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氏酵母菌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促进作用论文_闫社军

布拉氏酵母菌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促进作用论文_闫社军

闫社军 濮阳惠民医院/濮阳市红十字医院儿科 457000

【摘要】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3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另63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此明确布拉氏酵母菌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行布拉氏酵母菌治疗,促进了患者早期康复,改善了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新生儿;黄疸;疗效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临床常见病,多发于早产儿,它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也是多种临床疾病的表现,如果病理性黄疸未能及时治疗,则会影响患者正常发育,甚至会造成脑损伤及死亡。由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与胆红素水平、遗传、早产等因素均有关,为了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临床实践采取了综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蓝光照射、抚触及药物治疗等[1]。但目前,关于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报道较少,为了明确此疗法的作用,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发现其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了12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男82例,女44例,平均出生体质量(2800.45±234.41)g,平均胎龄(38.12±4.23)周,足月儿45例、早产儿67例、过期产儿14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均无严重免疫缺陷;④均无布拉氏酵母菌过敏。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蓝光照射,12h/d,苯巴比妥,8mg/kg,1次/d,静脉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125mg/次,1次/d,口服。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3d,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平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41%(62/63)高于对照组的85.71%(54/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n=63)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研究组 52 8 2 1 98.41*

对照组 24 16 14 9 85.7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平均住院时间

研究组的黄疸消退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s)

组别(n=63)黄疸消退时间(h)血清胆红素水平(μmol/L)平均住院时间(d)

治疗前 治疗后3d

研究组4.83±1.72*257.92±56.92128.93±12.05#*4.14±0.86*

对照组6.83±2.63258.02±54.82209.01±17.04#8.96±2.14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作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受诸多因素的影响,(1)胆红素产生过多。胎儿在宫内长期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随之增多,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血液浓度升高,破坏了红细胞,进而使得胆红素增多;(2)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新生儿肝内蛋白含量相对较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下降,导致未结合胆红素难以有效转化为结合胆红素;(3)肠肝循环不断增加。新生儿的肝肠循环未发育成熟,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加重了肝肠循环的负担[2]。

新生儿黄疸如果为生理性的,则可自行消退,但如果为病理性的,则需要及时治疗,主要是是由于胆红素过高会引起脑损伤,甚至会致残与致死。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主要为蓝光照射、抚触及换血治疗,其中光照疗法较为常见。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3],布拉氏酵母菌可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它作为非致病性真菌,具有耐热耐胃酸的作用,同时能够调剂肠道微循环,使生态菌落保持均衡,患儿口服布拉氏酵母菌,可降低患儿肠道内的大肠杆菌与场球菌,并且可增加双歧杆菌与链球菌,从而控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非结合胆红素[4]。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其结果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可以改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综上所述,布拉氏酵母菌对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积极的作用,保证了临床疗效,缩短了黄疸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控制了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口服给药,简便易行,因此,在临床上应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吴洁.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7):861-862.

[2]王崇静,牛兆仪,李仲昆.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6):158-159.

[3]王坪河. 布拉氏酵母菌佐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4,35(6):1204.

[4]章风霜. 布拉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评价[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3):325-326.

论文作者:闫社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布拉氏酵母菌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促进作用论文_闫社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