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搞活国有小企业的思路与对策(一)山东、江苏两省国有小企业现状调查_江苏经济论文

积极探索搞活国有小企业的思路与对策(一)山东、江苏两省国有小企业现状调查_江苏经济论文

积极探索搞活国有小企业的思路和对策(上)——关于山东、江苏两省国有小企业情况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企业论文,江苏论文,山东论文,积极探索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调查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家经贸委研究室和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办公室联合组成调查组,于1995年9月22日至10月5日,赴山东、江苏两省对国有小企业改革和发展形势进行了调研。我们重点调查和解剖了山东省诸城市、寿光市、金乡县、阳信县及江苏省扬州市、镇江市的经验和作法,并深入到20余家改制企业了解情况,还发放了调查问卷50余份,初步摸清了两省国有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情况。现将调查结果和我们提出的对策建议综述如下:

一、两省国有小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和特点

早在1982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就率先对国有小企业、集体企业进行了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之后,诸城、阳信等县在借鉴周村经验的基础上,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探索搞活国有小企业的路子,取得长足进展。到今年6月底, 山东全省已有25775家国有小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改制, 占全省县乡企业总数的58%。江苏省借助区位优势,在80年代中后期也拉开了国有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序幕,他们采用因地制宜、一企一策的方针,推动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工作。纵观两省国有小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和态势,归纳起来有五大特点:认识早,思路明,动作大,经验多,见效快。

——认识早

国有小企业,几十年来国有国营,存在的问题比大企业还要严重。一是亏损面大,亏损额高。1994年江苏省国有小企业亏损面为29.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1992年4月,山东诸城市属150 家企业,有103家明亏和暗亏,占企业总数的68.7%;亏损额高达1.47亿元, 相当于全市一年半的财政收入,有的企业已成为名存实亡的“空壳”。二是资产流失多。山东诸城市企业改制前,仅32户市属企业生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就达1亿多元,流失率为63.7%。三是负债率高。1994 年江苏省国有小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1992年初,山东诸城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0%以上,每年光支付利息就达1.5亿元;1992年底,阳信县企业总资产53820万元,总负债51682 万元,负债率高达96.4%,仅县属69家企业就亏损 839 万元, 累计挂帐5686万元,相当于当年财政收入的两倍多;1993年金乡县国有企业总资产评估为5.26亿元,而债务高达5.13亿元,剔除土地价格增值因素,净负债4919万元,有的企业连“文革”时期的商品还大量存仓压库,而帐面升值已达十几倍。另外,国有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设备陈旧、工艺水平落后、产品结构老化、科技开发能力差、管理水平低、耗能高、浪费严重等问题。企业亏损,经济落后,不深化国有小企业改革已无路可走,构成了山东、江苏两省一些地区痛下决心改革的大背景。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求富裕,成为两省先于全国小企业改革的直接动因。

——思路明

经过对严峻现实的深切感受,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大胆探索,山东、江苏两省形成了推进国有小企业改革的思路。山东省提出了衡量小企业是否搞活的五条标准:一是看国有资产是增值了还是流失了;二是看企业机制转换了没有,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更高了还是降低了;三是看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内部管理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四是看生产和经济效益是发展提高了还是降低了;五是看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和职工收入是增长了还是降低了。这五条标准是统一思想的基础。工作中,坚持了“三放两不放”。“三放”:一是放开生产经营;二是放开改制形式;三是下放企业领导干部管理权限。“两不放”:一是不放松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二是不放松对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监督管理。

山东诸城市深化国有小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三个有利”为标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明晰产权关系为突破口,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坚持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并举,多种形式并存,配套联动,转机建制,全面实现制度创新。确定了“先出售后改制,内部职工持股”为主要形式的新产权制度改革模式。具体做法是:将企业资产评估后出售给企业内部全体职工,把原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股份制企业;全部资产为职工个人所有,但集体占用,共同使用,民主管理;分配形式为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留有公共积累;领导体制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新三会”相互制约共进,并与“老三会”协调一致;公司职工既是雇员又是股东,通过劳动合作和资金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

山东阳信县国有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调整资产存量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资产由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变,实现社会化、商品化,在流动中保值增值;运用市场机制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建立新型的财产组织制度,实现企业资本金的重组和补充;培育市场主体,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江苏省近几年按照“规范、完善、发展、深化”精神,坚持“抓大放小”的工作思路,对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一是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二是出售拍卖;三是兼并;四是托管;五是破产;六是承包。在改制的基础上,江苏省下大力气促进小企业上规模、提高竞争能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的较快发展。

