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八大前后报纸宣传_中共八大论文

党的八大前后报纸宣传_中共八大论文

中共八大前后的报纸宣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共论文,报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八大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距中共七大的召开已经整整11年了。而当时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也注定这次会议必将在共和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重要事件往往会成为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共八大也不例外。在当时舆论宣传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的媒体是报纸。那么,在八大召开前后,各大报纸有何表现,其宣传报道又有何特点呢?本文试图通过对当时中央和地方主要报纸的系统查阅,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中共八大之前的报纸宣传

1956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中央政治局通知,明确地将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时间定在当年的9月15日。7月6日,中共中央通过新华社向全国发出了这一通知。自此到大会开幕这两个半月的时间,可以看作是中共八大召开之前的一个重要准备期。其间,繁多的大会文件需要准备,各地参会代表也被选举出来,参加会议的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团也陆续抵京。这时的报纸宣传主要有这样几个倾向:

1.各大报纸对八大即将召开的相关报道较少。7月份,全国各大报纸大都转载了新华社关于八大召开的消息,但是此后的一个月,各大报纸都相当“沉默”。进入8月份后,对于八大的报道更多体现出一种“自发”的状态。《人民日报》作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在这期间少有文章正面提到中共八大。只有几篇文章如《中共四川省代表大会有重大收获批判了官僚主义增强了团结》①、《浙江省召开第二次党代表大会》②、《山西省举行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决议在全省党组织内开展整风运动》③等,在文章最后提到各省中共八大代表的选举工作已经完成。《苏大使馆举行酒会庆祝中苏爬山队的成就》④在文章中间有一句:“年轻的中国爬山运动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取得的这个胜利,正是给大会最好的献礼”。《北京日报》在这段时间也只有为数不多的文章提到即将召开的中共八大,如《中共北京市第二次代表大会闭幕毛泽东同志等29人当选为出席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⑤等。其他报纸如《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也都存在这个情况。

2.在提到八大的文章中,多为报道工农群众及各个阶层积极工作、努力生产,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代表大会。《解放日报》在这一段时间共有10篇左右的文章介绍这方面内容,如《向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献礼12000瓦汽轮发电机争取在八月底制成》⑥,《我们用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全市纺织工人将要掀起新的竞赛高潮》⑦,《虽然年逾半百,热情不让青年,39位老工人要以新成绩向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献礼》⑧等等。

其他报纸的文章,如《长江日报》9月10日的《北京、上海、鞍山等地职工以新的成绩迎接“八大”》、9月14日的《武汉市广大职工迎接“八大”》,《天津日报》9月7日的《天津卷烟厂技术人员和工人改进技术,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民晚报》9月2日的《手工艺人迎“八大”纷献精美作品》、9月6日的《轻工业工人以行动迎接“八大”》等等都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3.报纸“关注度”的地区性差异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北京报纸对八大的关注度明显不如其他地方报纸强。北京地区的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等在八大召开之前一个多月都少有正面报道八大的文章。其他地方的报纸还是有一定报道力度的。如《福建日报》的相关报道:9月1日的《上海市工会联合会号召全市职工掀起先进生产者运动高潮迎接全国党代表大会》、《向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献礼上海电机厂制成一万二千瓦汽轮发电机》、9月7日的《本省一批艺术品运往北京将作为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赠送外宾的礼品》等。再如前面提到的《解放日报》、《天津日报》、《长江日报》等报纸都有一些关于工人热情生产、迎接八大的相关报道。

中共八大期间的报纸宣传

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从这一天开始到大会结束,各大报纸纷纷对八大进行报道宣传,其关注力度、报道强度以及报道方式都与八大之前有很大不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各大报纸对八大的关注力度、报道强度明显增大。各大报纸都在头版显著的位置对八大进行了宣传,而且报道版面大幅增加,有的报纸甚至增刊对八大进行报道。以《光明日报》为例,从9月16日起,头版详尽介绍了大会的日程安排和各项决议,并且用大部分的版面对八大进行了报道。《光明日报》在平时只发行4个版面,在八大期间为了集中宣传大幅增加到6至8个版面。《解放日报》平时共刊发6个版面,这段时间关于八大的报道则占到4个版面以上,甚至一段时间也将报纸扩至8个版面。这是建国以来各大报纸首次如此步调一致的对某一件事件进行长时间、高强度、全方位的报道宣传,充分显露出各大报纸对这次大会的重视程度和这次大会的重要意义。

2.在报道方式上主要是大篇刊登与会代表及外国来宾的发言。这种倾向使得报纸几乎变成了大会的文字记录版。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两种报纸的个别行为,而是遍布全国大小报纸的普遍现象。以《湖北日报》为例,从9月15日八大开幕之后每天的头版大标题大都为:党的八次代表大会进行到第X天或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继续讨论,然后当天用4到6个版面刊发前一天代表们的发言,中间穿插刊登各国的贺电、贺信。《天津日报》、《福建日报》、《新湖南日报》、《解放日报》等也存在这种情况,这种报道方式一方面让人觉得中共八大一下子扑面而来,瞬刻间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大事,充分体现出中共八大是一次真正民主的公开的大会。但是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有些报道方式又存在一定的偏向性,重点不是很突出。

3.缺乏评论性、总结性的文章。连篇地刊载代表的发言讲话的同时,评论性的、总结性的报道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但是这一点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评论性文章在导向性、总结性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是中共八大的一些重要内容,如对于主要矛盾的分析、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经济的方针等问题却没有一个综合性的评论,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总之,中共八大召开期间报纸宣传为人们学习八大精神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不足之处是平铺直叙的报道方式掩埋了大会的重点,分析性评论的失缺又使人们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这样的宣传给人的感觉是:形势喜人,振奋人心,鼓舞干劲,而对大会精神思想的准确把握却是不够的。

