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APM线混合编组列车行车方案研究论文_林旭东

广州地铁集团运营三中心

摘要:灵活的编组是APM系统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北京机场线等多条APM线路均使用灵活的编组形式来适用不同时段的客流需求。广州地铁APM线站台设计为3个停车泊位,可停放3节编组列车,列车编组的方式可分为1节、2节或3节组列车,出于方便现场运作的考虑,广州APM线自开通以来一直采用2辆编组列车。随着部分车辆逐步进入大修阶段,车辆检修需求增加,为了满足车辆检修需求,同时使运力计划更加符合客流需求,节能降耗,本文对列车单双节混跑模式的方案选择、行车组织、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广州地铁;APM线;列车编组;行车方案;研究

1、前言

作为世界上运营的唯一一条在地下APM线系统,广州地铁APM线自2010年11月8日开通至今已有七年多了,APM线按每2个车厢编组为一列车,按照工作日、周末、节假日分别编制《运力计划》,每天根据客流情况分为高峰期、中峰期、低峰期,分别上线5列、4列、3列车。经过7年的运营,固定的列车编组使行车组织便捷化、客运组织模式化、岗位工作标准化、检修工作流水化,对APM线的有序运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现行《运力计划》也存在和客流情况不够匹配,低峰期空车率较高,运能浪费等问题。随着部分车辆逐步进入大修阶段,车辆检修需求增加,现行《运力计划》不能完全满足车辆检修需求,如果依靠减少上线列车来满足检修需求,将导致行车间隔过长,影响乘客乘车体验,因此,如何根据客流情况灵活组织不同编组的列车上线运营,研究单双节列车混跑的运营模式,可作为现有运营组织模式的优化和补充。

2、运能需求分析

根据现有客流情况,计算满载率(ai)60%、90%时上线车需求量(单位:辆,以单节车为单位),典型日运能需求量如下图(数据来自APM部调度分部客流分析)。

现行《运力计划》高峰期5列车,共10辆车辆上线,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工作日早晚高峰基本符合满载率90%的运能需求;在周六、日高峰期基本可以符合满载率60%运能需求。

在工作日及周六日的低峰期,3辆车可满足满载率90%的要求,4辆车可满足满载率60%运能需求。现行《运力计划》在低峰期上线3列,共6辆车上线运行时空载率较高,存在较大调整空间,减少2至3辆车辆上线比较匹配客流需求。

现行APM线行车周期为25分钟,如果低峰期选择减少上线列车,两列车运行时,行车间隔变为12分30秒,乘客候车时间较长。如果编组的方式改为单节列车编组,在不影响现有行车周期和行车间隔条件下,减少上线车辆数量,满足车辆检修时间需求,通过减少车辆运行降低车辆零配件损耗,延长车辆检修周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车辆存放容量分析

现APM线总共有14辆车,根据上表分析,APM线运营期间常规存放容量(含林和西)为9辆车,留在正线运行有5辆车,如果低峰期减少上线车辆,需要扩展存放容量。

3.1扩容方案:

方案A:林和西摆3节编组的列车,增加存车容量1辆。总存放容量10辆,正线运行4辆。

存在问题:必须在转峰期回厂进行重新编组;或者在高峰期采用3节编组列车上线,转峰后到林和西转备用。

方案B:轻修2道停放4节车厢,停放区域延长到SW241道岔上。可存放10辆车,正线运行4辆车。

存在问题:车辆压在SW241道岔上,不能转动道岔,停车区域横跨多个供电分区,其他列车不能进出车场。为防止道岔误转动,必须排列恢复进路。

方案C:在轻修1道摆放1列有通信列车,增加存车容量2辆。总存放容量11辆,正线运行3辆车。

存在问题:1)影响列车折返,所有折返列车需要中控操作才能排路;2)多于2节编组的列车不能折返;3)只能存放有通信列车。

3.2存车方案选择

当正线运行3辆车时,宜采用C方案在轻修1道摆车。

当正线运行4辆车时,方案A、C均对正线运营有较大影响,宜采用B方案在轻修2道摆放4节车。

4、低峰期列车编组方案选择

根据客流分析,在低峰期既维持3列车运行密度,又减少上线车辆,可采用1+1+1,2+1+1,2+2+1三种方案。

方案一、1+1+1方案,三列单节编组列车,共上线3辆车,优点:满载率较高,少上1辆车。缺点:运营期间改编工作量大,转峰时正线所有列车均需回场,再组织3个单节列车分别出场进行初始化投入运营,行车组织困难,对正线运营干扰大。

方案二、2+1+1方案,一列双节,两列单节编组列车混跑,共4辆车上线运营。优点:改编次数比较少,行车组织比较简单。缺点:比方案一多上线1辆车,满载率较低。

方案三、2+2+1方案,两列双节,一列单节编组列车混跑,共5辆车上线运营。解编次数及行车组织与方案二相同,但多上一节车,满载率更低。

采用方案二对运营影响较小,并可以减少2节车上线,因此低峰期宜采用2+1+1的编组方式4节车上线运行,并采用在轻修2道存放4节列车的存车方案。

5、高峰期列车编组方案选择及出入车场组织

5.1当低峰期采用2+1+1行车方案时,高峰期按原《运力计划》5*2(5列2节编组)上线,需要在运营期间进行列车重新编组,重新初始化,行车组织流程如下:

低峰转高峰:

a)组织车场2列车出场,空出轻修2道。

b)正线2列单节列车回场,编组成2节列车后上线初始化,投入载客服务。

c)组织林和西1列备用车投入载客服务。

高峰转低峰:

a)先组织1列车回场,解编成2列单节编组列车上线初始化后,投入载客服务。

b)组织1列车在林和西转备用,2列车回场。

5.2存在问题:

a)每次转峰有5次进出车场调车作业,对正线运行产生巨大干扰,调车工作量大,调车冲突的风险也大幅增加;

b)在运营时间存在初始化不成功的风险,一旦初始化不成功,需要回场后重新初始化,将大大增加行车间隔。

c)部分车钩存在接触不良问题,无法真正做到灵活编组。

5.3优化方案:

为避免在运营期间重新编组、初始化列车,减少调车工作量,降低调车作业风险,宜采用固定编组全天混跑的方案,即在高峰期改为4*2+1+1(4列2节、加2列1节编组列车混跑)。

高峰转低峰:组织2列车回场、1列车林和西退出服务,不需要重新编组列车。

低峰转高峰:组织2列车出场,林和西备用车上线,不需要重新编组列车。

出入车场调车工作量比较(不含林和西)

6、客运组织

如单双混跑的模式进行运营,乘客不能预判列车停车位置,不能在固定位置排队上下车,列车到站后乘客发现候车位置不对后到需走到其他屏蔽门上车,抢上抢下情况将大幅增加。同时将出现列车运能不均衡情况,单节车乘客上不了车,双节车满载率低的情况。针对单双节混跑对乘客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6.1加强广播及现场引导。车站通过主控了解列车运行情况,当下一趟停站列车车次为1开头的单节车时,通过广播或现场引导乘客到正确位置候车。

6.2适当增加停站时间。目前APM线中间站的时间分别是25~29秒,当乘客发现自己候车的位置没有列车时,需要确保乘客有足够的时间步行上车。因此,需要对全线车站的停站时间进行重新设置,多预留5秒的停站时间。

6.3适当缩短单节列车与前车间隔。单双混跑的模式会造成运力不均衡,如果按等间隔发车时,将会造成运力成倍增加或降低;如果纯按运力平均考虑,则容易造成行车间隔成倍增加或降低。因此在混跑时既要考虑间隔均匀,又要兼顾运力平衡。在平均间隔+1分钟范围内宜实施小编组小间隔、大编组大间隔,降低运力不平衡带来的影响。

6.4做好宣传及舆论引导。单双混跑的模式在广州地铁尚无先例,当客流较大,单节列车不能满足乘客需求时,更容易引起乘客不满而导致投诉。而媒体关注的并不是上了几列车,而是为什么会有单节列车,需要公司各级部门统一口径,做好媒体应对工作,现场要做好乘客解释工作,并制定乘客投诉应对措施。

7、故障处理

7.1现行两节编组的列车,在车载信号和牵引系统上都实现了一主一备的冗余设置。两节编组列车相对于单节编组列车有以下优势:

1.当其中一辆车VATC故障,通过切换主控车方式,维持列车通信正常。

2.切换主控车作为中控处理列车故障的重要步骤,可以通过远程操作,消除故障,恢复列车运行。

3.当其中一辆车牵引系统故障时,利用单车动力维持列车运营到终点站。

7.2根据《APM线故障处理指南》,可以通过切换主控车远程处理的故障如下:

◇ 门阻塞故障(可通过切换主控车维持到前方终点站退出服务)

◇ ATC继电器故障(可通过切换主控车维持到前方终点站退出服务)

◇ ATC转速计故障(可通过切换主控车维持到前方终点站退出服务)

◇ TC交叉检验故障(可通过切换主控车维持到前方终点站退出服务)

◇ 停站不精确(可通过切换主控车维持运营)

◇ 车载读标器故障(可通过切换主控车维持到前方终点站退出服务)

◇ 启动失败(可通过切换主控车维持到前方终点站退出服务)

◇ 常规制动#1/2故障(可依靠没有故障的单元车维持到前方终点站退出服务)

◇ 扣车制动故障(可依靠没有故障的单元车提供扣车制动)

◇ 弹簧制动已实施(可通过切换主控车消除故障影响)

◇ 牵引故障(可依靠没有故障的单元车维持到前方终点站退出服务)

◇ 空气弹簧低压力(可依靠没有故障的单元车通过气连接补充故障车气源)

◇ 主风缸压力低(可依靠没有故障的单元车通过气连接补充故障车气源)

◇ 电机过载(可依靠没有故障的单元车维持到前方终点站退出服务)。

7.3若单节编组列车遇到上述14种故障无法通过切换主控车进行处理时,只能通过现场复位,现场处理不成功则清客后以RM模式运行到终点站退出服务。

7.4单节编组列车牵引故障时,则列车失去动力,立即清客,启动故障工况,并组织抢修,抢修人员视情况现场处理或申请来车救援。

7.5故障退车。低峰期由于车场及林和西均摆放有列车,列车故障后,需要先将备用车开出,腾出空闲股道,特殊情况下可将故障车退到轻修1道。

结束语:

在APM线供车不足的背景下,单双节混跑的运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车辆资源,在满足运能需求的情况下达到节能减耗的目的,可以作为现有运营模式的优化和补充。但是,由于混跑模式对现行的检修模式、列车摆放模式、客运组织模式、施工组织模式均做了重大变更,对行车组织,调车作业,客运组织和故障处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细化方案,通过精选方案和充分准备来降低其对运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5

[2]张贤.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2

[3]林祝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

论文作者:林旭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广州APM线混合编组列车行车方案研究论文_林旭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