——动作大

“修修补补”的改革,已不能解决国有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必须作根本上的改革,股份制改革就是一项涉及所有制形式变革和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调整的深层次变革。诸城市国有小企业改革之初,部分干部群众存有三怕疑虑:部门怕丢权;厂长怕丢位;群众怕丢钱。市委、市府提出,改革是大势所趋,“不换思想就换人”。就是对资不抵债企业改制这样的难点,也要改制,在改革上给予用税前利润返还所得税补亏的优惠,使资不抵债企业也顺利地完成改制。到1994年7月, 全市有274家乡镇以上工商企业进行了产权改革和重组, 占乡及乡以上工商企业的95%,其中9家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204家改造为股份合作制,1家转让给外省企业集团,拍卖18家,租赁35家, 兼并4家,破产3家。改制涉及5万多名干部职工,其力度之大, 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国有小企业改革同样“大刀阔斧”地在山东其它地区展开。寿光市乡及乡以上378家企业,360家进行了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26家进行外资嫁接改造,组建了20家企业集团,7家联合兼并,破产1家。金乡县218家乡及乡以上国有小企业,138 家实行了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 54家实行了租赁经营,14家实行兼并破产,13家拍卖。

江苏省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工作进展也较快。镇江市1993年以来,已进行了三次工商企业拍卖,其中8个工业企业的9个项目成交,总金额达7558万元,拍卖价超出资产评估价14.9%。淮阴市已有156 户小型国有企业完成了先售后股改制;常州市近两年兼并28个企业,组建了17个集团。

——经验多

山东、江苏两省在国有小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是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依靠群众搞好改革。改革是一项群众性事业,需要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只要改革符合广大职工的意愿,尊重他们的选择,就能够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行。

二是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企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要使改革真正有实效,必须立足实际,实事求是。调查中发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采取的改制形式有所不同,就是同一种改制形式,在不同地区也有所差别。同是股份制改造,诸城市是从效益好的企业开始,将国有资产一次性有偿转让给职工持股;而金乡县只对微利小企业这样做,对效益好的,仍由国家参股、控股。有的地区采取了“先发展、后改制”的模式。同一地区不同的企业采取的改制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股份制、租赁制、联合兼并等。

三是严格资产评估,确保国有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这是企业改制的关键环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及各改制企业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办事,切实做好国有资产清查和评估工作,严禁国有资产流失,并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法律保证。

四是改制要选好点,真正起到示范效应。改制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调整,部门、企业、职工顾虑都很大,要将这项工作推动起来,就必须选好点。诸城市第一家试点企业开元电机公司,改制仅四个月,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提高, 完成产值和实现利税都增加1倍多,影响很大。一些不愿改制的企业、不愿购股的职工纷纷申请改制、踊跃购股。

五是切实加强领导。调查中发现,国有小企业无论在改制前思想发动,还是改制后运行,都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帮助。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为企业改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任何企业既不能改成,改后也不能很好运转。

六是企业改制要上下配合,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目前改革已触及到深层次的问题,单靠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努力难以奏效,需要各有关方面通力合作,才能保证企业改制的完成及企业的发展。

对企业发展,不少地区也摸索出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山东诸城市总结出“结洋亲,攀高门,进笼子”。市农工商外贸公司“结洋亲”引进外资一项就达1100万美元,办起了11家合资企业;市机动车辆厂“攀高门”将产权整体转让给北京汽车摩托车制造公司,引进3000万元资金和生产农用机动车技术,使农用机动车年产3万辆,并计划在3年内形成10万辆、产值40亿元的规模;“进笼子”,就是进入国家和省的基本建设的“大盘子”,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见效快

(1)山东、江苏两省国有小企业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企制宜,改制后企业“四自”能力增强,内部活力增大,发展动力充足,市场竞争力强壮,企业由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加强管理,提高素质,练好内功,依靠科技上来,取得较好的成效。一是扭亏显著。诸城市造纸股份公司改制前资不抵债600万元,改制当年实现利税 419 万元,1995年1—8月实现利税48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9%。二是经济效益提高。诸城市1992年第一批改制的10家市属工业企业,1993年完成产值23520万元,同比增长30.9%,销售收入25177万元,增长53%,实现利税2711万元,增长75%,增长幅度分别高出全部市直工业增长幅度19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27.6个百分点。阳信县改制后工业企业1994年比1993年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51%和168%, 扔掉了吃全省财政补贴的帽子。金乡县去年改制,今年上半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70.8%,实现利税4438万元,同比增长75%。寿光市去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0.7亿元,实现利税6.3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42.5%。三是劳动生产率提高。诸城市第一批10家改制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57775元,同比提高25.8%, 增幅高出全市工业增幅18.9个百分点,人均利税6659万元,增长68.2%,高出27.4个百分点。阳信县改制后劳动生产率提高144%。四是技改投入增加。 诸城市改制企业1993年新上项目34个,技改投入3084万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寿光市今年上半年技改项目450项,21项投资过千万元。 五是财政收入增加。诸城市财政第一次由原“吃饭”财政变为盈余财政,每年可拿出几千万用于社会公益事业;金乡县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实现4501万元,同比增长94.7%,全年财政收入可望达1亿多元,实现历史性突破;阳信县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88%。六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诸城市改制共收回国有资产1亿多元,从根本上堵住了国有资产流失,每年获息1000多万元,高于原企业承包总额。阳信县今年上半年全县总资产达70147万元,同比增加30.3%。金乡县1994 年国有净资产由1993年的1300万元增加到2700万元,增值率107%。七是职工收入增加。 诸城市第一批改制10家企业1993年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3323元,增长36.3%,比全部市直工业职工人均工资收入高10.8%;股东分红率达25%以上,人均分红利1522元。1994年人均工资性收入4000多元,加上分红超过5000元,是1992年的近两倍,最高的四达公司人均收入1.8万元。

