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复杂地质隧道围岩开挖技术论文_陈飞荣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不同围岩之间的本质区别和直观表现在于其自稳时间,按照自稳时间的差异性可将围岩分为不同的级别,但对于某些自稳时间为0的复杂围岩条件,对其进行围岩稳定性的分级则显然没有实际意义。事实上,复杂隧道围岩在掌子面前方就已发生失稳和破坏,这也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其破坏过程、变形机制和发展程度及范围的不同,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这就需要采取不同的加固方式和施工对策。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复杂地质隧道围岩开挖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复杂地质隧道;围岩开挖技术

1、前言

浅埋复杂地质隧道开挖是隧道施工中重点工序,同时也是较难控制的施工工序。由于隧道处于浅埋地段,洞身埋深浅,围岩的自稳性较深埋段差,又由于地下水、风化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导致洞身及以上部位的围岩风化、破碎较严重。而且地表冲沟发育,堆积土、夹层土等现象不可预见。综上所述种种原因,导致浅埋段隧道的开挖成为普遍性的难题。

2、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洞口部分的施工

洞口部分包括明洞的开挖与支护,洞口边仰坡的开挖与支护及进洞前的超前支护的施工。明洞及洞口边仰坡的开挖要严格进行放样,按放样的边界线及设计的坡度进行开挖,尽量减少超挖,禁止出现欠挖现象。开挖完成后,尽快对坡面进行挂网、喷锚支护,减少开挖面的暴露时间,保证边坡的稳定,便于后续工作的展开。

根据围岩的破碎情况及设计要求,进洞前要先行做好大管棚超前支护,在管棚支护的保护下进行暗洞的各项施工作业。在明洞开挖至设计轮廓线验收合格后,进行大管棚的放样定位工作,在围岩体上用鲜明的颜色标注每个管棚的位置。为保证每个管棚的位置准确,外插角度符合设计的要求,先要施工便于定位管棚的套拱。套拱施工时,按设计要求的角度预埋套拱施工的定位钢管,每个定位钢管的位置要与围岩体上的标注位置一致,角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浇筑砼。套拱的作用是稳定山体破面,和准确确定管棚的位置及角度。待套拱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管棚施工。根据要求的管棚孔直径选用钻机的钻头,使成孔后的孔径满足设计的要求。若围岩容易造成卡钻或踏孔等现象,要进行跟钻支护,或进行注浆后重新钻进。钻进过程中要对围岩情况做详细的原始记录,对石屑进行地质判断和描述,为隧道的进洞开挖作超前预报,指导下一步的洞身开挖。

3、及时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针对该隧道地质情况较复杂的实际情况,委托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对该隧道进行了专门的超前地质预报。采用了 SIR-4000 型地质雷达进行数据采集,每次只取用前进方向20米的数据为可靠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两次地质预报的搭接长度控制在5米左右,保证测得的数据有较高的可靠性,为隧道施工的方法、措施的变更和拟定提供依据,能够有效的指导施工,减少施工的盲目性。将地质预报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围岩的状况,与设计文件进行对比分析。若与设计围岩一致,则按设计围岩级别进行施工,若出现偏差,则应根据实际围岩情况重新进行分析确定,有必要时,及时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联系进行设计变更,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地质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地质雷达系统组成示意图

地质雷达法即 GPR(Ground Penetraing Radar)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电磁波法。其方法原理类似反射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探测方法。GPR方法是用高频电磁波(1MHz-1GMHz),以脉冲型式通过发射天线被定向的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介质的界面时,电磁波便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后由接收天线接收(如下图),并由采集系统(主机)以数字型式记录下来。

地质雷达(GPR)工作原理示意图

采用 RADAN 7 专用地质雷达数据处理软件,对预报的地质雷达测线,进行背景清除、带通滤波、距离归一化、静校正及增益恢复等室内处理后,得到地质雷达测线处理结果如下图所示:

