊髓室管膜瘤的认识。方法:报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累及高颈段脊髓的室管膜瘤1例,观察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及其治疗方式和预后。结果:该病例颈椎MRI平扫显示第1至5颈椎椎体水平脊髓内见条带状低T1WI、T2WI周围高信号、中间低信号,增强扫描提示颈2~4段脊髓肿块环状强化,计算机测量全部病变范围15.1×7.7×52.4mm,全麻下行脊髓内病变切除术,术中病理诊断为胶质瘤室管膜瘤(WHO分级Ⅱ级)。结论:该病例是室管膜瘤,手术宜选取有明显强化囊变的肿瘤全部切除。

【关键词】脊髓室管膜瘤;磁共振成像;囊性变神经病理

【中图分类号】R7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4-0134-03

临床上,成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脊髓髓内肿瘤是室管膜瘤,对于任意年龄段患者均可能引发此类疾病,该病发病人群以中年人为主,男性发病率与女性无显著差异[1]。室管膜瘤指的是位于室管膜及室管膜下细胞,发病位置可能是脊髓内部多个部位,包括向下膨胀性生长、肿瘤向上膨胀性增长,其可以对多个脊髓阶段进行累及。常发生在颈段和颈-胸段。现报道经病理证实多节段颈髓室管膜瘤[2]1例。

1.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53岁。主诉:“四肢麻木无力1年,加重2周”于2018年3月19日入院。现病史,患者6个月前,在无外接因素作用下产生双上肢麻醉,紧接者双下肢出现麻木,时间大约是6个月,感四肢无力,无大小便障碍,在当地医院诊断脑梗塞,对症处理后遗留四肢力弱,无明显活动障碍,生活自理、半年后出现四肢无力逐渐加重,未予重视,2周前无明显诱因四肢肌无力加重,双上肢抬举困难,双下肢行走拖行,无明显感觉障碍,症状进行性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腹痛腹泻,外院诊断:脑梗塞,对症处理无好转。后就诊于我院,以“四肢无力待查”收入本院神经内科。从患者引发该病到目前,睡眠及饮食状况良好,大约6个月存在排便不畅现象,体重未发生显著改变。既往史:身体健康,存在饮酒史及吸烟史,高血压疾病患病时间为1年,最高血压200/110mmHg、未正规服用降压药及监测血压。半年前有腰椎病、颈椎病、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并输血史。否认高脂血症、感染、卒中、心脏病史、结核、糖尿病及其他传染疾病史;无外伤、过敏及手术史;个人史:患者生源地为湖北省,无疫区居住史和冶游史。已婚育有2子,配偶体健。家族史:否认家族中遗传病史,否认家族肿瘤病史。

体检:T:36.4℃、P:70次/分、R:19次/分、BP:115/60mmHg。神志清楚,语言清晰、流利,高级皮层功能恢复正常。经过颅神经检查之后,无显著异常状况,双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双上肢减低,双下肢无明显异常。双侧病理征阳性。共济协调。感觉无明显障碍,无肌萎缩或肌肥大,脑膜刺激征阴性。经过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之后,甲免三项、肝功能、血脂、肾功能、血凝、血糖及电解质均正常,常规血尿变正常。颈椎磁共振成像(MRI)(2018年3月21日):第1至5颈椎椎体水平脊髓内见条带状低T1WI、T2WI周围高信号、中间低信号,增强扫描提示颈2~4段脊髓肿块环状强化(图1~4),计算机测量全部病变范围15.1×7.7×52.4mm,胸椎及腰椎核磁未见髓内病变,头核磁提示双侧基底节及半卵圆中心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

为明确诊断,于2018年4月1日全麻下行脊髓内病变切除术。方法:经鼻插管全麻后,采取左侧俯卧位,头架固定头部,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MEP)监测,以此,对术中脊髓功能的影响进行判断,与此同时,对切除范围及手术进程进行指导。将病灶视为重点,然后在颈后正中位置作一切口,将皮下组织、筋膜及皮肤切开,将棘上韧带全部暴露出来,从棘正中位置将棘上韧带切开,一直到骨质位置。将附着在椎板及棘突位置的肌肉全部剥离,确保椎板及棘突充分显现出来。采用铣刀及磨钻切开后路椎板整体,采用骨蜡对骨源渗血位置进行止血,应用明胶海绵对硬脊膜外静脉丛出血位置进行压迫止血。切开正中硬脊膜之后,利用显微镜对蛛网膜仔细剪开,对脊髓后正中沟进行辨认,将软脊膜检查。在显微镜辅助下,从后正中沟将脊髓切开,一直到可以清楚看见肿瘤为止,边界尚清,无包膜,与周围髓内组织粘连紧密,呈灰黄色,囊性,质软,大小约15.1×7.7×52.4mm,血供一般。在脊髓及肿瘤分界位置开展分离操作,分离期间应用小面片联合明胶海绵实施压迫止血,尽量将双极电凝刺激减少。在显微镜辅助下,由脊髓中分离肿瘤,瘤腔彻底止血后填长条海绵冲水清亮后,与护士清点棉条棉片无误,以7-0可吸收细线缝合脊髓伤口,连续缝合脊膜,外覆一2.5×7.5cm人工硬膜,椎板复位以7套连接片固定,椎旁置引流管一根脱出皮外固定,然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中电生理监测未见异常。术后病检镜下见瘤细胞呈短梭形,核呈圆形、卵圆形,围绕血管呈不典型假菊形团样排列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部分细胞呈编织状排列(图5.免疫组化:AE1/AE3:+;EMA:灶+:Vim:+;GFAP:+;S100:+;NSE:±;P53:散在+;ki-67增生指数:3%:Olig-2:灶+;STAT-6:点+;CD34:血管+;CD99:+;BCL-2:+病理诊断:脊髓室管膜瘤(WHO分级Ⅱ级)。

