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山文体中心建筑设计论文_丁维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57

摘要:文化体育中心建筑是城市具有区域特点服务民众的公共建筑,它的发展完善与否,巳成为新世纪城市建筑设计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经历相对完整的工程实践,对深圳市南山文体中心建筑设计做出简单分析。希望文体建筑设计越做越好。

关键词:文体建筑;规化布局;设计造型

引言:

本人作为南山文体中心建筑设计团队一名项目建筑师,在南山文体中心建筑方案中标后便开始介入。经历过初步设计审批,相关专业协调和现场配合,对南山文体中心建筑设计独特性与建造难度有着深刻认识。一方面,南山文体中心建筑作为城市公共建筑及空间,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和建筑形态,对文体中心建筑的设立、布局、构造、造型等起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公共建筑一种类型,营造公共文化建筑的开放性和公共空间形象,需要以丰富的建筑空间包容市民的公共活动,以艺术性的建筑形态彰显一个城区文化内涵。必须得到城市管理者的认可。才能不辜负南山区广大市民的热切期望。对此,笔者通过回顾南山文体中心建筑设计工作实践,探析传统地域文化与文体建筑设计思想相结合的设计思路。

一、项目概述

南山文体中心位于南山中部,邻近南山区政府与荔香公园,处于深南大道以南,桃园路以北,南山大道以西,南新路以东,南邻区图书馆。由南头街、常兴路、南山大道与红花路四条道路围合而成。是南山区域传统文化、人流聚集枢纽位置。整个地块自然地貌近似方形。基地前身是南山区文化馆,建于1993年8月,随着深圳南山区快速发展及人口密度增长,原文化馆已无法满足市民需求,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由剧院、体育馆与游泳馆及城市公共广场四个部分构成。文化中心三个地上相对独立各建筑体,通过地下一层主要为停车库和各单体的辅助功能用房相连,形成统一的建筑群,与南山图书馆、艺博馆共同合围形成南山文体核心区城市文化广场。

二、方案策略

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开拓创新文化。南山文体中心建筑整体造型设计立意来源于漂浮的原石构思。针对三个场馆建筑不同功能对层高要求,通过曲线屋顶的连接,统一在灵动的“L”型大屋檐之下,达到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广场以海洋为立意策略,形成一组完整的城市雕塑。加之,一气呵成的建筑形态,强化建筑在城市环境中起伏的界面,体现着深圳城市的开拓创新精神。同时,三座场馆外立面大量的弧形、曲面,采用“X”型饰材双层幕墙扭转舞动,营造出羽幕浮动,光影斑驳的立面效果。在城市环境、地段环境和场地特征三个层面上创造相互融合,打造出具有区域特点与标识性的文体建筑形象及空间。

南山文体中心鸟瞰图

三、设计概述

1、项目概况

项目建筑于2011年4月30日开工建设,2014年6月29日峻工。建筑总用地面积3.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8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2986平方米,地下层建筑面积15806平方米。最大建筑高度:34.7米。工程总造价近10亿元。由标准的室内恒温泳池、多功能体育馆、专业的多功能大剧场和小剧场组成。其中,大剧场观众厅整体可升降吊顶,三种升降方式实现声场参数可调。是目前南山区体量最大的体育公共设施文化项目。

2、建筑设计

力求把南山支体中心打造成社会生活舞台+文体功能载体+城市雕塑于一体的核心场所。便于周边居民进入核心广场,独立建筑的体量留出城市的巷道,“掏空”建筑与城市支路的临界面对外开放,容纳街头巷尾的周边居民活动。采用同一屋檐盖三大场馆,形成大尺度公共空间,既遮风避雨,又遮档西晒,延长广场使用时段。

大剧场的特点在于通过升降设施调节空间容积。设计六个模块组合的升降吊顶,为话剧、交响乐和歌剧等在一个厅堂内演出模块切换提供可能。三模块乐池升降台,可升降现场调音台,专业儿童剧场等配置为多功能使用提供可能,满足了剧场营运需求。自然采光的体育馆及泳池室内外双标准配置,保留赛事变换可能,回归市民日常使用功能。