雷达探测波谱图

4、做好监控量测工作

监控量测作为隧道“新奥法”施工的核心,在监控洞室内的变形,判断围岩的裂隙、构造节理、裂隙走向及岩石破碎情况,初期支护变形情况,保证施工的安全和隧道结构的稳定等各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每一开挖循环所做的地质素描图,对预判洞身围岩的变化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通过地质素描图,能够得到围岩的结构构造、节理发育情况,裂隙破碎情况,知道围岩的薄弱点,辅助判断围岩的级别。同时为调整钻爆参数提供依据。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等项目的及时监测,为隧道施工提供洞身的变形大小、稳定时间等重要指标,据此可准确判断洞身开挖的预留变形量等指标是否合理,以便控制炮孔的装药量等指标,准确确定掌子面围岩的开挖轮廓线,周边眼的位置等。

监控量测沉降曲线示意图

5、做好钻爆作业工作

钻爆作业包括钻爆设计和钻爆施工。钻爆设计是洞身开挖的关键性工作,钻爆设计好坏,直接关系到洞身的开挖到位的准确程度,即围岩的超挖大小。在进行钻爆设计时要根据围岩的级别,薄弱部位的具体分布情况,进行详细周密的计算,确定炮孔的布置密度及炮孔装药量等指标。然后在钻爆施工时严格按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操作。控制好周边眼的间距误差在50mm以内,眼底不超出开挖断面的轮廓线100mm。钻眼完成后,要按设计方案的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孔眼,要重新钻孔施工,直到合格为止。然后才能按设计的装药方式和装药量进行装药,爆破。根据实际的爆破效果及时对下一循环的炮眼布置图进行调整,通过反复几个循环的调整,使爆破后的洞身轮廓线更接近于设计的要求。特别注意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围岩的变化情况,调整炮眼布置图,以满足设计轮廓线的要求。

6、采用合理经济的开挖方法

确定合理的开挖方法即首先要保证施工的安全,同时要保证施工的进度与经济性。

根据围岩的级别、类型等可以采用的开挖方法有台阶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及侧壁导坑法等等。无论是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还是侧壁导坑法施工,均限制了大型施工机械的使用,拆除临时支撑时初期支护会因突然卸载二出现大的变形,存在安全隐患,各分部开挖工作面的施工初期支护时,循环衔接性差,相互干扰大,初期支护不圆顺,容易引起应力集中、质量不能得到充分保证、并且临时支护工序多,投入大,不经济等。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该隧道在地质构造上属于鲁中南断块上升区的沂沭断裂带活动区,其显著特点是断裂构造发育,断裂的规模与方向不同,互相交切,把该区分割为许多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地质块体。出口处风化破坏严重,节理裂隙极发育。通过现场物探分析,该隧道处有约40米破碎带通过,区域稳定性较差。

在开挖进洞前经过仔细的研究,决定采用短台阶法进行施工。具体为“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即三个台阶依次相距大约5-10米的距离,上台阶整体开挖,中台阶与下台阶两侧错开梯度前进开挖,仰拱部位开挖采用左右错开分别开挖的方法。其中仰拱开挖与前面三个台阶的距离控制在50米左右。这样就在距掌子面约60米的范围内,隧道整个断面开挖分7个开挖面,以前后7个不同的位置相互错开同时开挖。然后分部同时支护,形成支护整体,尽量缩短每工序作业循环时间,逐步向纵深推进。

在具体施工中三台阶同时一次爆破后同时进行初期支护及出渣作业。由于采用台阶开挖,工作人员与开挖工作面相对高差较小,在进行初期支护时不需要专门的施工台车,施工较方便。且三台阶施工部位与仰拱之间有合适的工作空间,仰拱施工不影响三台阶的开挖及初期支护的施工,且可以同时进行。采用该法施工过程较简单,无需实施复杂的临时支护措施,大型机械设备可在工作面上进行出渣作业,提高了出渣作业效率,节省了临时支护的施做时间,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减少了该项费用的投入,其施工的经济性得到保证。三台阶施工梯度同时前进,相对开挖面积较小,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此法可以在一般围岩地质条件下,大力推广应用。

7、结语

该隧道采用的方法合理,施工工程安全可靠,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类似工程施工中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关宝树,赵勇.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7–12.

[2]台启民,张顶立,房倩,等.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超前支护确定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35(1):173–183.

论文作者:陈飞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浅埋复杂地质隧道围岩开挖技术论文_陈飞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