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高职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高职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张宏武 尹传芳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中国 北京 100011)

【摘 要】 文言作品是几千年历史积累而成的宝藏,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语言文字的精髓所在。文言文教学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当前教学的现状,着重探讨了高职文言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 高职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方法

我国是文明古国,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文言作品。优秀的文言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文学艺术美的享受,更凝结着作者在生活磨砺中积淀地对生命万象的感悟与思考。在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中,文言作品约占四分之一的比例,所选篇目均为历代名篇,堪称精品,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文采斐然。文言文教学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职生应当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作为特有的文化载体,文言文具有传承历史文化和陶冶情操的教育价值。高职语文文言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培养高职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

本文采用医院医疗与教学协调管理方案,整合了医生在病房、门诊、手术室和教室的工作时间,实现了医生全日程管理。通过计算医生的工作强度来合理安排医生的上课时间,使用品管控制图动态显示医生工作强度信息,通过信息推送系统实时推送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全方面协调医生门诊、手术、夜班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方便医院教学管理人员操作,合理安排医生教学和医疗时间,均衡调整医生的工作强度,降低医生工作强度,以避免教学差错,提高教学质量。下一步的工作是研究如何将该工作应用于医生绩效管理,合理计算医生工作量,达到智能化绩效管理。

文言文因年代久远,语言隔阂较大,学生深感学习之难。相对于小说、散文和诗歌的教学,文言文教学的处境不容乐观。往往是教师对作品的感慨颇多,而学生漠然视之。同现代文相比,学生更是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如何引导学生走近传统经典,从历代先哲们的文章中汲取智慧,如何充分发挥文言作品对培养高职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如何让高职文言教学顺利地前行,这是教师应探索思考的内容。

1 重视诵读,培养语感

诵读是文言文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古人提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获得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反复诵读可以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内容,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诵读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诵读可采用范读、自读、指名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配乐美读等方式。课上,教师给学生以读音、断句、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规范指导。在反复诵读中,学生通过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的变化逐步熟悉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有利于培养敏锐的文言语感,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教师范读之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朗读,并且要求他们读准字音,分清句读,读出各种句式的语气,从整体上把握文意。齐读一般用于理解重点段落的内容,目的是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张嘴读。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订正。对于《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垓下之围》等故事情节强的文言作品,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学生通过朗读展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形式活泼,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读出文言作品的情感,这是对高职生提出的较高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恰到好处表现声音的强弱,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对学生进行配乐诵读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品味文言作品的音韵美,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陶冶情操,丰富思想。

学习《垓下之围》一课,学生读到“东城快战,率兵突围”这一情节时,笔者提出问题“一个手无寸铁的农夫为什么敢冒着生命危险骗项羽?”有的学生猜测:农夫可能是刘邦安排的埋伏。笔者接着又抛出问题“项羽的失败真像他说的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时运不好吗?然后给学生讲述巨鹿之战中相关情节,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项羽历经艰险逃到乌江,本来打算过江的项羽,突然改变了主意。笔者又抓住情节上的变化创设问题情境。正当学生迷惑时,笔者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项羽与乌江亭长的短短几句对话。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对话,你能看出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老师创设的一连串问题牵动下,学生主动探究,梳理故事情节,分析司马迁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一些高职生不愿意接触文言作品,他们觉得古汉语离现代的生活太遥远了,学习文言文没有实用价值。也有些学生认为古汉语知识学起来太难了,因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的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构成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他们探讨学问的一种“激发剂”。它是促成学习深入探究作品的动力。激发兴趣,就是把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2 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读,教师进行点拨指导,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教师应把诵读贯穿于整个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把它当作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诵读环节抓住了,后面的学习相对就顺利了。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只有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的过程,那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在文言文教学中精心设疑,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高职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作品文本时,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布置障碍,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探究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引发积极的思考,在交流讨论中获取感悟。

我是一个85后,那时物质比较丰实,但每天能吃上一块巧克力却不是每个孩子能办到的。由于姥姥特别疼我,当我刚学会走路时,姥姥就牵着我的小手,每天去楼下不远处的军区小卖部买一块巧克力吃。天长日久,我的小牙就长“虫”了,有时痛得凶时,就捂住小脸,大声地嚎叫:“妈妈,我的牙齿好痛哦。”这时,妈妈就会向单位请假,带我去川医口腔科医院补牙去。待我换完乳牙,打开我的“宝贝”盒子一看时:哇塞,每颗小牙上基本都有一块“小补丁”。

