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在大学图书馆图书采访中的应用构想论文_王胜铎

VR技术在大学图书馆图书采访中的应用构想论文_王胜铎

空军指挥学院教研保障中心图书馆 北京 100097

摘要:图书采访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访质量直接影响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和图书馆职能的发挥,本文对VR技术在大学图书馆图书采访中的应用构想进行探讨。

关键词:VR技术;大学;图书馆;应用

1 图书采访中应用VR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中明确指出,要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的超前布局,其中包括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认知分析等技术,但图书馆界对VR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领域,尚未充分认识到VR技术对传统图书采访模式的创新性、变革性、颠覆性作用,在VR技术应用的宏观布局上缺乏统筹,经费及人员投入不足,采访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应用基本空白。同时,采访人员对VR关注程度低,仅满足于采访现状,按部就班,缺乏探索和实践VR技术应用的动力。

(2)VR资源匮乏

至今为止业界尚未形成VR图书、VR书目行业标准体系,并且由于VR资源制作成本高,导致VR资源极度匮乏,难成体系,无法满足批量化的VR采访。一方面,由于尚未制定VR书目等行业标准,没有书商、制作商专门制作和提供VR书目,使图书馆VR选书、虚拟现场采购等无法开展。另一方面,要将2D资源逼真虚拟成3D,往往需要专业的团队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来完成,就出版商、制作商而言,若无较大盈利是不愿投入的。既缺乏投入又无VR资源的行业标准,导致VR图书无法批量生产,制作成本高,制作出来的VR图书及相关资源稀少,无法满足读者需求。目前,VR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多为科普性的少儿图书,如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恐龙世界大冒险》、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勇敢孩子的恐龙乐园》等以恐龙为题材的VR图书。总之,目前VR图书品种单一,数量有限,难以形成有规模的VR图书市场。图书馆即便愿意大力采购VR图书也面临无资源可采的尴尬局面,没有资源自然也就无法引起读者荐购和阅读的欲望。

(3)接受程度不高

VR技术尚在完善中,舒适度不高、性能不佳,用户体验差,高端设备价格昂贵,难以被大众接受。VR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手段,用户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必须借助设备(通常是VR眼镜)才能实现,一些高性能、高舒适度的VR眼镜价格高达数千元,极大地限制了VR的普及。另外,眩晕感是VR眼镜的通病,某省消费者协会公布的一份VR眼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48.76%的消费者对VR体验不甚满意,眩晕感较强和内容供应不足是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的两个重要因素。VR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头显设备产生“双目视差”和“移动视差”等深度信息,从而形成三维立体的虚拟现实场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曹煊认为,当前的头戴显示设备只提供“双目视差”和“移动视差”,而未能提供“聚焦模糊”,从而导致聚焦丢失(聚焦错乱),这是使用户产生眩晕感的“罪魁祸首”。另外,大部分VR应用中存在场景重构问题,重构场景的真实性取决于建模的精度和图形引擎的性能,因此,某些VR入门级应用中普遍存在精度缺失的问题。现有的VR技术和设备还不能实现真正的沉浸式体验。在大学图书馆中,VR的应用场景、资源、专用设备较少,尚未形成全国性的使用热潮,大部分图书馆仍在观望,大部分读者对图书馆的VR应用知之甚少,甚至从未体验过。因此,读者和采访人员对其缺乏了解,接受程度不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VR技术在图书采访中的应用对策

2.1 明确“VR+采访”定位

在图书采访中应用VR技术是对传统采访模式的颠覆,对“VR+采访”的认识不能局限于将其作为一种新的采访形式,而应将“VR+采访”作为改善采访质量、提升资源配置水平的革命性变革,作为实现“用户导向”图书采访的重要途径。VR技术利于图书馆优化采访模式,充分与读者交互,准确掌握读者需求,最大限度按读者需求配置图书资源。VR技术在采访中的应用只是其图书馆应用中的一部分,它将与其它方面的虚拟应用一起构建知识共享、服务高效、使用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图书馆。图书馆应更加重视VR技术发展,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和实践“VR+采访”模式。

2.2 完善VR资源体系

制约采访VR化的核心因素是VR资源极度缺乏,无法形成规模。要完善VR资源体系,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通过VR图书、VR书目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实现VR资源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图书馆应与相关部门一起积极推动VR图书、VR书目标准体系的制定,这必将带动整个VR产业的快速发展:首先,VR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将使VR生产商、出版商、书商按照统一标准规范生产,互通资源与技术上的有无,增强合作,同时增强VR图书、VR书目在各采访平台的通用性;其次,标准体系的建立为生产商、出版商、书商共同解决VR应用中的难题提供便利;最后,VR标准体系的建立将为降低VR图书、VR书目等产品的批量生产成本提供条件。实现标准化生产将极大地改善图书市场上VR图书资源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可要求书商提供标准化的VR书目,为图书采访VR化提供VR图书资源、VR书目数据的支撑。作为图书消费市场重要客户的大学图书馆还应掌握一定的VR图书、VR书目行业标准话语权,参与VR行业标准的制定,使图书VR数据、VR产品更契合大学图书馆的需要。

(2)以需求驱动VR行业技术革新,完善资源体系图书馆应重视虚拟资源的建设,加大VR资源的采购力度,逐步提高VR资源的采购经费比例,并在图书采购招标文件中明确优先采购VR资源,通过采购需求驱动VR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产业革新,促使市场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和资源,开发出更多应用场景完善VR资源体系,降低VR门槛,使其更加贴近读者。

2.3 推广“VR+采访”模式

制约采访VR化的另一个核心因素是用户,只有尽可能多地吸引用户参与到虚拟采访中,才能使图书采访更加契合读者需求,且更加高效。图书馆应完善“VR+采访”的实施条件和环境,并在读者群体中大力宣传推广,从而推动采访VR化的普及进程。图书馆层面应进行宏观布局,构建实现“VR+采访”的条件和环境,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图书馆应联合技术人员、采访人员组建科研团队进行攻关,探索VR技术在图书采访中可实现的场景、流程等,加以完善后适时实行;第二,不断增加VR设备、设施、资源的购置,并加强馆员VR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VR软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为开展VR技术下的采访工作奠定基础;第三,通过图书馆学(协)会、图书馆联盟等组织在图书馆界达成共识,一致要求书商制作或提供VR虚拟书目、构建虚拟书架、搭建360°现场采访虚拟场景等,逐步实现由传统采访向“VR+采访”的过渡;第四构建VR虚拟社区,打造与读者交互的平台。

结束语

将VR技术应用于图书采访,将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图书采访的不足,引发采访工作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回归以需求为导向的采访工作的初衷与本质。

参考文献

[1]何冰,刘红玉,罗南.基于虚拟知识社区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

[2]陆颖隽,程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研究———以CADAL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7.

论文作者:王胜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  ;  ;  ;  ;  ;  ;  ;  

VR技术在大学图书馆图书采访中的应用构想论文_王胜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