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支持机制_小微企业论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支持机制_小微企业论文

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支持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制论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小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小微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从特征上说,小微企业表现为:企业非常小,经济势力弱,员工少,产值低,总利润额少;一般没有自己的名下的厂房或工作场地,靠租房子办企业;由于以上两条,银行不敢贷款给这些企业。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有1100多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80%的城乡就业岗位,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0%以上。甚至在广东这样大型企业林立的地方,小微企业所占的比例也高达企业总数的95%,对于解决地方的财政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大企业都是从小微企业发展起来的,小微企业承载的是中国企业家创业的活力和激情,只有小微企业得到发展,才能充分调动民间创业的激情,才能实现藏富于民。

自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频密发布,然而,无论是担保基金、技改扶持亦或是各种补贴,大部分都被中型企业甚至是明星企业收入囊中。但是对于数量巨大的小微企业,专门的政策专注比较少。这或许是跟小微企业本身的发展特征有关,因为小微企业生存周期往往比较短。按照业内人士说法,3—5年是一个时间点,许多小微企业都在这个时间段倒下,但一旦活下去,则都能有更好的成长。小微企业不影响统计、生存时间短,或许有些部门就此认为,把扶持政策用在这些企业身上是浪费。所幸的是,2011年7月工信部定义“小微企业”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指示,从中央政策开始,小微企业逐步成为关注的重点。根据2011年7月份信部、国家统计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小微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这是我国第八次修订该标准,并首次提出微型企业概念。新标出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更重要的是在税收审计、劳动用工、市场准入和保障公平竞争等方面创造更宽松、更有利的经营环境。

当前,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对科技创新具有不竭动力和内在冲动,是源于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和图存求变。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重要力量,小微企业的很多科技创新成果已经在实践中应用。例如在大庆、胜利等油田,已开始应用小微企业仁创发明的“孚盛砂”来解决油中含水量大的世界性难题,能提高石油单井日产量2.3吨,实现了“以砂增油”。在中关村近两万家高科技企业中,85%是小微企业。据统计,中关村小微企业吸纳的从业人员达29%,专利申请数近四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0%。

二、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科技发展进入“快车道”,国家投入连续6年,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其中小微企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的主体,全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源自小微企业。但是,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一)科研人才短缺

小微企业人才严重短缺,特别进行技术创新的科研人才极其短缺。“留才难”和“引才难”,成为小微企业的双重难题。小微企业因为自身特征的原因,抗风险能力低,给“人才”造成不安全感,很多科技人才都愿意进工资待遇稳定的国企、外企或者大型民企。如果在工资、奖金、股金等待遇方面给予人才稍高的待遇,用高工资来留人才,那么这方面的投入就高,用于公司发展的投入就少,又加上企业贷款等等压力,会大大压缩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对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来说,资金缺乏是一直以来困扰企业发展的因素,而企业的研发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研发是一个时间很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才能见效,一旦资金跟不上,前期的研发成果就有可能打水漂。2011年11月,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在未来3年免征小型微型企业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但是,这项政策并未能解决小微企业的困难。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何佐贤在2011年12月26日举行的第二届小微企业融资论坛会议上表示,广东有53.03%的中小企业从来没有和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打交道,从来没有享受过借贷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帮助。我们国家也开始注意到了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资金问题,例如温家宝2012年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讨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问题时就指出:“要落实和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特别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三)创新平台缺乏

小微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就要有一定的内部或者外部技术创新平台,但是目前小微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平台。一方面,缺乏作为于内部技术创新平台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其建立与完善关系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能否实现持续增长。目前,很多小微企业没有建立技术中心,有些小微企业虽然已建立技术中心,但普遍存在设施不完善、科研经费紧张、缺乏科研开发人员等问题。另外一方面,小微企业也缺乏外部技术创新平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协作,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技术创新协作,对于目前的大部分小微企业来说,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的阶段。

三、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支持机制

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能力。那么,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外部多方机制的支持。

(一)实施专门针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可以通过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小微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在具体的做法方面,江西省这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值得借鉴和推广。江西省地税局明确表示,小微企业经相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可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具体优惠措施还包括:在技术创新方面,小微型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而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则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在技术转让方面,一个纳税年度内,小微型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笔者建议,可以借鉴江西省这一税收优惠做法,在全国进行推广,鼓励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二)加大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资金支持

支持中小微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以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技术升级,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2011年共安排了45亿元资金支持中小微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发展新兴产业,并将继续扩大这一资金规模。2012年2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提出要求,要扩大技术改造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要完善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还将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培育和支持300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目前,不少地方也实施了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基金支持,例如广东2012年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和服务等技术创新活动的5000万“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其中80%将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三)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对小微企业的技术带动和支持

要积极推进小型微型企业与大型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整合各种现有资源,发展高效能的产业集群。鼓励大企业与小型微型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大企业可对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例如行业龙头企业可以为小微企业提高一定的创新和技术支持。例如波司登发展30多年来,不仅带动了本地区的服装集群地的发展,而且更带动了包装、染织、面料、辅料、羽毛以及终端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以波司登为龙头的庞大产业群,增强了抗击风险的能力。

标签:;  ;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支持机制_小微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