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_金玲

金玲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江苏 宜兴 214200)

【摘要】 目的: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中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50例,其中,27例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指征已经改善,作A组;23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其症状并无任何缓解,作B组,对2组入选对象网织红细胞参数进行观察及对照。结果:A组入选对象未成熟型网织红细胞指数为(0.43±0.10)%、网织红细胞计数为(3.14±0.12)%、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计数(1.24±0.51)%,B组分别是(0.22±0.10)%、(0.41±0.14)%、(0.10±0.04)%(P<0.05)。结论: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中,网织红细胞参数属于检测患者临床有效性的关键性参数。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IRF;网织红细胞参数;RET;HFR

【中图分类号】R5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114-02

再生障碍性贫血又被临床上称作“再生不良性贫血”,属于临床多发性,其病理特征为:患者骨髓组织无法产生足量细胞,用以补充血液细胞而引起的贫血症状[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环节,为客观评定其疗效,通常需要选择一种分析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即为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参数之一。本次研究笔者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50例进行分析,以患者临床疗效为标准进行分组,并对其网织红细胞参数进行深入研究,已取得显著研究成效,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50例。完成治疗后,临床指征已经改善的患者有27例,作A组。性别:包括16例男性患者以及11例女性患者;年龄:10~66岁,平均(35.3±4.26)岁。症状并无任何缓解的患者有23例,作B组。性别:包括13例男性患者以及10例女性患者;年龄:11岁~68岁,平均(36.3±5.92)岁。本次研究,观察所有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后,并未发现明显区别及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设备

本次研究所用设备有:(1)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生产商:西斯美康;型号:XE-2100;生产商:贝克曼库尔特;型号:LH750)。(2)试剂:血液分析设备中配置试剂。

1.2.2 实验方法

(1)临床检验过程中,采取不同浓度进行,分别是高浓度、中浓度以及低浓度。(2)抽取所有入选对象静脉血,约1ml至2ml即可。(3)于抗凝管内加入适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K2),再将血液标本置入其中,使其充分混合,于室温条件下对抗凝管进行妥善存放。(4)参考血液分析设备说明书中操作流程,准确测定标本中网织红细胞参数,将操作时长控制在4小时内[2]。(5)患者治疗周期,还需抽取其血液,用以培养血液干细胞,再择期展开干细胞输注治疗。

1.3 临床评定标准

观察和对比2组入选对象未成熟型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网织红细胞计数(RET)以及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计数(HFR)等。

1.4 数据统计

对研究中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本院选用SPSS 20.0统计软件,其中以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选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并以(x-±s)代表计量数据,若2组间数据对照有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A组入选对象未成熟型网织红细胞指数为(0.43±0.10)%,B组为(0.22±0.10)%;A组入选对象网织红细胞计数为(3.14±0.12)%,B组为(0.41±0.14)%;A组入选对象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计数(1.24±0.51)%,B组为(0.10±0.04)%(P<0.05),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3.讨论

满景华[3]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其网织红细胞参数会发生明显变化,且如果网织红细胞参数明显上升,表明机体骨髓组织的造血能力得到进一步恢复,因此网织红细胞参数通常被认作评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疗效的关键性指标之一。当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病机理尚未明确,该病症不仅病情较重,而且患者预后水平普遍偏差,一旦出现延误治疗、治疗不彻底等问题,都可能会诱发严重性出血现象,对患者健康以及安全造成威胁,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疾病防治。

一般而言,当人体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后,其身体机能会明显受创,不仅会影响正常生活,而且还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寻求一种集安全性、有效性、及时性特征为一体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当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能力受损后,幼稚网织红细胞就会对患者骨髓组织发生作用,并且释放出大量外周血,以至于患者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计数、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因此网织红细胞参数又被认作评估患者病情的一种参数[4]。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配合完成治疗后,如果其临床指征无任何改善,且治疗效果未达到既定目标,其网织红细胞参数就不会出现明显改善。本研究中,A组入选对象未成熟型网织红细胞指数为(0.43±0.10)%、网织红细胞计数为(3.14±0.12)%、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计数(1.24±0.51)%,B组分别是(0.22±0.10)%、(0.41±0.14)%、(0.10±0.04)%,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该结果满足张亚军[5]等人研究观点。由此可见,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时,建议临床医师动态监测其网织红细胞参数,再结合患者临床指征,制定出后续治疗方案,用以指导患者后期治疗,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中,网织红细胞参数属于检测患者临床有效性的关键性参数。

【参考文献】

[1]王星,任春云,金明超等.新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04):464-465.

[2]陆婧媛,鹿全意,林进宗等.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23):3768-3772.

[3]满景华,张丽萍.环孢素A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J].中国药业,2013,22(07):119-120.

[4]栾虹,郑军,董西华等.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11):1018-1019.

[5]张亚军.网织红细胞检测在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分型及诊断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09):1238-1239.

论文作者:金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_金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