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师驾驭教材的三个“度”论文_张忠锋

政治教师驾驭教材的三个“度”论文_张忠锋

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 745000

中学教学的基本特点是用“教材”教,教材是教的依据,也是学的依据,更是考的依据。所以,政治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就成了其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它也必然成为衡量与评价一个政治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政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度”上,即宏观的高度、微观的精度和情感的厚度。

一、从宏观上讲,对教材的把握要有高度

所谓高度,主要是指教师不但要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每一本书、每一单元、每一课到每一框都有这个问题),而且要准确把握教材文本背后的思想高度。新教材的呈现特点是知识“碎片化”倾向(编写的出发点强调了生活逻辑为起点),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甚至许多年轻教师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也感觉“捏”不准、“拿”不住。这对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必修3《文化生活》,整本书的核心知识是四个点——文化的力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先进文化的建设四个方面。把握这一点不难。但如果我们能把握这本书的真正的思想主线:“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实践服务”的话,则复习时,可能学生对整本书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就会比较顺利。

二、从微观上讲,对教材的把握要有精度

微观主要指对教材“细节”的把握,具体的细节当然是说不完的,可以从新教材构成的正文、辅助文(包括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等)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教材正文的文本,把握须“严谨”。

如必修1中的《公司的经营》一课中,对企业的不同责任的描述,除了对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要区别,实际上还有二对关系要区别清楚,对照正文37页和39页小字中对合伙企业的理解,可引出第二对要区分的关系:无限责任与无限连带责任的区别,再结合正文37页二句话:“一人有限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有限”但“连带”之责任),可发现第三对需区分的关系:有限连带责任与无限连带责任。教师没有对教材的严密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学生的思维如何会深入?教师严谨,学生才会严密。至于有不少教师把必修一中“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句话解读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则更是低级的错误,更是不应该。

二是教材的辅助文部分,定位须准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把握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其“辅助”功能,为正文的学习服务,尽量减少学习中的“盲点”与“死角”,扫清“难点”,以提高学习效率。如必修4《生活与哲学》这本教材,辅助文可能是最需要关注的,往往是某些教学的“盲点”之所在,而这往往会成为考试的“命题”点,如以小字内容作为考试的素材,或者直接进入选肢中,成为学生的“软肋”甚至是“死穴”。如87页所引的费尔巴哈的话“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作为教师,不但自己要清楚,而且还要用最通俗简单的语言,让学生搞清楚。这当然还是一个对教材把握是否“深入”与“严谨”的问题。

三、从情感上讲,对教材的把握要有厚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求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最高要求。政治新教材本身的情感容量的提升必然对教师理解、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情感容量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最难的一点,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工作。政治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不但情感容量大,而且往往是进行一些特殊教育的切入点,如劳动教育、崇高教育、生命教育、亲情教育、爱情教育等,这都是生命长河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比如老师在上必修1《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时,“劳动教育”这一点就做得很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两次现场调查。一是调查学生是否从事过体力劳动,是否喜欢体力劳动?二是调查大家对学校的每天见到的清洁工是否打过招呼,是否知道其姓和名?调查的结果可以“查”出问题:有的学生明确表示讨厌体力劳动,有的学生表示从来没做过体力劳动,也不会做(所喜的是学生讲的是真话)……这节课最后落脚点就是把劳动观念上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又如教师在上生活与哲学的第一节课《生活处处有哲学》的时候,用教材中“杞人忧天”的故事(教材以图片形式呈现)来引领整节课的教学,对材料的处理思路是:抓住“忧”字,把“杞人”(无名)看作是一个忧国忧民、胸怀天下、追求真理(如追索宇宙的奥秘)的智者……将它与正文的主题“哲学关注的是人类的普遍和共同问题,哲学家是有责任、胸怀天下、可以为追求真理而付出生命的(如布鲁诺),哲学的使命就是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成为人类的指路明灯……”。这样,学生对哲学的敬畏之情就油然而生,兴趣也来了,情感厚度也有了,而且还贯穿了崇高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等思想。

如果真正把握住了政治教材的“情感”脉搏,其实,政治课也是可以上得有滋有味的……教育,说到底是思想的交流,是情感的互动。只要你用心去做,就可以做出味道来,就可以做出乐趣来。

古人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把握教材是一个过程,一本书上二十年,就可以上出二十种滋味来。当然,我们不但要读“教材”这本书,而且还要读教材以外的更多的“书”。“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意思。

论文作者:张忠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政治教师驾驭教材的三个“度”论文_张忠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