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眼科手术场景预适应在恐惧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杨丽

【摘要】目的:评估眼科手术场景预适应在恐惧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眼科收治的局麻下行眼科手术的恐惧症患者200例,通过简单随机法分成预适应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适应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模拟眼科手术场景进行预适应,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术后的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预适应组手术前后的心率和呼吸频率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加快,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适应组患者术中出现中断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并且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且预适应组患者手术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眼科手术的恐惧症患者进行术前手术场景预适应,能够提高患者术中的耐受力,减少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

【关键词】眼科手术;场景预适应;恐惧症;患者;临床应用

恐惧症是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环境所产生的恐惧情绪,主要症状是出现明显的焦虑、恐惧、心慌,严重时甚至晕厥等一系列自主神经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主动采取自我防御的方式来解除这种症状。眼科手术明显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源,特别是对于有恐惧症的患者。眼科手术常常使用局部麻醉,由于手术室的陌生环境、手术过程处于昏暗封闭的密室中,使得有恐惧症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常常被迫中断,影响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延长手术的时间,不利于患者及医疗安全。因此,如何消除恐惧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恐惧不安,提高患者的耐受手术能力,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具有重要作用。术前手术场景预适应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提前对患者模拟手术流程,使患者更加深入了解手术的一种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眼科收治的局麻下行眼科手术的恐惧症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筛选出的200例恐惧患者分为预适应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可以进行比较。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术前一天签署手术同意书时,管床医生即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监护麻醉的事项,病房护士通知病人次日手术时间,向病人告知麻醉方法、准备内容、术后可能出现的常见症状以及术后注意事项。并于手术当天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访视和沟通。

预适应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场景预适应训练。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进行手术预适应的目的和操作方法,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和理解,保证模拟手术场景顺利进行;其次,将本科室已经录制好的手术室常规操作及流程播放给患者及家属收看,包括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注意事项、手术室环境、核对身份、眼部清洁冲洗、仪器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不适,并播放玻切机、超声乳化机、心电监护仪等机器设备使用时的声音;最后,进行手术场景的模拟,患者平卧于病床上,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包头、铺巾,并指导患者适应周围黑暗的环境,同时播放机器设备使用时的声音,想象自己处于手术的环境中,嘱患者放松心情,调整呼吸,注意自身的每次吸气、呼气,并从旁安抚患者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并反复模拟练习,总共模拟过程持续20min。手术场景模拟完毕后,询问患者的感受及心情,详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过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患者的生理指标、手术中断例数、长海痛尺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

①生理指标:应用飞利浦MP50监护仪,分别于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和手术开始铺无菌单后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②手术中断例数:记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自身眼睛因素,在术中出现不能耐受手术而要求暂停手术的例数;③长海痛尺评分:统计术后护理人员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并通过长海痛尺评分法进行评分,分值从0分(无痛)到最高分10分(无法忍受)依次增加;④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记录患者对眼科手术前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比较满意,70~79分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前后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预适应组手术前后心率和呼吸频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与手术前相比,其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病人对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标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医疗护理工作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只有与国际接轨、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意味着要不断地加强围术期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

眼科手术与其他有外科手术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大部分眼科手术是在局部麻醉状态下操作的,病人可以感受到手术操作的过程,甚至可以观察到眼前的手术器械以及进入眼内的手术器械,手术成为心理和躯体的应激源,在外因刺激下病人出现明显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这不仅会影响病人的术中配合,同时也会对术者的术中操作带来困难。所以,应重视手术场景术前模拟以及术前及术中的每个护理环节,这些不但反映出了眼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也反映出眼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能力。手术场景模拟以病人术前模拟体验手术过程为主,并在过程中动员病人积极参与手术场景模拟活动,场景模拟中的一切都以病人的思维、行动为主。

研究结果显示,预适应组手术前后心率、呼吸频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手术后与手术前相比,其心率、呼吸频率显著加快;另外,通过对恐惧症患者进行术前预适应,患者术中中断率、长海痛尺评分,以及手术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前对患者进行手术场景适应性训练可降低手术环境对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有效改善恐惧患者眼科围术期的身心状态,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对即将接受眼科手术的恐惧患者进行手术场景适应性训练,可帮助患者平复手术可能导致的恐惧心理,使患者在平和的心态下顺利完成手术。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张蒙悦,杨星,李咪咪,张莉,李丹.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J]. 护理研究,2019,33(04):722-724.

[2]曾丽端,蔡萍,陈亚曼. 手术室正性暗示语言在改善患者术前恐惧和术中应激状态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6):109-110.

[3]章红霞. 术前信息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恐惧性焦虑的干预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01):55-58.

[4]徐颖,王菁菁,张旸,郝琳娜. 针对性护理对眼科手术患者应激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7,7(16):166-168.

论文作者:杨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浅谈眼科手术场景预适应在恐惧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杨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