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建筑工程的需求也随之逐步增加,同时工程施工技术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融合,为建设出高质量、高品质的建筑工程,其施工单位应充分重视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创新。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现状和特点,并结合了基础施工技术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状;基础施工技术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特点
随着高层建筑的数量与规模的不断壮大,对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对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任务之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表现为下面几个特点:
(1)地基基础埋置深度的特殊性与标准型。高度建筑等工程其基础的埋置深度是较大的,在使用桩基条件的过程中,桩基的埋置深度大多是控制在整个建筑物高度的1/15。当建筑物所在地处于天然的地基环境时,建筑物的基础建筑的埋置深度控制在1/12。
(2)建筑主楼与裙房基础连接的差异化。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大多数高层建筑为了提升利用率与质量,往往进行裙房的设置。往往裙房的楼层高度与高层建筑的主楼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容易出现地基基础沉降的差异问题。所以,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不均匀沉降等问题的考虑,以更好的消除建筑工程基础沉降的差异。
(3)深基坑施工环境与安全控制的局限性。在城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受到施工环境、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给建筑工程的施工造成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时候,提升临近建筑物的安全管理与施工质量,成为一项重要的管理任务,这也对深基坑施工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高层建筑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的时候,需要做好施工区域基础土层稳定性、土层的力学性能、形变范围的分析。以此来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分析
2.1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处理的保护措施与力度不够
建筑工程在进行地基基础处理时,要做好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在一些多发时雨的地区,往往会导致地下的积水比较多,在进行地基基础施工处理的时候,需要对地下的积水进行严格的处理,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处理的质量,但是很多时候一些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并没有严格的做好地下的防水与排水工作,导致在地基基础处理时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导致地基会进入一些积水,影响到整体的施工质量,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时,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与保护力度,做好地基的防、排水工作,提高地基基础处理施工质量。
2.2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处理中会存在塌陷的问题
建筑工程在进行地基基础处理时,还会出现塌陷现象,若是出现地基基础的塌方就会导致地基内的土质不再坚固,导致整体地基的承载能力下降,不仅会影响到整体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还会在进行地基基础施工处理的时候存在较大的安全事故发生。我们在进行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施工时,要按照严格的处理程序进行,科学的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若是发现采用的处理技术失误可能导致塌方时,要及时的进行支护的防范措施,从而保证地基基础处理施工的质量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
2.3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处理的施工过程存在失误
在进行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时,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内容进行规范,很多时候在进行地基基础施工时,施工人员会出现一些疏忽马虎事件导致整体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得不到控制,在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按照施工设计的图纸严格规范的进行操作的实施,保证施工的要求与设计的要求符合,避免地基处理的失误导致变形塌方等现象发生,保证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处理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3.1基础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有着广泛的应用环节,基础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增加了较大的难度。这是因为大体积混凝土需要大量的水泥、面积大,水泥水化后所产生的热量,很容易就使得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裂缝问题。因此,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第一步,要做好水泥的选择,要选取水化热相对比较低的水泥产品。在施工的时候通过添加石块、冷却水管预埋等措施,减少水泥裂缝的出现。第二,要重视对基础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与保温工作,让混凝土能够实现缓慢的降低温度,从而最大程度上缩小混凝土内外部之间的温度差。在基础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大小、形状等,在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的位置使用钢筋来增加其抗拉性能,从而让混凝土在最大范围之内承受收缩应力。
3.2基础工程的桩基施工技术与控制
在桩基施工的吊桩环节,要把锤提升到位之后通过有效的稳固,来保证施工要求。吊桩时候保持桩与桩架处于垂直方向的距离,要通过缓慢操作,提升吊桩的质量。同样,在插桩的过程中,要注意桩和龙门架之间没有手脚伸入。桩基锤击的时候,要控制好桩身的受力均匀情况,实现受力方向的一致性,并加大对撞击锤准确度的调整与控制。在桩管锤击到需要的深度时,要将桩锤、桩帽来及时的提升,并做好检查固定工作。
3.3基础施工钢筋施工技术与要求
钢筋工程作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钢筋工程施工之前,第一步要加大对钢筋施工图纸的熟悉,通过放大关键施工部位等措施,来提升钢筋施工的质量。要加大对基础工程钢筋使用的规格、使用数量、使用位置的核查。在进行钢筋绑扎的时候,一定要安排技术人员来指导与监督,保证钢筋绑扎的稳固性,做好柱插筋位置的准确控制,全面避免钢筋位移等问题。针对建筑结构的钢筋,要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不能对钢筋的型号等进行随意的改变。同样,钢筋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振捣等,也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实施监督,就钢筋偏移等作出全面的纠正。
3.4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技术对于一切基础施工技术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项,也是基础施工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于桩基施工活动来说,为了避免桩位的偏差导致承台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必须要严格遵循基础施工相关规范和要求,严格控制测量承台和桩位,使桩位的偏差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发现承台的受力情况出现变化,为了避免增加工程造价,必须及时的进行修正。一旦因为控制测量不精确导致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将会致使桩位作废,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在施工前期的挖土方和进行基础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使用精密、准确的控制测量技术,不能破坏施工面下的土层。在进行基础的钢筋定位放线活动中,控制测量是首要技术。由于基础工程的体积相对大,而且构造很繁复,想要做到精确的定位放线,避免位置的偏差,就必须要使用精确的控制测量技术。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基础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及创新,不论对提升工程整体质量,还是确保工程施工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各施工单位应给予足够重视。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其施工单位应安排专人到施工现场了解和分析工程建设所在区域的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技术进行择优选择,以此保障基础环节的施工质量,同时也为整个建筑工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樊桂花.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1(4):107.
[2]黄玉兴.试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J].科技资讯,2006(20):63-64.
[3]林羽.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房屋墙体开裂的原因[J].建筑时间,2013(2):88-89.
[4]黄光琼.工程地质勘查及高层建筑物地基处理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70.
论文作者:王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基础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地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