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游戏有机结合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好方法论文_张宇

音乐与游戏有机结合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好方法论文_张宇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一幼儿园 138000

一、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游戏化组织现状分析

教师要成为活动的“导演”。《幼儿教育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以风靡一时的音乐游戏教学“傻瓜式流程”为例,活动开始部分,教师讲述故事,并先配上指定的动作。这一环节中,无形地就将活动中的主次性颠倒,教师成为了活动的主体,介入强度太大,幼儿便先是被动地进行一系列的动作模仿。即便是在幼儿创编环节中,幼儿的思维也是受到了之前教师教授动作的影响。另一方面,幼儿的向师性行为也会造成幼儿创编出来的动作与之前教师的动作相似。在观看了第六至第八届“全国幼儿园音乐观摩研讨会”的视频后发现,有超过50%的大班音乐游戏都采用了“傻瓜式流程”这一模式,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不够。《幼儿教育指南》中艺术领域第一部分为:感受与欣赏。大部分的音乐游戏活动,由于以故事导入的较多,导致幼儿无法在活动开始部分对本次的音乐进行完整的多次欣赏。大班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重视了动作的编排与练习,而忽视了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以音乐游戏《摇篮曲》为例,活动的层次性不明显。幼儿由于欣赏的音乐次数较少以及教师的引导性不够,本次活动未达成所设立的情感目标:能体验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整个活动幼儿不断重复完成技能目标:练习安抚宝宝睡觉时的简单动作。此外,教师自身在音乐素养方面也需要一定的加强,这也是影响音乐游戏正常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不够,也就不能真正意义上地进行本次音乐游戏活动,而本次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也就是一次普通的游戏,没有真正地体现出音乐游戏活动教育的价值。音乐律动游戏化的形式往往过于单一,场地受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观摩了我园及全区三年来的大班音乐游戏活动后发现,较为统一的为T—S众模式,即一名教师与全体幼儿之间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场地也受限制。在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教师扮演狐狸,追逐幼儿扮演的母鸡,看似一场惊险而趣味十足的音乐游戏活动,教师却因为怕幼儿过于兴奋,一直让幼儿坐在座位上进行活动,幼儿受到了束缚,一直重复着被教师扮演的狐狸追的动作,因此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的自主性没有得到体现,同时没有获得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感。

二、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活动游戏化教学策略建议

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给予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明确活动的主体永远是幼儿。大班幼儿的想象力较为丰富,导入部分可以用幼儿的想象代替教师的故事讲述。幼儿在完整倾听音乐后教师不断地鼓励、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并适当介入进行提问:“你在音乐中听到、看到了什么?”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有时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答案。增强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生活即教育,对于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属于隐性教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非在一节音乐游戏活动中就能获得。因此,在一日活动中要处处渗透音乐。首先,选择适合本年龄段幼儿倾听的音乐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重任,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与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晨间锻炼、开始、结束游戏时、幼儿散步、起床环节等都可以选择播放相关的音乐,代替教师的口令,利用音乐起到提示、缓解放松等作用,不同环节的音乐也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其次,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在音乐律动活动中,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和自由性的体验。一个完整的活动中,个体活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由结伴活动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根据需要多次交替出现。再次,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如: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舒适的空间位置,可以自由地选择合适的游戏伙伴,可以自由地选择加入自己喜欢的小组等。

一直以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呈现小学化现象, 重技能训练, 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 幼儿整日围着教师转, 对教师的话唯听是从, 机械地记诵不感兴趣的东西, 是被动的沮丧的学习者。教师也好像是知识的传声筒,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上课是基本活动,“教师讲, 幼儿听”、“教师做, 幼儿看”、“教师指示, 幼儿做”, 总是很认真地教唱儿歌,让幼儿记住歌词、旋律以及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师较重视唱歌的技能技巧训练,忽视了幼儿自主学习的培养。因此,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 严重束缚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创造思维, 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认知,因为有些歌词太陈旧复杂,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了,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学习的质量。

那么怎样的歌曲适合幼儿呢?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除了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也适合幼儿歌唱。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那些歌曲一出现,如《老鼠爱大米》、《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等,他们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对歌词或一些旋律进行适当的改编,将音乐与美术整合,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自然启动美好情境,提高审美情趣。幼儿在学的过程就会学得更加快乐。

论文作者:张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  ;  ;  ;  ;  ;  ;  ;  

音乐与游戏有机结合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好方法论文_张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