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80例临床观察论文_陈娟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80例临床观察论文_陈娟

陈娟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411100

【摘 要】 目的 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2年2月——2016年2月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眩晕消失率85%,临床总有效率达90%。结论 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眩晕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眩晕 临床观察

眩晕是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中医辨证认为眩晕与湿、痰、风邪有关,而临床上多以湿邪重浊黏腻与脾失健运互为因果,痰湿上蒙清窍致眩晕者常见。轻度眩晕的患者闭目即止,重度眩晕的患者则不能站立、旋转不定、同时伴随恶心、呕吐、晕倒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2年2月——2016年2月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眩晕患者8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32~75岁。梅尼埃病12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8例、颈源性眩晕24例、高血压病引起18例、更年期综合征者3例,其他5例。

1.2诊断标准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扑倒;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多慢性起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也可见急性起病者;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测血压,做心电图,颈椎X线摄片,头部CT、MRI等项检查,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继发性眩晕症。中医辨证分型参照如下标准:痰浊中阻型为头重如裹,视物旋转,恶心欲吐,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风阳上扰型为眩晕甚则如乘水中舟车,伴头痛,耳鸣,心悸及肢体麻木,苔黄舌质红,脉弦细而数;心脾两虚型为头晕目眩,肤发不泽,懒言倦动,心悸面暗,舌苔薄白,脉细弱;肝肾阴虚型为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心烦健忘,口干乏力,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弱细。所有患者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的眩晕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中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5g,陈皮12g,茯苓15g,甘草6g,生姜10g,大枣3枚;用法:浸泡上述诸药30min后以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服用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随症加减:肝阳上亢或伴动风征兆者去半夏和生姜加钩藤、龙骨、珍珠母、石决明以帮助患者熄风平肝,镇肝潜阳;痰热偏盛者去生姜,加黄芩、竹茹、胆南星以增强清热化痰的功效;气伤血虚者加党参、黄芪、当归;阴虚者加女贞子、早莲草;耳鸣重听者加葱白、郁金、石菖蒲以帮助通阳开窍;兼外感者加蔓荆子、菊花帮助祛风止痛;血瘀者加川芎、桃仁、红花;气虚者加人参;眩晕较重或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旋覆花(包煎)、竹茹以镇逆止呕;兼脘闷不适者加白蔻仁、砂仁以芳香和胃;湿重者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开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础治疗:嘱患者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烟酒,饮食宜少盐;平日应消除或减少紧张情绪,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发作时卧床休息。1.4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眩晕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内未见复发,日常生活和工作完全恢复正常;显效:眩晕病状基本消失,部分伴随症状消失,眩晕发作间歇期较治疗前明显延长;好转:眩晕症状减轻,伴随症状减轻,但易复发。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眩晕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增高。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病例+显效病例)/ 总病例×100%。

2 结果

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头晕消失68例(85%),恶心、呕吐、纳差消失72例(90%);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56例(70%),显效16例(20%),好转4例(5%),无效4例(5%),临床总有效率90%。

见表1。临床疗效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无效 总有效率

80例(70%)16例(20%)4例(5%)4例(5%)90%

3 讨论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的主观幻觉,是患者对空间方向定位感和重力关系感受力的功能障碍。眩晕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引起眩晕的发病原因比较多,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有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美尼尔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庭神经炎、高血压及高脂血等。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眩晕病机概括起来即是风、火、痰、虚四个方面,而临床中以痰浊上扰多见。《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证治汇补?眩晕》以“肝上连目系而应于风”,故眩为肝风。《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合,尤能治生痰之本;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姜枣调和脾胃,中州和则痰湿得化。使以甘草和中兼调和诸药。

《金匮要略》中描述原方再加入泽泻、白术二药,加强利尿之力。全方主攻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之效。本观察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0%。这说明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眩晕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焰生.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 [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787.

[2] 陈静,刘世喜,胡国华,等.半夏白术汤治疗眩晕的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12):864870.

[3] 林青,李秀芳,李文军,等.天麻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6,10(1):33.

[4] 何晶.天麻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天津药学,2006,18(5):6263.

论文作者:陈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80例临床观察论文_陈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