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学业评价机制的理论与实践

中学数学学业评价机制的理论与实践

刘新平[1]2006年在《中学数学学业评价机制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认为学业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其功能,主要有导向、鉴定和选拔、诊断、调节、激励以及发展等。

马玉芳[2]2002年在《中学数学学业评价机制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认为笔者有幸于2002年参与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十五”重点课题:新课程标准下高考试卷多样化及评价研究。新的课程标准是为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提出的,而新的课程标准实施的关键在于直接引导教育目标的学业评价机制的改革。 学业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其功能很多,主要有导向、鉴定和选拔、诊断、调节、激励以及发展的功能,所谓导向功能,是指评价以教育目标为准绳,指导着教育向目标指引的方向发展。一切评价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标准上的,不同的标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评价结果。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应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标准,而我们缺乏与新课程标准目标一致的评价机制,必将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素质教育的目标及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要求,并结合国内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研究素质教育的数学学业目标体系及评价机制,并通过具体实践检验了该方案的实际效果,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一些有价值的、可推广的理论及实践经验。 本文分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大部分。 理论研究部分主要分析了数学学业评价的功能: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目标及评价机制现状;提出了关于素质教育评价的一些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综合评价的评价量表,首次给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并具体阐述了各指标的具体测评方法,最后形成了一个综合评价方案。 实验研究部分主要根据理论研究提出的评价方案及具体测评方法,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获得了前、后测试的一系列数据,运用教育统计方法分析了该评价方案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实际效果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该综合评价方案,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领域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提高了认知同化、顺应的质量;(2)通过该方案,充分发挥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兴趣及创造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3)通过该评价方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弱了学生的应试压力,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保障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最后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本文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在于:1.在国内首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首次给出了各指标权重及具体测评方法,为数学学科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开创了数学学科素质教育学业评价机制实验研究的先例,运用教育统计理论分析评价教育实验效果,其结果将会对数学教育理论的改革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刘新平, 马玉芳[3]2007年在《中学数学学业评价机制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指出学业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其功能,主要有导向、鉴定和选拔、诊断、调节、激励以及发展等。本文针对素质教育目标及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要求,结合国内外改革的经验,研究素质教育的数学学业目标体系及评价机制,并通过具体实验检验该方案的实际效果,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出了有价值的、供参考的理论及操作模式。