于是医生找来专业人员教她修剪指甲的相关技巧,而她也十分热衷于学习。没过多久,她就开始替病友修整指甲。此后,她的性格发生了180°转变,没多久就出院了。后来,她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店,挂起招牌,不到一年就能自力更生了。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一些富有竞争性质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朗读比赛、背诵比赛、竞猜游戏、翻译接龙、词语大比拼。一些学生对翻译课文较反感,主要是因为文言文时代久远,语言隔阂较大,学生的基础较薄弱,阅读和理解起来困难。如果老师包揽翻译,学生会缺少主动参与的机会,他们学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在课上采用赛译课文的形式。课前,先把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分组本着就近和学习基础好中差兼顾的原则。指定基础较好的同学为组长,课前组长带领组员结合注释口头翻译课文,课上各小组竞争抢答翻译,不可一人包办,组长负责统计小组回答的次数,学期末给活动最活跃,得分最多的小组每个组员加平时成绩。竞赛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起到了帮带作用。

3 改进方法,增强教学成效

3.1 故事法

教材中的一些文言文故事性很强,老师可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文章梗概,激发高职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学生充分朗读作品之后,也可请学生用讲故事的方法复述作品的内容,大家齐参与,相互补充。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梳理情节,还能督促学生预习,培养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些成语与所学文言文相关,例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大方之家、望洋兴叹、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秦晋之好等。教师可以将这些成语故事与口语表达训练相结合。文言作品涉及丰富的古典文化常识以及作家身上所体现的深厚博大的人文精神。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查阅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经历,课上让学生进行讲解。这种形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开阔了作品的文化背景,为学生深入探究文言作品提供了帮助。

3.2 表演法

对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教师可以指导改编成课本剧,组织学生分组表演,激发学生参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鸿门宴》一课,笔者安排三组同学表演宴会前、宴会中和宴会后的故事情节。表演前,学生先分组研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将晦涩难懂的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再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这样就省去了教师串讲的环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行解决了疏通文义的任务。参与表演的同学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演绎情节,展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课堂上,学生大胆表演,夸张的肢体动作,搞笑的语言,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通过表演,学生不仅顺利地掌握了“睨”、“前”、“目”“翼”等词语的用法,还理解了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3.3 竞赛法

再如《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笔者设计了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秦晋为什么要攻打郑国?秦晋以强攻弱,郑危在旦夕,退秦师的可能性是什么?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穆公的?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将学生的思维完全激活,学生成了课堂思维活动的“主体”。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重点难点之处,在文章矛盾之处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疑问,辅之恰当的引导。“问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以疑问激发学生认知的动机,以动机驱动探究文本,解决问题的学习行为,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讲解古汉语知识点时,笔者采用AB猜题法,同时给出AB两个答案,激发学生利用语感,根据已有的知识,联系上下文判断词义。引导学生化难为易,巧记知识,寓枯燥的语法于有趣的活动中。例如,《鸿门宴》中“项伯杀人臣活之”一句,笔者给出两个选项:A项伯杀了人,我活了;B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我救活了他)。大多数同学凭对课文内容了解,能顺利猜出答案。这时教师再告诉他们为什么是正确的,这个词语在当前语言环境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使学生顺利掌握词类活用这一知识点。当学生们一次次猜出答案时,他们的学习兴趣随之被激发出来。

甚至可以说,新奴隶社会的奴隶,连奴隶都算不上。因为在(旧)奴隶社会,奴隶的地位再低,也是“会说话的工具”,总还有用。为了使奴隶更好地为奴隶主劳动,奴隶主就得或多或少爱护自己的工具,养活他们,让他们尽量繁殖,让他们健康,身强力壮。因此,奴隶阶级绝非无用阶级。但是,在新奴隶社会,新奴隶对于新奴隶主毫无价值,这种无用性对个体和阶级都成立,因此,准确地说,新奴隶社会的本质乃是:新奴隶阶级是无用阶级,新奴隶也就是无用者。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朗读背诵擂台赛、男女生接龙朗读赛等多种竞赛方式。高职生有较强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课上适当地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学生就会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文言作品是几千年历史积累而成的宝藏,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语言文字的精髓所在。面对高职生的现状,教师应积极地开动脑筋,设计适合高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热情。利用文言作品蕴含的哲理启迪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感受古代优秀作品中鲜活的生命光辉,领会古代文化的精髓,发挥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 H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3-0157-002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3.077

标签:;  ;  ;  ;  

高职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