中共八大之后的报纸宣传

9月27日,中共八大胜利闭幕以后,中央和各个地方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深入地学习大会文件。一直到1956年底甚至1957年初,中央和地方的报纸上一直陆续发表文章,宣传和学习中共八大及其所通过的文件。纵览此时期的中央和地方报刊关于中共八大的报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报道宣传的周期长、数量多。针对中共八大的后期宣传,持续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以《人民日报》为例,在1956年中共八大之后的几个月里面,一直都有关于中共八大文件学习的报道,甚至在1957年元月中旬,还有一篇沙英的《略论是非关系——学习“八大”文件的笔记》的文章。其他报纸如《工人日报》在1956年11月份的第三版还有一个“学习‘八大’文件问题解答”的专栏。《文汇报》在1956年10月份复刊以后,仅仅在副刊“社会大学”这个专栏就发表 20多篇有关中共八大的文章,宣传时间一直延续到 1957年的1月份。《解放日报》在10月和11月这两个月,也对中共八大进行了不间断的宣传。即使偏远省份的报纸媒体,对于中共八大的宣传也是不遗余力的,到了12月份的时候还有关于中共八大的重要文章。由此可见各地报纸对于八大宣传的长期不解。

2.报道的内容比较丰富,充分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首先,表现在不仅报道了中共党内的各种学习和宣传活动,同时也大量报道了各个民主党派的学习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刊发了大量的党外人士的学习心得,如李济深、邓初民等都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谈论对于八大的理论见解和体会,表明了党外人士对于八大的关注和热情欢迎。

其次,各报刊不仅报道了国内对于八大的热烈反映和深入学习,同时也报道了国外媒体对于八大的热切关注,另外还有各国各兄弟党的代表团回国后对于八大的宣传和高度赞扬。如《人民日报》在10月份就刊发了《在各国兄弟党的报纸上——论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⑨、《英共伦敦区委召开群众大会,波立特谈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的意义》⑩、《苏共出版中共八大文件》(11)等一系列的文章,介绍了各兄弟国家对于八大的宣传。《天津日报》在10月份也大量介绍了国外对于八大的反映,如在25号的第三版就有“朝、蒙、阿、法、印等国兄弟党代表回国后,报告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情况和意义”的专栏,刊发了《崔庸健向干部作报告》、《达姆巴向积极分子作报告》、《霍查在中央全会上作报告》、《杜克洛和居约发表谈话》、《南布迪里巴德发表文章》等文章。

最后,各报刊不仅报道了中央及其各部委对于八大文件的学习和贯彻,同时重点报道了地方各级党委各部门和机关单位学习八大文件的情况。八大文件的学习,就是一个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学习、讨论并充分认识、领悟八大方针政策的过程。因此在会议闭幕以后,在地方上学习八大文件就成为一个迫切重要的问题了,把报道的重点放在地方各级党委以及各机关单位和工矿企业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3.报道形式多种多样。八大之后新闻报道的形式,和中前期相比虽然也有一些共性,但是所采取的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更有实效。

最具特点的就是开辟专栏,集中宣传。对于八大文件的学习,许多报纸都开辟了理论学习专栏。如《工人日报》从10月份就开始辟出“学习‘八大’文件问题解答”专栏,发表了如《怎样理解“我国国内的政治形势起了根本变化”?》(12)、《怎样理解“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13)等一系列的文章。《长江日报》从10月份到12月份的“学习”专栏第27期到第36期都认真讨论了八大文件,同时还特意推出“‘八大’文件通俗讲话”专栏,宣传报道八大文件。

第二个特点是将文件的学习最终落实到个人。综合来看,对于个人学习八大文件的心得体会的报道,是八大后期宣传的一个很有效的形式。在这一方面, 《光明日报》做得比较突出,这期间刊发了大量的个人学习心得。如陈其尤的《我受到了一次伟大深刻的教育》(14),李济深的《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的几点感想》(15)等等。《文汇报》从10月到12月份,在其副刊的“社会大学”版也发表30多篇个人对于中共八大文件的学习体会,从而将八大的宣传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由此看来,中共八大后期的报纸宣传在各个方面做得还是很到位的。其报道周期长、报道内容丰富、报道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八大期间报纸注重文件和讲话的宣传、评论性文章缺失的不足。

时隔50年,我们再度探讨中共八大前后报纸宣传的特点无非是想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当时的报纸对于重大事件及党的大政方针是如何报道宣传的;二是,这种报道宣传与后来八大路线的终止存在多大的联系。综合看来,八大前后的报纸宣传还是颇有成效的。它的一些报道方式和宣传手段都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所以报纸的报道宣传与八大路线的终止并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宣传报道充分得当的条件下,政策的贯彻却被很快的终止了,这种宣传与政策的脱节不仅极大削弱了舆论报道的导向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削弱了人们对中央路线方针政策走向的识别能力,迷失在一连串的政治运动之中。这种状况的出现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注释:

①《人民日报》1956年8月1日。

②《人民日报》1956年8月4日。

③《人民日报》1956年8月8日。

④《人民日报》1956年9月5日。

⑤《北京日报》1956年8月17日。

⑥《解放日报》1956年8月28日。

⑦《解放日报》1956年8月30日。

⑧《解放日报》1956年9月6日。

⑨《人民日报》1956年10月2日。

⑩《人民日报》1956年10月8日。

(11)《人民日报》1956年10月14日。

(12)《工人日报》1956年10月1日。

(13)《工人日报》1956年10月3日。

(14)《光明日报》1956年10月14日。

(15)《光明日报》1956年10月1日。

标签:;  ;  ;  

党的八大前后报纸宣传_中共八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