陈新国[4]2006年在《高中数学“探究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学校的任务绝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使他们获得受益终生的学科思想。“探究——建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其核心是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充分的肯定,确认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和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探究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达成学习的目标。“探究——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吸纳两种学习理论的精髓,整合二者的优势作用,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方式。 “探究——建构”教学是运用指导学生积极探索的方式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的认知过程,实现心理结构自我建构的教学。“探究——建构”教学植根于把学科思想作为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结晶核,并认为建构良好而合理的学科思想就是抓住了学生认知结构的本质,因为只有学科思想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系统,才能发挥它的思维监控作用,以制订解题策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探究——建构”教学使认知结构、能力结构和心理结构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有序开放系统,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了活力。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检验论证,得出了以下结论: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大面积提高数学学业成绩;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多元智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意识和交流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苏斌[5]2010年在《中学数学活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已经来临,人类业已跨入一个崭新的千年史。新世纪的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课程的活动教学实验研究是一项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活动”的研究就成为了一个新的关注点。“活动教学”这一古老的概念重新受到广泛重视,成为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鲜明特色。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入手,去探讨和研究数学课堂潜力的开发,真正将数学新课程改革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课堂活动教学将成为数学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本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来论述:第一章,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对活动教学中所倡导的“活动”一词进行了再认识,并且结合活动教学中的概念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等,界定了本论文的核心概念为“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明确了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内涵、发生机制以及所体现出的教育理念。第二章,在结合理论依据和实践研究两方面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第叁章,在前两章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做了多项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了当前高中数学的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活动教学的开展阻力重重,二是学生自身缺乏主动性。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当前阻碍中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开展的种种根源。第四章,针对调查反映出的各种问题,结合笔者自己实地考察“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的经历,以一堂课为基础,展开叙述对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的实践研究,并且通过一个学期内两个不同班型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数学课堂活动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注意问题。本文力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提供给中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参考与借鉴的观点、方法及模式,并尝试探索出一条更适合学生主动发展、且有利于其合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杨井根[6]2005年在《基于探究教学法下培养中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随着社会信息的加速、复杂多变的社会对人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强烈呼唤学校应教学会学生如何思维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无穷的创造因素。探究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摆在我们面前,探究式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合理的总是情境,通过探究学科特点,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人才。本研究阐述了探究教学的内涵,教学特征以及探究教学的条件,探究教学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并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内涵,教学特征,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本人通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探究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兴丽[7]2012年在《马扎诺分类学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旨在研究马扎诺教分类学理论及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马扎诺分类学的理论,并将马扎诺分类理论与布卢姆分类理论作了简单的对比,说明马扎诺分类理论与布卢姆分类的不同以及其优越性,即马扎诺分类学理论更注重对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然后,笔者根据马扎诺分类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设置了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并以此为模型对分式的乘除以及分式的加减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笔者重点突出了元认知目标及自我系统目标的设定以及量规评价方法的应用,并根据笔者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者得到以下几点结论:一、马扎诺分类学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使其成为一套完整的、合理的教育分类体系;二、马扎诺分类学在分类学体系中弥补了布卢姆理论的不足,使得教育理论更为完善;叁、基于马扎诺分类学的设计的元认知目标以及自我系统目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四、基于马扎诺分类学的教学策略更能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使得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更能促进教与学双向过程的顺利进行;五、基于马扎诺分类学的教学评价更具有创新性与全面性,量规的评价方式不仅能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胡文英[8]2006年在《中职学校数学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职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中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对中职数学课程的现状分析、通过比较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通过对发达国家数学课程发展趋势的分析、通过对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反思,阐述了开展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引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接着论述了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的现实目标及其确立原则,提出了基于现实的中职数学教学目标。最后,探讨了开展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的实施策略,就如何树立正确的职教观、如何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如何改革数学教学内容、如何实施适合职教生需要的数学教学新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尹向云[9]2006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在综述回顾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探究了数学自主学习的目标与特征,影响数学自主学习的因素,促进自主学习的渠道和原则,并针对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提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5个教学策略构想,设计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程序。重点突出了目标指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反思评价,变式训练,归纳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使得课程、课堂回归学生主体,体现了“还学于生”的教学理念,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学方式,是达成最优化教与学方式之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教学,都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实施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实施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承担起数学学习者的责任;实施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数学能力;实施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

邵贵明[10]2004年在《高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要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课程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课程改革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就课程实施而言,课程与教学的新观念是通过教师的整体构想和系统设计,形成一种思路,比如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本文对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作了初步分析,特别是重点探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概念界定、理论依据、操作程序、功能目标、评价体系等。本文采用了案例研究、调查问卷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从而探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对高中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学数学学业评价机制的理论与实践[C]. 刘新平. 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6

[2]. 中学数学学业评价机制的理论与实践[D]. 马玉芳. 陕西师范大学. 2002

[3]. 中学数学学业评价机制的理论与实践[J]. 刘新平, 马玉芳. 中国考试(研究版). 2007

[4]. 高中数学“探究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陈新国. 江西师范大学. 2006

[5]. 中学数学活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苏斌.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6]. 基于探究教学法下培养中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理论与实践[D]. 杨井根. 江西师范大学. 2005

[7]. 马扎诺分类学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D]. 相兴丽.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8]. 中职学校数学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初探[D]. 胡文英. 江西师范大学. 2006

[9].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尹向云. 云南师范大学. 2006

[10]. 高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邵贵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中学数学学业评价机制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