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数、排名与学生隐私论文_陈亚荣

论分数、排名与学生隐私论文_陈亚荣

陈亚荣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一些家长的要求,现在一些中小学校热衷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教师也习惯用“成绩排名”作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手段和策略,以期表彰学优生,督促学困生。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厌学、厌教师、厌家长、厌社会。因此,有人认为:学生成绩属于学生是个人隐私,学校无权公开学生的成绩。那么,教师和学校应如何处理和利用学生成绩,使之促进学生学习便成为教育实践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分数;排名;学生隐私权

说起“分数,排名榜”,可能让人想起“金榜”“皇榜”等显得极为庄重的字眼。古代科举殿试后录取的进士,被按名次张榜布告,因其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或“金榜”,又因其多为钦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如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一些家长的要求,一些中小学校热衷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教师也习惯用“成绩排名”作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手段和策略,以期表彰学优生,督促学困生。而几年前,在被称为“高考工厂”的某中学,两位学生因成绩排名下滑,不堪压力,相继自杀。这一悲剧让人们无比沉痛,也由此引发了从知识教学的角度对成绩排名的反思:成绩排名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人格受到侮辱;成绩排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使之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成绩排名对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母子之间、父子之间的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之不能够和谐的相处;成绩排名使学生不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不能够将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导致部分学生厌学、厌教师、厌家长、厌社会。也有人认为:学生成绩属于学生是个人隐私,学校无权公开学生的成绩。所以,如何处理和利用学生成绩,使之促进学生学习便成为教育实践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事实上,确实有些教师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甚至前几年的笔者也曾经这样做过。或许到目前为止,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这样做着。他们只看到一些表面的东西,却没有更深一层地去挖掘学生成绩的本质内涵。如果只从这一点上来说,学生的分数确实应该成为学生的隐私,排名次也是不可取的,但我们何不退一步想想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成绩。”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利用考试手段,比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衡量学生阶段性的进步呢?

我国法律提出要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成绩成为隐私确实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尊重,但这需要受一定的限制,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有权知道孩子在学校的一切情况,包括成绩和排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教育心理学来说,学生的成绩排名具有动机性和目标性,它可以让教师了解班级总体情况,根据学生的成绩排名掌握学生的优缺点,以便于教师指导和调整以后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可以多关心帮助,对于一些成绩突出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成绩排名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身的学习状况、发现优点、找出不足,将其作为制订下一阶段学习计划的重要参考。它会让各个学生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激励学生更加发奋学习,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榜样、有目标。

如果我们把排名次只看作一种教育手段,而非目的,让学生通过上次和这次成绩的比较来知道自己是否进步了。教师只要摆正思想,不把排名次当做一种处罚手段,那么,排名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另外,教师也可采取另一种方式,即排名次时,不针对全体学生,只针对那些进步突出的学生和那些应该进步但实际有很大退步的学生,让全体学生明白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激励他们取得进步。再者,教师还应该淡化排名次的环节,而是在排名次前让学生确立自己的具体努力目标和竞争对象,排名次后,引导学生或总结成功的经验,或找出不足,修订目标。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克服教师为排名次而排名次的弊端;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特别是有助于班主任开展工作。同时,教师还可据此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思路,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家长可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辅导,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学校也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一种较为折中的做法:1.把每个学生自己的成绩及其在某一范围内的排名写成一份报告,仅向学生本人提供;2.制作一份关于学生某一时间段内的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变化情况图表,加以相关建议的专门报告提供给学生家长。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自己的成绩及其在有关范围内的排名情况,以更好地制订下一个学习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同时,又能让学生家长及时、有效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变化及自己应当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些什么。这么一来,不但能够保障学生相关的合法权利,同时,又能实现培养学生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健康的人格”最大化。(“健康的人格”,孙云晓老师有这么一个生动的说法:“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康人格’;若一个孩子没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他人,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碍’。许多人成年后有深深的自卑感或懦弱习性,有的还对他人和社会有很强的攻击性,恰恰发源于他们童年的失败感。而且这种心理创伤往往是成年以后还难以愈合的。只有在青少年时期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上的成绩,形象地说,如同一条小船,通向儿童的心灵深处,那里燃烧着想当一个好学生的愿望火花。要保护这条小路和这个小花。”确实,教师如果都这样去做,哪还会有“成绩隐私”一说呢?

论文作者:陈亚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论分数、排名与学生隐私论文_陈亚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