四、单体设计

1、剧院

南山文体中心剧院建筑面积23860.75m2,建筑高度32.7m,剧场分大、小观众厅。大观众厅容纳人数1338座,小观众厅容纳人数363座,为甲等剧院。是一个高起点、高层次的文化综合体,能满足舞剧、歌剧、话剧、交响音乐、戏曲及综艺汇演等演出使用要求。有利于增加观演效果和剧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剧院中部为大、小剧场和贵宾休息区,西侧为演员、工作人员用房,卸货区及布景平台;东侧为休息厅,观众由东侧出入口进入休息厅到达观众厅,二层、三层楼座通过休息厅公共楼梯和观光电梯到达观众厅。轮椅观众设置在一层地座内且靠近入口。剧院贵宾休息区有单独的出入口并且能直接到达观众厅、舞台。演员、工作人员由西侧入口进入再通过服务电梯到达各层,卸货区有单独出入口且靠近布景平台。

大剧场最大的设计特点在于通过升降设施调节空间容积。六个模块组成的升降吊顶,能够实现1.3—1.9秒的混响时间切换,为话剧、交响乐和歌剧在一个厅堂演出模块切换提供可能。同时,乐池升降台前后两块,乐池升降台一采用单层台面,乐池升降台二采用国内目前唯一的“C”型双层升降台面,通过变换组合扩大主舞台面积及大小不同的两种乐池台面。此外,大剧场在观众厅中间位置设有调音升降台,使调音师能准确调整出最佳音响效果,将最卓越的视听效果,让观众身处巅峰殿堂,领略艺术魅力。

观众厅升降吊顶三种模式:

语言模式

交响乐模式

从建成的剧场效果来看,既满足了预想空间效果和声学目标,也对建设成本进行了合理的控制。端庄、温馨、饱满内景效果,与活跃的室外空间,可以保障规模人群集散功能需求,蜿蜒的公共楼梯与彩色内墙进一步活跃了剧场观众的空间情绪,当夜色降临,剧场的前厅像跳跃的音符,召唤着城市生活丰富色彩。

剧场内景建成效果:

2、体育馆

南山文体中心体育馆,建筑面积10758.7m2,坐席:2007席,其中,普通观众坐席:1981席,无障碍轮椅4席,贵宾坐席:22席。

体育馆平面轮廓近似方形。地上三层,局部四层。一层为比赛场地、乒乓球室及运动员、贵宾、媒体、部分观众、轮椅观众等人员出入口和活动区域。其中运动员及裁判入口分别于西北、东北侧,有专用楼电梯可直达三层综合练习馆;赛事媒体入口和活动区域位于南侧,集中布置媒体用房。轮椅观众入口和活动区域位于东南角,通过无障碍电梯到达二层,进入轮椅席。主要观众通过西侧室外大楼梯及东侧的二部直跑楼梯到达二层观众席。比赛场地52.20mx26.00m,最低净高15m,可满足篮球比赛、会议展览及文艺演出等活动的要求。

它的建成与投入使用,对南山区第四届全民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为引领南山区文化艺术和体育健身新时尚做出了贡献。

体育馆内景建成照片:

3、游泳馆

南山文体中心游泳馆建筑面积:6924.82m2,室内外各设一个50x25米标准泳池,室外并设有儿童戏水池。建筑高度14至18米,坐席数253座。其中观众坐席:251席,无障碍轮椅席:2席。

游泳馆日常对外开放游泳的群众可以由广场南侧入口进入,从观光电梯或弧形楼梯下到-3.000米标高层的更衣室,然后去到同层的各游泳池、戏水池。比赛时,运动员通过西北侧+1.000标高的入口检录。在本层的更衣室或下到-3.000标高层的更衣室淋浴,再由比赛池的北侧入口进入比赛区;观众则由广场从南侧入口进入经过挑廊直接进入到观众区。工作人员从东北角的入口进入工作区。+1.000区的更衣室平时可以用来作为VIP会员更衣室。

游泳馆建成效果:

结束语

文体建筑作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建筑类型,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仍占据相当大的市场。对此,在文体建筑创作时,我的理应综合考虑各方影响因素,努力探索其设计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应扬长避短,使文体建筑真正做到秀外到慧中,才能有利于改善城市景观,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霍建新.我国文艺问题馆研究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5

论文作者:丁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  ;  ;  ;  ;  ;  ;  ;  

浅谈南山文体中心建筑设计论文_丁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