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颜志丹

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对早产儿予以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以此观察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共计200例,选择时间于2016年8月-2018年2月,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常规护理,对应组别:研究组、对照组。组间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睡眠时间、住院时间数据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30.00%)、胃管留置时间(13.33±2.11 d)、住院时间(16.11±5.22 d)数据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60.00%、胃管留置时间(16.66±1.26)d、住院时间(20.22±5.22)d),且研究组的睡眠时间(18.22±1.22 h/d)长于对照组(15.35±1.16 h/d),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能够有助于其成长发育,能够改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

【关键词】发展性照顾护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

早产儿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未成熟儿,指的是胎龄在37周之下的新生儿;早产儿具有不成熟的消化功能,同时还会存在胃肠动力障碍等不良情况,因此发生喂养困难的概率极大,对早产儿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十分有必要,不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会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并且对其之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发展性照顾护理属于个性护理中的一类护理形式,该种护理模式注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目前的新生儿监护病房中,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的应用频率极高。本文对早产儿予以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以此观察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手指的早产儿共计200例,选择时间于2016年8月-2018年2月,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常规护理,对应组别: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早产儿100例中有男性60例、女性40例;出生时体质量1 300~2400g,平均(1850.09±200.11)g。对照组早产儿100例中有男性61例、女性39例;出生时体质量1 200~2500g,平均(1851.12±202.09)g。经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早产儿保暖措施,对其呼吸道进行管理,预防早产儿发生感染情况,对早产儿进行日常生活护理。

研究组:①对早产儿的周边环境进行管理干预,以此减少早产儿对光线的刺激性,为早产儿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对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的工作音量进行控制,以此减少噪音;将微泵报警声调整在60 dB之下;在早产儿进食的情况下适当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调节早产儿的环境温度、湿度,对早产儿的肛温进行维持。②对早产儿的体位进行管理干预,早产儿处于的环境温度控制在32~34℃之间;采取头高足低斜坡卧位的姿势进行喂奶,之后取得右侧卧位并适当将肩部抬高;必须专人看护早产儿的喂奶过程,以防出现呛咳、呕吐等不良情况[1];③选择适宜早产儿的喂养措施,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训练的方式锻炼早产儿的吞咽、协调能力,若早产儿病情稳定则可直接经口喂养。④对早产儿进行静脉穿刺等操作时要尽量减少其疼痛感刺激,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穿刺;采用温和的语调呼唤早产儿,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⑤有次序且有技巧的抚摩早产儿体表部位,最大程度上恢复早产儿的各项机体系统功能。⑥指导早产儿家长进行亲子接触示范[2]。

1.3观察项目

组间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睡眠时间、住院时间数据指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涉及SPSS20.0系统,组间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数据指标为计数资料,胃管留置时间、睡眠时间、住院时间数据指标为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的检验方式是卡方、t检验,表示形式分别是:百分率、均数,当组间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睡眠时间、住院时间数据指标存在P<0.05则差异显著。

2.结果

研究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30.00%)、胃管留置时间(13.33±2.11 d)、住院时间(16.11±5.22 d)数据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60.00%、胃管留置时间:16.66±1.26 d、住院时间:20.22±5.22 d),且研究组的睡眠时间(18.22±1.22 h/d)长于对照组(15.35±1.16 h/d),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睡眠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表

3.讨论

发展性照顾护理属于新生儿个性化护理模式,该种护理模式将患儿看成独立个体,并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满足个体的身心需要和发展需求,在最大程度上将患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尽可能排除,以此为患儿建造出一个相对更为温馨、舒适的成长环境[3]。

早产儿一般存在未发育成熟的胃肠功能,且吸吮能力相对较差,胃容量小容易发生胃食道返流,且由于肠蠕动乏力和消化酶不足容易引发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因此,对喂食体位进行管理干预和对早产儿进行非营养性吸吮训练,能够改变早产儿的胃肠激素水平,以此促进机体的胃肠蠕动,以此保证早产儿正常发育[4]。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中通过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早产儿体表部位,能够通过刺激机体的皮肤感受器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生理效应,以此增强早产儿的胃肠蠕动速度,增加早产儿的食欲,有利于患儿的消化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和降低其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发生率;与此同时,抚触还属于一种情感交流,有利于与早产儿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情感关系,满足早产儿的心理需求[5]。

结合数据资料显示:研究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30.00%)、胃管留置时间(13.33±2.11 d)、住院时间(16.11±5.22 d)数据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60.00%、胃管留置时间:16.66±1.26 d、住院时间:20.22±5.22 d),且研究组的睡眠时间(18.22±1.22 h/d)长于对照组(15.35±1.16 h/d),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能够有助于其成长发育,能够改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

参考文献:

[1]周丽君.早期训练与抚触护理在促进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6):130-130.

[2]高子莹,邓宜雅,陈香韶.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0):51-52.

[3]李妙仙,赖灵巧.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4):142-145.

[4]赵欣.水床式鸟巢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2):145-145.

[5]孔秋菊,郭红英.早产儿居家护理延续服务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6,14(25):2666-2667.

论文作者:颜志丹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颜志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