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进展论文_李荣君

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进展论文_李荣君

李荣君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 山东滨州 256603

【摘 要】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作为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深静脉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动力学异学及持续性静脉血液循环障碍,损伤静脉内壁,导致静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高凝状态,以单侧下肢出现肿胀、疼痛及静脉曲张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对于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骨科术后一般性护理、准确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密切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药物预防及治疗。

【关键词】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骨科术作为侵袭性治疗,对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性,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出现各种并发症[1]。深静脉血栓形成作为骨科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恢复状态及预后均会造成影响,治疗干预不及时、不合理及不科学时,可导致深静脉血栓转变为慢性症状,持续性影响骨科术后患者的预后[2]。由于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渐进性,可在早期给予护理治疗干预,及时阻止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病情。随着骨科术的广泛开展,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逐年递增,在临床治疗上需高度重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此,本综述旨在从提高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水平进行分析。

1.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概念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作为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深静脉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动力学异学及持续性静脉血液循环障碍,损伤静脉内壁,导致静脉栓塞[3]。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机理可将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分为三种类型:红血栓或凝固血栓、白血栓及混合血栓。其中红血栓或凝固血栓由组成均匀血小板和白细胞凝聚在红细胞和纤维素的聚合物内;白血栓包括血小板和白细胞;混合血栓包括红血栓和白血栓[4]。

2.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高凝状态密切相关;由于骨科手术过程中常采取全麻静脉麻醉,影响血流动力学,降低下肢肌肉平滑肌收缩能力,合并术后疼痛、感染及疾病原因,长时间卧床休息,均导致肢体深静脉血流缓慢,逐渐加重血栓前状态。梁赟[5]研究认为,手术操作时间越长,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越大,与手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密切相关。倪惠[6]研究表明,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灶多位于静脉瓣膜袋静脉连续处,提示肌肉收缩舒张强度大的部位易并发深静脉血栓。在骨科术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性损伤、感染性损伤及化学性损伤;术中,需注意多种高渗溶液或毒副作用较大的溶液,对静脉内壁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骨科手术中,存在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败血症等,均可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此外,血液高凝状态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的凝血反应密切相关。

3.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以单侧下肢出现肿胀、疼痛及静脉曲张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而肺栓塞作为最严重的临床症状。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初期,患者其中一侧肢体逐渐肿胀,局部疾病,行走时加剧,病情呈渐进性发展。由于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面特异性较强,在加重体检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小腿胀胀提高组织张力,导致小腿表皮紧皱;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具有压痛感;Homans 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可引起疼痛,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密切相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后深静脉血栓的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小腿深静脉血栓以小腿部疼痛、压痛、肿胀及Homans 征浅阳性;股静脉血栓以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小腿及踝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Homans 征阳性或阴性;股静脉血栓常发生于左侧下肢,临床表现以疼痛和肿胀为主[7]。

4.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骨科术后一般性护理、准确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密切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药物预防及治疗[8]。骨科术后患者需提高下肢,保持绝对卧床休息,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协助患者主动活动足和趾,多作深呼吸、咳嗽及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在术后恢复期间,严禁对患侧肢体进行按摩或推拿,保持大便通畅及保持体位的稳定性。密切观察患侧肢体的临床表现,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综合判断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

对于患侧肢体的疼痛、感染等并发症,要及时给予治疗护理,如采取止痛药物、疼痛护理及预防感染的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需绝对禁烟、限酒、保护患肢及锻炼肢体[9]。深静脉血栓的可逆转性较差,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静脉血栓的溶解难度逐渐增大,而手术取栓的疗效缺乏重复性;提示早期诊断深静脉血栓,及时给予治疗护理具有临床可行性。由于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特异性较差,需综合准确评估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在骨科术后,可挤压小腿肚子出现深部剧烈疾病时,可提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栓形成病灶周围具有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此外,大腿根部压痛提示该部位具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研究表明,密切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有利于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的病情,为早期治疗干预提供依据[10]。在术后,密切观察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测量患肢周径的大小,为进一步分析预后提供依据。此外,通过观察患侧肢体的表皮颜色、体温及患者的生命体征,为诊断肺栓塞提供依据。药物预防及治疗,如抗凝血疗法或溶栓疗法作为预防治疗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疗方法;小剂量的肝素对于静脉血栓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性用药。在用药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凝血指标,为及时调整抗凝药或溶栓药剂量提供依据。在溶栓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病灶处的肿胀程度,为进一步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用药剂量提供依据。

5.展望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作为骨科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与骨科术对患者的制动、长时间卧床休息及手术治疗因素等方面有关;但临床对于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的风险,但需显著提高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1]张建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14,11(8):301-302.[2]陈庆生.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2014,07(37):242-242.[3]吕梅叶.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4):117-119.[4]张红梅,陈雍华.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2):79-80.[5]梁赟.预防老年人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702-703.[6]倪惠,王雪华,邵凤慧等.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防治与护理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4,14(5):69-72.[7]梁智华.骨科术后预防DVT 的护理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3,11(30):4036-4037.[8]魏玉莲,王克芳.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39-40.[9]杨静,陆永平,李静等.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118-119.[10]袁旭,何明菊.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277-278.

论文作者:李荣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30

标签:;  ;  ;  ;  ;  ;  ;  ;  

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进展论文_李荣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