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支持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康复及婴儿照护水平的影响分析论文_曹明明

曹明明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探究在家庭支持干预下,初产妇产后的康复情况及婴儿照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住院生产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一般护理、家庭支持干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家庭保健知识掌握程度、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及婴儿照护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家庭保健知识掌握方面的优良率(88%)高于对照组(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DS(34.39±4.12)和SAS(31.25±4.49)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婴儿母乳喂养与抚触技术发生率的指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婴儿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干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初产妇产后的康复情况和婴儿的照护水平。

关键词:家庭支持干预;初产妇;婴儿照护水平

初产妇在产后由于缺乏自我护理的知识,再加上产后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情况,因此容易造成产后情绪障碍,然而这些不良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初产妇的身心健康和育婴的效果[1]。在产后的“坐月子”时间内,大部分时间产妇都是待在家中,在这个时候,家庭支持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2]。因此,探究在家庭支持干预情况下,分析初产妇在产后身体康复及婴儿照护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住院生产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首次妊娠,胎位正常,自然分娩,无妊娠并发症以及孕期高危因素,在妊娠前后无精神病发生,听力语言正常,年龄20岁以上及胎儿情况正常。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一般护理、家庭支持干预护理。对照组50例,年龄20~36岁,平均(25.12±7.24)岁,孕周33~40周,平均孕周(37.58±1.32);对照组50例,年龄22~42岁,平均(28.54±6.68)岁,孕周33~41周,平均孕周(37.77±2.10)。两组初产妇在年龄、孕周及胎儿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一般的护理,主要包括环境护理、婴儿护理与喂养、产后家庭保健情况的等方面,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初产妇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形象具体的方式进行育婴知识的传授,并且有专业的护理人员阐释产后的身体恢复要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家庭支持干预护理,具体方案如下:①家庭护理人员根据产妇对孕期知识掌握程度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健康知识的辅导,具体包括孕期的合理锻炼、饮食营养健康、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等;②在产前2个月,安排家庭护理人员和产妇一同参加讲解孕妇生产及育婴知识的相关讲座,并且亲自实践操作,对在练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增加专业人员的解答;同时加强和孕妇、家庭护理人员的沟通,帮助其纠正在孕妇生产及育婴知识方面的错误观点。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根据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初产妇进行心理状态评估,评分的高低与焦虑情绪成正相关;②按照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初产妇的心理状态经行评估,同样评分的高低与抑郁情绪成正相关;③通过使用调卷问查的方式,调查初产妇对健康相关知识、产后恢复及育婴等方面的了解情况,共计100分,60<60视为为不及格,60≤分数<70视分为及格,70≤分数<80视分为良,80≤分数≤100视为优,优良率=(优+良)的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包括初产妇对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育婴效果用例数[n(%)]表示,采用独立样本 χ2检验,计量资料包括心理状态(SAS、SDS)用的形式(x±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对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对比

由表1的数据显示可知对照组的优良率低于观察组;同时在掌握保健知识的优良人数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初产妇在产后身体康复及婴儿照护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初产妇在产后会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状况,因此在产后对初产妇采取家庭式支持护理干预,可以使初产妇快速掌握产后的护理、身体健康恢复、保健知识及育婴知识,这对婴儿的健康成长帮助甚多[3]。

家庭支持干预是指在产妇分娩后,产妇家属应该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充分地与产妇进行沟通,了解产妇心理和生理的变化,避免负面影响的发生。党洪霞[4]认为家庭成员应该尽可能对初产妇给予母亲般的情感,尤其是来自丈夫的关怀和支持,及早对产妇的不良生理情况及时做出处理,并进行积极引导,减少产后抑郁等负面影响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初产妇保健知识掌握度优良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在婴儿母乳喂养率华和婴儿技术使用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婴儿发病率12%。而对照组婴儿发病率为32%,差异十分显著;在SDS.SAS的评分指标上,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些都表明在初产妇产后采取家庭支持干预,可以有明显地提升初产妇的产后身体康复和育婴水平,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发育。

综上所述:家庭支持干预在可以更好地有利于初产妇产后身体的康复及提高婴儿照护水平,对于初产妇在产后的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素娥,陈月梅,葛圆,等.家庭支持对产妇产后康复及育婴效果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517-1518.

[2]周宁.产后健康宣教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产后康复的影响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1):161-161.

[3]陈意坚,符芳.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59-60.

[4]党洪霞.导乐式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196-2198.

论文作者:曹明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  ;  ;  ;  ;  ;  ;  ;  

家庭支持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康复及婴儿照护水平的影响分析论文_曹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