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论文_白俐,张林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新海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广州新海医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ET-1、Hs-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进行黄芪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有利于改善预后。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069-02

冠心病为临床心脑血管病中常见病,且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冠心病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斑块脱落,从而导致血管发生狭窄、堵塞,严重可致心肌梗死、死亡[1]。目前对冠心病的治疗分为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目的是缓解症状和疾病进展,减少死亡率[2]。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出现大量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本实验旨在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0月—2016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3]:(1)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史;(2)冠脉CT或动态心电图或运动平板试验或心肌核素显象呈阳性;(3)经冠脉造影证实有1支或多支冠状动脉主要血管管腔内径狭窄超过50%。排除合并其它心血管疾病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依从性差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45~72(57.6±6.5)岁;合并高血压26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7例,合并糖尿病者22例;观察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46~74(58.1±6.2)岁;合并高血压27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5例,合并糖尿病者23例。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调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药物治疗,积极治疗合并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13020999)30mL+0.9%NaCl注射液250mL静滴治疗,qd,连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考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1(ET-1)、hs-CRP指标水平的变化。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x-±s)行t检验,计量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

治疗后2组ET-1和NO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改善,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调脂、营养心肌等。近年来提出中药对冠心病治疗的意义,黄芪注射液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等功效,本文旨在观察其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正常血管内皮功能对维持血管紧张度、稳定性及降低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ET-1、NO为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血管收缩因子及血管舒张因子,共同维持血管舒缩功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现象时,NO/ET-1可出现失衡,致血管舒张减小,收缩增强,血小板出现聚集,内皮细胞不断地增殖,会出现冠心病现象[4-5]。其中ET-1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机体血管重建,拮抗NO的扩血管作用,从而强烈收缩血管,冠心病患者ET-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ET-1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黄芪注射液可有效抑制ET-1分泌,从而起到改善心肌缺血,舒张冠脉。NO为内皮依赖性松弛因子,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环磷酸鸟苷增高,扩张血管,是目前舒张血管最强的物质。其还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坏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NO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黄芪注射液可促进NO分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心肌缺血。

C反应蛋白是机体中非特异性炎性因子,与机体炎症损伤正相关,可促进内皮细胞的粘附、血小板聚集、活性氧的产生,抑制NO产生,为冠心病炎症损伤的重要评价指标[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黄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Hs-CRP水平,有明确抗炎及抗冠脉粥样硬化作用。

综上所述,黄芪注射液作为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剂,可从多种途径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状态,改善心肌缺血,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小飞.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特征[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0):1022-1023.

[2]刘建伟.冠心病患者应用阿魏酸钠治疗对血浆NO和内皮素-1浓度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20):35-36.

[3]高润霖.中华医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6.

[4]陈洪涛.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ACS行PCI治疗患者心肌灌注、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8(12):2375-2377

[5]尹彬.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8):1297-1299.

[6] 张素敏.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症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2):224-225.

论文作者:白俐,张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  ;  ;  ;  ;  ;  ;  ;  

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论文_白俐,张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