图10 颈髓图T2WI 图11 颈髓增强

2.讨论

现阶段,较为常见的脊髓内肿瘤是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此类经在脊髓内肿瘤中占据大约60%。室管膜瘤发病位置集中在脊髓中央水管管壁或者脑室,其组成成分以肿瘤性室管膜细胞为主,其在神经系统肿瘤中占据大约4%。病理分型:间质型、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和乳头黏液型,其中WHO Ⅲ级属于间质型,WHO Ⅰ级属于室管膜下室管膜瘤,此外,还包括乳头状、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透明细胞型和细胞型,而上述均属于WHO Ⅱ级[3]。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来讲,均可能引发室管膜瘤,而且伴有两个发病高峰阶段,分别是30~40岁和2个月~16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发病率未见显著差异。肿瘤发生部位集中在脊髓内部和脑室系统,脊髓室管膜瘤发病位置以颈-胸段和颈段为主,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发病位置集中在圆锥-马尾位置[4]。现阶段,据有关资料显示,脊髓室管膜瘤平均病变范围处于2.1~4.61个椎体之间,主要集中在颈胸段位置[5-7]。该例患者累及颈2~4段脊髓病变,多节段脊髓病变,计算机体量计算15.1×7.7×52.4mm。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经过发展将会产生空洞,经过MRI增强扫描之后,肿瘤存在较为清楚的边界,中度逐渐向强化过度。该例患者颈髓病变呈现环状强化。病灶内可见多个囊腔形成,囊壁可强化或不强化,肿瘤边界清楚。肿瘤囊变逐渐增强,囊壁的组成成分以肿瘤细胞为主,通常情况下,与血液供应相同,经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大量血管及肿瘤细胞产生增生,而这一想象将这一点证实。在靠近微端位置能够清楚地看将囊性变无显著强化现象,其是因为周围脊髓组织改变了肿瘤反应,造成该现象的机制如下:因为肿瘤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一直到中央管扩张,或者因为脊髓组织使得肿瘤反应性发生变化,以脊髓头尾端囊腔呈现出来,脊髓缺血使得患者产生肿瘤坏死、脊髓软化或者出血的将产物,并聚集在肿瘤两种,以高渗性囊腔呈现出来,囊壁存在较为正常的胶质细胞,增强之后,两者未强化则代表良性囊变,无显著强化现象,手术期间未切除。因此,本次试验中选择无显著强化的颈髓部分切除进行研究。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七叶皂甙和甲强龙减轻脊髓水肿,5天后脱机,1周后拔管。术后四肢麻木感减轻,双上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4级。术后4月随访,患者双下肢肌力5-级,双上肢肌力4-级,肌张力高。复查颈髓核磁平扫提神颈2~4椎管内条带状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STIR混杂高信号,增强提示颈2~4段低信号未见明显强化。

3.结论

本次试验中,中年男性慢性疾病逐渐加重,并延长了患者患病时间,颈髓位置存在病灶,腰髓及胸髓位置未见病灶,病灶全长可以清楚的看见诸多不强化或者强化现象,囊变、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本次试验不支持经脑脊液播散种植的恶性肿瘤、脱髓鞘性疾病及脊髓炎症,经过研究表明,累及颈髓的室管膜瘤,选取有 MRI强化的颈髓肿瘤部分全切除,可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67-968.

[2] Yang Yu-ming,Jiang Hong-zhi,Sha Cheng,Yuan Qing-guo,Wang Chang-chun,Xie Hong-wen,Zhou Kun,Wang Da-ming.多节段颈髓室管膜瘤的手术治疗[J].Zhonghua wai ke za zhi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2007,45(10):705-

707.

[3] Mark R. Gilbert, Roberta Ruda and Riccardo Soffietti.Ependymomas in Adults[J]. Current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reports,2010,10(3):240-247.

[4]李青,徐庆中,王哲,等.室管膜肿瘤[M].//Kleihues P,Cavemen WK主编,李青,徐庆中,主译.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0-92.

[5]林丽萍,尹化彬,耿道颖.脊髓室管膜瘤的MR影像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9):1359-1361.

[6]王长春,王兴文,袁庆国,沙成,王大明.颈胸交界区多节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9,9(2):149-152.

[7]王贵怀,杨俊刘藏,韩波,李德志,陈思源,杨宝.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73例临床总结[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7,5(1):9-12.

论文作者:高旭芳1,许康1,王万铭1(通讯作者),熊寂丞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高颈段室管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_高旭芳1,许康1,王万铭1(通讯作者),熊寂丞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