山东、江苏两省国有中小企业通过深化改革,明晰了产权关系,转换了经营机制,促进了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2)职工真正成为企业主人。其一在企业决策上, 由过去“局外人”变成“局内人”;其二在干部任用上,由过去“听政府的”变为“选自己的”;其三在劳动态度上,由过去“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其四在企业管理上,由过去“一人管”变为“人人管”。

(3)政府较好地转变职能。企业改制后, 迫使政府对企业由过去包揽一切,转为抓协调、监督、指导和服务。其一帮助企业跑资金、项目和招揽人才;其二集中力量为企业办大事;其三改革政府机构,提高办事效率。诸城市撤消6个行业主管部门,精减市级党政机构33%, 乡镇级56.6%,形成精干、统一、高效管理体系。

(4)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其一资金在更广范围内实现聚积。 由单纯从银行筹资变为银行、财政、企业、股东等多渠道融资;其二劳动力使用实现优化重组。职工竞争上岗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富余人员过多的顽症,使“能者上、庸者下”落到实处。

(5)人们的思路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的国有小企业改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等、靠、要”的传统观念。其一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产的人格化,增强了职工主人翁意识,实现了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投资者和劳动者统一;其二增强了厂长经理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实现了法人代表权利与义务统一,企业发展和自身价值统一;其三促使政府部门的“长官意识”向协调、监督、指导和服务意识转变,初步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能和国有资产经营职能分开。

二、进一步推动国有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建议

(一)重新认识国有小企业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我国国有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现在,国有小企业是城镇就业的重要场所。我国国有小企业量多面广,总数将近6万家,在全部国有企业中, 数量占九成,职工占六成。1994年江苏国有工业中小企业3618家,占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94.4%,吸纳职工158.8万人, 占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64.1%。由此看出,国有小企业对缓和失业、增加就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稳定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国有小企业是国有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国有小企业在国有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据统计,1993年国有中小企业产值占全国国有工业总产值68.5%,1994年全国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增长18%,其中中小企业增长贡献率达30%以上。江苏国有中小工业企业产值1011.2亿元,占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3.6%。国有小企业在满足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多样性需求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贴近市场,投资少、风险大、机制活、富于创新。实践证明,哪里小企业相对活跃,哪里的市场经济就比较发达;哪里小企业不够活跃,哪里市场经济就比较呆板。国有小企业对抑制垄断、促进竞争、盘活呆滞投资、活跃市场和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国有小企业是全国2000多个市县经济的主体。在不少市县,国有企业大多是小型企业,它们是本地区财政的重要支柱,其贡献在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搞活小企业对于搞活整个市县经济至关重要。

第四,国有小企业是大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集团)更趋依存,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企业的协作支撑。众多的小企业发挥了为大企业配套生产、配套服务的重要作用。

第五,国有小企业发展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容纳大量国有小企业的县市,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国有小企业是县市经济的主体,是城乡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等交换通道,通过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等,加速乡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随着国有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又加速了现代化进程。

(二)国有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可行性

推进国有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存在很多有利条件:

1.认识上比较一致。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一致的看法是可实行兼并、联合、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

2.国有小企业一般为地方企业,只要调动起地方的积极性,易为企业改造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山东诸城等地国有小企业改革搞得好,就是由于地方政府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措施,外部改革比较配套,为企业营造了适宜改革的小气候。

3.国有小企业产权关系易于调整。国有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多则千万元以内,少则几十万元,转让较容易。企业组织相对简单,产权改革技术性问题较小,易于操作。

4.国有小企业包袱轻,企业改革震动面小。国有小企业离退人员较少,不存在企业办社会方面问题,改革易于推动;由于人数相对较少,社会震动面也就较小。加之国有小企业报酬低,福利不高,再安置困难少,转换职业容易。

5.国有小企业产品结构单一,技术装备比较差,调整起来比较容易。

6.国有小企业大多是一般性行业,主要是同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非国民经济命脉所在,这为国有资产从这些领域退出提供了可能。

(未完,下期再续)

标签:;  

积极探索搞活国有小企业的思路与对策(一)山东、江苏两省国有小企业现状调查_江苏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